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读五胡录----煮酒论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读五胡录----煮酒论英雄-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弹弓,对着天上啪一下,打下来一只鸟。

  拓跋部落的大臣们从来没见过弹弓,于是大惊,认为太子在中原学了邪术。私下议
论说:“太子才艺非常,引空弓而落飞鸟,是似得晋人异法怪术,乱国害民之兆。若继
国统,变易旧俗,吾等必不得志。”怂恿拓跋力微将拓跋沙漠汗处死。

  于是卫瓘培训的那些间谍纷纷传言,说拓跋力微后悔杀死太子,要追究那些大臣的
责任。“可汗恨汝曹谗杀太子,欲尽收汝曹长子杀之。”于是那些大臣们只好四处逃
亡。结果把拓跋力微气死,拓跋部落开始衰败。而卫瓘则因此功劳被封侯。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拓跋部落当时无论观念还是文化都是相当落后的,比起
另支鲜卑慕容部落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拓跋力微之后的几个酋长一个比一个不成
器,还个个都是短命鬼。在连续死了三个酋长后的292年,一个叫拓跋禄官的酋长把拓
跋部落分为三部分,一部分邻接鲜卑宇文部落,自任酋长,另一部分在参合陂一带。还
有一部分在盛乐故城,担任酋长的叫做拓跋猗卢。

  这时天下大乱的势头已经不可避免。公元305年,拓跋猗卢又重新统一了拓跋部
落,不久,因匈奴汉国的崛起,西晋政府无力抵抗,并州刺史刘琨向拓跋猗卢求援助
战。拓跋猗卢在和匈奴汉国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代王。但这时的西晋政权已
是无药可救。公元316年,代国发生连续内乱,在经历六个短命国王后的第七任代王拓
跋什翼犍又重新统一了漠北。公元339年,十九岁的拓跋什翼犍与下属诸酋长在参合陂
会盟,宣布重组新代国。这时的代国西至乌孙、东到扶余、南接后赵、北无尽头,几乎
拥有今内外蒙古的全境外加西伯利亚地区。

  拓跋什翼犍天生异相,表现在乳房特别大,躺下来奶头可以够着地面。此人性格和
善,在位的近四十年里战乱不大多,国家还算是比较稳定。

  后来的情况大家应该都看过了。公元371年,前秦大将苻洛领兵三十万征讨拓跋什
翼犍,代军数战皆北,只好向阴山一带逃跑。这时拓跋什翼犍的一个儿子造反杀死了亲
爹(一说是儿子把老子活捉了献给了苻坚),并向前秦投降。代国就此灭亡。

  不过这里面最有意义的是南凉。据说秃发傉檀的弟弟秃发樊尼在南凉灭亡后投奔北
凉,担任北凉临松太守。北凉灭亡后,秃发樊尼向西逃亡,渡过黄河来到羌中地区重建
故国。以姓为国名,故称为吐蕃。由于年代久远,逐渐和中原失去联系,直到唐朝才重
入史书。另外一个是胡夏,宁夏就是因此而来。胡夏的故都统万城沉寂了五百年后又成
为党项族西夏的摇篮。

  拓跋部落的邻居铁弗部是拓跋部的世仇。但两部落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历
代宗主国处理这两个部落的政策都很明智,就是谁强就打压谁。所以百年来,无论是拓
跋部落还是铁弗部落都无力向外侵攻,对中原国家来说河套地区还算比较稳定(后燕对
它们的放任政策就非常愚蠢,坐视拓跋部落消灭了铁弗部落,结果使拓跋部落和铁弗部
落都建立了强大的国家,而且后燕也被拓跋部落给灭掉了)。代国灭亡后,苻坚把代国
领土一分为二,由铁弗刘卫辰和拓跋什翼犍的外甥刘库仁分别统治,仍然保持河套地区
的均衡。

  拓跋什翼犍和几个儿子火并后同归于尽,只留下了个刚满月的孙子拓跋珪。据说拓
跋珪母亲生他的时候正值半夜,却梦见太阳从房间里蹦出来,接着整个部落的族人都看
到夜晚的天空中一片光明,并且拓跋珪刚生下来就会说话,体重是正常婴儿的两倍,大
家都认为这个小孩会带给整个拓跋部落出奇的好运气。

  年幼的拓跋珪寄养在刘库仁家里。公元386年,拓跋珪十六岁,刘库仁的儿子刘显
杀死父亲自立为王。为绝后患,刘显还要杀死拓跋珪,拓跋珪的母亲就把他藏在马厩里
躲避风头。半夜拓跋珪就偷了匹马逃了出来并召集旧部击败了刘显,得到周边数百部落
的拥护,在盛乐重建代国。这个代国比五胡十六国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寿命都长,它在史
书上有个新的名字:北魏。386年也通常被看做北魏建国之年。

  刘显逃到西燕向慕容永借兵干涉。于是拓跋珪也相应到西燕的死敌后燕处寻求庇
护。得到实力强大的后燕撑腰,刘显残部被打得一败涂地。重建的代国消除了不稳定因
素,开始飞速发展,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内忧一除,北魏的扩张野心马上显露出来。392年,拓跋珪出兵进攻铁弗刘卫辰。
按惯例后燕应对同属附庸的两个部落纠纷进行调解,而慕容垂不知怎么想的,竟然派军
帮助北魏两面夹攻。于是拓跋珪出奇顺利地击败并杀死刘卫辰,灭掉铁弗,把刘卫辰的
数千亲属全部扔到黄河,只逃出来个小儿子赫连勃勃,一辈子不敢回头来找北魏复仇。

  北魏消灭了铁弗部落,统一了河套地区。但下一步如何发展拓跋珪并没有明确的计
划。这时北和宗主国后燕之间出现了一次突发事件,两国的关系开始疏远。

  为了感谢后燕帮助拓跋珪剪除异己,拓跋珪派弟弟拓跋觚专程向慕容垂道谢。但后
燕诸小将贪图北魏盛产的良马,竟然唆使慕容垂把拓跋觚扣押起来作为人质换马。这一
点自然让拓跋珪感到光火。394年,后燕进攻西燕,北魏悄悄地派志愿军支援西燕。但
由于后燕军队太厉害,增援还没赶到西燕就被灭了。北魏的举动当然明白地告诉西燕要
翻脸了。于是在两燕火并的次年,慕容垂就派儿子慕容宝带领大军征讨北魏。

  后燕军队的战斗力排名天下第一。君主慕容垂纵横沙场六十年身经百战无一败绩,
是天下无敌的名将,慕容宝带领的这支九万八千人的军队更是后燕精锐中的精锐。而北
魏仅有处理部落纠纷的战斗经验。这次战争旁观者都认为后燕必胜无疑,只有慕容垂的
参谋高湖认为慕容宝必然会轻战而反对(原来这个高湖就是高欢的曾祖父),慕容垂就
把他投进监狱。

  面对强敌拓跋珪沉着应对,征集了全部的成年男子二十三万人,并坚壁清野,将战
场附近的所有财物人口迁至漠北,以举国之力和后燕决一死战。正是“皇国兴废在此一
战,全体将士齐心协力,”得胜则可,如果战败的话拓跋部就真得灭族了。

  慕容宝比高湖所预言的还要无能十倍。后燕军一直追到五原,和北魏军隔着黄河对
垒。双方对峙了半年慕容宝也没拿出什么象样的渡河方针,交通线又被拓跋珪的游骑所
断。随着冬季的到来,为了避免重蹈拿破轮的覆辙,慕容宝只好连夜带军往后方撤退。

  魏军没有渡船,只好干看着后燕军收拾东西逃跑。结果数天之后寒流来袭,黄河一
夜封冻,拓跋珪带着追兵日夜兼程追击敌人,终于在一星期后于参合陂追上了后燕的军
队。于是大开杀戒,几乎全歼慕容宝军,并将四万俘虏全部活埋,从此后燕一蹶不振。
慕容垂也被气死。

  北魏意外取得大胜,一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次年征兵四十万再攻后燕,由于
后燕内部矛盾重重,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占领了整个的河北,将后燕分为南北两部
分。并在滹沱河之战再次大败后燕。时值397年2月,却意外发生倒春寒现象。后燕溃兵
完全没有准备,十三万军队全部被冻死。从此后燕再也无力同北魏作战。次年,北魏迁
都平城,成为一个正式的国家。

  这时的北魏还是非常落后的。通过汉人的介绍,拓跋珪仿照九品制设立文武百官,
但诸级官员名称仍然按照鲜卑风俗起名。比如使者叫“凫鸭”,因为飞的快;候补官员
叫“白鹭”,因为他们都在伸长脖子在名额。

  402年,北魏在汾河谷歼灭了后秦的四万军队,国力更加强大。拓跋珪也更加倚重
汉族官员。这时候一位叫崔浩的官员逐渐得到重用。

  崔浩最初是拓跋珪手下的一名文书官员,因为书法好受到拓跋珪的高度评价。拓跋
珪晚年迷信道术,经常吃寒食散之类丹药,脾气很古怪,往往因鸡毛蒜皮之类小事滥杀
大臣,只有崔浩性格沉稳被拓跋珪深为信任。

  拓跋珪因服食仙丹过量只活了39岁就得道升仙了。因其创立北魏,戎马一生,被谥
为道武皇帝。

  拓跋珪满月即遭人伦惨变,少年坎坷,从而造就了他心机深沉、敢于冒险的性格。
一生面临无数惊涛骇浪都从容应对。虽然晚年和大臣们关系紧张,但大部分时间和武将
们的关系还是很好的,他提拔了不少有才能的武将(看魏宋三次南北大战中北方武将出
色的表现便知),大都不认字。作战勇猛,敢打敢拼,尤其是开国的诸武将更是厉害。
比如《五胡录》最后一章里提到的黑槊将军于栗磾,防守黄河的时候刘裕就不敢进犯。
刘裕征伐后秦时必须向他送礼买路。据说当年拓跋珪在白登山和当地秀容川酋长尔朱羽
健打猎的时候,于栗磾在一旁护驾。拓跋珪有心炫耀自己的武力,正巧前放有一只大熊
带着几只小熊从远方爬过来。拓跋珪就问于栗磾:“能搏之乎?”于栗磾就下马前去对
着这群熊抡起大拳头劈里啪啦一阵暴打,过了一会就见他一个人牵着一群熊走了回来。
然后对拓跋珪说:“若搏之不胜,岂不虚毙一壮士!”拓跋珪非常惭愧,急忙“顾而谢
之。”

  拓跋珪死后,崔浩因担任过太子的老师被新皇帝拓跋嗣所重用。拓跋嗣脾气和善,
知书达礼,曾有著作《说苑新集》三十篇流传于世。是个理想的守成君主,他在位的十
四年里国家得到了修养生息,经济也逐渐地繁荣起来,使得他在后期有力量发动一系列
的南北朝大战。

  416年,刘裕发动北伐进攻后秦,一路进展顺利,先锋已抵达潼关城下。这时东晋
边境太守向北魏投降,密告拓跋嗣说刘裕今在洛阳,如北魏出兵截断其后路可一举吞并
江南。拓跋嗣听了十分高兴,就征求崔浩的意见。崔浩回答说:“姚兴好养虚名,而无
实用。子泓又病,众叛亲离。裕乘其危,兵精将勇,以臣观之,克之必矣。”拓跋嗣又
想起北魏人人闻风丧胆的慕容垂,便问:“刘裕何如慕容垂?”崔浩便回答:“慕容垂
承父祖世君之资,生便尊贵,同类归之,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刘裕挺
出寒微,不阶尺土之资,不因一卒之用,奋臂大呼而夷灭桓玄,北擒慕容超,南摧卢循
等,僭晋陵迟,遂执国命,可见裕胜。”拓跋嗣大为赞赏,又问当前局势如何,崔浩对
时局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认为“若王猛之治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玄恭之辅少主,
慕容暐之霍光也;刘裕之平逆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目前国家“兵众虽盛,而将无
韩白,”满朝文武无一是刘裕的对手,必须等刘裕去世后才能动手。得到拓跋嗣的高度
评价。

  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证实了崔浩的看法。420年刘裕去世,拓跋嗣就迫不及待地
发动南征,崔浩以邻国居丧不宜吊伐为由而反对,拓跋嗣不听。从而发动了第一次南北
大战,北魏顺利地吞并了黄河流域。就在拓跋嗣胜利回师的路上突然得急病而死,年仅
三十二岁。十五岁的儿子拓拔焘担任皇帝。

  这样一来崔浩就成为辅佐拓跋家三代的重臣。再加上他博学多才,能力出众,自然
深为拓拔焘所信赖,拓拔焘做下了许多大事都是在崔浩的参谋下完成的。但崔浩的建议
有个奇怪的特点就是会排斥别人的意见。就是说,崔浩的提出的几乎所有的计谋,都是
在别人绝对想不到或极力反对的(当然主要是因为朝廷里的文盲大臣多的缘故)。而崔
浩这个人又非常认真,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和反对者进行辩论。并且不把对方搞的下不
了台就不罢休。朝中大臣很多连汉语都说不好,更不要说一条条地讲道理了。而崔浩似
乎有一种不把人整难看就不满足的嗜好,所以满朝大臣几乎个个都受过他的抢白,大家
对他意见很大。偏偏皇帝还特别宠着崔浩,于是崔浩与其他大臣的关系特别紧张。

  北魏有着浓厚的尚武习俗,换句话说奶油小生在那里不吃香。刚毅勇武力大无比的
英雄会受到人民的尊重,而崔浩“此人纤尪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有很多人认为他
是皇帝身边的弄臣。但崔浩出的主意又是非常有道理,这使得其他人对崔浩既鄙视又嫉
妒。

  如果仅因为崔浩嘴里没把门的这个问题,大臣们或许还能看在皇帝的份上原谅他。
但一个宗教事件双方的矛盾水火不容。

  道士寇谦之学识渊博,著作丰富(他可以看做是中国道教系统的创始人)。崔浩向
他拜师学艺。并介绍拓拔焘也信了道教。拓拔焘比崔浩还要迷信道教,他尊奉寇谦之为
天师,并立下规矩以后新皇即位时必须拥有道士们献上的受命符箓才算有资格,这是佛
教在中国从来没达到过的地位。

  公元456年,拓拔焘征讨盖吴之乱时曾发现和尚喝酒并私藏兵器。为了积累功德,
崔浩建议皇帝禁止佛教在中国传播。拓拔焘就下达了非常严厉的诏书“有浮图形像及胡
经,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这次灭佛事件是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受到的
最大一次挫折。

  虽然拓拔焘自己不信佛教,但并不影响全国人民都去信仰佛教。尤其是经历数百年
战乱的中国,佛教的转生思想无疑是给苦难百姓少有的安慰。拓拔焘的灭佛令一下达,
全国信佛的官员就赶紧把和尚和佛经、佛像等都保护起来。只有那些不能搬运的庙宇宝
塔等全部被烧光。

  这场大乱是崔浩挑起来的,自然大家会对崔浩恨之入骨。不久崔浩接受修国史的任
务,为了标新立异,崔浩就把史书刻石碑上,树在道路的两旁。由于崔浩直言北魏早期
的历史,这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