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离垢」,「垢」是代表烦恼,妄想分别执著断了,「光明」是自性般若智慧现前了,这才有能力应机说法。我们对於佛菩萨教化众生那种智慧德能、善巧方便,现在的话讲高度的艺术,我们非常羡慕,也想自己哪一天也会。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这种智慧、大能是从「离垢光明」生的,正是前面一位见者爱乐菩萨教导我们的方法,「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要把恶的根断掉,根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把根断掉,自性般若光明就现前,自性本具的德相现前,德能相好,所以一切众生见到生欢喜心。你才能观察一切众生善根,他是什么样的善根,你给他说什么佛法,上根说上法,下根说下法。
  这个地方我再要提醒同学们,对上、中、下三根讲经,经是一部,一样的,一个字都没有差错,对上根有上根的讲法,对中根有中根的讲法,对下根有下根的讲法,不一样。经文是一样,讲法不一样。为什么?这里头有浅说有深说,浅深不一样;有广说有略说,广略不一样,经没有换成两样。我们看看自古以来《金刚经》的注解最多,五百多家的注解,每一个注解都不一样,如果是一样的就不能传下来了;换句话说,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百多种讲法。为什么会这么讲?众生善根不一样,这是举一个例子让你了解。众生的根性无量无边,然后你才晓得一部经有无量无边的讲法。一部经如是,一段经文也如是,一句经文也如是,活的不是死的,哪有定法可说?佛没有定法可说。今天我们展开经卷,经也没有定法可讲。它有一个不变的原理、原则,令一切众生得欢喜利益,这个原则永远不变。无论是中根下根,中根得中等的利益,下根得下等的利益,上根得上等的利益,这叫应机说法。我们同学当中有发心学经教的、发心学讲经的,这个不能不知道。这里边还有很多意思,等我们到底下偈颂里面再跟诸位补充。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四九卷)  2001/10/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49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稼神偈颂第一首:
  【尔时柔软胜味主稼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稼神众而说颂言。】
  这一段文是说偈仪。
  【如来无上功德海,普现明灯照世间,一切众生咸救护,悉与安乐无遗者。】
  这一首是胜味菩萨他的赞颂,也是他的学习报告,很值得我们效法的。第一句也暗示了我们,主稼神众都是法身菩萨,唯有法身菩萨才能称如来。我们接著看下面『无上功德海』,这就不是普通的法身菩萨,这是究竟圆满的果地,为什么?加了一个「无上」。在大乘法里面,等觉菩萨都不可以加无上,加上无上那就是如来究竟果地。这个神众是诸佛如来应化的。『普现明灯照世间』,这一句是说明应化的缘,什么地方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大乘经里面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各个跟众生缘不同,这什么原因?是过去生中在因地的时候,跟我们一样是凡夫,发心学佛修行证果,生生世世遇缘各个不相同。成佛之后度哪些人?还是度有缘之人。
  因此,善知识常常劝勉我们,未成佛道之先,要知道跟一切众生广结善缘,在佛法里面讲结法缘,你成佛度生就无量无边。这里面要特别注意到的,不能有名闻利养的贪求,那就错了。结缘还是要懂得随缘而不攀缘,为什么这样做?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法缘殊胜,非常羡慕,想方设法要跟他一样,甚至於超过他,这个心是什么心?好胜心。有这个心不好,有这个心成不了佛道,最后学佛到哪里去?到魔道去了。为什么?魔好胜,魔有嫉妒,魔处处要争先,我们不能有这个念头。缘,跟众生一定要结缘,绝对没有好胜心,绝对没有嫉妒心,绝对没有我慢心,这就是佛道,这是菩萨的正行,我们不能不知道。
  佛示现在世间,这个示现『普现』,「普现」绝对不是一种,像《梵网经》里面世尊告诉我们,「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这个数字是比喻,不是真正的数字,如果真正的数字,千百亿这个数字并不大,实际上,是无量无边的化身。那我们要问,无量无边化身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一个样子?不是的,这个诸位念「普门品」你就要觉悟。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千百亿释迦牟尼佛,他那个形相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有,这才叫「普」。如果都示现的是佛身就不普,普一定是各个不同的身分,才叫普。
  示现在世间做一切众生的明灯,人天眼目。六道众生里面没有智慧,六道真的是苦海无边。佛在经上给我们讲,欲界众生三类苦他都要受:苦苦、坏苦、行苦。色界天人,这个色界四禅十八层天,苦苦虽然没有了,他有坏苦,他有行苦;生到无色界天,连这个身体形状都不要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中国老子他懂得,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这人没有身多好!无色界天人就没有身,我们现在称为灵界,称之为神灵,他没有身。因此他坏苦也没有了,但是他有行苦,这个行苦就是他不能永远保持,他会失掉的。
  无色界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佛给我们讲寿命八万大劫,这个不可思议。一个大劫,诸位要记住,我们这个世界一个成住坏空叫一个大劫,这是有色相的世界经过一次成住坏空;八万大劫,换句话说,这个有形的世界成住坏空经过八万次,他的寿命这么长,真叫不可思议。但是再长也有到的时候,这寿命到了怎么样?他出不了三界。他在三界顶上,不能再上去了,出不去就往下堕落。俗话说,爬得高,摔得重。他从那个天上一堕落到哪里去?一堕落就堕落到地狱,从最高的一下就跌落到最低的地步。什么原因?《楞严经》里面讲得很详细,这个业因就是毁谤三宝,堕无间地狱。
  因为修行到这个境界,都以为自己成佛了,都以为自己证得大涅盘了,他不知道他是无色定,是属於四禅八定的一种,把这个境界误认为是佛境界。到寿命尽的时候他堕落,於是他心里生了毁谤,「诸佛如来说入这个境界就不生不灭,为什么我们还有生灭?佛打妄语,佛在欺骗我们。」这个念头一起,就不得了,毁谤三宝。所以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是三界所有众生的明灯,『一切众生咸救护』。我们常常说,这个经上常讲的三灾八难,三灾是讲水火风大三灾,火灾烧到初禅,水灾淹没二禅天,风灾可以吹坏三禅天,只有第四禅天不受这个灾难。所以第四禅天叫福天,他真正有福报,这个地方没有三灾。
  八难这里面有长寿天,长寿天是指什么?是指四空天,第四禅天还不算,是指四空天,四空天长寿。第四禅天何以不算?第四禅天里面有佛菩萨化身,在那边讲经说法。无色界那就没有法子了,佛菩萨在那边连现身的缘都没有,所以他闻不到佛法,这就是无缘。诸位要晓得,三灾八难就是无缘众生。这是一般的讲法,也有特殊的情形,所以这些我们都要懂,佛经上通常所讲的都是讲一般,我们晓得一般之外有特殊,有特别的缘分。他跟某一尊佛有特别的缘分,跟某一尊菩萨,或者跟某一尊罗汉有特别缘分的时候,虽然在三灾八难里面也能得救。
  由此可知,缘要结,我们学佛的人要跟一切众生结法缘,目的是帮助这些苦难众生,我成就之后我一定帮助他。缘怎样结得广、怎样结得深?总不外发心,我们能像菩萨一样发心,「一切众生咸救护」,你们想想这一句,岂不就是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一切众生咸救护,你们想想这两句话是不是一个意思?「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一定要发这个愿。
  愿发了之后要兑现,现在人常讲的要落实。这一切众生包括有情、无情,无情的花草树木,我们对它们有没有爱心?我们每天一般人三餐饮食,有没有感恩之心?有没有祝福的意念?这是「咸救护」的事相。学佛的同修知道,在进饮食的时候会念供养咒,这个供养咒有没有心?如果有口无心,这个供养咒不灵。除了正餐之外,平常我们吃一点水果、吃一点点心,试问这个时候有没有感恩的心?有没有祝福的心?感恩是感激它的供养,我们喝一滴水、喝一口水都不例外。我们前面念过的是水神,我喝这一口水的时候,有没有感激喝的这一杯水?水供养我们,水神布施我们。
  真正修行人跟我们一般人就不一样,真正修行人从早到晚,一切时一切处,对於一切众生天地万物,确确实实有感恩、有祝福、有报答的心愿,所以他才能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通了,我们一般凡夫不通。把凡夫境界里头种种障碍打通,『悉与安乐无遗者』,佛能做到,菩萨能做到,试问问我们能不能做得到?答案是肯定的。会的人能做到,不会的人做不到。怎么会?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要习法滋味。前面我们看到胜味主稼神,他得的法门是「与一切众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第二首:
  【世尊功德无有边,众生闻者不唐捐,悉使离苦常欢喜,此是时华之所入。】
  这是第二尊主稼神「时华净光主稼神」,我们不要忘掉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令一切众生受广大喜乐」。偈颂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就非常清楚,广大喜乐是什么?是『世尊功德无有边』。我们如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要把世尊无量无边的功德,想方设法介绍给一切苦难众生。在我们娑婆世界,正如《楞严经》上文殊菩萨所说的:「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众生这个六根以耳根最利,所以世尊当年在世,以音声为佛事。这一句话现在人听恐怕听不懂,「什么叫以音声为佛事?」就是以音声做为教学的手段,我这样讲你就懂了,以言语为教学的手段,不是用文字。
  在中国,孔老夫子教学也是以言语为教学手段。孔老夫子每天跟学生们上课都是用言语,跟学生在一起研究讨论,没有做笔记,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亦复如是。所以经典是世尊灭度之后,学生们就自己平素听佛所说的,从记忆当中整理记录下来的。这个记录可靠吗?非常可靠。从前的人心地厚道,为传老师之法,决定不会讹传,决定不会有错误。在现代,圣人的教诲几乎在这个世间失传了,没有人教了,没有人学了,这是个悲哀的世界。
  果然有有心之人,有没有?有!哪些人?众生愈是有苦难,诸佛菩萨愈慈悲。这个地方有大难,这些苦难人要优先度他,赶快去帮助他,而帮助他一定要示现同类身。所以我们这个世间,有不少同修都知道,现在这个时候魔多,没错,魔是多,但是佛也不少。为什么「佛」看不见?缘没有成熟,魔的缘成熟了,佛的缘没有成熟。怎么晓得佛的缘没成熟?那就是欢喜佛法的人不多,欢喜邪知邪见邪行的人占大多数。几乎所有的这些艺术的教学领域,都在魔的掌中控制住了。
  你看看今天全世界,许许多多国家地区的卫星广播电台,哪一个频道里面是佛在掌握住?没有。如果佛掌握了这一个教学的工具,必定把佛法二十四小时不断的向全世界传播。只要有一个频道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我们就肯定了,众生学佛的缘成熟了。主控媒体是佛菩萨,佛菩萨必定用这个工具唤醒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他们回头是岸,用这个工具来宣扬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功德海。『众生闻者不唐捐』,唐捐是古时候的术语,意思就是白费了,不得利益,我们讲的所学非所用。但是佛法你学了之后,立刻就得受用,我们现在人讲现实,佛法是最现实的。
  为什么有很多人学,好像也学得不错,学得很好,仔细去观察,佛法真正殊胜功德利益他没有得到,这是什么原因?他学得不够好,十分他只学一、二分,当然他这个果德就不显著。如果他能够学个五、六分,果德就非常明显,到七、八分,八、九分,那是圣人那不是凡夫。所以我们自己要勉励自己,我们没有法子学到八、九成,最低限度我们要学到五、六成,我们才对得起自己。我们这个身身体也是众缘和合的众生,我们对得起这个众生,在佛门讲「自性众生誓愿度」,我们要对得起这个自性众生。
  诸位同学你有没有觉悟?你有没有回头?你有没有常常这样想过?有没有把佛菩萨教诲真正落实?从什么地方下手?那个方便之门也是无量无边。通途的方便,就是普通的、一般的,佛教给我们孝亲尊师、修十善业,再进一步三皈五戒。不犯威仪,这一句话就是现在我们所讲,时时刻刻要给众生做个好样子,威仪就是好榜样,穿衣吃饭一举一动都要给众生做好样子。儒家讲的威仪,《弟子规》,《礼记》里面讲的「曲礼」,佛门里面讲的《沙弥律仪》,前面十条是戒律,后面二十四条是威仪。现在人不学了,他哪里懂得?
  从前学佛的人,儒跟佛同时要学,儒佛确实是一体。所以他在这个社会上,确确实实是作师作范,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现在怎么样?我们想做好榜样,怎么作法不知道,没学过,这怎么得了?我们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想到这一桩大事,这不是小事。不从这上下手,那我们所有一切功德都唐捐了。所以我们最初拟订了一个「净宗同学修行守则」,第一次我们流通的,这里面就是《沙弥律仪》。在《沙弥律仪》里头节录下来的,最重要的,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落实的,我们第一次集的这个本子。第二次集的本子里面所收的,节录《无量寿经》一共六十二条,又节录《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四十四条,总共合起来一百零六条。
  这一百零六句,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把这个东西失掉了,不是学佛。不是学佛,我们搞的是什么?从前李老居士常常给我们讲的,我们搞的是佛学。所以现在确确实实仔细去观察,甚至於自己冷静去思惟,「我现在是搞学佛还是搞佛学?」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