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的沟通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上最强的沟通术-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内容要高雅
  开玩笑是运用幽默的语言有技巧的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艺术,这就要求语言必须纯洁、文雅。笑料的内容取决于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玩笑,不仅给对方以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如果开玩笑污言碎语,不仅使语言环境充满污浊的气味,对听者也是一种侮辱,至少也是一种不尊重。同时也说明自己水平不高,情趣低俗。
  2、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相互交流传递的过程,是善意的表现。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的厌恶、不满的情绪,甚至拿取笑他人寻开心,那么除非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伶牙俐齿,表面上你站到上风,但其他的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这样,你是失去的是众多的朋友。
  3、对象要区别
  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开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一般来说,后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女性不宜同男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则要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与情绪信息。
  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但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的好。
  4、场合要分清
  在开玩笑时一定要看清场合,看这种场合是否可以开这种玩笑,一般来说,严肃静谧的场合,言谈要庄重,不能开玩笑。而在喜庆的场合则注意所开的玩笑能否使喜庆的环境增添喜悦的气氛,如果因开玩笑使人扫兴就不好了。总的来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否则极易引起误会。
                  第28节:第三章  掌握分寸,人际才能和谐(3)
  工作时间,一般不宜开玩笑。以免因注意力分散影响工作,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
  5、忌讳要躲开
  通常需要注意的禁忌主要有以下几点:
  和长辈、晚辈开玩笑忌轻佻放肆,特别忌谈男女之事。几辈同堂时玩笑要高雅、机智、幽默、乐在其中。在这种场合,忌谈男女风流韵事。当同辈人开这方面的玩笑时,自己以长辈或完备的身份在场时,最好不要掺言,只如无其事的旁听就是;
  和非血缘关系的异性单独相处时忌开玩笑。哪怕是正经玩笑,也往往会引起对方反感,或者会引起胖人的猜测非议;
  和残疾人开玩笑,注意避讳。人人都怕别人用自己的短处开玩笑,残疾人尤其如此。俗话说,不要当着和尚骂秃头,癞子面前不谈灯泡。
  总之,玩笑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然而开玩笑时一定要掌握“度”,适可而止才能活跃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适时闭嘴巴,不要惹是非
  苏东坡曾经留下过这样一首诗:“高山石广金银少,世上人多君子稀。相交不必尽言语,恐落人间惹是非。”
  “相交不必尽言语”,就是这个道理。很多时候,我们谈兴甚浓,于是海阔天空无所不谈,画蛇添足或是把一些完全不该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岂能不惹是非?
  林丽不久前刚刚生了一个孩子。一天,她和另一个办公室的小杨迎面遇到了。小杨出于礼貌,打招呼说:“你来上班了?真辛苦啊!你生的小孩还可爱吧?”
  说完之后,小杨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话语有些欠妥,因为没有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不可爱的,而你还要再去强调这个问题,必然引起对方的不快。果然,林丽就说:“谢谢!你早点生孩子不就知道可爱不可爱了!?”而小杨是一个30多岁,还没有婚史的人。林丽也多说了后面这一句话,刺伤了小徐的自尊,就加深了两个人之间更多的误会。如果她们都能适可而止吞下后面的一句话,就不会造成彼此的不愉快了。
  在与人交往中要做到吞下不该说的话,应该具备这样的心态:就算你是全世界最自我的人,也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要以为吞下自己最后一句话就不自我,其实那才是真正懂得保护自己的人。
  适时地闭上你的嘴巴,你会看起来更加可爱。不要罔顾别人的想法而肆意倾倒你的垃圾信息,更不要随便对一个不熟悉的人卖弄你的小道消息和私人问题。
  小心那些只听不说的人,或许是因为害羞,或许他们隐藏了杀机。在询问式和操纵式的倾听中,要学会分辨同情和尊重的耳朵。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办公室这个弹丸之地中,此起彼伏的流言飞语,其杀伤力之强简直匪夷所思。如何在办公室里保护好自己,实在是一门大学问。下面这些内容是你不得不学的:
  小心别在办公室谈论自己的私事,或是在同事间散播别人的八卦,这两种行为都会不自觉把自己推入危险的境地。但你绝对应该张大耳朵,封紧嘴巴,“有耳无嘴”不只是大人教训小孩子的话,也是办公室丛林的生存法门之一。
  八卦一向是同事间联络感情最佳的共同话题,尤其在茶水间、洗手间这两间“谈话室”里,往往是众家流言的最大集散地,也是大家说老板坏话的“秘密花园”。然而,就算你在办公室受了多大冤屈,苦水满腹,都不应该向同事诉苦。原因有二,牢骚如同狐臭,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没有人有义务当你的情绪垃圾桶;其二,办公室不是你找心理医师的地方,有些人会以为互相交换心事是两人结盟的保证,但万一有一天两个人不再是朋友呢!过去的秘密可就成了对方手上的把柄了。
                  第29节:第三章  掌握分寸,人际才能和谐(4)
  因此,不论你跟老板私交多好,或是心结多深,都不要在公司里张扬。如果你条件不错,工作认真,也交出了漂亮成绩,一定不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被归因于跟上司的“特殊关系”吧!万一你跟上司之间有误会或摩擦,被有心人知道了,难保不会成为被利用的话题或炒作的题材,两者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
  八卦可以多听,但不能多讲,最好只进不出。所谓“祸从口出”,口水是名符其实的“祸水”,不管是泄露自己的私事,或转述听来的是非,都可能让自己陷入言多必失的危险。更要不得的是以成为八卦中心为荣,到处打探小道消息,当心变成被利用的对象还不自知。
  避免敏感话题:不要去探究别人的年终奖金之类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别人喜欢对你打哈哈,而你自己也不会喜欢告诉别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
  不要随意对同事发牢骚,诉说对公司制度的不满,小心传到老板的耳朵里,落得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做个“含蓄”的人。无论富贵有余,还是穷苦不足,都不要向别人显露。而对于私生活,更应该保有隐私权。不要让老板认为你是一个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
  雄心大志要藏好。大张旗鼓地告诉全天下人你要坐上XX职位,这无异于向同僚、乃至于你的上司宣战。小心“壮志未酬身先死”。
  上司如果对你发火了,你要维持自身一贯的作风,做到不卑不亢,应对有术。最后可以告诉你的上司,你已经做好听的准备了,请他坦诚地说好了。这样你反而会起死回生。但如果是你的错误,请你恳切地道歉,弥补自己的过失。
  总之,在社交场合中,少说多听是一条永恒的守则。侃侃而谈不见得给自己增添光彩,更不能说明自己有学问,相反却会带来言而不实、卖弄自己的恶名。自己的脑袋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说话一定要经过思考,这样才能长久地拥有快乐。
  不咄咄逼人,要得理饶人
  许多人能言善辩,时常在人群中占据上风。为了显示自己的口才有多么了得,他们更乐意尖酸刻薄,带有挑衅意味,似乎这样会显得伶牙俐齿,不好惹、有个性。很多善于辩论的人因为不懂人际关系的维护,目中无人,争强好胜,什么都想比别人高出一截。别人说一句话,他也会从中挑刺,非要让别人同意他的观点,甚至不惜辩论一番决出胜负。卡耐基对此说:你可能赢了辩论,可是你却输了人缘。任何讽刺挖苦都是带有攻击性的,即使是友善的嘲弄,有时也会让你失去友情。讽刺挖苦阻挡了正常的开放式的交流,而使交往变成了荒谬的争吵。
  公共汽车上人多,一个年轻小伙子不小心踩到了一位老大爷的脚,老大爷脾气不好,张口就来:“你说你这么大一小伙子,欺负我这么大岁数的人干吗?”
  小伙子本来刚开始是想说一句抱歉,可老大爷的话实在让他反感,愧疚的心理马上无影无踪,他按捺了半天说:“踩了就踩了,可我什么时候欺负您了啊?”
  老大爷更不高兴,说:“得得得,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学好。我看你那样儿,监狱里刚放出来的吧?”
  这下小伙子可火了:“你这人怎么说话呢?”说完就要往前冲。这下车里的人左劝右劝,好不容易才让他俩消了气儿。
  老大爷的说法就是典型的“得理不饶人”,本来只是小事一桩,可是为这么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让他自己显得很刻薄,不但形象大打折扣,还害得双方心理都不痛快,何苦呢?
                  第30节:第三章  掌握分寸,人际才能和谐(5)
  一位老人去逛花鸟市场,不小心将小贩的两个花盆碰倒摔破了。老人连忙道歉,还说愿意把两盆花买下来,可是一掏口袋才发现一分钱都没带。
  那个卖花的小贩就不依了,喋喋不休地说两盆花值多少钱,其实最多也就20块钱。
  老人说:不管多少钱我赔你就是了,但是我现在没有带钱,你可以叫人随我回家拿钱。
  小贩不相信,不让他走,一个劲地让他再好好摸摸口袋找钱。老人把口袋翻给他看,确实是没有钱,可是小贩就是不相信,还咄咄逼人,说哪有这么大一个人出门不带钱的。
  老人没办法解释,只好反复说,我不会骗你的,可是无论他怎么解释,小贩就是不相信。小贩要老人拿出身份证看,可是老人偏偏又没有带身份证,于是小贩就仍然不放他走。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人没有受过这种委屈,感觉很没面子,着急上火,结果一下子心脏病突发,不治而亡。
  为了20块钱的花盆,居然葬送了一个老人的生命,追悔莫及还有什么用呢?想想看,生活中为这种小事斤斤计较、得寸进尺的人还真不少,其实,很多事情根本没有必要非要分出个高下优劣,尤其当这个结果还可能挫败别人的自尊心时,那就更不要去争辩。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你要存心让别人难堪,别人一定心里不服气,这也注定为你以后的人际交往埋下隐患。所以,有时候对自己的观点要有所保留,对别人的观点也要能理解和认同,这样关系才能和谐。
  别人有了错,也许自己已经意识到了,对所犯的错误多少有了负罪感,如果不分场合、对象,一味地理直气壮谴责别人,会让人十分难堪。得饶人处且饶人,对那些已经有了内疚之意的人应该学会同情和理解,学会宽容和礼让,学会拯救。
  在一个秋天,美国加州有两个流浪的少年在林场里玩,为了搞恶作剧点燃了那片丛林。就是在这次火灾中,一名年轻的消防警察不幸牺牲了。
  在查明这是一起蓄意的纵火案之后,人们非常愤怒,市长表示一定要将罪犯抓捕归案,让他们接受最严厉的惩罚。但是那位牺牲的消防警察的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却出人意料。她说:“我很伤心地看到我的儿子离开我,但我现在只想对制造灾难的两个孩子说几句话:你们现在一定活得很糟糕,很可能生不如死。作为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谴责你们的我,此时只想说,请你们回家吧,家里还有等待你们的父母,只要你们这样做了,我和上帝一起宽容你们……”
  在这位宽容的母亲发表电视讲话前,两个纵火的孩子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而购买了大量的安眠药准备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但就在这时,他们从电视里听到了这位母亲的声音,顿时泪如雨下。而后,他们将安眠药丢到一边,决定向警察投案自首。
  这位母亲的宽容真是让人动容。本身原谅杀死儿子的罪魁祸首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而她居然还在担心他们活得不好,规劝他们回到家人身边。相信读者听到这样感人肺腑的语言,见识到如此高贵的一颗心,也会不禁慨叹。正是她的宽容,她的心平气和,阻止了两条鲜活年轻的生命从世界上带着悔恨而消失。
  扪心自问,我们有此胸襟吗?看看这位伟大的母亲,我们有何理由对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用恶意和仇恨来对待那些本已经脆弱的人呢?得理让三分是一种风度,一种理解,也是一种谦让和原谅,它会让你周围的人为此对你心怀敬意。
                  第31节:第三章  掌握分寸,人际才能和谐(6)
  人与人相处,发生争吵在所难免,甚至夫妻那样的亲密关系,也不会例外。对此,一旦有了纷争,即使认为自己一方在理,也应避免过分的数落、指责。这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使用调侃、幽默的言语,浇灭对方的怒气,达到释疑解纷的效果。一位丈夫彻夜未归,次日才幽灵般地回到家中,妻子埋怨了几句,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干起仗来。忽然,妻子说:“算了,没什么了不起,男人晚上不回家都成时髦了——我唯一要提醒你的是:熟悉的地方还是有风景的!”那妻子虽然占理,却没有去“痛打落水狗”,只是调侃了几句,便使一场冲突,体面地结束了。
  俗话说:“饶人不是痴汉。”当双方的争论已到剑拔弩张的时候,占理得势的一方应当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风范;切忌穷追猛打,将对方逼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