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玄宗-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窦怀贞一脸委屈,申诉道:“皇后,下官实在无奈呀。下官有心将之压下,奈何这两人逼得很紧,还扬言要越过下官直接面奏圣上。”

“芝麻一样的小官,他说见圣上就能见到吗?”

“禀皇后,我朝规制,若御史要求与所弹官员在殿上对仗,圣上不能拒绝,还要当殿进行处分。”

“嗯,这两人背后有人指使吗?”

“下官不知。下官也曾打听此两人来历,想寻其背后之人,然终无结果,似无指使之人。”

韦皇后随口应了一声,就在那里默默思索。其实韦皇后非思虑缜密之人,她当了皇后每遇大事,以前常找武三思拿主意,现在又多了个宗楚客与纪处讷的言语,以之作为决断之言,现在只好自己思索。她沉默良久,说道:“也罢,就把这两道奏章放在这里,圣上那里不用报了。”

窦怀贞见她思来想去竟然想了这样一个主意,心中就有些着急,说道:“皇后不可,若将此奏章压下,那两人定会鼓噪起来,事情闹大了反为不美。”

“那你说怎么办?”

窦怀贞稍稍思考了一下,然后说:“臣以为,若想消弭此案,须皇后找圣上说项,自古以来天子一言九鼎。只要圣上不想追究,则崔琬无话可说。就是崔琬背后有指使之人,也会就此偃旗息鼓。”

宗楚客与纪处讷实为韦皇后的左右手,这两人刚刚升至相位,若因此事被贬,则韦皇后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现在窦怀贞说出了主意,韦皇后自然听从,她当即起身道:“事不宜迟,窦卿,你随我一同去见圣上,就按你说的办。”

窦怀贞抬起手臂止之曰:“皇后且慢,若找圣上说项,须将诸事盘算清楚。崔琬所奏,缘于西域战事屡战屡败,下官也曾听说百官对此有怨言。现在欲使宗纪二位无罪,西域之事须有交待,如此方能堵百官之嘴。”

“如何堵之呢?”

“臣以为,西域那里毕竟以郭元振最为熟悉,此次西域战败,缘于临阵换帅。那牛师奖与周以悌不明西域地理,他们主动与敌接战,结果兵败身亡;新任都护吕守素不接受教训,不凭坚城固守,仍然大败。皇后若找皇上说项之时,可说那吕守素无能战败应当问罪,则可平息百官之议。”

韦皇后听明白了,窦怀贞的意思是欲去宗楚客之罪,须找一替罪羊。那吕守素新败之后,正是现成的便宜。韦皇后点头道:“好呀,还是窦卿想得周到,我当初确实未瞧错你。不过若让郭元振再典都护职,我知道他与宗楚客结怨甚深,这样宗楚客面上不好看。”

“皇后,谋大事不可拘泥于小节。不错,郭元振与宗楚客结怨甚深,然满朝文武皆知郭元振之能,就是圣上,臣听说也很赞赏郭元振。如此,就须皇后严令宗楚客,让他不可横加阻挠。”

“好吧,宗楚客会听我的。”

“皇后,崔湜怎么办呢?”

“他呀,就由圣上定夺了。走吧,我们去见圣上。”韦皇后对崔湜没有好感,崔湜自从傍上上官婉儿被拜为相,其中也有韦皇后的功劳。然崔湜这家伙把全部身心都放在婉儿身上,根本不向韦皇后靠拢,最近惹得韦皇后有些生气。

李显在太极殿里先听窦怀贞读了那两道奏章,再听韦皇后说了处置方案,说道:“好呀,就按皇后说的办。”他侧头对黄门官道:“你去,传宗楚客、纪处讷以及御史台崔琬三人入宫觐见。”

黄门官急忙出宫去宣。

李显笑眯眯地对韦皇后说道:“如此办事很好。既顾全了各方的脸面,又安定了西域之事。那郭元振还是有点本事的,母后在日,经常对他赞不绝口。亏你想出了这个好主意,帮我解决了天大的难题。”

韦皇后愤愤地说道:“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陛下,窦卿也不是外人,妾就直说了。宗纪二人任职不久,他们都在那里忠心办事,缘何有人来说嘴?要我说呀,这崔琬背后定是有人指使,存心让宗纪二人难堪。”

“皇后有些多虑了。崔琬为御史,监察百官为其本分,言者无罪嘛。窦卿,你以为呢?”

窦怀贞对皇帝的问话一时不好回答,他明白事情的曲直,然皇后势大,那是万万不可得罪的。他只好斟章酌句道:“禀陛下,崔琬此人向来直性子,有时候不究事理即爱浪言。微臣多次训斥他,然收效甚微,今日定将陛下之旨转述与他,令他改过。”

李显很满意,赞道:“皇后呀,看来你的眼光不差嘛。窦爱卿为刺史之时,将裹儿婚事办得甚妥,现在又由你举荐入主御史台,事儿办得很妥帖。”

韦皇后脸上漾上笑意,说道:“窦卿,圣上在夸你呢。只要你好好办事,圣上用你的地方还多着呢,你还不谢恩。”

窦怀贞闻言当即跪倒,叩首道:“微臣叩谢陛下大恩,再叩皇后知遇之恩。微臣今后当肝脑涂地,忠心办事,以答谢陛下皇后大恩。”

韦皇后见窦怀贞很知趣,心里很满意,说道:“好了,起来吧,你很有良心,听你夫人入宫来讲,你与府中之人对她很是贴心,好呀,如此我就少了一番心事。”

窦怀贞再复叩首,然后起身。

这时,黄门官在门外喊道:“宗楚客、纪处讷、崔琬奉旨觐见。”

韦皇后接口道:“进来吧。”

三人入殿后向皇帝皇后叩首,李显令其平身。宗楚客起身问道:“陛下急急宣召我们,莫非有要事吗?”

李显笑道:“皇帝召见宰臣,能有小事吗?宗卿,这里有崔御史弹劾你与纪卿的奏章,你自己看看吧?”

宗楚客斜眼看了崔琬一眼,又满腹狐疑地瞅了一眼韦皇后和窦怀贞,上前伸双手接过那道奏章,匆匆看了一遍,脸上的怒色顿现,他伸手将奏章递给身侧的纪处讷,又复叩首道:“陛下,这崔琬血口喷人,其所弹之事全为虚妄,请陛下替微臣做主。”

“朕宣你们前来,即为当庭对仗。宗卿,朕已看过崔御史之言,你也可说说你的理由,由朕评判。”

“陛下,臣有朝廷的俸禄,又得陛下许多赏赐,现在官至中书令,则所思所想皆为国家之事,岂能贪小利而忘记陛下圣恩?微臣敢以脑袋担保,绝对未受阙啜忠节一金一丝。”

“以何证之呢?那娑葛本来好好地向我国称臣,缘何忽然之间就为祸西域呢?”

“陛下,那娑葛狼子野心,从未忠心向唐。西域之事,其为首恶。若使西域安定,只有将娑葛一举消灭或者将其逐向西去,方为万全之道。郭元振贻虎成患,一面构筑城池当缩头乌龟,一面与娑葛勾勾搭搭,营造了西域安定的假象。微臣入主中书省以来,心存高远,想一举安定西域,遂不许阙啜忠节入京,将其留在西域以为娑葛牵制。臣本意如此,孰料这崔琬心底龌龊,诬臣受阙啜之贿,望陛下明察。”

李显转问崔琬:“对呀,崔御史,你没有实据,如何说宗卿受贿呢?”

崔琬见宗楚客在这里信口雌黄,胡乱狡辩,心中怒火腾地燃烧起来,不过他素来理智,知道皇帝向无主意,这宗纪二人又是韦皇后之党,今日庭辩万不可鲁莽,遂稳定心神道:“陛下,微臣所奏非为猜测。其后娑葛之书,指证宗令受贿,且此前周以悌被任命为安西经略使,其本该在西域视事,却突然之间返京,其随带一队胡人携有大量箱笼,随后多出入宗令和纪侍郎府第。以此对照,当知娑葛所言非空穴来风。再者,宗令刚才贬低郭元振,臣以为郭元振这些年在西域居功至伟。自从郭元振到西域之后,他将四镇安定,使商旅之路通顺,与西戎之人相处甚稳,则天皇后当日曾多次夸赞郭元振。此次事件起因,皆源于宗纪二人受贿。按照郭元振打算,让阙啜忠节入京为官,其部众留于瓜州之间居住,这样既可牵制娑葛,又为娑葛乐见。孰料宗纪二人贪小利而忘国家大义,使西域狼烟再起,四镇丢失,商旅断绝,宗纪二人实为罪魁祸首,不唯臣这样以为,天下皆人言汹汹。陛下,请斩宗纪二人之头,以谢天下。”

纪处讷看见有皇后在一旁压阵,知道皇后已然事先与皇帝沟通此事,心里就有了底儿,他闻言大怒道:“一个小御史,不知受了谁的主使,却来诬告朝中大员。陛下,皇后,臣与宗令被擢拔以来,勤谨为国家办事,由此得罪了不少瞅着此位子之人,他们日思夜想陷害臣等啊!陛下,请您明察啊。”

宗楚客见纪处讷将话题扯到权力之争上,心中暗道此招很高明,说时迟,那时快,他的眼中马上滴出两行清泪,其柔肠婉转,情真意切道:“陛下,臣等遭此污蔑心不悲切,唯悲如此下去无法再为陛下办事。陛下,臣愿去中书令之位,只要能使陛下少听一些小人们的聒噪之语,臣就是去当庶民,只要还能为陛下尽一点力,心亦足矣。”

纪处讷闻言也流下泪来,哀求道:“陛下,只要您能少一些愁闷,臣愿随宗令一起离官为民。”

崔琬不依不饶,说道:“陛下,如此大罪须斩首方平民愤,岂能轻轻松松削职为民?”

韦皇后有些看不过眼,其森然道:“窦大夫,看来你的手下都是一帮伶牙俐齿之人。这名崔御史也很好嘛,没有人家的什么真实把柄,便想着赶尽杀绝!”

窦怀贞心中大惊,急忙伏地叩道:“皇后息怒,小人驭下不严,实在该死。”

宗楚客接口道:“对呀,陛下刚刚擢拔窦大人入御史台,窦大人就拿我们来试刀,你实在未辜负了国家职责,如此立功不小啊!”

窦怀贞知道自己到了皇后面前,绝对比不上宗纪二人受宠,所以万万不敢得罪此二人,遂躬身道:“宗令言重了,怀贞不敢生事。”

李显见他们在这里吵吵嚷嚷,心中十分厌烦,遂喝道:“罢了,你们不许再吵!”李显毕竟是皇帝,他们平时心中有时瞧不起李显,然皇帝一怒谁也担待不起,于是皆缄口不语。李显又接着道:“这样吧,朕与皇后商议好了。西域之事皆因牛师奖、周以悌以及吕守素主帅不力,那牛师奖与周以悌已战死不用再罚,吕守素率师新败需问罪。宗卿,你下去后拟旨,郭元振复职安西都护使以代吕守素,将吕守素流放至白州。另赦娑葛此次启衅之罪,封为可汗,今后西域那里由郭元振便宜行事。”

宗楚客躬身领命,皇帝如此决断,看来还是认可了崔琬言语,然仍让自己拟旨,皇帝定是不责罚自己了,心中不由得窃喜。

李显的下一步决断更为新奇,他手指划了一圈,说道:“你们,都是朕的好臣子。宗卿与纪卿忠心为国,那是不会错的;窦卿与崔御史恪尽职守,也是尽了臣子的本分。这样很好。嗯,此事到此为止,你们,”他手指宗楚客、纪处讷与崔琬,说道:“为了今后能和谐共事,你们三人今日就在朕与皇后面前结为兄弟,今后不许再吵。”

此为皇帝的旨意,三人虽内心里哭笑不得,只好当殿互拜,崔琬年龄最小,自然称宗纪二人为兄。

李显哈哈大笑,说道:“皇后,此事就这样吧。”韦皇后绝对不允许宗纪二人获罪,如此结局虽有些搞笑,也算顺了自己本意,遂笑道:“这样最好。”

李显又对窦怀贞说道:“窦卿,这份弹劾崔湜的奏章还有些道理,你可嘱刑部执崔湜下狱,就由这位李尚隐前去审讯吧。”

窦怀贞躬身答应。

三人当殿结为兄弟的事儿终究还是传扬了出去,人们一面感到李显实在昏庸无比,因而大摇其头;另一方面觉得此事实在可笑,估计如此行事就应了陈子昂那首著名的诗作,真正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从此李显又多了一个雅号,名曰“和事天子”。

那日事罢后,韦皇后将宗楚客与纪处讷召入显德殿内,三人又密谈了一番。

韦皇后笑道:“此事如此结束,实在很好。你们不可再怪罪窦怀贞,这次若不是他先来告我,让我有了准备,圣上不知道如何处置呢。”韦皇后说到这里,忽然对李显在那里碍手碍脚有些不耐烦。想想也是,朝廷规制,诸事须由皇帝来定夺。李显尽管不太管事,诸事多听皇后主意,然皆须向李显禀报,韦皇后就有了不畅快之感。

宗楚客愤愤地说道:“那崔琬不过是一个低品小御史,圣上竟让我们与他结为兄弟,实在辱没了我等的面子。今日若非碍于圣上,瞧我定棒杀此贼!”

纪处讷道:“皇后,我们不可等闲视之。崔琬不足虑,其背后主使之人到底为谁呢?”

韦皇后道:“不错,此事确有蹊跷之处。所谓无风不起浪,其背后定有主使之人。”

宗楚客道:“皇后,其实主使之人一目了然。圣上最后如此定夺,到底是何人得益?事件过程扑朔迷离,然结果只有一个,即得益之人即是主使之人。”

“得益之人?圣上这样做,得益之人显为郭元振。”韦皇后道。

宗楚客摇摇头,说道:“郭元振远在西域,其惶惶然不可终日,焉有此心?皇后,那郭元振平素与韦安石这老贼最为交好,且微臣最近夺了韦安石之职,其心中定有积愤。臣以为,其主使之人定是韦安石,此行一箭双雕,既让郭元振复职,又报了上次一箭之仇。”

纪处讷道:“对呀,这名老贼实在碍眼。皇后,不如借此势头,让圣上将老贼贬为外任最好。”

韦皇后摇摇头,说道:“现在时宜不合。圣上素服则天皇后之能,对则天皇后倚重之人多所眷顾,韦安石与郭元振皆为老臣,官声不差,估计在圣上那里一时扳不倒他们。”

纪处讷眼观韦皇后的神色,说道:“圣上向来不爱管事,当今天下实由皇后总政。皇后,您须想一个法子,不让圣上在那里碍手碍脚才好,如此才能见皇后的本事。”

韦皇后并不直接回答,转问宗楚客道:“年后朝野之中,对图样和歌诀有何说法?”

宗楚客道:“禀皇后,朝野近日议论纷纷,皆曰天命所归,皇后应与圣上一起执‘二圣’之位。”当初则天皇后趁高宗皇帝有病不视事之际,大肆总揽朝政,天下人将之与皇帝并列,名曰“二圣”。

韦皇后脸上顿现笑容,不过她虽有掌权之心,终究无则天皇后那样有谋位之能,也就只好顺其自然了。

上官婉儿得知崔湜被执囚在刑部大牢,顿时大惊。她疾步赶到显德殿找韦皇后说情,韦皇后不咸不淡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