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人生- 第6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ps:  感谢书友“泪雪暗夜”的支持!
  “小蛀虫的牙牙”、“无忧无虑”、“谁伴风行”、“段匿名”投的月票!
  “疯狂的小小树”的打赏!
  昨天天气突然降温,结果想来大家应该想到了。现在头还有些痛,码字也不给力,不过就冲这么多书友的支持,一会熬夜再晚也会再发一章!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难以判断

  想到这,楚琛暗自摇了摇头,男子这个模样,就是外行人兴冲冲的跑来投资、收藏古玩,最终却撞的满头包的典型例子。这种人你要说可怜吧,造成这样的结果又是咎由自取,所以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楚琛可没时间和男子就这么耗着,于是就提醒还呆愣着的男子,说自己要鉴定另外一件东西了。
  男子挠了挠自己的额头,张了张嘴准备说什么,不过话到嘴边又被他咽了回去,随后苦笑道:“楚老师,那您看看这幅书法作品吧,是石涛写的。”
  “石涛?”
  楚琛闻言马上正了正神色,石涛可是明末清初时期,书画双绝的名僧,先不说其它,其在书画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拍卖会上,石涛的作品也一直受到广大藏家的追捧,成交价也屡创新高。
  当然,在拍卖会上,成交价高的主要是石涛的画作,但这并不是说,石涛的书法作品就不珍贵,就说96年的时候,他的一幅扇面作品,就拍出过五万多的价格,这可不是一般书法家能够享受到的待遇。
  看到楚琛郑重的神色,男子也高兴了起来,不过想到自己的东西时,他又有些忐忑,说道:“就是一把折扇的扇面,也不知道能值多少钱。”
  “好的扇面价值当然也不菲,不过到底怎么样还需要要看过之后才知道。”
  楚琛边戴上手套,边回了一句,心里却觉得有些奇怪。难道这幅作品和佛像的来源不一样?还是说,这人买的时候。连东西的价值都没考虑过,就直接买下来了?
  楚琛摇了摇头。不再多想,小心的把扇面从锦盒里拿出展开之后,就仔细观察起来。
  在历代众多书法家中,僧人书法家也占有一席之地。其中,隋唐是我国佛教最发达的时期,也是僧人书法最发达的时期,僧人书法家辈出,据陶九成《书史会要》,单单唐代就有杰出的书僧28人。
  与隋唐相比。宋元明清时代真正自创一派的杰出书僧已很罕见,僧界的书法成就也相对暗淡,这多少与宋以后禅宗的败落有关。
  这个时期,出家为僧者大多不是出于好佛,而是出于其他的原因,比如避乱求隐、贫穷求食等。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出家动机下,真正有志于书法艺术的僧人自然会减少。
  但是,此一时期书法上较有造诣的僧人还是有那么几位的。其中又以石涛和尚和八大山人为最杰出的两位。
  石涛和尚又称苦瓜和尚,其是明靖江王后裔,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
  石涛的书法于真书、行书中多含隶意,有六朝写经的体势。清健灵秀,颇有雅韵。同时他的书法也和他的绘画一样。富有山野味,这反映了石涛和尚在一生游荡江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山水灵气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正因为如此,石涛的书法,面目多变。大凡聪明之人过目即能化为己有,与天天死临某一帖者不同。此扇面为行书作品,笔法圆厚而又跌宕生姿,学云林而显得灵动活泼,很有个性。
  这幅扇面的纸张、铃印等方面看着都对,一开始,楚琛也觉得这幅作品应该是真迹,但随着观察的深入,他却感觉到书法之中的意境有些不对,这让他不由皱起了眉来。
  见此情形,那男子有些急了,连忙问道:“楚老师,难道这东西也有问题?”
  “说不好!”楚琛慢慢地摇了摇头,不过,他马上抬起头来,看到男子的表情开始变得僵硬,连忙说道:“甘先生,您先别急,我的意思是,我对这幅作品有些疑问,暂时还不能判断这幅作品的真假。”
  男子的神色缓和了一些,他有些疑惑的问道:“楚老师,难道您也看不出东西的真伪?”
  楚琛笑着说道:“专家不可能是万事通或者万金油,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在古玩这么多领域都面面俱到。”
  古玩专家,一般只要在一个领域、一个部门、一类事情上有独到的见解、精到的研究,只要他们在鉴定古玩的时候,能迅速而准确的区分新旧、辨识真假、甄别伪赝就足够了。
  至于说,专家是万金油或者万能钥匙,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诸葛亮重生也办不到。
  当然,对拥有异能的楚琛而言,想要证实这件东西的真假还是很简单的,但对楚琛来说,如果一遇到困难就使用异能,长此以往肯定会产生依赖。因此,现在他还想再仔细观察观察,等实在判断不出的时候,再想其他办法。
  男子知道楚琛的话有道理,但这事总不能这么耗着吧,正当他准备问楚琛怎么处理时,就见吴叔和朱大富一同走了进来。
  “小琛,再忙啊。”朱大富笑着和楚琛打了声招呼。
  楚琛也顾不得寒暄,打过招呼后,就把事情跟他们说了一遍,二老听说有这种事情,也都提起了兴趣,连忙戴上手套拿出放大镜仔细鉴定起来。
  过了好一会,二老才把东西都看了一遍,随后三人就走到一旁商量起来。
  吴叔皱着眉头,低声说道:“小琛,你是不是看错了,我觉得这扇面应该没问题啊,笔法方面和石涛的风格也对得上座,我觉得应该是真迹吧。”
  朱大富摇了摇头,反对道:“老吴,我和小琛的意见一样,这幅扇面确实有问题,具体来说,我觉得这字,神有些散,气有些弱,而从铃印来看,瞎尊者是他晚年的号,此时他的字已经非常老辣了,如果是真迹这两点完全不应该会出现。”
  楚琛也点头道:“我也觉得有一点这方面的问题,我师傅那也有一幅石涛晚年的书法作品,虽然风格不太一样,但字的神和气是变不了的。”
  吴叔听他们都这么说,也显得有些迟疑,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他主攻的是瓷器,字画虽然也有些涉足,但毕竟不怎么精通,不然他肯定还会据理力争。
  “好吧,我对书法并不怎么精通,但这种结果你怎么跟主人说?”
  楚琛和朱大富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有些无奈,其实这也是鉴定书画作品常有的事情,如果是和真迹相差比较大,或者特点比较明显,那到还好判断,但神和气这种比较主观的东西,你怎么跟别人说?
  难道就说我觉得这幅作品神和气有些问题,所以就判断是赝品?遇到火气比较大的,不啐你一脸才怪。
  现在的话,想要弄明白它的真伪,最好的办法,就是能请几位专家一起会诊。不过这事楚琛虽然办得到,但东西的主人和他非亲非故,他又何必这么费心费力呢?
  “小琛,那你准备和他怎么解释?”吴叔问道。
  “实话实说,具体怎么处理让他自己决定吧。”楚琛呵呵一笑,准备一会就用异能鉴定一下,也好满足一下他的好奇心,当然,结果肯定是不能和大家说的。
  二老点了点头,他们虽然也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但和楚琛的想法一样,为了一个陌生人没必要费那么多的周折。再说古玩之中,这种不能肯定真伪的东西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如果每件东西都要费尽心机搞个明白,那还不得累死。
  正当大家准备回转过身时,朱大富开口问道:“对了,你们想过没有,这如果不是真迹,会是谁仿的?”
  吴叔呵呵一笑:“我觉得张大千的可能性最大,要知道,他仿的石涛可是连黄宾虹都骗过的。”
  前文说过,书画大师张大千除了自己画得好,他在仿古书画这方面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他最初成名,人们吃惊的不是他的画作如何,而是他临摹石涛的作品惟妙惟肖,和真迹几乎一模一样。这种相似表现在神韵、笔法、构图等等,就像是石涛复生。
  张大千模仿的石涛让不少收藏家和书画家看走了眼,上当受骗,其中骗过黄宾虹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说是,黄宾虹有一幅石涛的画,张大千想借回去仔细临摹研究,可是黄宾虹拒绝了。张大千心里有些不服气,心想你不肯借给我,我还是可以仿石涛的画。于是就临摹了一幅石涛手卷,放在自己的老师曾熙那里。
  众所周知,张大千的老师曾熙与黄宾虹是平辈老友,于是没过多久,黄宾虹去曾熙家,就看到了这幅画,以为是石涛真迹,爱不释手,决定买下,曾熙就让黄宾虹和张大千谈价格。
  张大千看到黄宾虹要收藏自己仿的石涛心里很得意,但他没有要钱,而是对黄宾虹说,就用这幅画换上次向你借的石涛吧,黄宾虹立马答应了,就这样,张大千用自己的仿石涛换来了一张真石涛的作品。
  就这样一路收藏,张大千收藏了多件石涛书画,他曾对自己的朋友说,“收藏石涛真迹最多时约五百幅”。这其中,张大千以假换真的例子也不知道有多少。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楚琛并不清楚,因为前辈已逝,他也不便妄加猜测,不过如果故事是真的,那多少会影响他对张大千的印象。(未完待续。。)
  ps:  总算没失言,另外,感谢书友“不是还好”投的月票!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出力不讨好

  楚琛和朱大富都对吴叔的说法表示赞同,眼前这幅扇面,如果真是仿作的话,除了张大千之外,他们也想不到其他人了,而道理也显而易见,如果作者仿石涛真能达到现在这样的水平,也不可能默默无闻。
  看到楚琛他们走了回来,男子连忙问道:“楚老师,结果怎么样啊?”
  楚琛摇了摇头:“甘先生,很抱歉,我们暂时还不能确定它的真伪。”
  说话期间,楚琛就用上了异能,发现果然和他们想的那样,确实应该是张大千的仿作,不然如果换个人的话,异能也不至于给出和真迹差不多的价格。
  男子睁大了眼睛,相当惊讶的说道:“为什么啊?楚老师,您这么有名的专家,难道这么长时间都鉴定不出东西的真伪!况且,还有这两位老前辈在。”
  楚琛有些歉意的说道:“甘先生,我们判断一件东西的真伪,肯定需要没有疑点才可以。而且,自古以来,古玩作伪高手层出不穷,一件古玩不能马上鉴定出它的真伪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男子皱着眉头问道:“那如果我想判断出它的真伪,应该怎么做?”
  楚琛说道:“最好是请几位权威专家一起会诊,不过花费方面肯定不低,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去请别的专家帮忙看看。另外,为表歉意,这次的鉴宝费我就不收了。”
  刚才那尊佛像他根本没花什么时间,而这幅扇面则让他涨了见识提升了自己的眼力,这种情况下。他也不准备讨要鉴定费用了。
  “这……”男子一时迟疑起来,其实他心里很想让楚琛帮他请权威专家鉴定。但不说花费,自己和楚琛非亲非故的。楚琛为什么要这么费力的帮他呢?
  要说今天也自己也挺倒霉的,拿两件东西过来鉴定,一件是赝品不说,另一件还看不出真伪,难道是今天出门没看黄历的关系?好在楚琛没收鉴定费用,也算是聊胜于无吧。
  “那好吧。”
  男子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随后就把东西收了起来,随后就告辞而去了。
  等男子离开后,朱大富就说道:“小琛。其实刚才那扇面买下来研究到也不错。”
  吴叔直接摇了摇头:“容易让人多想,还是算了。”
  楚琛呵呵一笑,本来他确实也有把东西买下来的打算,但你都不能确认东西的真伪,现在想要买下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价格再开的高一些,对方指不定要怎么想呢!因此,他最后还是放弃了购买的打算。
  朱大富其实就这么一说,道理他同样也明白,只是好不容易遇到一件很可能是张大千仿石涛的作品。而且仿的这么到位,没有研究个明明白白,心里多少有些遗憾。
  “不说这事了。”楚琛微微一笑,给二老分别泡了杯茶。笑着问道:“您二位刚才忙什么去了?”
  “喏,买了几枚战国布币。”说着,朱大富拿出一块折叠起来的手绢。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五枚大小不一的布币。准确的说这几枚布币属于战国时期的尖足币形式,至于真伪。想来以朱大富的眼力,应该不会看不出来。
  不过,楚琛观察着这五枚布币,没一会脸上就露出了奇怪的神色,因为这几枚布币之中,有两枚布币上面有明显的清洗痕迹,因为摩擦得太厉害,老的铜锈已经磨掉不少,严重地影响了它的品相和价值。
  “富叔,这布币的品相怎么这样啊?”
  “谁说不是呢!”朱大富有些气愤的说道:“那家伙简直是个棒槌,什么都不懂,尽瞎搞。”
  楚琛闻言连忙问是怎么回事,吴叔就笑着把经过复述了一遍。
  原来,今天一早,吴叔觉得没事就到朱大富那边坐了一会,正当两人谈的高兴的时候,朱大富就接了个电话,对方说刚收到几枚古钱币,品相很好,问朱大富有没有兴趣。
  打电话的那位是新入行的铲子,前几天,朱大富在他那买过东西,就留了一张名片给他,让他如果有什么好东西,就给自己打电话,现在听说有古钱币,想来应该不是什么大路货,就让他到自己的店里来交易。
  不过,对方说不认识朱大富的古玩店,能不能去接他,他就在古玩市场的入口处等着。反正没也事,朱大富就答应了下来。
  两人没一会就走到目的地,也见到了打电话的那人。吴叔一看,这人单从说话和面相上来说,感觉就不像是专业人,倒像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
  双方寒暄之后,只见此人小心翼翼地从一叠厚厚的报纸里拿出五枚布币。
  朱大富鉴定过真伪后,就开了价,不过双方价格相差太大,此人坚持说,这几枚布币都是自己花了不少钱买的,不能亏本卖。还说,他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