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第5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忍不过。」忍不过、放不下,真正的原因没有真的看破;真看破了你肯定能放下,欢喜放下,再也不执著了。
  我们这个学院现在依然在筹备期间,澳洲这个地方在今天整个世界上来看,它是个福地。从什么地方看?从新年放长假看。许许多多公司机构,我听说放假放两个礼拜到三个礼拜,甚至於有五个礼拜,这在其他国家地区看不到的。过去我们在美国住过多年,我们晓得,美国一年当中最长的假期只有五天,澳洲有五个星期,希有难逢,农业国家的制度。回想起在一个世纪之前,我们中国还是处於农业社会,过年假期很长,我小时候还经历过。中国人过农历年,从哪一天放假起?腊八开始,十二月初八。放到哪一天?放到二月二龙抬头。不只五个星期,差不多将近两个月,十二月初八放到二月初二。那个时代的人有福,不像现在这个时代,身心负担很重,每天生活都很紧张。所以我们今天看到澳洲人,心情舒畅,这个身体轻松、没有压力,这个地方人的福报。福报是过去生中修积的因,这一生当中生活上殊胜之缘,果报现前了。所以唯有福智能解决问题,给我们带来真实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正遇到澳洲的长假,工人都放假、都休息了,我们的工程进度一定要到明年四月间才能完成,所以我们现在处在筹备期间,一切都还没有上轨道。工程的进度听说很快,只要开工大概一两个月,我们的工程大致上就告成。我们要建一个比较大一点的、多用途的殿堂,建两个教室。有一栋房子还要移动,另外一栋房子要拆了重建,做为常住的办公室。我们住在此地,常住的大众人数并不多,所以在这段期间工程没有完成的时候,每个人事务上面负的责任很多,预定的课程往往跟不上。今天我问过这边常住同学们,他们要求给他们三个月的缓冲期间,我说很好。工程完成之后,严格要求,无论是从事於弘法跟护法,都要认真努力学习。弘护不能不通达教理,不通达教理我们在修学、在护持上往往出现差错,那不是护法,是障碍佛法。障碍佛法自己并不晓得,如果知道自己做错事,他就不会错了;做错事自己并不晓得,以为自己做得很如法。所以弘护在今天一定要听经。
  弘法我们分成两个组,一个组将来发心弘法,在讲台上讲经说法,这个必须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会有成就。至於发心护持,担任常住执事的,他们工作量比较大,这八个小时念佛,他可以减一半,或者每天在念佛堂念两个小时;经一定要听,经不听理不明,你的想法看法与佛法就不相应。弘护之间免不了要产生误会、产生障碍,这样就不是护法了,这样就是破坏佛法。照理说护法是哪些人来做?是从弘法退居下来的,我已经弘法多年了,年岁大了,退居下来护持佛法,这就没有问题。也就是说,护法的人像学校里面的校长、教务、总务、训导,这些纲领的执事;担任这个执事的是什么人?过去都是教员,对於教学非常有经验,他知道教员希望校长怎样去制定教学政策,希望教务如何安排课程,他从教员出身的,他懂,他知道教员的甘苦,他能够为他们服务。职员是为教员服务的,教员是为佛法服务的、为众生服务的,弘护是一体。没有德行、没有学问,这个事情怎么能做好?对於经论的信解是学问,经典里面的教诲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是德行。
  我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我希望护持的人怎样帮助我,我今天应当如何帮助人。如果我没有这么多年教学的经验,人家如何帮助我我想不到;通过自己长时间学习的经验心得,这才明了。我们现在遭遇到的困难,就是发心弘法、护法都是初学,都是没有经验。虽然是初学没有经验,我们毕竟相处有好几年了,这些年当中你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多少能够吸收一些佛法的知识,至少知道弘护是一体。在这个道场,无论你是院长、副院长、还是当家,乃至於在家同修发心到这个地方来担任义务工作的,我们是一体。这一体还包括从外地到我们道场来参学的,在我们的心目当中是一家人,一体。这个概念不管你有没有,总而言之一句话,你听得耳熟,其他地方听不到的,这个地方听得耳熟,听过许许多多遍。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把你所听到的变成你自己的想法看法,你就得受用了,你就知道怎样护持了,护持正法。
  往年韩馆长是一个好榜样,她虽然有缺点,她缺点少、优点多,她的缺点不是重要的,她的优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跟她相处三十年,说实实在在的话,她走了之后能再找到一个像她这样的人吗?她明白一些道理是早年二十年听经,她初学是真听,听了有疑问的、有不明白的,常常来问。自己写笔记,她写作很勤快,底子很深。图书馆建立成功之后,她担任馆长,事务方面的事情多了,一身承担;她还是听经,但是不像从前那么用功,那是什么?事务的事情太多。我们弘法的人省心了,她替我们操心,她所想的很周到、很圆满。在她生病之前跟我商量过好多次,因为图书馆产权是登记在她的名下,她要转给我,不但全部要转移,而且把她自己住在沟子口的房子也要送给我。我跟她讲我不要房子,那个房子还是送给图书馆,做图书馆的招待所,她同意了。我说:你不要这么著急,等你病好了之后,我们再来办转移手续。谁都没有想到她一病不起,你就想她的存心,她的心善良。没有想到她这一次一病就不起了,她常常生病也住过很多次的医院,所以我们对这个事情并不是很著急。走了以后还一再嘱咐她的儿子要继续护持佛法,她的愿望十二条你们大家都看到的,所以她的功德是圆满的。
  她走了以后一年,她儿子把图书馆收回去,他是继承人,这是别有因缘,馆长没有过失。馆长是这个道场的守护神,一般人看不出来,有智慧的人、明白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护法,一个世纪里头难得出现一个。她儿子把图书馆收回去了,这个无所谓,我们一生要成就的是道业,我们不要事业。往年我追随李炳南老居士,老师常常告诉我们,「不怕没有庙,只怕没有道」,他讲了很多很多遍,我们的印象很深刻,所以我们对於庙、道场不重视,我们重视道业。道业是什么?对於如来的经教我们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是道业。我们离开「华藏图书馆」,佛菩萨安排的,你们想想看,如果不离开「华藏图书馆」,哪里有今天的道场?哪里有这么样的殊胜?哪里会有香港的道场?现在我们在新加坡虽然没有道场,我们在古晋建了一个道场。你看看离开一个,我们得到三个,而且三处都比「华藏图书馆」殊胜太多倍了,佛菩萨的安排!
  所以我对於高贵民,他的作为我是感恩戴德,他要不收回去,你们许多同修知道我的个性,我非常重义气,我非常念旧,我怎么可能离开台北?那是我跟馆长辛辛苦苦三十年经营的一个小事业,不能说她走了我们就不要了,我必须要把这个责任承担起来;她儿子接收,我得大自在了。我一生所发的愿: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馆长走了之后,我这个愿恐怕不能够圆满,我得要管,她儿子接过去之后我还是不要管了。章嘉大师早年告诉我,「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萨替你安排的,你自己一点都不要操心。」我相信我的老师,老师教导我的,我一生信受,我才能有这么一点成就。如果老师的教诲阳奉阴违,你怎么可能有成就?我们住在此地也是佛菩萨安排,得到这一个国家联邦州政府、地方政府这些议员们都欢喜照顾。我们跟他们过去没有往来,一接触有这么好的法缘,这是三宝威神的加持,不是我们自己有什么德行。我们感恩三宝威神加持,但是我们如何报答三宝,如何报答这个地方?认真努力修行,在这个地方证果了,这个地方人真的就有福了。我们关怀这个国家、这个地区所有一切的人民,我们全心全力为他们服务,这是形式上感恩报恩,实质上是我们修学有具体的成就;如果拿不出修行的成就,我们对不起三宝,我们对不起这个国家地区所有一切众生。
  你们住在此地,如果真正理解、真正明了,我会全心全力照顾大家;如果你们是阳奉阴违,不能够随顺佛陀教诲依教奉行,我在这里住几天就走路了。我去到哪个地方想要一个道场,真的是心想事成,我相信你们能够信得过我这个话。人信愿解行一定要如法,不必要享福,但是要修福,要积集福德,向佛菩萨学习,要求智慧。过去圆瑛法师他的小讲堂,我去参观过,他匾额「三求堂」,他老人家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三求。那我们现在要反省反省,我们求什么?至少圆瑛老法师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你要满你自己的愿望,一定要依教奉行,佛常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普藏等门」,这四个字意思含得太深太深了,把菩萨所修学的法门包括尽了。「等门」就是所说的十种平等心。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引出来,「三十六经」,就是《华严经》第三十六卷。三十六卷这一段经讲什么?讲五地。这个地方是赞颂,真正要学到五地是在第三十六卷。我们现在这一册是第五卷,到时候我们要详细的去研讨学习,在这个地方顺便把它的名称说一说。第一个「於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就是我们看过去的佛法、诸佛所说的一切法,跟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没有两样。第二个「未来」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与本师释迦牟尼佛讲法也没有两样。第三个讲「现在」诸佛,现在十方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也无异於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佛佛道同,到佛的果位他所证得的是究竟圆满,所说哪有不同的道理?诸位要知道,那个不同只是言词不同、浅深不同、广略不同。广是说得多,略是说得少,这个不一样,义理完全相同。五地菩萨肯定了,他没有疑惑了,他对於本师真正尊重,於是师资道合。我们一般俗话常讲,老师像一个老师,学生像一个学生;学生对老师决定没有怀疑,老师对学生一定是因材施教,在佛法是观机施教。
  第四个是讲「戒」,也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导学生的那些方法、规矩也是平等的。你要说为什么?那些方法规矩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不是佛制定的,不是佛发明的,不是佛创造的。如果他有发明、他有创造、他有制作,给诸位说,他是凡夫,为什么?随顺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才会有这些东西。如果随顺法性,没有,法性一切现成,哪里会有创作?诸佛如来圆证究竟的性德,所以他所表现的、他所说的,是性德自然的流露,那怎么会不一样?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经题上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说「如来无有法可说」,所以他说他一生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句佛法,谁要说他说法,佛说那是对他的毁谤。确实没有说过法,没有说法说了四十九年,那说的是什么?清凉大师注解讲得好,他说释迦所说的,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乃古佛所说。这个意思就像孔老夫子自己叙述自己的学说一样,夫子教学他所教的是古圣先贤的成法,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没有创作,所讲的都是前人的。清凉大师这个意思也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都是过去古佛所说的,没有一字一句是他的意思。
  我们今天学习圣贤的大法,自己有意思在里面错了,自己没有丝毫意思在里面,那就对了。没有丝毫意思,你怎么能懂?你自性智慧透出来了。你透一分你就懂一分,你透两分,你自自然然懂两分,哪里需要研究?一研究麻烦就来了。研究是什么?研究是心意识,心意识是性德的障碍,性德如何能现前?所以佛法不讲研究,讲参究;不讲研学,讲参学,那个参跟研差别在哪里?研里头有心意识,参里头没有心意识。什么叫心意识?识是分别,意是执著,心是落印象。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落印象,这样的学习叫参学,这个方法能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我教同学们,在我们初学的阶段一定要肯定我们是初学,经典,教你去读经很难,为什么?真的不懂,看注解也不懂。所以我让大家听我讲,而且要重复。我讲经这一堂课一个小时,你把这一个小时重复听八遍,一天八个小时你把这一片听八遍,每一遍都要非常认真。不能说「这个我已听过一二遍了,没有什么意思。」那你就错了,你的烦恼妄想起来了。很认真的听,听八遍,这样能摄心,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成就你的根本智,奠定你修学大乘的基础,目的是在此地。
  杨老师告诉我,他在此地真正真干。干了这几天之后他告诉我,他说八遍不够,跟我商量,「能不能两天十六个小时,我们听这一片?」我说对,你讲的话没错,八遍是不得已,现在人的根性,他能听八遍就了不起。多少多少年轻人,听一遍不想再听第二遍,哪里会有成就?我听到他的话,「你听八遍还不够,还希望再听八遍,难得!」这真正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不叫你研究讨论,我说的话说得很白,为什么?你们现在没有开悟,你们现在用的都是心意识。所以在这个阶段当中,不需要去讨论,不需要去研究。研究,说老实话是胡思乱想,讨论是胡说八道。我用这个方法是经上讲的,积集福德,求根本智。这个方法古人用,用了几千年;现在人忘掉了,差不多有一个甲子不提倡了,没有人用了。现在人忘得干干净净,这里面的好处完全不知道。我们要想得真实的利益,过真正美满幸福的生活,能够得解脱道的,还是要学古人的办法,今人这些科学的方法不管用。
  这是戒,「戒平等」;我们明白这个意思,我们对於释迦牟尼佛制定的这些方法规矩,我们会很欢喜的接受,认真去受持。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来说五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