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鬼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第一鬼才-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沮授听见诸葛瑾说话,脸露疑惑,看向诸葛珪。
“沮先生,此乃犬子,请恕小儿无状!”诸葛珪起身致歉道。
沮授听到诸葛珪确认,向着诸葛瑾问道:“不知公子所学为何?”
“《论语》《春秋》《战国策》也已学完,是父亲教的我。”头一昂,诸葛瑾摆了个自认很酷的姿势道。
沮授听了,略一抚须:“公子真乃聪慧之人!”随即转身对诸葛珪到:“我之擅长,只在谋略,若君贡兄不弃,愿以教之。”
原来,随着诸葛家声名渐起,诸葛瑾神童的称呼也随之传开,这沮授平日里也听人谈起,是以也不考校,就答应了此事,众人皆大欢喜!
古人对于“师”甚为严谨,所以几人商议三天之后,行拜师之礼,诸葛珪点头同意!
众人聊了一会,话题转到诸葛瑾身上,沮授问及一些传闻,诸葛珪笑着一一解答,樊成看着两人投缘,言语中多是夸赞自己女婿,思及将拜其为师,自得之中不由的便道出了诸葛瑾不凡之处。沮授听得一时惊住,到底是历史中有名之某臣,很快便恢复过来,挥手让下人退下,俯首沉思。
许久,沮授太头,冲诸葛珪一礼,“令公子不凡,恐吾一人教导力有不怠,如君愿意,吾愿介绍一友与吾同教之!若何?”



 第十二章:遗憾事,常山赵云

席间,沮授提议要与田丰一同教授诸葛瑾,樊成与诸葛珪自然知道诸葛瑾此行的目的就是冲着田丰与沮授两人而来的,顿时脸露喜色,诸葛珪一时笑脸如花。
众人随后进入酒席,谈论的话题则完全围绕着田丰与诸葛瑾两人展开,让几人之间更是了解,诸葛珪也是有才干的,一番交谈之下,诸葛珪这才相信了诸葛瑾所说的沮授有贤才的话,对于沮授口中才十倍胜其的田丰更是期待。
诸葛瑾坐于下首,听着众人谈论,也不插话,心里却十分高兴,拜田丰、沮授为师,虽说田丰不太好搞定,沮授还是比较容易一些。心里YY一下,出门带着一打文谋士武将,耀武扬威的,天下哪里去不得呢!嘎嘎……
席间,沮授也是详细了解了一下诸葛瑾,当听到诸葛瑾曾经论及时政的话,就有些坐不住了,好友田丰就是因朝政黑暗,愤而辞官,而其自身也是有大智慧的,虽说见识有些局限性,但诸葛瑾的话,却仿佛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另其大受震动。
当天晚上,沮授便遣管家前去巨鹿送信给田丰,也不详说,只是嘱咐其一定要在后天之前赶到,不然定然会后悔终身,搞得田丰也是好奇,他对于自己这位老友还是很熟悉的,遇事沉着,很少会出现如此状况,于是第二天一大早,辞别了家人,便心急火燎地赶往广平。
三天时间也不算长,也就没有广发请帖什么的,沮授只是将广平及周围临近的好友与有名望的乡绅请了过来,大清早地,就开始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沮家管家携诸葛瑾于大门口迎接客人,即便大家对于诸葛瑾不太熟悉,还是不断地有道喜声传来。
临近正午时分,田丰、沮授与诸葛珪、樊成一道进入大堂,沮授坐在主位,田丰坐其旁边。不一会,专门有司礼唱喏,诸葛瑾上前走到沮授身前,双腿跪下,接过一杯茶,双手递过头顶,“学生诸葛瑾,拜见老师!”
沮授抚须而笑:“好!好!好!”
诸葛瑾转身,端起另外一杯茶,面对田丰,再拜道:“拜见老师!”
田丰亦是抚须而笑,显然时分高兴!
却说这田丰,心急火燎的赶到广平沮家,沮授单独迎入,见沮授老神在在地,一点着急的样子也没有,很是疑惑,便问缘由。得知是沮授要收徒,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只是当听到沮授说要与自己一同收徒时,田丰有些愤怒了,只是心中有些好奇,能让好友一人教导不了的,不知道有什么特别之处!
两人在书房谈论了半天,沮授给好友详细讲了诸葛瑾不同之处,讲道高兴处,更是连连夸奖诸葛瑾聪明好学,眼光独到。田丰听得也是心中微动,此时田丰刚对朝廷死心,正生隐退之心,若是能得一佳徒教导,也算是一大幸事!
田丰听得欣喜,迫不及待的便想要见诸葛瑾,沮授见状,也不阻拦,派人去通知其过来书房。
进到书房,诸葛瑾见沮授正陪一位青衣书生说话,心中便猜测田丰到了,整了下衣衫,上前见礼道:“见过先生!”
田丰见其年少知礼,心里更喜。不及沮授开口,便问道:“你就诸葛瑾?欲拜我为师?不知你想与我学习什么?志向若何?”
“先生可是田先生?”诸葛瑾毫不怯场,抬头看向其人,反问道。
那人抚须,浑不在意的回到:“不错,吾正是田丰。”
“愿随先生学习万人敌!”
田丰凝神:“哦?何为万人敌?”
诸葛瑾心中暗叹了口气,万恶的旧社会啊!撇撇嘴,略略无奈,你就装吧:“愿随先生学习计谋战阵之道。”
“如我所之不错的话,汝今年才刚过4岁吧,如此年纪正是好玩之时,汝能否克己自律?要知道,随我学习须得恒心毅力,若不然,还是不学也罢!”
诸葛瑾一听,得,又是考校:“先生此言差矣,岂不闻‘有志不在年高’,先生大才,何以与世俗之人一样,吾虽年幼,却也知大丈夫一诺千金!”
田丰抚掌而笑:“不错!不错!”旁边沮授也露出了笑容。
见茶完毕,大堂中酒席开场,一时间众人热闹非凡,主桌上,沮授请广平郡守坐了主位,其余分次落座。有沮授从中调节,一桌人相处融洽,众人多是向诸葛珪与沮授、田丰道喜,也有不少是夸奖年少的诸葛瑾,直听得三人合不拢嘴!
在广平盘桓了几日,诸葛瑾便与父亲诸葛珪、岳父樊翁一道,回转真定,田丰则是回了巨鹿家中收拾行装,准备携家人搬至泰山郡居住。沮授因为还在朝为官,虽然也决定迁至泰山郡,只是短期内不能成行,尚还需要些时间处理,是以众人告别,各自回去准备。
回到樊家,不再管父亲与岳丈,诸葛瑾直接回后院去休息了,最近一段时间累坏了,整天面对一堆老狐狸,,真是浪费脑细胞!
第二日早起,休息了一晚上之后,诸葛瑾总算是恢复点精力了。起来后去见樊成,犹豫了良久才开口问道:“不知岳父识得赵云否?”
樊成好奇:“嗯?瑾儿如何得知此人?”
诸葛瑾装作不甚在意:“偶然听人谈起过!”
樊成笑而不答,端起茶杯,也不喝,拿着眼光斜眯。
无语了:“好吧,好吧,我只知道他是常山真定的,其他真不清楚。”诸葛瑾有些无奈,一个个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樊成见了不在拿捏,开口说道:“瑾儿,你问赵云算是问对人了,赵家与樊家也算是世家,若你问的是别人,知道的人还真不多,云儿于山中学艺,终年不在家,家中如今只剩一个哥哥、一个妹妹,若想见到他,只有过年那几天才行,今年却是不行了,在你们来之前,他已经回山中了!”
诸葛瑾听完,有些失望:“哦!那太可惜了!”
随即其又想到,好像历史中樊成与赵云的大哥都是早亡吧?低头下沉思良久,诸葛瑾暗暗对自己说道:“恩,是时候找到华佗与张仲景了,古代这时候如果身边没有医术高手的话,生命还真是没有什么保障呢!”
樊成看其沉思,也不打扰,也是自顾地想着心事……



 第十三章:贤才至,基础初奠

书房中,樊成与诸葛瑾沉默下来,各自想着心事,诸葛瑾心中很是有些失落。
过了良久,樊成看诸葛瑾愁眉苦脸,不由的乐呵呵笑了:“瑾儿不须如此,来年云儿回家,我定让其多留几天,届时你自然可以与其相见。”
诸葛瑾此时心中正YY着华佗、张仲景呢,听到岳丈说话,连忙收回心神:“岳父说的是,待岳父得有空闲之时,可以带着娟儿到泰山郡去玩,趁现在还算太平多出来走走!”
樊成听了很是高兴:“好!好!今次正与你父亲商量着,正打算过两年搬迁到泰山郡去居住,离得近了正好也有个照应。”
“那好啊,这样的话便可以常常见面了!而且相互间有个照应,也能安全上不少。”诸葛瑾点点头,赞同道。
两人就这般,随意的唠着嗑,一老一少竟然有些相见恨晚。
随后几天中,诸葛瑾没有再出门,只是留了一封书信,让樊家管家带着送去了赵云家中,诸葛珪与樊成二人均是坐不住,经常出门访友,常常不见踪影。
汉光和元年,公元178年,灵帝为聚拢财富,开西邸卖官,天下大哗。朝廷公开卖官,加剧了地方豪强对百姓的收刮,将地方上的矛盾彻底激化,仅178年一年中,就发生农民起义十多起。起义多是农民,规模小,也没有组织,很快便被镇压掉了!只是这天下,却是乱象渐显。此时,身处其中的大汉之人,除了深具野心的张角,竟是无人能发现。
也是在这一年,张角开始派遣了大量弟子,走出巨鹿,奔赴大汉十三州,广收门徒,组建势力。太平教,开始渐露头角!
一年中,诸葛家发展更是迅猛,只是多为暗处,不为人知。此时诸葛玄对自家侄子更是信服。诸葛家与甄家经过近一年的磨合,合作越发的默契,客栈、酒楼、青楼等便于收集情报的产业相继在大汉十三州建立。
这一年中,沮授辞去了广平县令之职,与田丰一道,举家搬迁至泰山郡。如今泰山、琅琊两地,已经成了诸葛家一家独大,诸葛家的声望在稳步增长,诸葛珪作为泰山郡守,招募人才更是名正言顺。
或是介绍,或是自荐,或者招揽,还真是招募到不少人杰,不过多为寒士。武有关羽、颜良、文丑、庞德、黄忠、徐荣、高顺、蒋钦、周泰、徐盛、韩当一十一人,文有戏志才、贾诩、陈宫三人。最令诸葛瑾欣喜的是找到了张仲景、枣祗、郑浑、马钧与华佗5人,此5人皆乃偏才,比文臣武将更难寻访!
说起几人,关羽每日练武,家中生活困难,听闻此事便收拾行装来碰运气,颜良、文丑两人几乎走投无路,正准备要去落草之时,被诸葛玄派去的人找到,带了回来,其余除了徐盛之外,均是被诸葛玄专门找到,大胆任用了起来,给予了寒门士族一个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
张仲景此时正任长沙太守,诸葛玄派人捎去一封书信,按照诸葛瑾教其的方法,诉说种种,很容易的将其打动,携家带口到了琅琊。华佗就有些困难了,还是靠了诸葛瑾亲自出面,将现代医院的一些前卫做法及好处一一与其诉说,终究是给忽悠住了。
郑浑与马钧二人很快搞定,主要是在汉朝时,匠人的地位太低了,诸葛家只是给其尊重,便让两人发誓效忠了!由此也让人见识到,古人对于匠人的偏见何其厉害。
说起黄忠,大家都会觉得可惜,三国英雄辈出之时,其壮年已过,前半生更是为了给自己孩子治病,一直呆在荆州,后来遇到刘备,才算是显露出一个英杰之姿,那时,其以年过半百。当诸葛家的人找到他时,这位汉末英雄正因经年为其子治病而穷困潦倒,当听说诸葛家愿为其子治病时,没有多考虑,就答应了为诸葛家效力。其子黄叙,今年仅8岁,只是常年受疾病困扰,站起来还没有诸葛瑾高,其妹黄舞蝶,正好与诸葛瑾同岁。
因为收拢的人才不多,散落各州各地,因此没有引起别的世家的窥视,在这方面,诸葛瑾不断的强调,是以诸葛家在处事上一直很低调。甄家目前在各地的商行已经开始小批量囤积粮草,量不多,分散在全国各地,避免了粮价的波动。
泰山郡在诸葛珪的治理下,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百姓安居乐业,富有余钱,郡内因为鼓励工商,每年上交国库的税收接近一州税收总额的半数,诸葛玄也由于此,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琅琊郡守的位置。诸葛珪为人刚正,得罪小人,最后还是诸葛瑾遣诸葛德亲自去了一趟洛阳,买通“十常侍”,最终得以保全,性格才开始转变,也算是件好事!
诸葛瑾每日里很忙,除了跟随华佗学习“五禽戏”,还要跟随田丰、沮授学习行军谋略、民政民生,还要忙着统筹培养人才,分别给张仲景、枣祗、郑浑、马钧与华佗5人筹建班底,还好有两位老师帮忙。就这样,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将诸葛家各方面实力进行了一次统一整合,也是在这一年,诸葛家为乱世的到来正式做好了准备!
临近年末,诸葛瑾早早便向父亲、母亲告假,直奔常山而去。
樊成见到只有诸葛瑾一人到来,恍然而悟,不由的调笑道:“你可真是着急,云儿人在常山,又不会跑掉!”
诸葛瑾与岳父寒暄了许久,又带着小樊娟玩了一圈,便央着岳父樊成带其直奔赵云家中!
“见过樊伯父!”赵家村,赵风与赵云两人听到樊成前来,忙一起出迎。
诸葛瑾与赵风虽然没有见过面,却很相熟。华佗到泰山没多久,便被诸葛瑾安排着来到常山,专程给樊成还有赵风两人看病,樊成问题不大,而且发现的早,只要好好调养一番即可,赵风却由于早年曾经与人争斗时留下暗伤,一直调理了半年才养好身体,两人之间也算是来往了几次。
樊成见到两人,呵呵直笑:“来来来,风儿、云儿,这就是诸葛瑾,你们不是想见已久吗,我这次却是给你们带过来了!”
赵风听了,忙又拜道:“见过诸葛公子,多谢公子救命之恩。”
赵云虽只有十岁,长的却是气宇轩昂,也是上前拜道:“多谢公子救我大哥。”
诸葛瑾上前拦住,客气着说道:“无妨,我闻风哥、云哥之名久矣,虽不曾见,却是神交已久!”说完不由得笑了,自从见到赵云之后,诸葛瑾便乐的没有停过。
一行人进屋说话,由于樊翁从中调节,再加上有诸葛瑾刻意迎合,众人谈话很是融洽,期间,诸葛瑾隐晦地提出让其一家与樊成一家共同搬迁至泰山生活,赵风很是意动,却是由于赵云此时学艺未成,显得有些犹豫。
诸葛瑾接着便将如今大汉现状同他们讲述,两人听完很受震动,赵云定要哥哥携妹妹随樊翁搬迁,赵风无奈同意,其实也是为其妹妹着想,若真是会有动乱,单凭赵风一人如何照应得过来,此事便约定了下来。



 第十四章:终学戟,半仙左慈

诸葛瑾心中高兴,只是没有时间在此多呆,众人相聚了几日,便匆匆告辞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