《587-石室秘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87-石室秘录-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气,故又用人参以助生气。但生气既存,而厥阴受邪,则木气干燥,势必克太阴之脾土,仅存之生气, 
又安能保乎。故又用柴、芍、栀、蒿,以凉散其木中之邪。木之邪散,则木气得养,自然不去克土, 
而太阴之气生。太阴土有生气,贝阳明之火必消归无有矣,又何至焚烧,自灭其少阴之脏哉。况方中 
半夏清痰,甘草和中,又用之无不宜乎。起死为生,实非虚语。故一见有隔经之传,即以此方投之, 
必能转败为功也。或疑青蒿用之太多,不知青蒿不独泻肝木之火,尤能泻阳明之焰,且性静而不动, 
更能补阴。火旺之时。补阴重药又不敢用,惟青蒿借其攻中能补,同人参兼用,实能生阴阳之气于 
无何有之乡。若但用人参,止生阳气,而不能生阴气矣。阴生则阳火无权,制伏之道,实非世 
人所能测也。 
其两感传者,近岐天师已传四方,可以救死,予不必再传。远公固请奇方以救世。我于第三日 
少阳与厥阴两感,水浆不入,不知人者,再传一方,以佐天师之未逮。方名救脏汤。人参一两,麦冬 
三两,当归一两,天花粉三钱,元参二 
两,白芍二两,荆芥二钱,水煎服。余方多当归者,助肝胆以生血也。多加麦冬者、救肺气之 
绝,以制肝胆之木,使火不旺而血易生,而后胃气有养,脏腑可救其坏也。与天师方,大同 
小异,各有妙用。伤寒发狂,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水而入,骂詈呼号,不避亲疏者,去生远 
矣。仲景以竹叶石膏汤救之,妙矣。盖阳明之火,其势最烈,一发而不可救,非用大剂白虎汤, 
何能止其燎原之势。而世人畏首畏尾,往往用之而特小其剂,是犹杯水救车薪之焰也,故用石膏必须 
至三四两,或半斤,一剂煎服,火势始能少退,狂亦可少止也,然石膏性猛,虽善退火,未免损伤 
胃气,必须与人参兼用为妙。我今传一方,用白虎汤之半,而另加药味,方名祛热生胃汤。石膏三两, 
知母三钱,人参五钱,元参三两,茯苓一两,麦冬三两,车前子五钱,水煎服、此方石膏、知母以 
泻胃火、人参以生胃气,元参去浮游之焰,麦冬生肺中之阴,茯苓、车前引火下行于膀胱,从小便而 
出,且火盛者,口必渴,口渴必多饮水,吾用此二味以分湿,则水流而火自随水而散矣。方中泻火又 
不伤气,似胜于白虎汤。一剂而狂定,二剂而口渴减半,三剂而口渴止,火亦息,正不必用四剂 
也。凡有火热而发狂,或汗如雨下,口渴舌燥。或如芒刺者,以此方投之立救,断不至于死也。 
伤寒发斑,死症也。然而斑亦有不同,有遍身发斑者,有止心窝内发斑者。遍身发斑,症似重而 
反轻,心窝发斑,症似轻而转重。盖遍身发斑,内热已尽发于外;心窝发斑,热存于心中而不得 
出,必须用化斑之药,以解其热毒之在中也。我有一方最神,名起斑汤。升麻二钱,当归一两,元参 
三两,荆芥三钱,黄连三钱,天花粉五钱,甘草一钱,茯神 
三钱,水煎服。火毒结于内,必须尽情发出,然内无血以养心,则心中更热,火毒益炽,而不能外 
越也。故用当归、元参以滋心中之血,用黄连以凉心中之火,天花粉以消心中之痰。然而无开关 
之散,则火藏于内而不得泄,故又用升麻、荆芥以发之,甘草、茯神以和之,自然引火出外而不 
内蓄矣。火既外越,斑亦渐消,又何至于丧命哉∶ 
伤寒太阳症,结胸症具,烦躁者主死。言不可下,即下而亦死也。夫结胸而加烦躁,此胃气之 
将绝也。胃气欲绝,津液何生,津液既无,心何所养,故结胸而又烦躁,所以症或不可治也。虽然津液 
之竭非五脏之自绝,亦因结胸之故耳。是必攻其中坚。使结胸症愈而津液自生,死症可望重苏也。 
我今传一奇方,名化结汤。天花粉五钱,枳壳一钱,陈皮五分,麦芽三钱,天门冬三钱,桑白皮 
三钱,神曲三钱,水煎服。一剂即结胸开,而津液自生也。此方用天花粉以代瓜蒌,不至陷胸之过 
猛。然而天花粉即瓜蒌之根也,最善陷胸,而无性猛之忧。枳壳消食宽中;麦芽与桑白皮同用,而 
化导更速;神曲,陈皮调胃,实有神功;天门冬善生津液,佐天花粉有水乳之合,世人未知也。天花 
粉得天门冬,化痰化食,殊有不可测识之效。所以既结者能开,必死者可活。若以大陷胸汤荡涤之于 
已汗已下之后,鲜不速其死矣。 
伤寒有脏结之症,载在太阳经中,其实脏结非太阳经病也,然则仲景载在太阳经者何故。正辨太阳经 
有似脏结之一症,不可用攻,故载之以辨明也。脏结之症,小腹之内与两脐之旁,相连牵痛,以至前阴之 
筋亦痛,重者有筋青而死者,此乃阴邪而结于阴地也。原无表证,如何可作表治,必须攻里为得。我 
有一方,专补其阴中之虚,而少佐之祛寒之味,则阴邪自散,而死症可生,方名散结救脏汤。人参 
一两,白 
术五钱,甘草一钱,附子一钱,当归一两,肉桂五分,水煎服。白术利腰脐之气,人参救元阳之 
绝,当归活周身之血,血活而腰脐之气更利也,甘草和中以定痛,附、桂散寒以祛邪、脏中既温,结 
者自解矣。用攻于补之内,祛寒于补之中,其奏功为独异耳。 
伤寒阳明症中,有直视谵语喘满者死,而下利者亦死之文。此必症犯直视谵语,而又喘满下 
利,一齐同见也。苟有一症未兼,尚不宜死。倘三症皆见,明是死证矣。虽然直视谵语之生,多是胃 
火之盛,自焚其心,而肾水不能来济,于是火愈盛而无制。喘满者,火炎而气欲上脱也∶下利者,火 
降而气欲下脱也。此犹欲脱未脱之危症,苟治之得法,犹可望生。吾有奇方,名曰援脱散。石膏五 
钱,人参一两,麦冬一两,白芍一两,竹茹三钱∶水煎服。此方用人参以救脱,肜石膏以平火,用麦冬 
以平喘,白芍以止利,用竹茹以清心,自然气不绝而可救也。 
伤寒坏症,乃已汗、已吐、已下,而身仍热如火,此不解之症也。其时自然各死症纷见矣,我用何法 
以生之乎。夫已汗而不解者,乃不宜汗而汗之;已吐而不解者,乃不宜吐而吐之;已下而不解者,乃不宜 
下而下之也。于不宜汗而救其失汗,于不宜吐而救其失吐,于不宜下而救其失下,固是生之之法,然而终 
无一定之法也。我今特传奇方,于三者之失而统救之,名救坏汤。人参五钱,茯苓五钱,柴胡一钱, 
白芍一两、元参五钱,麦冬五钱,白芥子二钱,当归五钱,陈皮五分,水煎服。此方妙在全不去救失吐、 
失汗、失下之症,反用参、苓、归、芍大补之剂,少加柴胡以和解之,自能退火而生胃气。倘鉴其失吐 
而重吐之,失汗而重汗之,失下而重下之,孱弱之驱,何能胜如是之摧残哉,必死而已矣。 
故必用吾方,而后死者可生也。 
伤寒少阴症,恶寒身蜷而下利,手足逆冷,不治之病也。盖阴盛无阳,腹中无非寒气,阳已将 
绝,而又下利不止,则阳随利而出,不死何待。虽然阳气将绝,终非已绝也。急用补阳气之药,挽回 
于无何有之乡,则将绝者不绝。方用人参二两,附子二钱,甘草二钱,干姜二钱,白术一两。茯苓 
五钱,水煎服。方名救逆止利汤。一剂而逆回,二剂而利止,三剂全愈矣。此方用人参、附子,回元 
阳于顷刻,以追其散失,祛其阴寒之气,用白术,茯苓以分消水湿,而仍固其元阳;用甘草、干姜调 
和腹中,而使之内热,则外寒不祛而自散,又何有余邪之伏莽哉。自然寒者不寒,而蜷者不蜷; 
逆者不逆,而利者不利也。寒蜷逆利之尽去,安得而不生乎。 
伤寒少阴症,吐利兼作,又加烦闷,手足四逆者,死病也。上吐下泻,且兼烦躁,则阴阳扰乱,拂 
抑而无生气可知。况加手足四肢之逆冷,是脾胃之气又将绝也,自是死症无疑。然而治之于早、未尝不 
可救。如一见此等症,急以人参二两,白术二两,肉桂二钱,丁香二钱灌之,尚可救耳。方名止逆 
奠安汤。人参救元阳之绝,原有奇功;白术救脾胃之崩,实有至效;丁香止呕,肉桂温中又能止泻。 
救中土之危亡,奠上下之变乱。转生机于顷刻,杜死祸于须臾,舍此方又何有别方哉。 
伤寒少阴症,下利虽止,而头眩昏晕,亦是死症。盖阳虽回而阴已绝,下多亡阴,竟至阴绝,原 
无救法。虽然阴阳之道、未尝不两相根而两相生也,今因阴绝而诸阳之上聚于 
头者,纷然乱动,所以眩冒,阳欲脱而未脱。夫阳既未绝,补其阳而阳气生,阳生则阴之绝者可以 
重续,阴生于阳之中也。方用参桂汤∶人参二两,肉桂二钱,煎服可救。人参返阳气于无何有之 
乡,是止能返阳气也,如何阴绝者亦能回之?不知人参虽属阳而中存阴气,阳居其八,阴居其二, 
阳既回矣,阴气亦从之而渐返,肉桂虽是纯阳之品,而性走肝肾,仍是补阴之圣药,故用之而 
成功也。 
伤寒少阴症,四逆,恶寒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本是死症,而吾以为可救者何?全在脉不至, 
不烦而躁也。夫病至四肢之逆,其阴阳之将绝可知;脉之不至,未必非寒极而伏也,不然阳绝则心 
宜烦矣,而何以不烦。但嫌其不烦而躁,则阳未绝而将绝,为可畏耳。阳既欲绝,则阴亦随之而 
绝矣。故一补其阳,阳回而阴亦回矣。阴阳之道,有一线未绝,俱为可救。譬如得余火之星星。引之可 
以焚林,况真阴真阳非有形之水火也,乃先天之气耳,一得接续,便有生机。故一见此等之症,急以 
生生汤救之。可以重生。方用人参三两,附子三钱,炒枣仁五钱,水煎服。此方得人参以回其阴 
阳,得附子以祛其寒逆,加枣仁以安心,则心定而躁可去,躁定而脉自出矣。死中求生,其在斯 
方乎。 
伤寒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息高见于六七日之间,明是少阴之症,而非太阳之症也。息高与 
气喘大殊,太阳之症乃气喘,气喘本于邪盛;少阴之症乃息高,息高本于气虚。而息高与气喘,终何以 
辨之?气喘者,鼻息粗大;息高者,鼻息微小耳。此乃下元之真气,欲绝而未绝,牵连气海之间, 
故上行而作气急之状,能上而不能下也,最危最急之候。方用止息汤∶人参三两,熟地三两,牛 
膝三钱,麦冬二两,破故纸三钱,胡桃仁一个,干姜五分,水煎服。此方大补关元 
气海,复引火之下行,绝不去祛寒逐邪,庶几气可回,而息高者可平也。倘疑是太阳喘症,而妄 
用桂枝汤,杀人于顷刻矣。故必用止息汤救之,十人中亦可望生五六人。然必须多服久服始得, 
苟或服一剂而辄止,亦未能收功者,又不可不知。 
伤寒少阴病,脉微沉细,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呕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能卧 
寐者,死症也。伤寒而脉微沉细,明是阴症,况欲卧而不欲动乎。汗已出矣,内无阳症可知。心中 
不烦,时欲呕吐,此阳邪已散,而阴邪作崇,急以祛寒为是。乃失此不温,至五六日而下利,是上 
下俱乱也。此时倘不烦躁,则肾中之真阳未散,今又加烦躁不得卧寐,明是奔越而不可回之兆矣, 
非死症而何?然而其先原因失治,以至于不可救,非本不可救,而成此扰乱之症也。我 
有奇方,名转阳援绝汤。用人参一两,白术一两,炒枣仁一两,茯神五钱,肉桂二钱,水煎服。一 
剂即可安卧而回春矣。此方用人参以救绝,用白术、茯神以分消水湿而止下利;又用肉桂以温中 
而去寒,加枣仁以安心而解躁,用之得宜,自然奏功如响也。 
伤寒脉迟,自然是寒,误与黄芩汤以解热,则益加寒矣。寒甚宜不能食,今反能食,病名除 
中。仲景为是死症者,何也?夫能食者,是胃气有余,如何反日死症。不知胃寒而加之寒药,反致能食 
者,此胃气欲绝,转现假食之象,以欺人也。此不过一时能食,非可久之道。病名除中者,正言其胃 
中之气除去而不可留也。虽然,此病虽是死症,而吾以为犹有生机,终以其能食,胃气将除而未除, 
可用药以留其胃气也。方用参苓汤加减,人参一两,茯苓五钱,肉桂一钱,陈皮三分,甘草一钱,水 
煎服。此方参、苓健脾开胃,肉桂祛 
寒,陈皮化食,甘草留中,相制得宜,自然转败为功,而死者可重生矣。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此仲景原文也。夫伤寒阴症发 
厥,灸其厥阴之经,亦不得已之法,原不及汤药之神也。灸厥阴不还,听其死者,亦仅对贫寒之子 
而说,以其不能备参药也。倘以参附汤救之未有不生者。我今怜悯世人,另传一方,名还厥汤。用白术 
四两,附子三钱,干姜三钱,水煎服。一剂而苏。凡见有厥逆等症,即以此方投之,无不神效 
如响。盖白术最利腰脐,阴寒之初入,原从腰脐始,吾利其腰脐,则肾宫已有生气,况佐之附子、 
干姜,则无微不达,而邪又安留乎。况白术健脾开胃,中州安奠,四肢边旁,有不阳回顷刻者乎。 
伤寒发热下利,又加厥逆,中心烦躁而不得卧者,死症也。身热未退,邪犹在中,今既发厥,身 
虽热而邪将散矣,宜下利之自止;乃不止,而心中转添烦躁不得卧,此血干而心无以养,阳气将外 
散也,不死何待?又将何法以生之?亦惟有补元阳之气而已矣。方用参术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 
炒枣仁一两,麦冬三钱,水煎服。此方参、术补气,气足而血自生,血生而烦躁可定,况又佐之枣仁 
以安魂,麦冬以益肺,有不奏功如神者乎。纵不能尽人可救,亦必救十之七八也。 
伤寒发热而能发厥,便有可生之机。以发厥则邪能外出也。然厥可一二而不可频频。况身热而下 
利至甚,如何可久厥而不止乎,其为死症何疑。盖下寒而上热,郁结于中,而阴阳之气不能彼此之相接 
也。必须和其阴阳,而通达其上下,则死可变生。方用人参三两,白术五钱,甘草一钱,苏子一钱。 
附子二钱,水煎服。此方通达上下,以和其阴阳之气, 
自然厥止而利亦止、厥利既止,死可变生。倘服后而厥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