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 (校对版)作者:紫钗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斜风 (校对版)作者:紫钗恨- 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代表将士们感谢您的恩德!”一名轻伤员站了起来说道:“如果不是燕王殿下的恩德,或许我们没人能活得下来。”

“我说过了,你们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还得用你们来征服整个苍穹。”

柳畅的眼里也带着泪水,这一场战斗下来,双方的损失太大了,今天原来还想来一个歼灭战斗,但是即使是受挫的法国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收拾的,双方还是打成了对峙。

如果再打下去的话,最最乐观的估计也是虹军至少要付出五千人的伤亡才能歼灭这股法军,而悲剧一点的估计则是这股法军不可能被敌人歼灭,而一直紧随于柳畅与周秀英身边的李鸿章终于说话了:“今日见了燕王殿下高风亮节,爱兵如子,才知道虹军挫起浙南不过两年而已,却能席卷天下,成就王业。”

柳畅却是毫不客套地说道:“少荃兄,若非你提醒,我等怎么能识破孟托班这老贼突袭之策,今日之首功,当数少荃兄了!”

柳畅这么说,李鸿章可不敢居功,他只是答道:“燕王殿下说得太客气了,孟托班用心不良,虹军将士早有准备,只是李某想问燕王一句,是想要割据东南,还是想要一统天下。”

“你是劝我与法人议和?”柳畅当即说道:“我与法俄两夷竞雄数月,死伤将士万余,用银数百万两,才有现在这个局面,只要再攻上两三日,即使不能歼灭孟托班部,也能打得法国人不敢再犯。”

“可是虹军将士又要折损多少?”李鸿章直指要害:“昨日一役,参战五营将士,据说死伤三分之二,今日开仗不过两个钟点,前线运下来的将士又足有七八百人,这都是百战精英,如果用来与清人交战的话,一人可以抵五人之用。”

柳畅赞同这一点,虽然他已经集合了虹军精锐,但是即使以最顺利的情况,解决法国人也要付出几千人的伤亡不可:“那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李鸿章却不谈什么想法,而是谈起了英国人来说:“这一次燕王殿下能与法国人、俄国人旗鼓相张,甚至占了上风,关健在什么地方,就在于英国人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了,如果英人介入的话,燕王殿下可有信心没有?”

一说到英国人,柳畅只能摇摇头:“如果英国人介入的话,以现在的我虹军,自然是死无葬身之地。”

“那么燕王殿下为什么不留一条后路,如果打败了法国人与俄罗斯人,那么以英国人的性子,即使燕王殿下想和他们和平相处,他们也绝不可能容忍燕王殿下。”

柳畅暗暗点头,眼前这位李鸿章李少荃,不管在历史上留上了什么样的评语,在这个时空都属于中国人中的顶尖人物,他甚至还把握住了几分英国外交政策的命门。

一个过于强大的中国政府,甚至是一个过于强大的中国军阀,都不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如果一个中国军阀歼灭了法国人与俄罗斯的大规模入侵,或许他就会站在整个大英帝国的对立面。

“少荃的建议尚属可行,回头让我们见一见米利上尉吧,顺便谈一谈你们淮军这一千多人的处置问题……”

……

“中国人愿意停战,那太好了……”

虽然双方都表达了停战的意愿,而且对停战表示极度的欢迎,但是双方的警戒反而比停战前大为加强,防备着对方利用停战来发动突袭。

但是中国人的停战条件却是孟托班无法接受的:“我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皇帝陛下也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

柳畅通过米利上尉传来的停战条件可以说是一个近于无条件投降的条件,虽然法军可以保留轻武器与一部分弹药,可他们必须交出辎重与大部分重武器,然后徒步返回上海。

“司令官阁下,我也认为这样的条件不能接受,可眼下最关健的使命是把伤员送回上海……”

只是一说到上海,这些法国军官都觉得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恐怕上海都找不到这么多床位。”

每时每刻都有重伤员死在空地上,他们或是因伤而死,或是自伤,或是企求过去的战友给他们仁慈的一枪,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军医队仍然收容了超过两千二百名重伤员与数百名情况正在不断向重伤员转化的伤员。

这是东方世界规模史无前例的一批欧洲伤员,考虑到这个时空的上海各家医院收容能力极限,法国军官只能做出很悲观的估计,但是很快就传来了一个更坏的消息:“中国人已经通过水路来运输他们的重伤员去上海……”

“在水上力量的较量上,我们输给了中国人。”孟托班只能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问题是他们哪来的轮船。”

“英国人的蒸汽轮船。”下面的军官告诉孟托班一个不错的消息:“英国人答应,下一波医院船赶回来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运回一部分伤员,还可以顺路带来了一部分药品。”

这让在场的军官松了一口气,至少这两千多名重伤员能送回上海去,即使在上海与叛军的伤员抢病位,也胜过在空地上的绝望情景,只是孟托班想到了一个关健性的问题:“我们与中国人停战的话,俄罗斯人怎么办?”

第473章 弃儿

孟托班提出这个的问题,让在场的所有法国军官都觉得难堪之极,但是没有人敢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他们已经默认了这个事实。

那就是作为法兰西帝国曾经最可靠的盟友,俄罗斯远征军已经被法兰西远征军所抛弃了,他们的生死都与法国人没有任何关系,现在法国人所能做的,也就是替俄罗斯人祈祷而已。

祈祷注定是不会出现任何效果,超过三万名的虹军现在已经放弃了法国这个最强大的对手,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锐气、弹药与物资都用在这些分布在无数村镇的俄罗斯守备队身上,他们兵力最多的据点,也不过是半个营的规模,而围攻的虹军绝对不少于一个步兵旅,在这种情况下,有再多的牺牲与勇气与热血,都改变不了这些俄罗斯人的命运。

只不过法国人都不愿意背负上背叛盟友的十字架,最后只有一个神父站了出来:“那是异教徒!”

孟托班总算找出了一个背弃俄罗斯人的借口:“没错,那只是一些异教徒而已,我必须首先考虑法兰西人的利益,根据米利上尉与中国人投成的临时性停火协议,我们可以把伤员从前线运回来,向后方的上海转送,我觉得为了争取中国人的妥协,我可以做出一个极大的牺牲。”

他知道自己的军事生涯已经完蛋了,不管是皇帝陛下还是陆军部,都不会怜悯一个东方战场上的败将,要知道这名败将是把两万名欧洲人送上了失败的绝路,虽然他把很多法兰西人带来了本土,但是背弃俄罗斯盟友的不义却始终追随着自己。

他甚至怀疑自己可能上军事法庭,会有很多新闻记者对于这一次法军的失败感到极大兴趣,而他们的炮口肯定是朝着孟托班这个司令官来的,只是在绝望之后,孟托班反而放松下来,他愿意替远征军与这座城市里的法兰西人多做一些事。

“告诉中国人,如果他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把我们军队里无法运回本土的重炮以合理的价位卖给他们,换取他们与我们和平共处的机会。”

事实上,孟托班已经考虑把远征军能卖掉的装备都卖给中国人,这么多武器、弹药、辎重不可能随船带回国内,在目前的形势之下,还不如卖给叛军获得足够的硬通货。

他没有考虑把这场战争持续下去的问题,在于那些法军军官所说的那样,法兰西人的血已经流得够多了。

……

上海的西方商人,虽然没有电报线路,但是他们对于战场形势的敏锐判断甚至是超过了拥有电报线路的虹军。

事实上,仅仅是法军受到重挫的消息送到了上海之外,上海公债市场里的虹军公债价格就连涨了四成,而接下去传来的消息更是让虹军公债继续大幅上涨,这个消息就是法军与虹军达成了停战协议。

虽然不清楚是什么样的停战协议,是临时性还是永久性的停战,是局部还是全面停战,可仅仅是停战这一点就给以本来极其低迷的虹军公债以强心针,而在傍晚的时候传来了更明确的消息,其中包括了孟托班企图撕毁停战条约向虹军偷袭却掺遭失败的具体经过,以及法军军官一致要求停止这场战争的某些传说。

为此英国领事对于虹军取得了如此意外的胜利表示担心,他们这些英国外交官觉得中国人似乎会成为远东的不稳定因素,只是在那之前,整个上海西人都对虹军的胜利抱以极大的欢迎。

美好的日子又回来了,瑞安先生的英国洋行长期以来与法国人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可是今天夜里,他已经在自己的沙龙大声宣扬叫组织一支英国志愿军干涉中国人的内战,而许多原本抱着中立立场的英国商人也是站到他的身边,对这个建议表示强烈的欢迎。

而另一方面,德蒙斯那家铁路股份公司的股票原本已经是近于一文不值,可是现在又想起了这家公司拥有着某些中国铁路的特权权,许多人已经在郑重与德蒙斯谈论着工程实施的具体细节,而德蒙斯想的不仅仅是铁路公司那么简单,他和瑞安先生一样,都宣布如果法国人与俄罗斯人不退出这场远征的话,他们这些正义的欧洲人将会组织一支志愿军,给以法国人一个好看。

越来越多的消息已经汇总到上海这个冒险家的城市来,大家不得不佩服一位英国商人的勇气,他居然在停战协议刚刚签订的时候就率领着一艘临时改造过的英国蒸汽船驶入了内河,并将近百名虹军伤员运送到上海来进行治疗。

只是很快上海的药品批发商发现自己处于天堂与地狱之间,这一场会战中的双方有着惊人的损失,整个上海港的库存已经为他们的大手笔消耗一尽,药品价格上涨了整整四成还处于有市无货的地步,而他们发现香港地区的库存也被某些同行一扫而空,看着如此惊人的订单却无力吃下,一些聪明人的药商已经在实验室里折腾起来。

而法兰西帝国的威望也降到了有史以来的低点,金法郎的兑换值整整下降了一成还多,许多商号已经不肯接受法国军队的赊账或是用法郎来支付,一定要求支付硬通货或是银圆,而让法国商人最为难堪的是那些不断运回来的伤员。

有大量的重伤员甚至没坚持到上海城就已经回归主的怀抱了,但是现在收容的重伤员甚至超过了整个上海中西医院的极限收容能力,高峰期甚至有五十到一百名重伤员成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即使是几天之后情况稳定下来,每天依旧有二三十名重伤员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西方人都把怨气发在法国人身上,而新闻记者的笔更是厉害,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他们就没找到过比这个更好的题材,他们写出来的报道注定要刊登在欧洲大陆的头版头条上。

“又一个滑铁卢!”

“火刑架上的圣女贞德!”

“克里米亚的荣耀与孟托班的失落:八千名法军士兵战死,一万人负伤!”

“一万个十字架:孟托班与他的私人战争!”

“这不是滑铁卢!一万名法兰西军人的不归之路。”

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追求着新闻轰动性,法军的伤亡足足是实际损失的好几倍,事实上这一场战役打下来,法军的阵亡者,包括重伤后送死亡者不过是一千二百人而已,虽然还会零零碎碎地增加,但是绝对没有达到新闻报道上的那种数字。

但无论是上海的法国人还是英国人,都清楚得明白了,法国人的远征已经结束了,即使是一千二百的阵亡数字,也是法国公民也无法接受的损失,只不过大家都刻意突略了一点。

那就是截止到现在为止,法国人确确实实与中国人实行了临时性的停战,但是俄罗斯人还没有。

到现在为止,还有将近两千名俄罗斯远征军在数万虹军的围攻之下做着最后的死斗,他们为了整个欧洲的利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可虽然有着同样的肤色,信仰着同一个上帝,上海的西方人却遗忘了这些苦难的俄罗斯同胞,甚至连在虹军仁慈之下撤回上海的法国人也对俄罗斯人的遭遇视若未见,他们唯一做的事就是把俄罗斯远征军留在上海城内的部队给缴械,只是这样的行动却获得了整个上海华洋两界的一致赞美,一致认为是维持上海和平最好的措施。

至少在之前的行动之中,虹军确确实实地履行了与法军的停战协议,法军几乎毫无阻碍地撤回了上海城,只是俄罗斯远征军成了最大的牺牲品,整个俄罗斯远征军几乎都没有撤回来,就处于虹军的全面围攻之中。

“解决不了法国人,解决俄罗斯人也不错!”柳畅看着远处村镇上悬挂着的双鹰旗,对着这群虹军的军官笑道:“之前法国人之所以敢在上海掀起风浪来,固然是自身有万把兵马,可是俄罗斯人派来这几千远征军也是助长了他们的胆气,现在只要灭了这几千俄罗斯人,孟托班就连一根手指都别想动弹了。”

“燕王殿下说得甚是。”李鸿章笑着说道:“说的极是,孟托班遇此大挫,再折去俄罗斯人这一臂,他怎敢再举兵事。”

只是对于李鸿章的赞美,虹军的干部却抱以质疑的眼神,这人太油滑了,而且对洋人了解也够深入,如果留在上海的话,恐怕不是什么好事,而周秀英则是直接指着那面在硝烟中挺立的双头鹰旗:“殿下,关健是把这些俄罗斯人都收拾干净了……”

柳畅意味深长地看了一下这面战旗,终于下达了命令:“告诉俄罗斯人,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如果现在不投降的话,接下去将不再接受他们任何形式的投降!”

“告诉他们,法国人已经抛弃了他们。”

第474章 叛乱

“法国人已经抛弃你们了……你们的沙皇也抛弃了你们,投降吧,俄罗斯人……不要进行无意义的抵抗!”

在大约五分钟的劝降之后,从前面的村镇传来了一声枪声,接着是控制不住的哭声,但双鹰旗仍然悬挂在镇子的制高点,就在虹军以为不得不以武力解决的时候,却看到有一名俄罗斯人手持一面白旗走了过来:“我们愿意停止战斗行动!我们愿意停止抵抗。”

在如此恶劣的作战形势,即使是超人都不可能改变战场的形势,何况是这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