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地力紧那罗王,得恒起一切利益众生事解脱门。】
  在大乘佛法里面,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任何一位菩萨所修的法门,必定包括所有菩萨的法门,绝对不是说他只学一种,这是我们必须要体会得的。在一种里面见一切,一切里面见一,我们智慧才能够开。菩萨在此地为我们示现『恒起』,「恒」是恒常,永远没有间断;「起」就是生心,起念头,他生什么心、起什么念头?『一切利益众生事』。这个地方我们要细细去体会,没有说利益自己,而实际上众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利益一切众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如果只顾到自己这一身,没有想到别人,这真正是害了自己、误了自己,自己感受的是三途六道的苦报,你永远不能得乐。哪些人得乐?佛菩萨得乐。佛菩萨何以得乐?佛菩萨起心动念利益一切众生,佛菩萨知道自他不二,所以万法一如,万法一体,佛菩萨知道。我们迷了,迷的什么?就是迷这桩事情,不知道万法一如,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整个大乘佛法里面,世尊苦口婆心,千言万语,无非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深深去体会。
  「一切利益众生事」里面,这个范围就包括太多了,真的是无量无边,我们要怎样学习?无量无边利益众生的事,就是四弘誓愿第三句所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今天在无量无边法门里面,我们学哪个法门?这个地方一定要懂得,世尊为我们指示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契理契机。什么叫契机?看眼前社会大众迫切的需要是什么,你就从这里下手,就对了。如果你所修学的,是现在社会大众不需要的,那你叫白修;纵然契理,不契机。佛菩萨说法,决定是理机双契。我们看看现在社会有许多大众,无论是搞科技、搞军事、搞经济,种种利益社会大众,契机不契理。契机,大众很欢迎、欢喜;不契理,苦难不能解决。所以一定要懂得理跟机要双契,这就是真实智慧,这才是高度艺术。
  我们看看现在这个社会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是圣贤的教诲。今天科技发达、经济发达,在物质生活确确实实是进步了很多,道德沦丧,社会动乱不安。怎样来挽救?圣贤人的教育。圣教违不违背现代科学?决定不违背。怎么知道不违背?儒家讲「日新又新」,佛法讲「勇猛精进」,那就不违背,它天天在求进步,天天在向上提升,它不落伍。古圣先贤教学的内容无所不包,民国初年欧阳竟无所说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佛法里头有宗教,也有哲学,像一所完整的大学一样,什么科系都有,这里头有哲学系、有宗教系;但是你不能说它是宗教,你说它是宗教,把一个大学说成一个科系,这是错误的;你也不能说它是哲学,不能把一个大学变成一个学系;它是一个究竟圆满智慧的教学。佛如是,儒也如是,综观世界其他各个宗教无不如是。圣贤教育内容非常非常丰富,我们迫切需要的应当选哪一个科目、选哪一个学系?这要智慧去选择。
  隋唐时代,大家都知道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中国大小乘十个宗派都在那个时候建立,高僧大德太多太多了。他们立宗分派,就像一个大学里面分成许多院系、开许多科目,同时教化一切众生。今天我们跟那个时候做一个比较,那个时候的社会是承平的社会,真的是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历史上所谓是「大治之世」;我们今天社会是一个大乱之世,人心没有归依,无论富贵贫贱彼此都深深感到身心不安,人心惶惶,我们处在这个时代。在佛法科系里头我们究竟要选择哪一门?实在讲这是大智慧,我们没有能力。世尊为我们指示,世尊确实是了不起,他有神通,他在三千年前知道三千年后现代的社会现象,所以他给我们指示了一个原则:正法时期,就是他老人家灭度之后第一个一千年,戒律成就;像法时期是第二个一千年,禅定成就;从第三个一千年以后,一直到法灭,这是有一万年,末法时期,他为我们指示净土成就;佛这个话是在《大集经》里面讲的。所以我们末法时期,自己修学选择净土,这是禀承世尊的遗教,这个没错。
  末法一万年,今天我们遇到大乱之世,这怎么办?实在讲,这是感得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在我们中国示现,诸位同修都知道,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为我们这个时代选择一个法门,什么法门?因果的教育。大师在世一生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我们细细去想想,他这个选择非常有道理,除了这个方法之外,你们想想还有什么方法能挽救世道人心?实在想不出。清朝末年,定海知县,满清时代不称县长,称知县,那个时候印光大师住在普陀山,距离定海很近,定海知县仰慕大师的道德学问,请他老人家到定海去弘法。他一生有语言的障碍,这种种都是示现,他是陕西人,陕西的乡音很重,南方一般人听不懂,他派他的学生到定海去讲《感应篇》、去讲《了凡四训》、讲《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他指导的。他知道这个教学是「一切利益众生事」,真实的利益。
  佛经的利益,无比的殊胜,第一殊胜,但是现前众生不能接受,现前的众生决定不可能把自私自利放下,於是大师讲因果报应,满足你的自私自利,你所希求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有求必应,求财富得财富,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求什么没有一样求不到的,问题你要懂得求的道理,你要懂得求的方法。因果教育里头就讲这些东西,这是现在人讲的「很现实」,每一个人都重视现实的利益,这种教学可以满足你现实的利益。满足现实利益里面,又帮助你开智慧,也是在诱导,把你的胃口往上提升。人间利益得到了,告诉你天上利益比这个更大,「还有天上的利益」;天上的利益大,佛的利益第一大,天根本不能比,一层一层把你的胃口向上吊,这是教学的艺术,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要搜集这一些资料,哪些资料?因果报应这些记录,特别珍贵是现代的。古书里面记载的,一般人还不太能相信,古书里头是传说,未必是真的。现在现前电视、广播、新闻、杂志里面刊登出来的,现前所发生的,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你不能不相信,它摆在面前,大科学家也承认、也肯定。现在这个世间确实有不少人在这里研究,研究轮回、研究前生,来世他们是没有办法,研究人的前生,在西方国家不少人在做这个工作,用许许多多科学的方法,证明人确确实实有前生。有前生,我们就当然能推想到决定有来世。
  我过去在美国,这些杂志报章里头搜集了有十几篇,翻译成中文,我们想把它印成一个小册子,有同修发心,印的量超乎我意料之外,我本来想印一万本就可以了,他要印十万本,我说太好了,太难得了,这是西方他们所搜集的这一些轮回的证据。现在西方书店里面,这一类的书籍也不少,我们要多搜集,把这一些事实多跟别人说说。然后我们再细心观察,我们自己周边的一切人事也能发现,六道轮回、因缘果报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必有恶报,我们能够接受这个教育,这是圣贤真实教诲里面的一个科目,我们能接受对於自己受用就太大了,起心动念不敢起一个恶念。念念都是善念,那成就我们这一生的善行、善心,善人的果报决定是往上提升,这一生当中你会过得很幸福、很美满。
  幸福美满不一定说是,你在社会上有地位,你有好多财富,不见得,那个不是幸福的内涵。真正的幸福,与物质生活不相关,你活得很自在、活得很快乐;纵然贫贱,他自己觉得活得非常有意义。功夫要是真正得力,可以知道过去,可以知道未来,这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神通。这个能力大小与你的功夫浅深恰好成正比例,功夫愈深你知道的范围愈广,为什么?因果教育你真的参透、明白了,你就知止,儒家讲的,知道自己这一生,我应该止於什么处所。这个「知止」,儒家讲的「知止」,也就是立志,佛法讲的「发愿」跟知止的意义非常接近,知止而后有定,心不会再散乱。
  像我们修净土的人,你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你为什么不能成就?你不知止,这儒家说的,佛法说你没有发愿。你说「我已经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了」,看到一个赚钱的机会还拼命去争,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真的止於西方世界,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你统统都不会沾染,你还会动心,可见得你不是真的发愿。世出世间法真正做学问、做功夫,从这一个字做起。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一生的表现就是知止、知足,知足常乐,这个「常乐」就是真正的幸福美满,他一生生活过得幸福美满,他的心里头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你说多自在!心清净则身清净,身体健康,远离病苦。身心健康,每天吃饱了饭,以教化众生为乐事,一生乐此不疲,他快乐,他的乐世间哪一个人都比不上他。我们看他的生活贫苦,我们眼睛看错了,我们连个苦乐都不懂,我们是把苦当作乐,人家是真正在那里享乐,这就是境界不相同,功夫不一样。
  他的心是定的,我们的心是乱的。我们不知止,心是乱的;他知止,心是定的,他一生当中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你说多快乐!我们今天是什么状况?像在大海里头,我们不知道方向,没有目标,在海里头流浪,到处漂流,到底到哪里不晓得。他清楚,他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所以「知止而后有定」。儒家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是什么?是你的愿望实现了。这是一定的过程、一定的顺序,不能颠倒的,所谓是「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儒、佛的道是通的,这个纲领讲得非常好。
  如何帮助现前众生?关心他们、教导他们、成就他们一切利益的事业。今天社会上许许多多人都在做,做得也相当有成绩,但不能够叫社会安定,不能够叫自他得真实的利乐,是刚才讲的只契机不契理。理是什么?大公无私是理。今天所有一切利生事业,他自己紧紧的执著他的权利不肯放,苦从这儿来的。你写一本书,后面还要「版权所有」,他那个苦就是「版权所有」带来的,他不知道。发明一样东西,也紧紧执著他的产权不肯放弃,苦难从这里来的。真正觉悟,明理了,我们所有一切的贡献都是供养一切众生,不附带任何条件。所以我们看看古时候的经书刻本,木刻的本子,后面都写「欢迎翻印,功德无量」,现在到书店找不到这个字样,你们去看看哪一本书后头写「欢迎翻印,功德无量」?没有了,都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所以今天发明的人虽然很多,不肯放弃他的权利,这是一切苦难,不但是自己的苦难,社会的苦难、众生的苦难,根本原因在这个地方。道理在哪里?不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如果懂得,佛讲得好,愈施愈多,不可以据为己有。
  财富,愈布施愈多。中国古时候,现在我不知道,很多年没有回去看看,古时候中国人供财神供范蠡,这很有道理。范蠡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越王勾践的大夫,勾践不容易,国家被人灭了,还能够复兴起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范蠡跟文种有极大的贡献。国家复兴了,灭了吴之后,他离开了政坛,隐名埋姓,去经商,做生意去了。这个人明理,在佛法里面讲「理机双契」,所以一生得大自在。从小生意做起,没有几年发大财了;发了大财,他并没有扩充他的事业,他把他的财富完全拿去布施,救济一些穷苦的人,自己再从小生意做起,做个两、三年又发了。三聚三散,他懂得用财。中国人称财叫「通货」,通是要流通,像水一样要让它流,你把它储存下来,把流截断,它就不流了,不流变成死水;换句话说,你所得到是有限的,你要让它流通,你所得到的是无限的,现在几个人懂这个道理?
  佛菩萨懂得,所以佛菩萨终身,生生世世对社会、对众生,只有奉献,没有享受。这个「没有享受」,我们讲是没有物质上的享受。他的享受,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到,我们是凡夫,他的享受是涅盘的大乐。古德教导我们有一句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只有真正帮助过人的人,你才能体会到这一句话的意思;你从来没有帮助过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你怎么样也体会不到。诸佛菩萨是助一切众生,他那个快乐是大快乐,他帮助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像经上所讲的不分国土、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一律平等、真诚、慈悲的去帮助,没有条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我们在总结诸佛菩萨「一切利益众生事」里面,最重要的一桩是教学。所以诸佛菩萨无论示现什么样的身,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现身太多太多了,《普门品》里面我们只念一个原则,「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类现身,应机说法。所以法没有定法,身也没有一定的身,《华严》上我们看到了。但是《华严》怎么说还都是举例,我们从举例当中细心去体会,境界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我们在这个经上,每一段这是每一个族类,佛通常只举十个做代表,十是代表无尽,十个人所修的法门不相同。由此可知,如果佛再详细举例,再举一百个人、举一千个人、举一万个人,每个人所修学的法门也不相同,法门无量。
  无量无边的法门,教学最重要。所以无论他现什么身,无论他示现从事哪个行业,里面都充实真实智慧、圆满教育在其中,这才叫理机双契,他教导你,他做出榜样来给你看。我们在今天读到佛的经典,听到讲解,也很赞叹,也很欢喜,但是不敢去学习。最明显的,不敢把自己的财物分给别人,我们不敢做。为什么不敢做?怕散掉之后,明天没有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