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第4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后我亲近章嘉大师,亲近李炳南老居士,看法几乎都一致,可是教给我入手的方法,三位大德不一样。章嘉大师教我从戒律入门,李炳南老居士教我从《印光大师文钞》入门,从小部经学讲,我对这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一心一意跟李老师学讲经,全心投入。自己并不觉得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对於法相名词、教义教理也很自然的投入,这个方法长年薰修,自己境界的提升,烦恼习气的改变,都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完成的。在这个修学过程当中,法喜充满,学习的情绪高涨,现在一般人所说的「有成就感」,年年都有成就感,每一部经讲圆满的时候,欢喜,再选下一部。有时候一部经重复讲很多遍,遍遍都有新的体会、有新的悟处,所以我讲经的心得、经验,常常提供给诸位同学。
  初学讲经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写讲稿。这一遍讲完了,我重复再讲第二遍,我前面的讲稿能不能用?不能用。如果依著前面讲稿去讲,那你是毫无进步,你已经退堕了,你在敷衍塞责。应当怎样?就当这部经没有讲过,从头到尾再准备,重新写讲稿,这有悟处。然后你把你第二次讲的跟第一次讲稿对比一下,你就晓得了。同样一部经,讲的遍数愈多愈契入,宗门里面讲的「悟处」,遍遍都有悟处,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这个不但是我自己的经验,李老师他也常常跟我说,我们能够想像得到,古今中外弘法的这些大德们都有这个体验。讲多了自然就讲熟了,熟能生巧,那个巧是力,体还是智慧,讲多了智慧开了。讲经,我们一般都说劝人断恶为善、破迷为悟、离苦得乐,要知道劝人同时就是劝自己。常常讲,是天天劝,不知不觉改变了,他的心不一样,念头不一样,念贪瞋痴这个念头少了,念五欲六尘这个念头也少了。你每天讲经,你天天想经里面所讲的意思,想著经里面的经文,这个念头多了,这叫修行,把我们往昔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想法看法,天天想经教里面的意义,这个取而代之。
  念头转了,行为自然就跟著转,言行就跟著转。天天在讲台上转念头、转思想,在生活当中转行为,所以不知不觉就有了成就,可观的成绩。古德教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有道理的。学东西,方先生跟李老师很重视,一定要适合自己的程度,不能学太深的。经卷展开自己感觉得有困难,你就不要学,为什么?那个经典不适合你修学,就好像学校里面的课程标准,那个课程是高年级学的,我现在在念小学,我念中学、大学的课本不适合,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程度,要知道自己现前学习的环境。如果是在家居士还有工作的,我每天能够用多少时间来学习。我在没有出家之前,每天学习的时间可以用四个小时就很不容易了。为了生活要工作,每天工作八小时,工作时间没法子学习,只有利用早晚的时间,早晨早一点起来,可以用一个小时,晚上晚一点睡觉,晚上可以用三个小时,充分的利用星期假日,不容易!如果是出家人,一般寺庙里面工作也很多,你真正想学,可能还会有障碍。为什么?你的同参们看到你学他没有学,他心里难过,往往嫉妒障碍,不让你学习;你能讲,讲得很好,他不许你讲,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很多。所以李老师跟我们这些学生们讲过很多遍,你们学讲经,他笑笑:「讲得不好还无所谓,人家笑话笑话你,真要讲好了,你就走投无路。」这话真的,一点没错!真讲好了,哪个道场都怕你,跟你距离远远的!
  我早年讲经,住在韩馆长家里面住了十七年,才有一个「华藏图书馆」,谈何容易!图书馆成立的时候,只有五十坪地,台湾一坪,这个地方三十六尺,五十坪大概是一千多尺,不到两千尺,一百坪是三千六百尺,一千八百尺是图书馆刚刚成立,就这么大的一个场地,我们心里头都要有数。所以发心弘护正法,万万不能疏忽跟一切众生结法缘。如果你有法缘,这里障碍,那边还有缘,我还有路可走;如果你没有法缘,这里一障碍你死路一条,很难成就。李老师非常重视与大众广结法缘,我们这些学生在他身边,常常叮咛嘱咐。怎样结缘?真正的关心别人、照顾别人,主动的为大众服务。因为我们没有财力,没有办法用财物跟大众结缘,我们只有用劳力。结缘的场所,那最好的、最殊胜的,老师常常讲经,有许许多多听众,我们就做义工。他的讲堂有三个门,你在这三个门每一个门前,你都看到我们都有几位同学,在那里给人做招待一样,结缘!从大门口一直到讲堂,每一个门前都有我们同学在那里当招待,做义工。大众统统坐定,老师要升座讲经了,大概升座讲经之前三分钟,我们才入座。我们学生的座位是在最前面的两排,福慧双修。
  现在在这边讲经,听众很多,人数超过台中莲社、台中慈光图书馆。可是我们这边同学没有做义工的,此地专门有一批同修他们来做接待,他们来做护法,修福的机会也被人家占去了,我们自己这些出家人在此地,只有修慧,没机会修福。在此地享福,修慧享福,没有机会修福,这个事情应当多想想。我听说从中国来的一些同学,还有不少人有很好的烹饪技巧,可以修福,一下课到厨房里面去帮助工作。我告诉诸位同学,我往年在外国讲经,在加拿大、在美国,我常常下厨房,常常接触来听经的,几乎每一堂都不缺的。我们聚餐的时候,我在厨房里面烧菜烧饭,供养大众。许许多多地方、城市,我都下过厨房,我教他们做炸酱。因为在国外生活很辛苦,时间分秒必争,早餐非常简单,多半都吃凉的;还有许多中国人中年以上的,对外国这些口味不太适合。我在温哥华讲经,住在柯太太家里,柯先生从台湾到那边,这外国的味道吃不习惯,柯太太自己本身也不太会做菜,每一餐生菜,外国人的沙拉味道不好吃。我一动脑筋,这个生菜涂上炸酱就非常好吃,试验试验,这一试验成功了,她的先生非常欢喜。炸酱有好处,做一锅可以吃好多天,稀饭可以吃,干饭可以吃,面可以吃、面包也可以吃,非常方便。我们用这个布施结缘,广结善缘,让大家都生欢喜心,福慧双修。
  千万不要忘记,修慧不修福,果报是「罗汉托空钵」。证得阿罗汉果,出去托钵没有人供养,天天挨饿,什么原因?没福。如果专门修福不修慧,也麻烦,佛经上两个比喻,「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没有智慧,堕落在畜生道,投胎得个大象身,那个大象是国王的坐骑,一出来满身璎珞,福报很大,畜生!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这很有道理,不能不懂得,要抓住修福的机会。十七巷这边讲经,无论哪个同学上台讲经,在他还没有上台讲经之前,听众陆陆续续到达,我们都可以以义工的身分接待听众,跟听众打招呼,带领听众入席,给他安排座位,修福结缘。得自己干才行,自己要懂,很热心的去做,你的法缘将来就胜。你常常照顾别人,你所在之处自自然然有许多人照顾你,因缘果报如是。
  清凉大师说,这十种智力,要是对自己来说,也就是说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这个智慧能帮助你得清净心,能帮助你消除烦恼,我们常讲的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统统帮得上忙;能帮助自己,当然你就能帮助别人。向佛菩萨学习,不再过烦恼的日子了,要觉悟。我们无量劫来堕落在生死轮回里面,佛在经上形容得好:「生死疲劳」,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疲劳,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你不想它,糊里糊涂这一生就过去了,你要想它就感觉得很可怕、很恐怖。如果你不想再干这个糊涂事,你就开始觉悟。你对这桩事情还感觉得无所谓,你还在迷惑,佛菩萨不会来帮助你,为什么?没有用,你还没这个意思。如果你真的感觉得这个确实不像话,死死生生有什么意思?在六道里面说实在的话,累积罪业,不是累积福德。六道里面的日子决定是三途的时间长,罪业多,三善道的时间短;我们的善念善行少,恶念恶行多,一定的道理。
  《百法明门论》讲,我们六道凡夫心所法,善法只有十一个,恶法有二十六个,恶法是烦恼,根本烦恼六个,随烦恼二十个。善法只有十一个,太少了,而且善法的力量薄弱,烦恼的力量强大,我们一看这个头数,就会摇头。要想在这一生出离,抓住这个机会,能不能办到?能!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十六个字,如果我们真的掌握住了,依教奉行,这一生就能把这个事情办好、办圆满,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他老人家告诉我们这十六个字,境界深广无际,我们要懂:「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八个字就是佛菩萨标准的形象,确实简单明了,我们学佛,学佛的形象就学到了,八个字。还是以这个为基础,然后教给我们「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前面这八个字,如果前面这八个字你没有,念佛也不能往生。那八个字里头包括净业三福、六和敬、四摄六度,印光大师八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我们所说的虚伪、染污、傲慢、愚痴、没有慈悲,这是邪;闲邪,闲是防止。存诚,心里面常存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说正反二十个字,印光大师就四个字:闲邪存诚,但是这四个字不好懂,我把它变成二十个字大家好懂。要落实,要真正做到。「敦伦尽分」这四个字就是净业三福,就是六和敬。他老人家言语非常简洁,真正说到了现前大众学佛成败的关键。说得再简单一些、再明白一些,要学著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防非止恶,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过,这一生就成就了。
  一定要做个好人,好人的标准,在佛法里面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我们在这之前讲过一遍,讲得也相当详细,可以给大家做修行的参考。特别要记住世尊在《十善业道经》前面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他告诉龙王,龙王是我们的代表,十善业道会上的当机众,佛说:「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句话了不起。《地藏经》上佛所讲的「知苦乐法」,谁知苦乐法?佛知,除佛之外谁知苦乐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个「一切」是指十法界,佛说出来,这是什么法?佛说「昼夜常念善法」,昼夜是不间断,纯善;「思惟善法」,你起心动念、你所想的是十善;「观察善法」,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的言行必定与十善业相应,能令一切善法念念增长。后面还有一句,非常非常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你就能离一切世间苦。离一切世间苦果报在哪里?华藏世界,你就是华藏世界初住以上的菩萨。你们想想看,这个开示重不重要?十善业道通五乘佛法,五乘佛法的根本法,从人乘、天乘一直到一佛乘。修行根本的根本,就是三福里头的第一福,第一福「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们想想有多么重要。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第八段,法界菩萨的赞颂,他是赞叹佛往修十波罗蜜圆满,现在证得究竟的果位。
  【尔时法界普音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会海已,即说颂言。】
  这是说偈仪。请看第一首偈:
  【佛威神力遍十方,广大示现无分别,大菩提行波罗蜜,昔所满足皆令见。】
  这一段总有十一首颂,第一首是总说,后面十首是别说。清凉大师在这一段里面注得很丰富,因为这是菩萨主要的修行纲领,在一般大乘经里面讲的是六波罗蜜,《华严经》上把它展开说为十波罗蜜,十波罗蜜是在后面加上方便、愿、力、智。十跟六只是数字上不同,内容没有两样,讲六波罗蜜,方便、愿、力、智都包括在般若波罗蜜里面,讲十波罗蜜就是把般若波罗蜜展开,这一条变成了五条。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实智,后面这四种就是方便智、权智,也叫后得智,两种智慧圆满,这才能圆成佛道。所以这个开合我们要懂得,实在讲是展开不增,把它减缩也没有减少。
  『佛威神力遍十方』。清凉大师注解「威神力略有三类」,第一个是「俱生力」,「谓风不动衣等」。我们没有这个威力,我们穿这个衣服,风一吹衣服就飘起来;再大的风暴,佛的衣角都吹不起来,显示佛的威神力,风不能动衣。我们在许多古时候雕塑绘画里面看到,佛菩萨穿的衣都很薄,好像很薄的丝织品,绫罗绸缎,当然它不是丝织品,为什么?丝织品要伤害多少众生的生命?不是丝织品,是天衣,天衣很轻,风吹不动,你想想看这个威力。第二个是「圣威力」,对於种种功德通达明了。什么叫功?什么叫德?「功德」两个字实在讲是因果,功是因,德是果。佛门里面最明显的例子说:「持戒有功,三昧是德」,三昧就是禅定,因戒得定,「修定有功,开慧是德」。由此可知,功是修行的功夫,这个功夫是不浪费的,功不唐捐,必定有果德。世出世间修因证果这些事情,佛通达明了,这叫「圣威力」。
  第三个是「法威力」,菩萨的赞颂,法界普音菩萨的赞颂是属於第三种,法威力,这是讲波罗蜜圆满的法力。十波罗蜜,下面的赞颂、后面十首按这个顺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如来果地上这十种波罗蜜都圆满,所以称为威力。清凉大师有一些小注,我想这个小注我就不必说了,诸位同学如果有机会,古人的这些注解,清凉大师的《疏钞》、李长者的《合论》,学《华严》不能不细心的去参究。
  注疏里面接著跟我们说「波罗蜜圆满法力,令五根当中一切清净」,就是我们常说的纯净纯善。菩萨修学这十个纲领,真正做到圆满,你的心纯净,你的行纯善,这个时候感得的果报,大师在此地讲得好:「四支百节,有无量力」,四支是手足,整个身体,你要是把十波罗蜜修到家,修圆满了,你第一个所感受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