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人生- 第4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子和儿媳都没了,谢功夫妇俩无论如何也不想再失去这个孩子,于是两人强忍心中的悲恸,把自己的精力全都投入到抢救孩子的事情中。
  孩子马上就做了手术,情况却并不是太好,一次次的抢救过来,却又一次次的病危,为了孩子能够活过来,谢功让医生给孩子最好的药,这样一来,家里的积蓄很快就没了。于是就有之前出售古玩的事情。
  “孩子现在的情况还是不太好?”楚琛边开车边问道。
  “是啊,不然也也不会把剩下的古玩拿出来卖了。”
  谢功叹道:“医生说后天还要进行一次手术。我怕这点钱还不够,所以才想把家里的那件东西拿出来卖了。”
  “大爷。您家的那件东西,到底是什么啊?”老五问道。
  “是文徵明临摹李嵩的《骷髅幻戏图》。”谢功回答道。
  “什么?!”老五听了大吃了一惊,不光是他,连开车的楚琛也同样也是震惊。
  要知道,不管是文徵明还是《骷髅幻戏图》都实在太出名了。
  文徵明想必许多人都如雷贯耳,世称“文衡山”,明代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李嵩则为南宋著名宫廷画家,此人出身贫寒。年少时曾以木工为业。好绘画,颇远绳墨。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承授画技,终成一代名家。他是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三朝画院待诏,时人尊之为“三朝老画师”。
  李嵩画绘画题材丰富多彩,从宫廷到民间、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到生活、从吃喝到娱乐、从仙山到龙宫、从历史到现实均在画中有所反映,其中院体画、白描画、水墨画他都能信手拈来。
  《骷髅幻戏图》正是李嵩的一幅力作,此画画面诡谲怪异,对比强烈。历代名家对画面内容多有猜解,更不乏玄义之发挥,历经千年,屡易藏家。现在为京城故。宫博物馆收藏。
  楚琛到是没想到,文徵明居然也会临摹这幅作品,而这一点。也是一件让他感到很奇怪的事情。
  文徵明擅画人物,这是无庸置疑的。但他的人物画绝大多数为山水画中的“点景”之作。而单独的人物画存世仅有三四幅,《老子像》轴、《老子像》页、《湘君湘夫人图》轴、《芭蕉仕女图》轴等。如果这幅《骷髅幻戏图》是文徵明的真迹。则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可以说不可估量。
  不过有一点,文徵明因为名气太高,即便是在明清时期也是墨宝千金难换,所谓“德尊行成,海宇钦慕,缣素山积,喧溢里门,寸图才出,干临百摹,家藏市售,真赝纵横”。
  这句话讲的就是文徵明的图刚画成,便有人挤上门来争购,用来换画的缣素竟堆积如山。他的题跋在当时的书画买卖中有“得其一言,辄价翔”的分量,所以文徵明作品便成了制售伪作商人追捧的对象,导致了文徵明作品也是这个时期苏市地区代笔伪作出现最多的一位。
  而且文徵明此人太过善良,只要有人请他提拔,他都很少会拒绝。
  明人何良俊在其《四友斋丛说》中这样记载文徵明:凡吴中收藏书画之家,有以书画求先生鉴定者,虽赝物,先生必曰:“此真迹也。”
  人问其故,先生曰;“凡买书画者,必有余之家。此人贫而卖物,或待此以举火。若因我一言而不成,必举家受困矣。我欲取一时之名,而使人举家受困,我何忍焉?”
  文徵明这套怪异的逻辑也使得他成为制售赝品者可以轻易利用的对象,以致当时各方对其临仿、伪造、代笔等情况频出,甚至在当时的苏市地区形成了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再加上在文徵明一生的绘画作品中,几乎极少临摹前人的作品,多为自己创作,所以楚琛不得不担心,谢功家传的《骷髅幻戏图》会是件伪作或者是其代笔的作品。
  不过到底是真是假,还需要看过才知道,如果真是文徵明的真迹,那真是意外之喜了,楚琛肯定也会把它买回来。
  谢功住的地方,也和吴叔那样,是户独门小院,楚琛停下车的时候,发现院门还紧闭着。
  谢功边开门,边解释道:“我那口子一直在医院看着孩子,所以家里没人。”
  楚琛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打开大门,楚琛随着谢功走了进去,发现院子角落,还放着一些丧事用到的东西,屋里也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让人感到有些不舒服。
  谢功把人带到厅堂,先给楚琛和老五上了杯茶,才和两人打了声招呼,回到卧室准备把东西拿出来。
  趁此期间,楚琛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在厅堂的角落里,还放着几件没有制作完成的工艺品,颜色红彤彤的,而且看起来还不错,这让他有些好奇,就站起身来走了上去。
  走到那,楚琛才发现,原来这些工艺品,是还没完成的雕漆作品,而且以工艺来看,应该是京城雕漆。
  雕漆前文有介绍过,其中京城雕漆有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它是京城传统手工艺,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齐名,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之一。
  楚琛看到这几件还没完工的雕漆制作,有已经完成大半的,也有刚刚才开始制作的,以这种情况来看,很显然,这位谢功就是它们的制作者,这到是让他没想到。
  以这几件雕漆作品来看,谢功的手艺很精湛,虽然可能比不上一些大师,但也已经相差不了多少了,也许他成为雕漆大师只缺一个契机而已。
  正当楚琛准备仔细欣赏的时候,谢功小心翼翼的抱着一个画盒从卧室走了出来。
  见此,楚琛就把手中的雕漆放好,走回了原位,随后笑问道:“谢老,您以前是专门制作雕漆的吗?”
  谢功把盒子放到桌上,回道:“是啊,我这是家传的手艺,本来我还想把它传给我儿子,没想到……哎!”
  提起已经去世的儿子,他顿时就黯然神伤。儿子虽然染上了毒,不过只要人在世,总归还有变好的希望,但人没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而且,白发人送黑发人,永远是世界上最为悲痛的事情,他情愿自己受苦,也不想儿子比自己先走。
  看到谢功悲痛欲绝的模样,楚琛连忙安慰道:“谢老,身体要紧,您别太伤心,而且现在您的孙子也正是需要您的时候。”
  听楚琛提到自己的孙子,谢功马上就振作了起来,强笑道:“楚老板,让您见怪了,咱们还是来看看这幅作品吧。”
  “好的……”
  楚琛点了点头,随后谢功从盒子里拿出画并展了开来。
  眼前这幅作品为白描纸本浅设色,画面左边有一大骷髅席地而坐,用悬丝在操纵着一个小骷髅。这是宋代市井木偶表演形式之一种悬丝傀儡演出。
  当然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表演是由人来操纵的,而以骷髅为主角的寓意大约是反映了人生命运的虚幻、无常,倏忽幻灭之意,你今天是操纵者,或许明天你就会成为一具被操纵者。因此,人生被看透了,大约就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骷髅旁有一副演傀儡戏担子,担上有草席、雨伞等物,骷髅身后有一哺ru婴儿的妇人,或许是他的妻子。
  画面右边而有一个小孩子正受到了小骷髅的动作吸引,正准备跑过去。小孩子的身后则有一个妇人,应该是小孩的母亲或者是他的监护者,她似乎担心小孩子靠得太近,受了伤害或者弄坏了小骷髅。
  右上方行书题跋云:“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弄一个小样子把冤家逗。识破个羞哪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单堠。”,并写下了创作日期的署款,署款下钤朱文联珠方印“徵”“明”。(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六章 代笔(下)

  画卷上署款的记年为嘉靖辛亥十二月六日,即嘉靖三十年,也就是1551年,这一年文徵明正好八十一岁,说明这幅作品应该是他晚年所创作的。
  此外,此图左下角还钤有吴伟业的印章,此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除此之外,还有多位清代文人的铃印。
  还有,从此图的提拔来看,应该是幅对临之作,什么是对临?就是面对着别人的画迹或印刷品,按其作品的笔、墨、设色、章法,一丝不苟地照样画下来。
  为何楚琛会认为这幅作品为对临之作?也是因为文徵明的提拔正是黄公望题在李嵩《骷髅图》上的《醉中天》小令。
  不管怎样,此图人物神情生动而精准,线条构勒飘逸流畅,设色淡雅,特别是大小骷髅的比例也非常的精准,和原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应该说是一幅难得的描白精品之作。
  只是,就像前文说的,这幅图中的人物是文徵明真迹,还是代笔?或图是他人所作,而文徵明为之题跋?
  如果是换了其他一位年已八十岁的老画家,画出如此精工的白描人物图,肯定会遭致质疑,但文徵明书画“愈老而愈益精妙,有细入豪发者”,有此作品并不奇怪。
  但是就像前文说的,文徵明一生的绘画作品中,几乎极少临摹前人的作品。多为自己创作。其中只有一幅收藏在宝岛故。宫博物馆的《芭蕉仕女图》轴上有题跋云:“嘉靖已亥春日,偶阅赵松雪芭蕉士女图。戏临一过。”
  这幅画无名款,钤白文方印“徵明印”。这幅画为清宫旧藏。曾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延禧宫》。如此图是真迹,或可说明眼前这幅《骷髅幻世图》有可能是其临摹的真迹。
  那么,这幅《骷髅幻世图》是否是代笔之作?
  楚琛稍稍一回想,从已有的史料可知,为文徵明绘画代笔的朱朗、周天球、陆师道诸人中,代笔山水或花卉应是事实,而代笔画工笔白描人物,史无记载,且上述诸人均不擅长人物。
  在文徵明晚年(八十岁前后)的弟子和友人之中。有眼前这幅人物画功力和造诣的似乎就只有仇英一人。
  楚琛从史料中得知,文、仇两人相交相知三十余年,亦师亦友,而且经常合作绘画。如正德十五年文、仇合作《摹李公麟〈莲社图〉》;正德十二年(1517)文徵明画、由仇英设色的《湘君湘夫人图》等。
  而文、仇两人以书画合璧形式创作则更多,著名的有仇画、文书《孝经图》卷、《双骏图》轴等,另外还有《上林图》卷、《职贡图》卷、《后赤壁赋图》卷等等。
  那么,眼前这幅画到底是文徵明亲笔所作,还是文、仇两人合作?不过不管是文徵明还是文、仇两人合作的作品,只要是真迹。那这幅画的价值都是很高的。
  带着这个疑问,楚琛拿出放大镜,开始仔细观察起来。
  首先一点,字迹和钤印。楚琛可以肯定是真迹,非常符合其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的特点。
  而画中的人物看上去,形肖神完。概括力强,栩栩如生。赋色精丽而不浮艳,以绘画的用笔和风格来看,确实为仇英一脉。
  但这幅画的创作年代为1551年冬季,而仇英的生卒年月不太可考,有说1551年也有说1552年秋冬之季,但就算是1552年去世的,那十来个月之前,仇英还有没有力气来画这么一幅作品,也是个未知数。
  况且,以这幅作品的用笔和风格来看,和仇英以往的作品还是有所差别,不及仇英所作精妙。楚琛仔细观察下来,觉得画法和风格来看很像是尤求所作。
  尤求是仇英的外甥。善画人物、仕女、道释及山水。作为吴门画派晚期重要的代表画家,尤求以白描人物见长,画法学仇英,后上溯刘松年、钱舜举。风格细秀,追求文人的古雅蕴藉,被称为仇英后继。
  而且在在观察之中,楚琛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这幅作品的纸张原本比现在还尺寸应该还要大一些,而失去的部分,很可能是在以前揭裱的时候,有意识的裁割失去的。
  有了这个发现,楚琛的心中也马上有了一个比较符合事实的猜测。
  他记得在师傅的笔记中看到过,吴门名家在当时无数的仿制品、复制品,伪本上还常有本人的亲自题字。而在鉴定中,往往也会发觉实际由钱穀、朱朗、尤求、文嘉和文彭代笔,却有文徵明亲笔署款的作品。
  由这一点,楚琛推测,那裁割去的部分,很可能就是尤求的题字,至于裁割这部分的目的,也很好理解,因为在画史上,文徵明的知名度历来就远大于仇英和尤求,为了利益,裁割去尤求的题字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楚琛觉得,眼前的这幅画作,应该是尤求代笔,文徵明题跋的一幅作品。
  不过在书画鉴定上,楚琛比起瓷器和玉器的鉴定来说,还是差了一些,而且结论以猜测为主,也不够严谨,所以他还是马上用上了异能。
  这异能虽然不能直截了当的说这幅画作是真品,不过从年代和价值两方面,也已经能够支持楚琛的判断了。
  看到楚琛收起手中的东西,谢功连忙问道:“楚老板,您觉得这幅画怎么样?”
  “这个……”楚琛迟疑了一会,随后说道:“谢老,可能您要失望了,这幅作品我觉得是一幅代笔的作品。”
  “代笔?”谢功顿时愣了神,过了半响,他才回过神来,一脸不可思议的问道:“楚老板,您的意思是说,我的这幅作品不真?”
  “到也不是全都不真!”
  楚琛摇了摇头,说道:“我认为,题跋和钤印应该都是文徵明的真迹,不过以绘画的用笔和风格来说,我认为和文徵明相差的比较大。”
  “这不可能!”
  谢功直接就一脸愤怒的否定了楚琛的结论:“我家传了一两百年的东西怎么可能会不对?而且这上面还有那么多名家的钤印,他们难道都看不出来吗?”
  楚琛心平气和的说道:“谢老,您先激动,我说这幅作品不对,也是有理由的,您先耐心听一下,如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