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鬼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第一鬼才-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亮回返了。

“大哥,娘病重,为何直到这个时候才告诉我?”匆匆走进院子,诸葛亮浑然不顾及这里是诸葛瑾的书房,砰地一声推开屋门,怒气冲冲的对着诸葛瑾质问了起来。

与诸葛瑾相比,诸葛亮其实更加的理智,若是他为君,必然能够做出诸葛珪心目中一个合格的君主所应该要做的,只可惜,对于那最终的位置,他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他的心中,更倾向于听从他人的命令,而他,则作为那隐匿在幕后的人,也是这样,他才会在接到诸葛瑾的命令之后迅速的回返了过来。只是没想到,一进入到城中,诸葛均竟然告诉了他一个难以接受的事情,这次诸葛瑾叫他回来,竟然是因为母亲病重,而在这之前,他竟然一点儿消息也不知道,诸葛亮的反应,与诸葛瑾在当初刚一听说消息之时的反应,几乎无二。

缓缓的转过头,诸葛瑾的眼神渐渐重新汇聚起来,看见来人是诸葛亮,眼神中不由的一喜,只是在见到诸葛亮满脸怒气的时候,脸色不由的一暗:他又何尝愿意如此呢?

诸葛均看看大哥,看看二哥,眼神中不由闪过一丝无奈,这样的事情,他总不能将父亲供出来吧?而且很明显的,诸葛瑾已经决定要抗下来了,他就是说些什么,又能如何?

“娘的身子不是一向不错的吗?怎么会忽然间就病危了呢?”发泄了一番怒意,见诸葛瑾始终是一言不发,诸葛亮顿时觉得怒气消掉了大半,只是随即,脸上却是显露出了一丝疑惑。

这一次,诸葛瑾没有再一声不吭,语气尽量平淡的将张机告诉他的话一一对着两人说了,之后,那双眸子,不知是想到了些什么,瞬间又陷入到了失神之中。

“大哥这是怎么回事?”看着诸葛瑾这般模样,诸葛亮不由的就愣住了,这还是他心中所熟知的兄长吗?转身看着诸葛均,诸葛亮面露疑惑的询问道。

“二哥你是不知,大哥这两日,除了娘每日醒着的那段时间,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我询问了下华佗先生,元化说大哥无碍,不让我多操心。”诸葛均心中,虽然大约的能够猜到一些,只是却不能确认,而且,这样的事情,即便他是诸葛瑾的亲弟弟,也不好开口说道些什么。

诸葛亮沉默了,良久后才又开口道:“三弟,你为何不让直接去见见娘,却将我带到大哥府上?”虽然说两府其实本是一府,只是分开了,终究是分开了,诸葛亮此时心中最想看见的,却不是他兄长诸葛瑾,而是章氏。

“……是大哥吩咐的。”也不知是停顿了多久,诸葛均才吐气出声道。

“你别为难三弟了,是我让他这么做的。”就在诸葛均出声说话之际,诸葛瑾忽然又清醒了过来,接着诸葛均的话音说道:“这些日子,你就留在府中吧,母亲的时日,怕是不多了……”

“砰……”诸葛亮手中的杯子,轰然坠地,而他的眼光,却是紧紧的盯在了诸葛瑾脸上。

“是真的,二哥,是真的……”一边,还不待诸葛瑾出声确认,诸葛均忽然间却是呜咽起来。

“如今娘最想见到的,就是你了,我与三弟皆在跟前儿,就差你一人了……”诸葛瑾的声音低得,就连他自己都听得不是很清晰,偏偏诸葛亮不知为何,却是一字不落的听得懂了。

“大哥放心,我已知晓,该要如何做了。”诸葛亮毕竟非是一般之人,片刻之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满心的悲伤压回心间,脸庞之上,倏然露出一丝笑意,只是那眼角深处,那抹悲伤,却是怎么也遮掩不住。

接下来两个多月的时间,即便是三个儿子都守在身边,章氏的身子仍旧是一日不如一日,于公元208年十月二十三日,溘然而逝,诸葛瑾原本要传檄天下,止戈三载的,在诸葛亮一力的劝说下,改成了一载,于十一月初的时候,传遍天下……

   

 

第七卷 天下四分 第三百五五章:决议守孝,曹孙皆动

一年,整整一年的时间,诸葛瑾所属的势力没有丝毫动作,诸葛瑾就于中京城郊章氏所安葬之处建了一茅屋,每日间以素食为三餐,读读书,写写字,更多的时候,诸葛瑾是在想念着章氏,望着头顶上日月转换,唯一不变的,似乎只有那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久久酝酿。

对于诸葛瑾突然之间做出为章氏守孝的决定之后,诸葛瑾的那些手下就分作了两派,并不是所有人对诸葛瑾的做法都能够认可的,就连一直坐镇后方,对诸葛瑾默默支持的田丰,这一次都明确的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为人子女者,尽孝,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只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诸葛瑾身上,就显得有些不同,最为主要的,就是他的身份。

身为君者,凡事不能由己任意妄为,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为君者,意思到了即可,总不能因为章氏病故,就将国家置于不顾,就将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置于不顾。

当然,有反对的,就必定有赞同的,就如同孔融、管宁等人,对于诸葛瑾为母守孝这件事情就大加赞同,他们认为,一个人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不能忘本,一个人,首先他是一个子女,而后才是其他,更何况诸葛瑾身为君主,这样的做法,更加是为天下百姓树立了一个典范,让今后乃至后世之人明眼看着,他,诸葛瑾,乃是一位仁人明君。

无论赞同,或是不赞同,对于外面的各种说法,诸葛瑾是不置一否,为章氏守孝,并不真的就是他头脑一热而做出的决定,正如同田丰所言,他的身份地位不同了,身为一个势力的首领,他一个人身上所代表的,已经不再是他一个人了,那是关系到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的切身。虽然说这样的说法有些过了,只是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了君主,如今他诸葛瑾的势力,也是这样,而在经过了几日的深思熟虑之后,他最终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自公元208年初开始,诸葛瑾所部几乎上没有停歇的征战了半年的时间,无论是士卒还是将领,都需要时间来休整一下,更何况,战争,打的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人数,同时在幽州、豫州、司州、扬州、并州展开战争,对于后勤方面,也是一个极大地考验,确实是需要时间来休整下了,此为其一。其二,虽然说在战争之初,因为是出其不意,所以战事进行的都很顺利,只是这样的结果,却是诸葛瑾同时将正在僵持着的孙坚、曹操两人都得罪了,虽然说成功的将袁绍的势力连根拔起,而且也将公孙瓒击回老窝,只是无论是袁绍还是公孙瓒,他们两人不过是疥癣之患罢了,他真正的敌手,却是曹、孙两人。

而三者,才是他内心之中一点儿的私心在其中,对章氏,因为平日忙碌的缘故,他几乎很少能够有时间陪在她的身边,对于母亲,他的心中有着一股浓浓的愧疚,章氏在的时候,他没有能尽到孝心,也只有在此时,尽量的去做些什么,以弥补他内心之中的那种歉疚。

也许是因为思念的缘故,诸葛瑾觉得有时候时间过得真慢,可谓是度日如年,对章氏的想念,在心中疯狂的滋长着,同样,也许是因为思念的缘故,诸葛瑾又觉得有时候时间过得太过迅速,如同是白驹过隙,只是望着一处发了个呆,再醒来时,已经日升日落。

诸葛瑾在城外常住了下来,二弟诸葛亮、三弟诸葛均两人会不时的过来陪伴一下,如今诸葛亮充当了诸葛瑾与他手下那些人的联系纽带,虽然说诸葛瑾是在为章氏守孝,他却也不会在这一年之中就什么也不去做,有些事情却是必须要他亲自处理的,诸葛亮就充当了这个传话之人。而诸葛均,在章氏病故之后,诸葛珪仿佛是遭受了打击,精力也是大不如从前了,自外人的视线中逐渐的淡了出去,诸葛家一家老小的事情,便落在了他的头上,这些日子来,也是忙得前脚儿不搭后地的,不过,他也会固定的每隔几日,便过来坐会儿。

时间,转眼便到了年底,一般的情况下,过年的这段时间,是最为热闹的,尤其是在诸葛瑾治下,不仅仅是因为着人口多,最主要的,是诸葛瑾在对待百姓之事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宽容,较之早先任何一个朝代来说,都要更加多上许多,只是今年的春节,中京城中,却显得格外的冷清,非但是没有过多的嬉笑鼓声,就连闷头儿上早早便会挂起的灯笼,也不见踪影。

原来,章氏病故的事情,在百姓心中,虽然并不能带来多少的冲击,只是对于诸葛瑾守孝一年的之事,百姓却是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百姓是最知道感恩的,十几年前,他们过得是怎样的日子?更甚至,二十、三十几年前,他们过得,又是怎样的日子?而如今,他们一个个,过得却是怎样的日子?而这些,却是如今这个穿戴着孝衣的人给予他们的,这样的恩情,他们却是无以为报,对诸葛瑾的敬意,却是在悄然之间转换到了章氏身上,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反对,他们自发的,用自己的行动,冲诸葛瑾表述着他们对他的敬意。

对于此,诸葛瑾只是将那浓浓的感动收在心中,却没有提出拒绝,要知道,即便是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后世,若是家中有着人去逝,头年中一切喜庆儿的东西都是不会见的,对于此,诸葛瑾还能说些什么?难道说,让他出面去劝阻那些人?还是说,让他站出来做个表率?

不能,都不能。不过,对于发生这样的事情,诸葛瑾自然也不能一点儿表示也没有,中京城中,诸葛瑾遣人挨家挨户送上一些粮食、干肉,也算是对那些可爱的百姓一个另类的补偿吧。

此时,北地早已在冰雪的覆盖之下,战争自然也早就止歇了,然而天下之事,却并不会因为着诸葛瑾的止戈,就陷入到平静之中。在最初诸葛瑾檄文传至的时候,孙、曹两人是着实的郁闷了一阵子,原因无他,任谁被人打了一顿之后,在他正准备要还手的时候,对方忽然间吼了一句不打了,哪里能心平静气的接受下来?

曹操与诸葛瑾最为有着利益冲突之处,就是在司州,只是诸葛亮早先已经将那里布置了一番,虽然说被诸葛瑾召回来的有些匆忙,却是将各地的兵力优化了一下,再加上后来诸葛瑾的止戈之令,单只是固地防守,对李典、黄叙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即便是曹操那边有着郭嘉、司马懿这样的人才,两人不出城,不上当,任谁也无可奈何,天渐渐冷了起来之后,曹操便停下了这种没有多少意义的进攻,而孙坚这边就不相同了。

关羽军进驻樊城之后,几乎上就算是要抄了孙坚的老巢了,而且在长江之上,诸葛瑾更是将所据之地推进到了江夏,孙坚老巢这边,最为富庶的几个地方,如今都陷入到了刀兵之中,这让孙坚如何肯就此干休?孙坚手下,谋略最为出众的,便是周瑜、法正两人,原本还是有一个庞统的,只是突袭成都之战,因为他擅自做主将兵,为孙坚所忌,而后却是将其变相的软禁了起来。江夏那边,因为着孙策身在那边的原因,便被派往了江夏,而法正,却是被其带着,去往了襄阳,接到诸葛瑾止戈守孝的消息之后,孙坚只是稍微沉默了一下,眼神间,恍惚见到了当年汜水、虎牢关下的那种情谊,只是随即,便坚定的继续实施着他自己的谋划。

江南之地,虽然已经是进入到了寒冬,河流却仍旧不见冰封,就连空气,也不见多少的冷意,孙坚的想法是不错的,他本来是想着借诸葛瑾不出的这一年的时间,将早先丢掉的地方收拢回来的,只是没想到,这关羽实在是一个硬骨头,他啃了半天,却是不见损伤了多少。两三个月时间的的征战,孙坚却是不得不承认了一件事情,论起手下士卒的精锐程度,比之诸葛瑾来说,他确实落后了许多,而且,就算是天气允许,已经临近了年关,士卒思乡之情,却是越发的浓烈起来,就算他是孙坚,荆州之主,却也没有办法消除掉这般想念所带来的影响。

若只是这样也就算了,偏偏周瑜那边,对上全力防守的沮授,也是没有讨到好处,损失不小,却并无多少建树,孙坚在心疼只余,也只能感叹自己幸运,要知道,他所有的损失,都是在诸葛瑾手下全力防守的情况下损失掉的,而诸葛瑾军最为强大的一面,却是进攻,他实在是不敢想象,若不是诸葛瑾下了只许守不许攻的命令,他的那些大军,又能支撑多久?想到这些,孙坚心头,顿时被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云……


 

第七卷 天下四分 第三百五六章:春意正浓,战意亦浓

曹、孙两家连番动作,最终的结果损兵折将不说,却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成果,面对着严防死守的诸葛瑾军,就如同面对着一只刺猬一样,让人无从下口,在见识到了诸葛瑾军的战力之后,曹操、孙坚二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对方,弱弱相连以抗强,如今天下三分,他们两家若是不联手,仍旧你争我夺的拼杀,那么最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灭亡。**

公元209年三月,在这个春意正浓的时节,曹操、孙坚两人于汉中边上的上庸城中悄然会面,达成了历史之上,有名的上庸会盟,预示着大汉之地上,正是进入到了诸葛瑾一家独大的境况,而上庸这座小城,也因为这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争霸中最大的联盟,而名留史册。

对于他处的动静,问章氏守孝的诸葛瑾一概不理,没有动刀兵,不代表着诸葛瑾就什么事情也不去做了,百万的大军,因为着诸葛瑾定下的死守的命令,几乎有着近八十万的人,被暂时的闲置了下来,对于这些劳动力,田丰自然不会多有客气,在操练之余,全部被安置成了军屯,半载的时间中,开辟出来的荒地,足够让数百万的百姓衣食无忧。

与此同时,中原书院,在诸葛瑾亲自下令下,扩大了几乎一倍,更是在范阳、晋阳、颍川、寿春、建邺、彭城、泰山七处建立了分院,分别以七地的地名为基础而命名,书籍,对百姓的影响,渐渐变得增大,世家垄断官场的情况,被进一步的削弱了下来。

在农业上,因为诸葛瑾的支持,新生品种的推广进行的异常顺利,高产的小麦、水稻已经推广了开,当然,这里所谓的高产,也只是仅限于针对古人的这种生产力而言的,而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