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第4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自己绝对不会暴露身分的。在中国历史上,暴露身分的人有,不多,少数,暴露身分也是有他的因缘,没有这个因缘,决定不会这么作法的。像永明延寿、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示现在家居士身分的,历史上也都有记载,确确实实是时时住世间,但是世间人不认识。蕅益大师是什么人再来的?我们不知道,决定不是凡人,我们从印光大师那里得到了一点讯息。印光大师大家都知道,他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化身来的,他对於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赞叹备至。那不是普通人赞叹,大势至菩萨赞叹的,他说:「即使是诸佛如来来注这部经,也不过如此。」把这个注解赞叹到极处,那么蕅益大师是不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如果不是,我相信一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不然的话,怎么能注得那么好?
  佛菩萨确确实实照顾这个世间苦难众生,尤其遇到大灾难,灾难特别多的时候,天神会远离,佛菩萨不会远离。天神看到这个人所作所为都不如法,又不听教诲,违背了神的旨意,神一生气,走了,这个可能,为什么?天神嘛,天神是还是六道凡夫,没有出六道,所以他生气,会走。佛菩萨不会,佛菩萨你就是伤害他、侮辱他,他都不会生气,还是一样的大慈大悲照顾你,这个很不容易,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成就如来智』,说如来的智慧,我们要联想到如来的德能、如来的相好,一而三,三而一,这是讲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我们学佛学什么?这是我们所学的,这是我们希求的,希求就是愿望。我们的性德圆满恢复之后,干什么?不是自己享福的,帮助遍虚空法界里头还有许许多多迷而不觉的众生。自己修行证果,到最高的地位,佛果,依旧不舍初心,初发心的时候发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在九法界里面,一切时一切处,现身说法,教化众生。这就是「永住无量劫」,所以它是事实,它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是事实真相。第七句:
  【大精进金刚脐菩萨摩诃萨,得普入一切无边法印力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大精进』,这个比较容易懂;『金刚』,大乘经教常常用它来比喻智慧,大众熟知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用金刚来做比喻。『脐』是比喻智慧积聚的地方,精进智慧积聚的这个地方。这是什么地方?我们自然就明了了,这是道场,许许多多人都在一起共修。佛法的修学,最初的目标、最后的目标都是智慧,所以菩萨用这一个名号,这个名号与他修学的法门相应,他所修学的法门『得普入一切无边法印力』。我们现在先要了解什么叫法印?在古时候,对於印信非常重视,比签名还要重视。你签名没有盖印,都不能算数;盖了印不签名,可以算数。印代表信,全世界没有例外的,外国人正式的文件,签名还是要用印的。古时候在中国在印度,对於印信非常重视,官府的文件盖上官府的大印,这个文件就生效,在中国一直延用到现代,还是这样。
  佛法里面就借用这个做比喻,佛法不重视形式的这些印章,重视实质,称之为法印。大乘经的法印:看看这部经典里面所说的内容,是不是真的佛法?这上面并没有形式上的印章。古来祖师大德讲经注解,在介绍全经前面有玄义,玄义里头一定有一条「辨体」,辨别这部经的性体,这就要讲法印。大乘经的经体只有一个法印,实相,实相是什么?它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只要说的是宇宙人生真相的,决定尊称它为大乘经典。不一定要佛说的,所以经有五种人说,佛所讲的,佛弟子、仙人、诸天、变化人讲的,只要讲得确确实实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承认它这是经典,跟佛讲的、跟佛所见的无二无别。从这些地方看,那些佛菩萨心量大,并不是专制独裁,不是的,别人见到别人说出来,他说得确实没有错,这承认了。
  小乘经论里面有三法印,就是「无常,无我,涅盘」,这个经典的内容符合这标准,承认它是小乘经教;如果这个经典内容不符合这标准,那是伪造的,决定不是真经。真经要用法印来衡量,於是法印的力量就大了,称为「法印力」。菩萨德号用「大精进金刚脐」,与法印相应。但是佛所讲的原理原则很多,我们讲「一实相印」、「三法印」,这是绝对的标准。还有我们也能采取作法印的,是相对的标准。有一年我在台北大专佛学讲座,讲《太上感应篇汇编》,也讲过《了凡四训》;曾经遇到一位法师来责难我,他说:「净空法师,你在大专讲座开课,你讲佛法就好,你为什么讲外道的东西?」我听到感觉得很奇怪,我说:「没有,我是讲的佛法,没讲外道东西。」他就指出《感应篇》、《了凡四训》这不是佛经。我明白他的意思了,我跟他笑笑,向他解释。
  虽然不是佛经,佛的法印印证,那就等於佛经。他说:「什么法印?」我们佛家常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能不能做为佛教的法印?」他听懂了,赶紧就离开。《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它的内容是不是教给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讲得不太清楚,分量不太多,前面两条具足,佛承认,菩萨承认,祖师大德承认。实在讲,在道场里面讲这些东西,又不是我开始,是印光大师开始,他老人家提倡的。他不去责怪印光大师,他来找我的麻烦,幸亏我们还知道释迦牟尼佛的法印。这四句话确确实实是佛门教学的宗旨,佛教给一切众生,教什么东西?就是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是戒,诸恶莫作是小乘戒,众善奉行是菩萨戒。凡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应当主动去做,全心全力去做,为一切众生服务。「自净其意」是修定,虽然断恶修善,不能够有分别执著,大乘经上讲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断恶修善自己心地一定要清净光明,「是诸佛教」。前面三个纲领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一切诸佛教化众生什么?总的来说,不外这三条,所以它是法印。
  由此可知,我们学佛如果不能认真做到断恶修善,我们学佛那只是有名无实,天台大师讲「名字位中」,就是有名无实,得不到受用。假的,不是真的,以前李老师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也就是说,你还是被业力所主宰,你敌不过业力。学佛人功夫得力,命运改变了,《了凡四训》不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吗?他命里头没有功名,他得功名,考取举人,考取进士,这都是他命中没有的;命里面没有儿子,他修善积德,回向求生子,确实有感应,他得到儿子;寿命他没有求,延长了,他的寿命孔先生给他算的是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这个意思是真正修行,成绩效果这就现前了。这是转业力为愿力。实在说,了凡先生转得还不够,小小的转变而已,没有到大幅度的扭转,这些都在个人。
  了凡生先这个修行,我们用天台大师「六即」来说,他只是在观行位。观行位如果我们把它说上中下三品,他是下品,果报就已经这么明显,你才晓得上品中品他得的福报,天福!不是人间这一点小富贵,他只做个县长。如果功夫用得深,成就三昧,智慧现前,他超越六道轮回,证得相似位的果报。从观行提升到相似,最有成就的,这个历史上有,不是没有,很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超越十法界,超过阿罗汉、辟支佛、权小菩萨,这真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的,事在人为!所以我们学佛,对於这些事实真相,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自己要立定志向,我这一生希求什么样的成就,自己精进不懈努力,一定可以达到。
  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以我们现前修学环境里面,我们也得到一个启示。「法印」,就是现在人家常常讲「拿证据来」,科学家常讲的。法印就是证据,我们用什么做证据?要用我们自己这个身体来做证据,最好的证据。我学佛之前跟学佛之后,容貌变了,体质变了,很明显的产生了变化。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多,根本的原理:「一切法从心想生」。世俗里头,看相算命的人常讲「相随心转」,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佛在经上常讲「境随心转」,我们这个身体要是跟心相对的来讲,身是心的境界,心善,相貌自自然然就变得很善;心里头很凶恶,那个相貌让别人看起来寒毛直竖,这一般人常说,「这人杀气很重」,外国人讲磁场,这个磁场很不好。所以佛教给我们要心善、思想善、行为善,你的相貌体质自然就转过来了。
  纯善纯净是佛,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怎么修来的?总的来说,就是心善行善,身口意三业皆善。毗卢遮那如来,阿弥陀佛如来,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他怎么修来的?无量劫三业纯净纯善修成的。所以我们要想改变自己,从哪里改变起?从念头上改变。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学佛的时候,一切都是为自利,起心动念「於我有没有好处?」学佛之后,这个念头转变了,起心动念从来没有想到於自己有没有好处,而是想到「於社会有没有好处?於一切众生有没有好处?」不一样了!在从前,装扮自已,为的是什么?为面子,目的是教别人尊敬,让别人看到我这个样子对我尊敬;自己的目的,总没有忘记名闻利养。学佛之后不一样,比从前更讲究威仪,但是这里头绝不夹杂名利,而是什么?做出好样子给人家看,希望用这个样子潜移默化,令他得利益,提醒他帮助他断恶修善、改过自新、破迷开悟,目的在这里。所以觉悟之后,一切是利他的;迷惑的时候,一切都是自利的,这真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帮助这个社会的事情太多太多,我们的能力有限;就这一点有限的能力,总是要尽心尽力去做,选择一两个重点去做,成绩就非常显著,就会叫一些聪明人、有心人去反省去效法。我学佛,早年喜欢看弘化社出版的这些经书、善书,为什么?他的版本印刷得很清楚,字很大,校对得很好,错字很少;装订的纸张也都不错,相当的大方美观,看到生欢喜心。弘化社是印光大师创办的,到以后我们读到大师的传记才晓得,他老人家一生就做一桩事情:印送经书善书,也真的是一门深入,做出了成绩。如果他的力量要是分散了,做了许许多多的事业,他老人家往生之后,我们什么都看不到,对后人感动启发的力量就薄弱了。所以他搞一样,信徒对他的供养就做这一桩事情。我们这些后学,看到他老人家一生这种作法,深受感动。
  所以我学佛的时候,就效法他老人家,我也专门做这一桩事情;其他的我还做了两桩事情,但是那是附带的,这是主要的。大概是百分之八十的力量,都用在印经上,另外百分之二十,一部分做慈善救济,我用在医药,另外一种是放生,我做这两桩事情。病苦的人很可怜,有些穷人买药的钱都没有,所以我发心布施医药。虽然自己收入很微薄,每个月也要拿一点钱捐给医院,请医院拿这个钱给那些贫苦的病人,帮助他们做医药费。我做这个事情,这属於无畏布施,所以我活这么大年龄,我没有生过病。什么原因?我没有医药费,我的医药费布施掉了。有一些人,还要买保险,要储蓄一笔医药费,为什么?年老的时候多病,需要医药开销。他这个作法对不对?对!他年老的时候一定会生病,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他年轻的时候就想到他会老、他会病,那当然有愿必成,所以他会老他会病,那一笔钱好开销。
  我跟他们的想法不一样,我没有想老,我没有想病,所以我不能病;只有死,不能病,没有医药费嘛!我们的医药费帮助贫困的病人,这个好!把自己那个病痛都布施掉了。你种什么样的因,你得什么样的果报。种善因得善果,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但是不知道怎么落实。像新加坡许哲居士常讲:「我们要长寿,不要老」,她今年一百零三岁,真的不老。为什么不老?从来没有想过老,一百零三岁了,还为社会服务,还照顾二十多家穷人,为他们服务。她照顾那些老人穷人,年龄只有她一半,多半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她一百零三岁,天天还要去照顾他们,给他们送米,给他们送油、送菜,替他们交房租;他们生病,帮助带他们到医院去看病,帮他们去拿药,每天干这个事情,忙得不亦乐乎!早出晚归,干这个事情。
  她自己一天吃一餐,真的,这修道的人常讲「不食人间烟火」,她吃生菜,佐料完全没有,她不吃油、不吃盐、不吃糖,这些佐料统统都没有,完全吃生菜。她告诉我,有时候她也会把菜煮一煮,水煮,没有味道的,有时候就生吃。早晨喝一杯饮料,在国外时间久了,慢慢习惯,早晨多半她是一小杯优格,这是她的生活方式。真正的原因,心地清净善良,没有一个念头是为自己去想的,人做到无我了。身体在这个世间干什么?不是自己享受的,是为苦难众生服务的,虽然她没有接触过佛法,佛经里面所讲的道理、修行那些原则,她统统做到了,我们不能不佩服,不能不向她学习。所以佛菩萨的法印,她真的掌握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她落实了。
  一百零一岁发心皈依,来找我,我不但给她皈依,连五戒证书都送给她,为什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全做到了。她问我:「我有没有资格作佛弟子?」「你是标准的佛弟子」。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实实在在难得。这些人都是我们的活的榜样,这不是书上,这不是古人,就在眼前。所以年岁大,不是为自己,为众生,好好的用自己的身体。照中国古时候医学理论上来讲,人的寿命正常应该是两百岁,只要你保养得好,保养里头最重要的是清净心。我们今天总结佛陀的教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的心跟这个相应,决定长寿。长寿不为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