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人生- 第4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站在旅馆的门口,朱大富就提议道:“咱们这么多人,一起进房间也不方便,要不分开来看吧?”
  “行!”大家全都表示了同意,随后就准备往旅馆内走去。
  “你就和我一起吧!”孟义先看到季浩良径直往里面走,就迅速把他拦了下来。
  “凭什么?”季浩良撇了撇嘴。
  “就凭你家慧珍临走前对我的嘱咐,有本事你就造她的反。”孟义先笑嘻嘻的说道。
  “造反就造反!”季浩良嘀咕了一句。但话虽这么说,真要他付之行动。他肯定是不敢的。
  孟义先嘿嘿一笑,随后就自顾自的往旅馆里面走去。季浩良虽然万分的不愿,但还是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
  见此情形,楚琛不由暗自一笑,随后也跟着走了进去。
  旅馆内上午八点到十一点,是淘客最多的时间,下午,人就少多了。至于来这边的客人,则多是京城里的古玩爱好者,也有开店的和串货的贩子们。
  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内行人士就显得比较多,他们买货的时候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则,很难受卖家的蒙骗,也正因为这样,这里的货,有一眼的一般比较好卖,杂七杂八,或者赝品居多的,基本没多少人光顾。
  当然。古玩这行不可能说没有假货,这里同样假货也不少,所以该注意的时候,还是应该要仔细点才行。
  走进旅馆。楚琛就看到入眼处,很多房间都把房门敞开,迎接着八方来客。
  在程田旅馆。房客们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长期驻扎。以坐商的形式守摊卖货。一种是和老主顾约好时间,来住个一两天。买卖做成就走。
  最后还有一种人是专门来潘家园等地的周末文物、古董市场淘货的,最多住三五天,离京城近的几乎每周都来,风雨无阻。
  楚琛看到大家都走进房间挑选货物去了,他也选了个房间走了进去。
  这个房间的房主是位三十多岁的男子,他见楚琛进来,只是点头笑了笑,并没有介绍自己的藏品的意思,这也是因为,来这里的人许多都是内行人,货怎么样,他们一看就知道。
  楚琛虽然年轻,但万一也是个内行人,只顾着用好话介绍他的东西,到头来也是徒惹笑话。
  房主摆的东西并不多,就只有七八件瓷器,其中三样还都是斗彩烛台,但正是这三座烛台,就引起了楚琛的兴趣。
  其实,楚琛之所以对斗彩烛台有兴趣,也是因为昨天晚上,他已经用酒精灯把后面几页空白纸张都烘烤了一遍,不出他的意料,那些空白纸张上,确实都记载着东西。
  只是,他看过之后,却多少有些失望,那五张空白纸,只不过是画了六样相关的东西,还写着相关的介绍。除了之前找出藏宝图的那三样之外,其他两页纸,就画着一座斗彩烛台,最后一页纸上,则是画着一个箱子,还有一把钥匙。
  除此之外,纸上就再也没有其它线索了。
  对于这种结果,楚琛多少有些郁闷,他原本以为能够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没想到却是这个,虽说这些图对他来说也有帮助,但实际上和大海捞针也没什么区别,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暗自摇了摇头,楚琛走上前,向房主点头示意了一下,随后就拿起烛台观察了起来。
  烛台这东西,在三国、两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是青瓷烛台,且有各种不同造型,三国时有羊形烛台,两晋则盛行狮形烛台。
  到了南朝时期,烛台造型渐趋复杂,其形制特殊的底座呈倒立的莲蓬状,外刻覆莲花饰,上置横条隔板,板上置4个大小相同的竹节状杯,可同时插入数根烛。隋、唐器烛台座刻花精美。
  明代烛台造型丰富,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中永乐、宣德时景德镇窑烧制的烛台,器口和台座呈八角形,颈部为圆柱形。明正德时期,烛台有一管状圆柱立于高台盘,清代以后的烛台形制基本承袭此式……(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逆水而行”、“小鱼儿62”、“余天”投的月票


第七百一十四章 会同通宝

  笔记上的烛台为盘口,直腹,圈足。其腹部呈圆柱形,上承敞口盘形,盘内中空为烛座,为插置蜡烛之用,下托高圆足。款识为“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篆书款。
  一般来说,官窑的烛台以粉彩、青花多见,斗彩品种已是少见,而且烛台上的纹饰更是繁复,全器自上而下共分八层装饰纹样,分别为忍冬纹、缠枝莲纹、回纹、如意云纹、覆莲瓣纹等,另外,釉下彩除青花外还有釉里红,使得器物更加瞩目。
  房间里的三座烛台都是一个式样,看上去和笔记上的挺非常相像,不过烛台一般都是一对的,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这三个烛台是真是假了。
  虽然如此,楚琛还是抱着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念头,把三座烛台都看了个遍,不过,让他失望的是,这三座烛台的款识都是“大清雍正年制”,并不是他想要找的东西。
  放下手中的烛台,楚琛又把其他东西打量了一番,发现并没有什么满意的东西,就走了出去。
  接下来,楚琛又逛了几个房间,同样都没有找到笔记中剩下的线索,这种事情他早有意料,并没什么失望的情绪。不过,连一件自己中意的东西都没找到,他也只能暗叹一声运气不好了。
  又进走一个房间,房间里除了房主之外,还有一位客人,而且此人楚琛还认识,正是那位“骨特白”冯正坚。
  此时,冯正坚正紧握着右手,一边正和房主念叨着说辞。想让房主把他看上的东西的价钱降一降。
  房主摇头说道:“这位老板,真是抱歉。八千我已经亏本了,再少我真的没办法!”
  冯正坚一时拿不定主意。但还是紧紧抓着东西不肯放手,看样子他非常在意手里的东西。
  此时,楚琛走了进来,冯正坚眼睛一亮,连忙一脸恭敬的问候道:“楚老师,您今天也过来啦!”
  自从上次被楚琛所折服,再加上后来楚琛在电视上非常抢眼的表现,和论坛那两位参加鉴宝节目的嘉宾的赞赏,无论是市场上偶然遇到楚琛。还是网络上遇到,冯正坚都称呼楚琛为老师。
  楚琛也提过几次,让他不要这么客气,但他依旧还是如此,楚琛也就随他去了。
  房主听到冯正坚对楚琛称呼,一开始还有些微微惊讶,没一会,他就想起来,楚琛是何方神圣。这让他的眼神稍稍显得有些慌乱,心里更是暗道一声“晦气”!
  冯正坚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和楚琛寒暄了几句之后,他就松开右手。笑着请求道:“楚老师,麻烦您能否帮我看看这枚钱币?”
  楚琛到是没想到,已经做了古玩生意好几年的冯正坚。情急之下,居然也会犯这样的忌讳。不过没办法,两人毕竟也算是朋友。对方既然求到他的头上了,他也不能拒绝。
  楚琛把钱币拿到手中,一看才发现,这枚钱币居然是会同通宝。
  会同通宝是是枚小钱,据当初发现的人称,这种铜钱始铸于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元年,即公元938年。会同这个年号一直用到公元947年,那年耶律德光改元为大同。
  但奇怪的是,关于会同钱币,《辽史》和其他古书以及以前的钱谱中均无记载。以前也没有人发现过,直到八十年代末,才发现了一枚会同通宝,而现实有关“会同通宝”的史实,也都来自这一发现。
  说实在的,楚琛对于会同通宝的存在,多少还是有些怀疑的,当然,这是建立在他没有看过实物的基础上。但不管怎么说,从那枚会同通宝出土,到现在,他还只听说就那么一枚孤品,再加上他刚才注意到房主露出的紧张神色,此枚铜钱是真是假,也就不难猜测了。
  但古玩鉴定,总不能以猜测为依据,接下来,楚琛还是拿出放大镜,仔仔细细的把钱币看了一遍。
  要说,这枚钱币确实可以以假乱真,除了确实是辽钱的风格,质地也和真品相同之外,满身的生坑绿锈也好像在证明它那高贵的身份。
  但假的真不了,细心的楚琛,还是发现了它的破绽。
  楚琛收起手中的放大镜,看了看房间内的两个人,一个是满脸的期待,一个是表情平静,眼中却闪过几丝慌乱,最终,他还是暗叹了一口气,把钱币还给冯正坚,含糊其辞的说道:“这东西好像贵了一些啊!”
  他之所以并没有明说,一来是考虑到行内的忌讳,二来也是看出这房主很可能并不是故意骗人,有可能也是打了眼,吃了大亏,所以才亏本出售的。不然就冯正坚这样的表现,房主又何必说八千这样的低价?
  其实,听了房主的报价,如果冯正坚聪明一点,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猫腻,但他显然犯了贪心的毛病,以致于被财迷了心窍。
  现在,冯正坚显然没有明白楚琛的意思,点头哈腰的感谢一番后,就把楚琛送出了门,随后返回去接着跟那房主谈起了生意。
  而房主见自己的生意没被搅黄,也暗自感谢楚琛够意思,至少能够体谅古玩生意人的苦衷。
  楚琛走出门外,不由苦笑了一声,感叹冯正坚财迷心窍的同时,也对他刚才连屋里的东西都没看一眼,就被送出来,有些无语。
  摇了摇头,楚琛又走进了旁边的一个房间,在这里,他总算开了今天第一张,买了一块小玉佩,玉佩的市场价值将近两万,他却以一千八买了下来,捡了个小漏的他,心情也变得愉快了起来。
  拿着玉佩走出门外,楚琛就遇到了刚刚才谈完了生意,面容上带着一丝喜色的冯正坚从门里走了出来。
  “楚老师,刚才真是谢谢您了。”冯正坚连忙恭敬的表示了感谢。
  楚琛闻言,觉得有些哭笑不得,冯正坚脑子也够灵活的,怎么遇到可能捡大漏的时候,就也变得糊涂的起来呢?
  楚琛叹了一口气,回道:“冯老板,难道你都没明白我刚才说的意思?”
  冯正坚闻言愣了愣神,愕然道:“楚老师,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
  “咱们那边去说吧!”
  站在别人门口说话,肯定不方便,说完,楚琛就带着冯正坚来到旁边的过道。
  此时,冯正坚也意识到刚才自己肯定理解错了楚琛的意思,道理很简单,既然楚琛帮他鉴定,那怎么可能不说东西好或者差呢?再说了,如果是真品的话,楚琛又何必说东西贵了,这明显就是说东西是赝品嘛。
  另外,他还想到,那房主显然也知道会同通宝是什么东西,那为何又以这么低廉的价格卖给他呢?这明显就是对方很可能也打了眼,想尽快亏本卖出去的缘故!
  意识到自己犯了糊涂,冯正坚显得很尴尬,不过他看了看手中的铜币,却实在看不出来,这东西到底假在什么地方,于是就问道:“楚老师,我也是财迷了,不过,我真看不出这枚会同通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您指教一下啊!”
  楚琛摆了摆手:“冯老板,您客气了,在解释这枚铜币到底有什么问题之前,容我先去拿一样东西……”
  说完,他就走到之前看过的一个房间内,也买了一枚铜币过来。
  楚琛把刚刚买到的一枚铜币,递给冯正坚,说道:“冯老板,您把这枚重熙通宝和您那枚会同通宝比对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区别。”
  重熙通宝是辽国兴宗皇帝耶律宗真,在重熙年间铸造的一种小平钱,虽然现在已经并不多见,但因其文字粗糙,现在市场上并不怎么受追捧。
  冯正坚接过钱币,一开始还显得有些奇怪,等他仔细观察下来,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惊讶的说道:“怎么回事,我的这枚会同通宝上的‘通宝’二次,居然和重熙通宝的‘通宝’二字会一模一样?”
  楚琛点了点头:“其实,不单单是‘通宝’二字一样,你如果用放大镜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会同通宝的‘会’字,其实就是‘重’字改刻的,而‘同’字同样也是‘熙’改刻的,因为是改刻的,你仔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得出来,‘同’字和其它三个字的大小,并不相同。”
  听了楚琛的解释,冯正坚连忙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了一番,同样也发现了改刻了痕迹,这让他苦笑道:“这会作伪者的手艺实在太高超,也改的实在太巧妙了,几乎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不过还是没通逃得过楚老师你的火眼金睛啊!”
  “我可算不上什么火眼金睛。”
  楚琛摆了摆手,随后说道:“作伪者手艺确实高超,如果我不是这段时间正好在研究辽钱的话,也根本看不出这一点。”
  话虽然这么说,事实上,楚琛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最近正在研究辽钱,他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也是凭借着他那过目不忘的能力,他之所以这样解释一下,也是不想把自己的能力,在别人面前暴露出来。(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五章 钥匙

  听了楚琛所言,冯正坚心里也有些释然,不然,冷静下来的他还真想不明白,怎么专门研究瓷器和玉器的楚琛,居然会对钱币也如此的精通。
  “哎!这次如果不是我太贪心,也不至于吃这个亏了!”
  冯正坚长叹了一口气,对此,楚琛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毕竟对方可不是新人,贪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楚琛不相信他会不明白。
  冯正坚看了看手中花了好几千买到的铜钱,感到一阵肉痛,他咬了咬牙,说道:“得!趁现在没买多久,我去试试能不能退货吧,就算损失点打眼费,也总比折在手里来的强。”
  说着,他就和楚琛打了声招呼,匆匆的走进了刚才那个房间。
  见此情形,楚琛顿时一阵无语,这冯正坚也是做了几年古玩生意了,他就不相信,对方会不明白古玩这样,概不退货的道理,而且他也不相信,冯正坚出手的赝品,还能同意买家退货。
  有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冯正坚这样的举动上,楚琛就觉得这人不可以深交。
  接下来,楚琛把他所在的这一层,都逛了一圈,正准备上楼去时,正好遇到冯正坚兴冲冲的从那房间走了出来,从他那充满了笑容脸上,就知道,他肯定把刚才那枚铜钱给退了。
  从刚才到现在,都已经过了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