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金遁- 第7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次。算上方游的两件宝贝,故宫博物院共带来了二十二件国宝级文物,如果不是这次文物局知道法国方面可能别有用心,那么所带的文物,将会更多一些。
在会议完毕之后,这些文物同样将会摆放出去,供法国以及全世界来此的民众观看。
当然除了文物上的交流。后续还会有两国在文物研究的经验上相互交流借鉴,来真正达到交流的意义。
在整个交流活动接近尾声之时,便是方游携带绕梁琴登台表演之时,那个时候,所有观看表演,聆听华夏古琴之音的人,都会产生深深的震撼,这是从华夏而来的王老等所有人深信不疑的事情。
之前。他们聆听从网上传出来的琴音,已然非常惊异,在方游于故宫博物院现场用绕梁琴弹奏了一曲之后,他们完全的惊为天人,随着对华夏文化的研究之深,他们更能体会到这琴音之中的意义所在,就如同大部分人所说的一样。这琴音简直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仙音。
碍于鉴赏会的场地限制,所以像维纳斯那样的超大雕像,还有从埃及金字塔里偷来的木乃伊。就无法搬到这里来了,基本上双方所拿的都是小型的文物。
“这是我国东晋名家顾恺之所绘的列女图卷,真品已然不知所踪,这是由宋人临摹的画卷,顾恺之为华夏古代著名的画家,故宫博物院之中最为著名的洛神赋图,便是由他所画,这一副列女图其内容便是颂扬古代妇女的明智美德,画面上绘有二十八人,共有八段,是根据华夏汉代古列女传其中的人物故事创造而成,每一段都是一段故事,上面有颂辞并书有人名……”
王老笑了笑,首先拿出了一幅画卷,放入中间的长条桌上,供双方交流的人员观看,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给卢浮宫方面的人讲述这画卷所代表的意义。
看着这幅画卷,方游面上微微一笑,在之前第一次前往故宫博物院参加古玩交流会时,他就已然和王老一块在故宫博物院内完完全全的逛到过瘾,一些珍贵的文物,都是看了个透彻。
论起顾恺之,自然是以洛神赋图最为闻名,为国家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只不过那幅洛神赋和这幅列女图,都是宋代摹本,原作早已下落下明,饶是如此,也是非常珍贵,这些摹本,很是踏实原作,为研究古代绘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卢浮宫方面的一些华夏文物研究人员,顿时拿出放大镜来仔细的观看,华夏绘画非常的美妙,里面往往蕴藏着许多的奥妙与意义。
之后,卢浮宫方面倒是先拿出了一幅精品绘画,来共同作交流之用,那幅画卷便是达芬奇的岩石圣母,创作于十六世纪。
提起达芬奇,在世界上大部分人都知晓,达芬奇却并不是法国人,而是意大利人,并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学识渊博,不仅仅是位画家,还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寓言家,发明家……等等,可谓是集无数能力于一身的光辉之人。
其画作最为顶峰的便是那一幅举世瞩目的蒙娜丽莎,不过这一幅岩家圣母,也是其一生所画最杰出的绘画之一。
不过大多数人认识达芬奇,还是源自达芬奇密码一书,这一本书打破了铁利坚的销售记录,并且成为史上最卖座的书籍,方游记得上中学时,还每天抱着这本书不断的看。
卢浮宫的文物非常的多,而且大多为珍品,只是这些文物极大一部分并不会常常的展出,许多人想要看到整个卢浮宫的全部藏品,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像王老他们这前来交流的华夏文物界,所看到的卢浮宫文物也不过十之四五而已,饶是如此,已然让人非常震撼了。
接下来,王老又再次拿出几幅画作,其中大部分画作都是他国名作,并不是法国本土的文物,到了最后,这些卢浮宫的交流人员,竟拿出了华夏的书画作品,来与他们华夏而来的人作交流。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卢浮宫方面的挑衅

交流交流,最主要的就是两个不同的文化在一起探讨借鉴,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非常的大,这正是可以做更好的交流。
王老这些从华夏而来的文物学者,竟没有想到卢浮宫的人员,可以无耻到拿出从华夏掠夺的文物来与他们进行交流,这简直是一种极为恶劣的行为。
华夏人自己的文物,自己的文化,没有人比他们更加的了解,固然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华夏一些普通民众已然忘记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化,也有一部分外国人开始研究并接受华夏文化,但是,这不代表华夏全部人都忘了自己的文化。
王老这些华夏有名的文物界学者,无疑是研究华夏文化最深的代表,这些外国人竟拿出了本来属于他们的东西,来和他们做交流。
是在炫耀他们掠夺的华夏文物数不胜数,还是准备耻笑对于华夏文化的研究,自己这些人没有他们深。
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一个善意的动作,想到了之前国家文物局方面的提醒,王老不由叹了口气,他是非常纯悴的文物爱好者,只是想通过交流,加深两国之间的文化了解而已,不希望在这些交流活动中,夹杂着一些政治因素,可是许多事情都无法按照他所预想的那般进行,现在,他的心中虽有愤怒,但更多的却是失望,为法国文物界而失望。
果然有什么样的总统,就有什么样的人。前一任法国总统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性格,现在还在被世界人所嘲笑着。这一届总统才刚刚上任,想要改变,恐怕需要一段时日。
看到他们放到眼前的这一幅华夏画作,王老摇头轻叹了一声,想要炫耀掠夺过来的宝贝,他们是找错地方了,想要在他们眼前炫耀对华夏文化的了解。他们是找错人了。
华夏文物流失在海外的极为之多,有很多都是未曾展出过的,现在。国家文物局也只能大概的将华夏流失的文物统计出一个模糊的数量,至于真正准确的数量,或者是这些文物各是什么,都无法进行统计。
看到卢浮宫方面拿出一幅华夏精品画作。并且有模有样的开始介绍起来。有些性格冲动的文物学者,面上随即露出了愤怒,他们都是在古玩界混迹大半辈子的人,岂能不明白卢浮宫此举是什么意思,无非是想要让他们丢脸而已,甚至有几名学者想要站起来与他们理论。
王老刚想阻拦,却是没想到方游用手拍了拍几名性格冲动的老爷子,然后他自己竟站了起来。方游的这个动作,让王老有些深深的不解。以方小友的性格,应该不至于如此冲动才是,为何却是站了起来,想要与他们理论。
或者说,方小友还是对于参加这种文物交流活动经验过少吗,如果换做是他,只会用某些方式,使这些法国人想要的炫耀变成丢脸而已。
正准备阻拦一下,然后他自己站起来之时,忽然,方游竟看着他,微微点了点头,王老有些疑惑,看了看方游的面色,其面上一点怒意都没有,有的只是风轻云淡,能够有如此表情,应该不是被怒火冲昏头脑的模样,难道方小友想做的不是与他们理论,而是想到了刚才自己所想的办法吗。
他在故宫博物院呆了几十年,时常出国参加各种活动,面对国外一些博物馆的挑衅行为,他们各有非常合适的解决办法。
正想着之时,方游面上带着那种淡笑,然后围着画卷转了一圈,再次让卢浮宫方面的人叙述了一遍此画卷的一些信息资料,而方游却是逐一的说出了他们资料中的不足,甚至有一些信息是他们根本未曾说过的。
听到方游这不断而出的话语,卢浮宫方面的人员面色不断的变幻,而华夏方面的一些文物学者,却是眼睛一亮,大笑了起来,他们刚才只顾着愤怒,根本没有想到,能够让这些炫耀者得到教训的最好办法,不是与他们理论,而是让他们的炫耀暗淡无光。
华夏文物,没有任何人能比得上华夏人对其的了解,这些法国人在华夏人面前炫耀文物也就罢了,竟然还想着炫耀他们对华夏文物和文化的了解,这简直就是在鲁班门前弄斧,学徒找祖师比试,没事找丢脸。
接下来,王老继续拿出华夏画卷,而卢浮宫方面竟没有任何的放弃,依然在不断拿出他们珍藏的华夏书画作品。
方游脸上却是没有任何的愤怒,依然挂着淡笑,无论这些法国自以为说得多么圆满,他总能从其中找出不足之中,找出他们的错误,说出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资料,虽然有些文化已然遗忘,可是华夏人却是从未停止过学习华夏古代文化,课本上的诗词歌赋,无疑是了解古代文化最好的媒介。
哪怕是长久研究华夏文化的外国人,也没有华夏本土地人能够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不管这些法国人拿出什么年代的华夏书画文物,不管他们对每一幅书画介绍的有多么具体,方游却是每一幅都是找到其中巨大的不足,让那些卢浮宫的人员,从容的面色再也无法保持。
而跟随王老一同来此的华夏文物学者们,不免惊叹一笑,之前在天京故宫交流时,他们就对方游的古玩造诣有些惊异,没有想到,方游真正的水平,却是仅仅不只是在博物院交流时的程度,面对他们这些老一辈,方游肯定有着谦虚,可是面对这些都欺负到脸上来的外国人,怎么会留有客气。
到了最后,卢浮宫方面的负责人脸上有些挂不住了,本来想拿出这些华夏珍贵文物,来压一压华夏人的气势。让他们知道,法国身为艺术之都,所拥有的华夏文物是多么的珍贵。没想到最后却是丢脸丢到家了,他不禁恨恨的望着他们自谕对华夏文物有多么了解的卢浮宫专家们,如果有机会,他真的要狠狠的打这些专家们一顿,果然,还是华夏网上一句俗话说的好,这年头。什么都可靠,就是专家的话不可靠。
这个时候,有一位书画方面造诣非常高的专家。来到了这位负责人耳朵,轻轻的说了几句话,负责人有些怀疑看了看他,在得到确认之后。他想了想。点了点头,吩咐手下人去带那件文物。
法国身为艺术之都,艺术的殿堂,怎么能被华夏人给压下去,在一百多年前,他们法国人进入华夏,可是如同进入自家后花园一样,现在。绝不能让法国人的光辉,在自己手上消失。
“来自华夏的好朋友们。稍等一会,接下来,我们会让你们看一件法国珍藏的一件珍品画作,这副作品在法国同样被称之为国宝,一定会让各位远道而来的华夏朋友们,一饱眼福,不虚此行。”这位卢浮宫的负责人勉强也可以算做是华夏通,在最后,还说出了两句华夏成语。
方游以及众位文物学者轻轻嗤笑了一下,刚才那么二人那么明显的动作,他们岂能不知是什么意思,接下来这件文物,恐怕会非常的珍贵。
果然,等待了几分钟,一位卢浮宫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推着一辆小车走了过来,小车上放的则是一个精致的木盒,这木盒长有一米多,看起来十分的古朴,却是充满威严。
看着这木盒的精致,方游便知道此盒中的物品应该是非常珍贵无疑,他虽然未悟得木遁术,无法透视木盒,但是遁术一发,两股赤红色的灵气猛然涌来。
这两股灵气,一股属于木盒,另一股,应该是盒内的物品,从灵气的颜色来看,木盒与其内的物品,应该都属于清代文物,从灵气的浓度来看,这盒内的物品,在价值和精致程度上,要远远超过外面盛放所用的精致木盒。
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烧杀抢掠,整个圆明园中的文物都被这些强盗抢走,有些无法抢走的,甚至就地毁坏,在书画方面,能够用此只有一米的盒子盛放,而且是清代文物,值得这些人如此郑重其事,并且从盒子的厚度来看,方游便已然想到了一件文物,这一件文物,可谓是十分的珍贵。
虽是清代文物,但是其价值,远远超过其他朝代的书画珍品,方游叹了口气,他们拿这件文物来,这无疑是要掀起他们华夏那段屈辱历史了。
那位卢浮宫的负责人,从车上小心翼翼的将盒子抱了起来,放在了桌子上,“各位华夏而来的朋友,下面我们所要为各位送上的便是存于我国国立图书馆的一件珍宝,这件珍宝,根本不会对外展出,先前几次华夏来此的交流团,都未曾有机会看到,这一次,卢浮宫特别从图书馆将这件珍宝借了过来,来让各位华夏朋友一饱眼福。”
说着,这位负责人面上带着笑容,慢慢打开了盒子,从盒子中轻轻的拿出了一套仿佛是画册的东西,放在了桌子上,“各位华夏朋友,这件珍宝,便是由华夏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的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并且每幅图上,还配有当时乾隆皇帝所做的对题诗,共分上下两册,可谓是华夏彩绘工笔画的巅峰之作,这次上下两册都在这里,我会一一的展示并介绍给各位华夏朋友鉴赏。”
看着摆放在面前的上下两册的绢本彩绘图册,王老等人面上露出痛惜之色,华夏的珍宝,现在却是落在了这些只为炫耀的跳梁小丑手里,这简直就是华夏所有人的奇耻大辱。
方游面上挂着淡然,微微点了点头,正如同他刚才所猜测的那般,这就是圆明园四十景图的彩绘版本,有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是根据圆明园实景绘制而成,沈源主画亭台楼榭,而唐岱主画山水树石,历经十一年,终于功成,在制成之后,每幅图上,还配有乾隆皇帝的对题诗,其诗由工部尚书。有着大书法家之称的汪由敦代笔,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统一,可谓是华夏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绘画作。
更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在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火烧之后,变成了一片废墟,之后的近百年中,华夏人竟是再无法得知圆明园完好无损时的真正景况。
直到二十年代后期,一名来自于安徽的华夏人漫游欧洲大陆时。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的藏品中,偶然见到了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彩绘书册,不禁叹为国工奇迹。而且因为此图在华夏外交建筑史上,都是一大悲痛历史,寻常书画,根本没有其意义重大。经过他多方活动。终于请得馆主许可,然后用摄影技术全部拍下而归,后由民国时期的中华书局用玻璃印刷成圆明园四十叶,在1926年公开向全国发行。
只不过碍于当时摄影技术的限制,这些图片比起原图来,大为缩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