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的沟通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上最强的沟通术-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裤子!”这下女孩的男朋友可不干了,抓起老板的衣领就是一拳……
老板为了一条裤子,居然说出这么伤人的话,招来一次痛打,也真是不值。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明白人应该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宽容一点,看人的长处,言辞才会亲和,没准一桩生意就做成了,不至于到拳脚相加的地步。不会好好说话,经常伤害别人,于己于人都没有什么好处。
这个故事当然是个极端的反例,至于榜样,前人早就为我们树立了许多。最古老的可能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那篇《触龙说赵太后》吧。
面对着盛气的赵太后,想要达到劝谏的目的,“唾其面”事小,谏说不成,则不能解赵国之围。触龙的谏说,妙就妙在“神不知鬼不觉”,步步诱导,不露痕迹。他先用“缓冲法”,从请安和问太后饮食行止入手,絮絮叨叨的讲述自己调养弱体、增进饮食的经验。这就使得太后生出错觉,以为触龙是来探望、安慰她的,所以“太后之色少解”,戒备稍有解除,触龙谏说的第一道障碍,被巧妙地克服了。然后,触龙用“引诱法”,抓住赵太后爱子的心理,先从自己爱怜少子,想为他谋差事扯入,以引起太后的兴趣。
触龙是努力的制造出来这种和谐的谈话气氛。因为刚见太后时,“太后盛气而揖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触龙开口便谈让长安君为人质的事,很可能落入太后唾其面的尴尬境地。因为,人在生气的时候,是最不理智的,不但难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而且很可能把对方当作发泄的对象。老到、精明的触龙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见到太后后,他避而不谈长安君之事,而是询问太后的饮食起居,唠起了家常,从而使太后由“盛气而揖之”到“色稍解”,既而“笑曰”,和谐的谈话气氛形成了,触龙陈述意见的条件也就成熟了。
赵太后正为大臣们不体谅她爱子之情而恼怒,眼前竟有个和她一样爱怜少子的老臣,真可谓同病相怜了。至此,太后终于拨开了脸上的乌云,露出了笑容。触龙观察到太后溢于言表的兴致勃勃、忧虑顿消的轻快之情以后,不失时机,又用“旁敲侧击”,由自己爱子,引出“太后爱燕后胜过长安君”的话题,竭力夸赞太后爱燕后“为之计深远”的明智,正是要衬出她爱长安君的“计短”。但妙在他还是不直接说出长安君,而荡开一笔,去剖析历史上诸侯子孙没有继世为侯的教训。这无异于为太后展开了一幅幅王侯子孙因为“计短”而失位的图画,怎能不令太后心动?至此,触龙才正面提到长安君,并指明太后的做法,看似“计长”实为〃计短〃。倘要真爱长安君,应“令有助于国”,否则将无以“自托于赵”,谏说至此,太后心悦诚服,一个“诺”字就宣告了触龙谏说的成功。你看,这巧妙的好处,不仅没有惹怒太后,反而谏说成功,名垂千史。
温言婉转,才是最佳选择(2)
值得回味的是,触龙的谏说,自始至终,未有一语提及“令长安君为质”,而使太后情不自禁,说出“恣君之所使之”。谏说的巧妙令人叹服。浦起龙在《古文眉诠》中指出本文的特点是:“意越冷,越投机;语越宽,越省听。由其意令无非苦心,宽语悉是苦心也。”《古文观止》的编者评论此文:“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情性体现出来。便借燕后反衬长安君,危词警动,便尔易八。老臣一片苦心,诚则生巧。可谓一语中的。”
古人的智慧往往令我们惊叹,叹服之后需要做的就是身体力行,让自己的沟通能力不断提升。
人们都说,关系是营造出来的。同样的事情,有人着急上火,口不择言,有人则不急不躁,言语稳重,最后结果就大相径庭。话语如同一把利刃,可以伐木也可以伤人,就看操持者怎么使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每个人都喜欢听那美酒一样的良言,为什么不对别人也说出美好的语言呢?注意说话的方式,把难说的话说得好听,才是真正有素养的口才高手。下面教你一些小技巧:
1、难以启齿的话,不妨玩笑表达
遇到必须讲一些难以启齿的话的时候,如果直接说,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者让对方产生不快。这时不妨以委婉的方式表达,既不伤害到对方,自己的心理也不会有很重的负担。就比如同事吃饭声音太大,不要当众当时指出,而是私底下嘻嘻哈哈地说:“吃饭声音太大可不雅哦!”
如果能先试着了解对方的感觉,我们也就能比较巧妙的说出一些难以启齿的话。比方说,如果你的父母亲很担心你选择对象不够周全,你就不要对他们说:“别老是把我当成三岁小孩!那是我的事,我爱怎么就怎么!”这种充满稚气的典型防卫性反应无法增加父母亲对你的信心。你应该想想父母说这话时心中的感觉。也许他们只是想阻止你冒失的选择,也有可能是你的父母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选择伴侣方面有一些经验教训,却又不知道如何告诉你。这时候你不妨笑着说:“谢谢你们啦!我的眼光可是遗传了你们的,怎么会差呢?”
2、提意见时,更多提供假设
你直接说“这样不好”,不如说“如果……是不是更好?”为对方提供一些假设,一些建议,比生硬地提意见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样的意思,只是换了不同的说法,结果就截然不同。
3、传达坏消息时,要附加一句“令人无法相信”
传达坏消息,心情总是沉重的。所以,这种时候更需要一些技巧。
不要直接说出来,在前面加一句“当然我不相信……”那么对方所受到的冲击就会轻很多。有一位教师,他对成绩退步的学生说:“实在难以置信,你考这样的分数。这不是你的真实水平。”这样,同学一定会对自己产生更高的期望,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直言快语固然能让人感觉爽快,但是委婉说话更能体现出一个人驾驭语言的能力。委婉并不是太有心机,也不是故意遮遮掩掩绕弯子,而是体现出一个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和体贴,体现出一个人交际的成熟风范。包装一下你的外表,再包装一下你的语言,那么你就是一个善于交往的人了。
摆脱困境,全凭说话智慧(1)
生存于关系复杂的社会,与人交往或者沟通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境。虽然因微不足道的小误会或意见分歧而产生摩擦的确是正常的,但倘若能够灵活应变、巧用言语化解岂不更好?不管困境因何原因产生,你都可以凭借舌绽莲花的说话智慧来巧妙摆脱:
1、巧用赞美化解抱怨
有个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3个月后,这天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镜子说:“头发留的太长。”徒弟不语。
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你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无语。
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交钱一边笑道:“花时间挺长的。”徒弟无语。
师傅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付款一边笑道:“动作挺利索,20分钟就解决问题。”徒弟不知所措,沉默不语。
师傅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和金钱,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晚上打烊。徒弟怯怯地问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反过来,我没一次做对过。”
师傅宽厚地笑道:“不错,每一件事都包含这两重性,有对有错,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你,作用有二:对顾客来说,是讨人家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吉言:对你而言,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因为万事开头难,我希望你以后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刻苦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技艺日益精湛。
如果有人对你的行为不满,不要着急,你完全可以像上面那位师傅一样改变自己所处的不利局面。
2、将计就计摆脱尴尬
在与人沟通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尴尬就是口误了。人在紧张的场合最容易冲口而出而讲错话,经验不足的人碰到这种情况,往往懊恼不已,心慌意乱,越发紧张,接下去的表现更为糟糕。有些年轻人发觉自己讲错话后会沉默或伸伸舌头,这些都不是成熟的表现。但其实,如果补救措施采取得当,你不仅不会尴尬,反而会使自己的话漂亮无比。当然,这需要你的灵活应变能力。
某次婚宴上,大家都争着向新人祝福。一位女士对这对新人说:“走过了恋爱的季节,就步入了婚姻的漫漫旅途。感情的世界时常需要润滑,你们现在就好比一对新机器……”其实她本来想说的是“新枝丫”,却说错了,大家愣在那里。这对新人更是把脸拉得老长。那位女士发觉说错了,马上镇静下来,略一思索,不慌不忙的补充一句:“以经过了磨合期”,此言一出,大家都拍手称赞。这位女士继而又深情地说道:“新郎新娘,祝愿你们永远沐浴在爱的春风里。”大厅里掌声雷动,一对新人早已笑若桃花了。
有一次,某著名教授演讲时,把“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误说成了“一年比一年差”,“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举座惊愕之际,教授不动声色,不紧不慢的接上一句:“难道真是这样吗?不,大量事实驳倒了这种谬论。”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副教授的应变能力,在紧要关头发挥了作用。
摆脱困境,全凭说话智慧(2)
某位中年女演员穿着一件黑缎子面料制作的旗袍参加一个舞会,人们都对她赞不绝口。只有一位心憨的姑娘说了一句:“穿这件旗袍老多了。”刚一出口,便觉失言,她从容的补上一句:“真的,大街上穿这样的旗袍的老多了,真漂亮。”果然,后面的话使女演员十分高兴。汉语的特点是一个词或字有很多的意思,所以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将说错的话形成另外一种解释。这里姑娘聪明机智的把人显得“老多了”的意思偷换成了穿这件旗袍的人有很多,既挽回了败局,又间接称赞了对方很时髦,可谓聪明机智。
某女主持人在音乐晚会上讲到:“尊敬的各位来宾,下面我们将欣赏到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大奖的世界著名作曲家贝托罗先生用小提琴为我们演奏几首美妙的乐曲。”“可我根本不是什么小提琴家,”贝托罗不好意思的小声对女主持人说“我是钢琴家。”“女士们、先生们,”主持人连忙又说:“不巧,小提琴家把琴忘在家里了,因此,他决定改为用钢琴弹奏几支钢琴曲。这个机会难得,请大家鼓掌欢迎。”听众席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样是将计就计,具体实施的时候又各不相同。上面四个故事,采用的方法分别是“将错就错”、“转移目标”、“偷梁换柱”、“顺势转接”。其最终目的都是在错误的话已经说出口的时候巧妙地将错误话继续下去,最后达到纠错的目的。其高妙之处在于能够不动声色地改变说话的情境,使听者不由自主的转移原先的思路,顺着说者的思路前进,从而避免因口误所造成的尴尬。你学会了吗?
3、幽默自嘲消除误会
误会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事情,有的误会事出有因,有的误会实属偶然,但无论如何,误会总是不可避免。至于如何处理误会,人们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结果也自然有好有坏――误会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却可能后患无穷。遭遇误会的时候,语言将会再次让你看到它的巨大力量。
某大学的新生寝室里,刚刚入校的新生,都在七嘴八舌地争排座次。老七心直口快,与老八争执了半天,见比自己稍小几日的老八终于垫底了,便开玩笑说道:“好啦。你排在最末,是咱们寝室的宝贝疙瘩,你又姓王,以后就叫你‘疙瘩王’啦。”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老八长了满脸的粉刺,正为这些“痘痘”烦恼不已,每日战“痘”不止。老七这话简直就是戳人家伤疤,老八焉能不恼?顿时脸色就下来了。老七见自己无意之间引来了风波,心中懊悔不已,表面上却不急不恼,揽镜自顾道:“‘蜷在两腮分,依在耳翼间,迷人全在一点点’。唉,老八,我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老八听了,不禁哑然失笑,火气全消。原来,老七也长了一脸的“痘痘”,他巧妙地把话题引到了自己身上,避免了一场风波。
有一次,苏联中英电视台女播音员列昂节耶娃向观众介绍一种摔不碎的玻璃杯,几次试镜都很顺利。不巧,正式播出时,杯子竟摔得粉碎。她当时目瞪口呆,如果想不出好办法的话必然要出洋相了。结果,列昂节耶娃镇定地说:“看来发明这种玻璃杯的人没有考虑我的力气”幽默的语言,一下子使自己摆脱了窘境。并化解了杯子不结实的误会。
棘手话题,善于巧妙化解(1)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不愿意回答甚至可能很尴尬、受到刁难的问题,这时,我们的表达技巧和反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就成为成功回答问题的关键。如何在面临各种问题时把握分寸,滴水不漏,又让对方感到满意呢?名人们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跟媒体打交道经验丰富的他们,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一次在梁朝伟出席的某活动上,记者又问起他和刘嘉玲的关系:“在北京《无间道》的首映式上,你和刘嘉玲非常亲密,我们想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能走上红地毯呢?”
这个问题虽然公众非常关心,可毕竟是个人隐私,梁朝伟不好回答,于是他说:“我们在人民大会堂的首映式上,就已经走过红地毯了啊。”
人民大会堂走地毯当然不比婚礼上的红地毯,然而梁朝伟偷换了两个红地毯的含义,回答无懈可击。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勇夺金牌,一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他:“亚洲人在短跑上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