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人生-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等!好像谁都没有确认过,张火泥是不是一定没有传人,而如果万一张火泥的手艺被传承了下来,这只釉里红罐就是张火泥传人的作品呢?”
  想到这里,楚琛顿时觉得有些不妙,因为他觉得老胡的经历实在太巧了,踩了次雷,却正好踩到了张火泥制作的高仿,这实在让人不得不怀疑。那作局之人和张火泥的传人有关。
  于是楚琛连忙走到一边,给刘老打了个电话。刘老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的吃惊,连忙叫楚琛把那只釉里红罐拿到京城的检测中心去鉴定。
  挂了电话,楚琛走到老胡的面前,此时老胡还是一脸不可思议的神色,对于这个结果,他完全接受不了,这东西可是花了他全部的积蓄啊。虽说这只罐子多少还值点钱,不过其中大部分钱可以说都打了水漂,这让他如何跟家人交待?
  楚琛暗自一叹,说到底还是老胡太贪心了。那种情况,只要有一定经验的人,都能察觉到不正常。而且老胡刚开始也已经意识到那是个局了,不过后来却因为贪婪而忘乎所以。身陷其中。
  诚然,踩“雷”确实有可能会踩到真品。但这样的几率可以说比买彩票中大奖还要小,楚琛如果不是仗着自己有异能,肯定不可能会涉入到这种事情中去。所以说,现在的这一切说到底还是老胡自己一手造成的。
  楚琛暗自一叹,而后问道:“老胡,不知道这只釉里红罐你有没有出手的意思?”东西毕竟是别人的,总不可能不付出点代价就把它拿到手。
  “啊?”
  楚琛看到老胡和老于惊讶万分的表情,就把其中的缘由给两人说了一遍。
  老胡想了想,问道:“楚先生,不知您打算出多少钱?”
  楚琛考虑了一下,想想老胡毕竟是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出的低了,他可能一时不会乐意,于是就说道:“这只釉里红罐,我出十万,怎么样?”
  要说楚琛出的这个价,已经非常厚道了,虽然在市场上,高仿也有其一定的价值,不过仿的毕竟是仿的,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不可能有很高,像这样的釉里红罐,虽然艺术水平不错,不过价值也只有一两万而已,最多应该不会超过三万。
  因此,楚琛开出十万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厚道了。
  不过从老胡支支吾吾的表情看来,他对这个价格还不满足,这让楚琛不由得感叹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老于听到楚琛开出的价格也是一愣,没想到楚琛居然会如此的厚道,不过当他看到老友的表现时,也是眉头直皱,连忙不着痕迹的拉了老胡一下,又向他使了一个眼神。
  老胡得了老于的提醒,马上就想起了楚琛的身份,万一着恼了对方,自己可没什么好果子吃,而且现在楚琛的所作所为,也是为了维护古玩市场的秩序,如果他再贪心一点,那他以后八成就被排斥在古玩这个圈子之外了。
  想到因此而引起的严重后果,老胡冷汗直冒的同时,连忙答应下了楚琛开出的价格。
  交易完成之后,楚琛不顾老于的盛情挽留,就往检测中心赶了过去。
  二十多分钟后,楚琛顺利的来到了检测中心,因为之前刘老打过了招呼,此时已经有负责人在门口等着他了。
  一番寒暄之后,楚琛就把釉里红拔白云龙纹罐交给了对方,等负责人把事情交待下去之后,楚琛就请他吃了个饭,毕竟现在还是在国庆休假期间,一个电话把人叫过来帮他干活,多少得意思一下才行。
  吃完了饭,楚琛和那位负责人回到检测中心时,却意外看到了钱老和一位老者站在门口,那位老者楚琛也认识,此人名叫关国康,是京城陶瓷界的一位老前辈。至于他们来这的原因,也不难猜想,肯定是为了检测的事情
  楚琛连忙上前恭敬的打了声招呼,一阵客套过后,大家边聊边耐心的等待检测的结果。
  过了两个小时,负责人拿着三份检测报告走了出来,他把报告一人给了一份,就讲解起来。
  现在楚琛他们无疑是非常紧张的,怕就怕检测的结果确实如楚琛之前猜测的那样,那就不妙了。
  古玩市场说大其实并不大,如果这样的高仿流入市场,不要多,只要几十件,那一经发现,相应的同一类别的东西,客人也就不敢买了,这对整个古玩市场的影响可谓是灾难性的,到时很可能有无数古玩店因此而关门。
  负责人先是给大家简单说了一些数据的含义,而后说道:“根据我们的化验,以罐子上面釉料的氧化程度来说,这只罐子的制作时间应该不超过三十年。”
  听到负责人给出的答案,大家的心里不由的咯噔了一下,张火泥活跃的时间是在清末到民国年间,据说他在解放之前就已经去世了,而且就算没有过世,以他的年纪来说,也不可能再出手仿制器物。
  因此,毫无疑问,那只釉里红罐应该就出自张火泥的传人手中。这样的结果,是所有古玩商人和收藏家们,最不愿意见到的。
  “劳主任,不知道这个年限还能不能再精确一点?”钱老有些焦急的问了一句。
  “不能。”劳主任摇了摇头道:“我们是根据釉料和空气的氧化得出的结论,而这种氧化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来说,三十年已经是最精确的数值了。”
  钱老闻言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他之所以这么问,也是想判断一下此人对古玩市场的危害大小。
  如果东西是在二三十年前烧制的,那这种高仿在古玩市场上可能并不少,如果是这样,那么危害就大了。而如果是近两年或者就是最近烧制的,那危害估计要小很多。
  当然,无论是最近烧制的还是以前烧制的,作伪者一定要尽快抓起来才行。
  此时,一位工作人员拿着那只釉里红罐和检测报告走了出来。
  劳主任接着报告看了一遍,而后对大家说道:“根据楚先生您的交待,我们对胎骨的制作年代也进行了化验,从化验的结果来看,胎骨并不是老胎,也是近代仿制的。”
  楚琛看着被刮去了一部分釉料的罐子摇头一叹,这下有些麻烦了,希望能够根据从老胡那得到的线索,顺藤摸瓜的把那人找到,不然后果真的不堪想象。
  于是他连忙和钱老他们打了个招呼,而后给刘老打了个电话,把结果给他说了一遍。刘老对这个结果非常重视,没说几句就挂了电话,去交待人调查这件事情了。
  挂了电话,楚琛看到钱老和关国康正在研究那只釉里红罐,他们越看,眉头皱的越紧,最后两人更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关国康苦笑道:“这下麻烦了,这东西如果不是有着里面的标记,实在难以判断它的真假啊!”
  “是啊,如果不是有标记,光凭眼力,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会打眼。”钱老感叹道。
  “钱老,我现在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张火泥或者他的传人会在作品上弄一个标记,这样做不是故意留下个破绽吗?”楚琛有些奇怪的问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七章 张火泥的传人(续)

  “这事我到知道一些其中的缘由。”关国康说道:“当初我的师傅和张火泥还有些熟悉,听我师傅说,张火泥其实对利看的并不是太重,他制作那些赝品其实都是因为兴趣使然。”
  “不为利,那就是为名喽?”楚琛问道。
  关国康点点头:“对,张火泥很喜欢别人赞赏他的作品,不过他这人并不是太会和人打交道,性格就像咱们说的书呆子,所以才会在他制作的仿品中,加入他的标志,以期待引起别人的注意。后来他发现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于是就乐此不疲,在他的每一件作品上,都打上了他的标志。”
  楚琛了然的点了点头,不过他还是有些奇怪:“那为什么张火泥的传人还会遵守这个规定呢?”
  “这我就不太清楚了,或许是张火泥有什么规定吧?”关国康回道。
  楚琛想想也是,就像许多人还会遵守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一下,张火泥当初也可能有什么遗训传下来吧。
  “老钱,这事不知道你准备怎么应对啊?”关国康问道。
  钱老无奈道:“还能怎么办,一步一步来吧,想必刘老那边已经开始调查这件事情的源头了,咱们嘛,也只能组织人员,先把咱们协会里的相关藏品给排查清楚了。”
  关国康皱着眉头说道:“老钱,这么做有些大张旗鼓了吧,到时生意肯定有影响的。”
  “没办法!”钱老摇了摇头道:“短时间确实会有一些损失,不过这和整个行业的萧条比起来,孰轻孰重想必大家都心里有数的。好在张火泥只是对高档的瓷器有兴趣,这样影响会小一些。如果到时有人不顾大局。那只能说声对不起了。”
  其实说起来,这么做也是件得罪人的事情。俗话说的好,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到时估计钱老少不得使用一些雷霆手段。不过为了整个行业着想,钱老已经顾不得自己的名声,无论如何他都得把这件事做成。
  对于这一点,楚琛还是挺敬佩的。
  “行,这事我大力支持,我这把老骨头就听你的安排了。”关国康点头道。
  钱老呵呵一笑,而后对楚琛说道:“小楚。不知道你这只釉里红罐,能否借给我几天,毕竟这事口说无凭,有了你的这东西可以更有说服力。”
  楚琛连忙说道:“钱老,东西您尽管拿去,我毕竟是行里的一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应该的,到时有什么我能帮的到忙的,您尽管吩咐。”
  钱老高兴的说道:“小楚。你的眼力这么好,到时少不了你出力的时候。”
  “行,只要我没有其它事情,保证随传随到!”
  ……………………
  之后以天。楚琛一直随着协会组成的专家团,游走于京城的各个古玩市场之间。而排查的结果,也让钱老他们喜中带忧。喜的是,其中绝大部分都和张火泥的高仿无关。而忧的是,有两件正是带有“火泥”标志的仿制品。
  这其中。一件是元青花鱼藻纹小罐,另一件则是清康熙珐琅彩人物双耳瓶,这两件都是价值不菲的珍品,加起来估计有近两千万的损失,当时东西的主人得知是赝品的时候,全都惊的面色苍白,那副凄惨模样,让楚琛都不忍直视。
  不过除了这两件令人不开心的事情之外,这几天的生活,楚琛觉得过的非常滋润,不但看到了许多梦寐以求的珍瓷,让他大呼过瘾,而且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鉴定经验。
  当然,专家团之中就楚琛这么一个年轻人,就算他表现的再低调,还是引起了别人的关注。
  当然最开始,大家听到楚琛是刘老的弟子,也不过以为他是来打打酱油,增加点经验的,不过随着他那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他惊人的眼力逐渐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时,这种轻视也逐渐的变成了刮目相看。
  最后,更是因为鉴定出一件以假乱真的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让大家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那是专家团鉴定的最后一天,经过一上午的鉴定,基本所有珍品都已经鉴定完了,不过临到吃饭的时候,又有一位资深藏家拿来了一只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
  其实,像这次的鉴定活动,除了对一些古玩生意有所影响之外,对那些古玩店的老板,和资深藏家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要知道专家团的成员,可没有一个是庸手,除了楚琛之外,全都是享誉盛名的鉴定大师,如果能够藏器能够得到他们的肯定,那对藏器来说,身价也会倍增。
  正因为如此,虽然一开始有些人并不情愿,不过在大势所趋,还有这种好处的吸引下,还是打消了顾虑,并拿出了自己店里或者收藏的珍品。
  本来这位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的主人为人喜欢低调,原来是并不想把这件粉彩瓶拿出来的,不过后来在老朋友的劝说下,思考了良久,还是决定把这只粉彩瓶拿出来给专家鉴定一下,因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鉴赏之后,有一个疑问,一时环绕在他的心里。
  在这几天的鉴定过程中,每一件东西,楚琛都是第一个经手,这么做,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害怕,万一一件非常逼真的赝品,这些老前辈看不出来其中的古怪,把东西当作是真的,那他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了。
  古玩这一行,可是非常讲究人脉的,如果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做不到,那也别想在这一行混出什么名堂了。
  如果在这些老前辈认为东西是真品的前提下,楚琛把他们的结论都推翻了,那样显得他厉害的同时,也把这些老前辈的脸给打了,这么做,别说这在讲究人脉的古玩界了,就算是在职场中,也只能送上四个字“愚不可及”。
  而这也是楚琛坚持每一次鉴定,他都第一次经手的根本原因,虽然这么做,容易被当成出头鸟,不过总比被老前辈们不喜要好的多。
  那位藏家把粉彩九桃天球瓶拿到桌上之后,楚琛就开始认真的鉴赏起来。
  天球瓶是一种宫廷大型陈设用瓷,它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始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状若天球,故名天球瓶。清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仿古风盛行,而弘历又极爱珍瓷雅器,因此,天球瓶又开始盛行起来。
  眼前这天球瓶,胎体洁白,釉质粉润如雪,胎釉浑然一体,修胎极为规整。用粉、绿、白、褐等色,以无骨画法在瓶体上绘出浓淡相间、层次清晰而富立体感的桃树、月季各一株。桃干茁壮,枝头结蟠桃9个,果实饱满,枝叶茂盛。树旁衬月季,轻盈俏丽。瓶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
  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