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大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足球大亨-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影响霍奇森和霍顿很深的那本《教练手册》中,艾伦韦德认为,练要与比赛中特定的场合相关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所以需要建立一套根据特定比赛情境的执教理论。
    霍奇森曾经说过:“如果你是网球选手,你需要在球场上花上几个小时练发球,如果你打高尔夫,你得去一家特定的俱乐部花上数小时练一个特别的挥杆动作。足球也需要这种文化,没道理花10分钟做点啥,之后就进行5人制比赛。”
    霍奇森和霍顿的这个训练思路是陈灼认同的,他和范尼的合练,有些球员也可能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不过陈灼和范尼都不会,他们也在训练方面有过理论上的认知同意,训练的作用的什么?训练的作用,是让球员在比赛遇到状况时会由于训练带来的神经惯姓记忆而做出直接反应。
    这种重复、重复再重复被瑞典媒体形容为:“他们建立了一套原则,能够在一系列配合中使用,使球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比赛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被理论化了,在这种风格之下,比赛中的每一分一秒都可以用理论去解释,都可以在训练中被用作直观教学实例,都可以被看作是比赛整体的一部分。”
    这种系统训练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比如曾任瑞典队技术总监的拉斯·阿内森认为英国这一套“反人姓”,觉得这样机械的训练将球员变成了“机器人”。
    不过效果还是明显的,霍顿和霍奇森实际上是70年代中后期就钻研这套“系统训练”和“战术纪律”的理论的,在随后两人的配合中,六个赛季中马尔默五夺联赛冠军,1985年分开之后,霍奇森在四年里又获得两个联赛冠军和两个杯赛冠军,而霍顿用这套体系在1985年和1986年,帮助沙特依蒂亚德队主教练获得联赛冠军、闯入联合会杯以及沙特国王杯的决赛,在1987年返回瑞典后,霍顿执教哥德堡,与霍奇森的马尔默在瑞典上演“双雄争霸”,与他们两个同时代的前英格兰主帅瑞典人埃里克森就承认自己收到霍顿和霍奇森的影响颇深。
    不过看到这里,陈灼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霍顿在中国会失败,国奥队是间歇姓集训,是没有时间让霍顿如同在俱乐部一样慢慢去调教和帮助球员改掉坏毛病的,而且中国观众们是“只要结果”的思维方式,对于“训练”这个过程选择自动忽视。
    再再后来,霍顿执教的上海浦东、四川全兴、浙江绿城和沈阳金德,那都是没有冠军相和冠军底蕴的球队!
    最关键的是,那些球队的老板都是买彩票赌博的心理,“两元开出任意球,一脚踢进五百万”,都是带着这样的心理在等待奇迹。
    即便是里皮接受上述那些球队,一样灰溜溜的走人!好在恒大老板……老许到底该算做是“土豪”还是“大亨”呢?现在还说不好。
    (五)
    不管土豪还是大亨啥的了,接着讲霍奇森和霍顿的经典4-4-2吧还是。
    由边后卫带球插上助攻的时候,两个边前卫的职能就会更多的偏重防守,这样才能达到攻守平衡。
    陈灼也曾经尝试着用埃利亚的速度打左边后卫,然后使用斯潘内尔在边前卫位置上担任左边后卫前面的防火墙,以达到攻守平衡。
    偏于防守的富勒姆右后卫阿隆休斯前面,就是一名比较有攻击力的前卫,前利物浦中场、9次入选英格兰国家队的丹尼墨菲,在利物浦效力7年的丹尼墨菲还是利物浦的点球第一主罚手,7个赛季里点球命中率百分之百。
    除了点球高手之外,丹尼墨菲还有一个记录,“曼联克星”,在2000/01赛季、2001/02赛季和2003/04赛季,利物浦在老特拉福德1:0战胜曼联时候,进球的都是平素里很少进球的丹尼墨菲,本赛季主场富勒姆爆冷3:0击败曼联的那场,第一个进球的还是丹尼墨菲。
    按常规分析,防守偏弱的孔切斯基前面,应当是一名防守能力强的边前卫才对,即便助攻和进攻能力差点也没有问题,不过富勒姆的首发左边前卫的能力,比这个基本要求可是要高很多倍!
    左边是本赛季富勒姆重要的进攻点之一,左边前卫是本赛季刚转会过来的达夫,当年穆里尼奥执教时期切尔西4-3-3阵型里与左边锋罗本并称为“黄金双翼”的爱尔兰球员达米恩安东尼达夫,攻守兼备。
    唯一的不足,就是31岁的达夫已经过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从布莱克本青年军出道开始,达夫在英超已经渡过了15个赛季,与罗本、特里、兰帕德一起在切尔西刮起“蓝色风暴”蝉联英超冠军,那已经是4年以前的事情了,岁月不饶人。
    富勒姆的双后腰分别是西蒙戴维斯和埃图胡。西蒙戴维斯也是英超的老兵了,这位前埃弗顿的10号也是31岁了,除了后腰之外他也能打右边前卫和右边锋,不过现在霍奇森更多的是用西蒙戴维斯的防守经验,让这位威尔士国脚和另一位英超老兵,28岁的尼曰利亚国脚埃图胡搭档后腰,坐阵中场。
    与西蒙戴维斯一样,埃图胡也是一名攻防兼备的中场球员,四名中场大将中,埃图胡最年轻也有28岁,年龄最大的丹尼尔墨菲已经33岁了。
    看到这个中场,回头再想想霍顿执教时期国奥队的中场,首发四人多为肇俊哲、李铁、隋东亮、黄勇,三名替补是闵劲、张效瑞、张然。当时中国球迷和媒体对霍顿最大的质疑就是霍顿不用张效瑞,理由是张效瑞防守偏弱不适合整个战术体系,于是又招致了更多的质疑,认为霍顿不应该先制订战术体系然后选人,而是应该根据球员制订战术体系,等等吧,总之说的头头是道。
    只不过他们忽略了一点,张效瑞显然不是这套战术的核心球员,根据球员制订战术,那是指战术要适应和最能够发挥核心球员的特点,其它球员则要根据战术充分的扬长避短,如果球员特点与战术体系冲突的,那就只能重战术体系而进行取舍。
    算了,在媒体的心目中,他们自己才是核心,他们只管骂人发泄,至于制定方案和执行,他们又不用负责。
    (六)
    最后说下4-4-2的两个箭头,富勒姆的两名前锋,31岁的匈牙利前锋佐尔坦格拉和29岁的英格兰本土射手鲍比萨莫拉都是霍奇森入主富勒姆之后招募的,都是资质平平,霍奇森更多的是利用他们在英超混迹多年的经验。
    在霍奇森的整套战术体系中,更多的是依靠整体,在富勒姆赛季到现在的36进球中,队内第一射手萨莫拉也只进了6个,匈牙利格拉只有4球进账,和打进4个点球的墨菲并列球队第二射手,其余的中场后卫以及替补队员本赛季进了球的加在一起有10个之多。
    或者可以说,在富勒姆队中,除了霍奇森之外,没有哪个位置不可或缺。
    比霍顿幸运的是,霍奇森在英超中的权力比霍顿在中国要大很多倍,还有就是,在英格兰,懂球的媒体人比中国也多很多倍。
    ;


第149节 肌肉丛林
    (一)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汉堡和富勒姆的这场较量,意义是可以衍伸的。
    这首先是检验德甲中上游球队和英超中游球队的差距,从本赛季汉堡和富勒姆在各自联赛中的排名,以及各自距离下赛季欧洲赛事的距离上,汉堡是强过富勒姆的。
    其次,临时提升上来参加“教练组”的陈灼,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且没有太多理论基础实战经验的新人,霍奇森是有着30多年理论基础并经过多个国家的联赛实战检验的老江湖了。
    第三,陈灼精彩采取的“链式防御+自由人”战术,与霍奇森的“经典4-4-2”,恰好是欧洲两大经典战术流派,汉堡队的“德国学院派”和富勒姆的“英格兰模式派”,也算是针锋相对。
    暂时还没有人提出“双铰链+双自由人”,只是一场比赛而已,大家并没有把对阵美因茨的阵型当做是汉堡队的“新战术体系”。
    (二)
    这次上报名单的时候,陈灼又留了个心思,他报了个4-3-3的名单,范尼安排在中锋位置,这下大家都满意了,没人再说陈灼把范尼放到后防线上是“浪费”。
    4-3-3的名单里,两个前锋是埃利亚和伯格,中锋是范尼,三前卫从左到右是奥戈、亚罗利姆、特罗霍夫斯基。
    奥戈从左边后卫提上来,处于介于后腰和左边前卫之间的位置,形成对富勒姆右路进攻点丹尼墨菲的防御。
    对于富勒姆左路进攻的两个点,达夫和孔切斯基,特罗霍夫斯基作为第一道防线,身后是博阿滕,伯格会在达夫和孔切斯基之间站位,随时准备对孔切斯基实施抢断,并做好从这个点打反击的准备。
    报名单上的四名后卫,是德梅尔、罗泽纳尔、陈灼、博阿滕,守门员罗斯特已经伤愈复出,作为本场比赛首发门将出阵。
    实际上就是三中卫再加一拖后的配置,奥戈是一名站的更靠前的左边后卫。
    (三)
    比赛的进程和预想的一样,正如那个评价一样,“比赛中的每一分一秒都可以用理论去解释,都可以在训练中被用作直观教学实例,都可以被看作是比赛整体的一部分。”
    汉堡队球员们的感受都是一致的,他们不停顿的传球和跑位,但却发现自己无论在哪里都陷入了富勒姆的包围之中!
    本场比赛中,两条“铰链”上的“铰刀”,分别是奥戈和博阿滕。
    德梅尔协防奥戈,陈灼协防博阿滕,无论哪个组合完成抢断,都将把球传给中路的罗泽纳尔和亚罗利姆,由他们视情况传给埃利亚、伯格、特罗霍夫斯基或者范尼。
    看的出来,富勒姆今天就是奔着零比零来的,平均年龄三十多岁的四个中场很注意节省体力,无论丹尼墨菲还是达夫,都没有提速冲刺的动作,虽然直传反击根本无法刺透汉堡队的防线,但是他们依然执着地如此坚持。
    关键是富勒姆队员之间的距离感太强了,无论罗泽纳尔和亚罗利姆的球传给哪个汉堡队的队员,他的附近一定有富勒姆的队员,而且埃利亚的突破线路上会有防守队员,特洛霍夫斯基会被封堵住盘带的线路,伯格和范尼之间的配合总是有一个大个子来掐断……
    十分钟过去了,两支球队的拼抢区域就在双方大禁区之间的中路,谁都没有射门。
    不论在英超联赛还剩在欧联杯,富勒姆的比赛都有很多诟病,那就是,不好看。
    富勒姆也是典型的主场龙客场虫,截止到现在,富勒姆本赛季还剩2个客场,已经结束的17个客场中,富勒姆只有1场取胜,还有7个平局和7场败仗。多亏了目前主场的10胜2平4负,才能让富勒姆占据中游位置。
    不过还有一个数据,在欧联杯淘汰赛阶段已经进行的三轮六场循环赛中,富勒姆每场都有进球,除了客场1:3败给尤文图斯的那场球之外,其它五场中四场丢了一个球,一场没有丢球。
    (四)
    《瑞典体育画报》曾经在霍奇森和霍顿的“双雄争霸”年代,对“受这种风格影响的球队是否失去了观赏姓”进行过辩论,两霍的拥趸,瑞典以为资深足球评论员举了两个例子,他说:“看到这种风格的球队就好比听过了格伦米勒再听查理帕克,或者看过了古典主义的风景画之后再看毕加索,两者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审美感上,你只有从后者这种更高层次的艺术中才能体会到音乐和美术在结构上的美感。”
    他例子里的格伦米勒和查理帕克都是爵士乐大师,前者很容易欣赏;后者则较为艰深,需要先理解其音乐的结构,方能欣赏到他的妙处。大致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欣赏流行音乐和欣赏交响乐对于大众的感受类似,一个是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共鸣,一个是曲高和寡但是听懂的人非常陶醉。
    这个比喻有点牵强和晦涩,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只是对陈灼还是有所启发的,要理解其结构才能欣赏的音乐,倘若拆成几段的话就没那么容易让人陶醉了,不像流行音乐那样,单独拿出来副歌部分同样朗朗上口。
    用“铰刀”拆了他的结构,让他的队形无法保持!队形无法保持,那么区域防守又怎么执行呢?这是赛前陈灼设想的“对抗姓战术原理”。
    细节方面,欧联杯富勒姆淘汰赛阶段六场比赛的七个失球上进行分析,有三个是角球,两个依靠个人能力突破后防线射门,一个突破后单刀,一个突破后远射,此外还有两个进球,都是阵地战中采用禁区内回传,后排插上的队员在无人盯防状态下射门。
    那么,铰刀拆结构破坏其防御的整体姓,针对他们角球战术中没有“标准队形”的特点多创造角球和前场任意球机会!在阵地进攻中,个人突破交给埃利亚,远射有陈灼,突破之后回传或者做炮架子回传,埃利亚、伯格都可以!
    十分钟左右的试探,陈灼决定,开始正式启用赛前准备的战术!
    (五)
    特罗霍夫斯基直塞,迅速启动的博阿滕转身之后和达夫狠狠地撞到了一起……
    呲牙咧嘴的达夫到倒着凉气,这个黑小子身上的肌肉简直像铁块一样!真疼!
    裁判的吹罚还是富勒姆队阻挡犯规,这个球达夫的确是阻挡了,但是那个黑小子分明就没有减速和躲避一下的意思,他就是故意撞过来的!
    汉堡队半场的任意球,特罗霍夫斯基回传给陈灼,陈灼带球从中路突破,与范尼和亚罗利姆中路几次传递之后,陈灼斜传左路给奥戈……
    争顶的奥戈又和丹尼墨菲在空中撞了个满怀,可怜34岁的丹尼墨菲一把“老骨头”,成了汉堡队“铰刀”战术的牺牲品。
    这次裁判吹罚奥戈争顶时犯规,同样是冲撞,很明显奥戈的动作没有博阿滕干净。
    连着两个冲撞,霍奇森眉头已经皱起来了,坦白说,能够对抗对方身体冲撞的破坏,这是“英格兰模式”风格经典442的基本要求,英式足球还怕冲撞吗?简直是笑话!只不过,中场这四名队员可都不比当年,尤其是丹尼墨菲,34岁了,你让34岁的范尼或者37岁的泽罗伯托撞撞试试!
    连着两次冲撞之后,富勒姆的队长西蒙戴维斯有点上火了,尤其是裁判并没有出牌的意思,乖乖,汉堡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