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菩萨『得普入佛法及一切世间』,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以方便风,合智日光。智入深法而无障碍,身入世间而无影像。」我们要学,我们要能够懂得将自己的智慧方便入甚深教海。我们的身要入世间,为人演说,「而无影像」是什么?不执著自己,般若经上讲的三轮体空,这就是无影像。帮助众生,教化众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像风一样,没有障碍了。障碍从哪里生的?著相,著相你就生烦恼。总要记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示现给我们看,有佛就有魔,魔是什么?魔是对佛所作所为嫉妒的人。世间迷人多,心量小的人多,看你做好事得福报,他心里难过,他要想种种方法来折磨你、障碍你,这就是魔。佛菩萨确实有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把自己的姿势降到最低,还有人嫉妒,社会大众认同赞叹你,不嫉妒你了,什么人嫉妒?同行相嫉。提婆达多要不出家,就不会嫉妒释迦牟尼佛,他出了家,出了家看到佛受这么多人尊敬,他看到难过,他想取而代之。所以这句话总要记住,「同行相嫉」。世尊已经在同行里面表现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他一生不建道场,不作住持,不作领导人,虽然有不少人跟他学,成为一个僧团、这个团体,释迦牟尼佛自己的心态永远保持大家在一起同学,大家在一起都是同参道友,这个完全降低了。我们在经典上从来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那个姿态高高在上,我是领导人,你们是被领导的,释迦牟尼佛没有这个念头。不要说没有这种态度,念头都没有,他心目当中确确实实山河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他流出来的是一片真诚恭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
  偶尔也有同学来跟我讲,某人说法师的坏话,我听到这个话立刻就制止,不可以说,不但不能说,心里头有这个念头都不好,为什么?把自己纯净纯善的心破坏了,这是自己受损失。如果你再宣扬,你把佛教形象破坏。佛教我们,破和合僧的罪很重,和合僧是一个僧团,比僧团更大的是我们佛教在这个世界上的形象,这不能破坏!永远记住「家和万事兴」,他纵然对我有误会、对我有批评,甚至於真的恶意的毁谤,都不要紧,我们听而不闻,不放在心上,自己反省,改过自新,修养德行,把自己往上提升。假以时间,对方将来他慢慢听到了,我们是这样态度,会感化他。如果听说别人毁谤,我们听了心里成了怨恨,错了,我们必定往下堕落,为什么?把自己的清净心破坏了,自己再有瞋恚心、再有报复心,那就不得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自害害他,我们学佛学到哪里去了?学佛的人决定不去毁谤另外一个人,至少这是起码的功夫,你真的学到了!看到别人恶行恶事,佛教我们怎么做?默摈,默摈就是不说,一句话不说,看到别人善行,赞叹,别人不善的时候决定不说,佛教给我们的,他老人家自己这么表现的。绝对不把别人的不善放在我自己心里头,让我自己纯净的心变成不清净,纯善的心变成不善,这个不是自己在造业吗?我们修成纯净纯善,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得生。常常想到我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个世间人有一个什么小小过失,何必去计较?何必放在心上?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身入世间而无影像」,就是我们这个身心是透明的。我常说我们现在大环境不好,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惑非常严重,这个力量非常强大,如果不是善根福德深厚的人,敌不过!我们要如何薰修?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加强薰修,日夜不间断,我们才能敌得过,才能不受诱惑。诸位一定要清楚,世间种种法都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如果你自己不想出轮回,可以,世间种种善事你可以做;如果这一生真觉悟,轮回太苦,无量劫来在这里打转,我这一生下定决心肯定要超越,那就非学佛不可,一定要接受佛法长时的薰修,我们才能有救。再看第二尊:
  【普现勇业主风神,得无量国土佛出现咸广大供养解脱门。】
  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注解,他说:「菩萨以求菩提之大心,持称真之供具,等虚空之广大,不碍事之繁多。而以全法之身,一念供无边之佛,如彼风力,无不成也。」这个话要加以解释,否则的话,一般人听到很难懂得它的意思。最重要的,我们要有一个求大菩提的心,求大菩提的心是什么?就是求成佛的心,求圆满觉悟的心,这个心叫大菩提心。发心求成佛,求究竟觉,这种念头,这种行持,就是真实供养。大师在此地讲,「等虚空之广大,不碍事之繁多」,在事相上点点滴滴都称性,为什么?跟你的心相应,你的心是广大而无边际,我今天一分钱的供养,我今天一粒米的供养,随著我的心量扩充,也扩充到虚空法界。理如是,事亦复如是。「而以全法之身」,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学佛的人这个身,每一个毛孔,每一个毛端,现在人讲的每一个细胞里面,都充满圆满的佛法,全法之身!《华严经》里面讲的大小无碍,十方诸佛在这个毛端上转大法轮,毛端没有放大,十方世界没有缩小,这是不思议的境界。我们凡夫听了茫然无知,它是事实真相。所以我们不需要等到生到极乐世界之后,那个一念能供无量无边诸佛,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现前就做得到。这什么道理?你的清净心遍十方佛刹,你的善心遍十方尘刹,你的真诚遍十方尘刹,这就都供养到了。我们在观想当中,遍处无量无边的供具,好像这在想像,不是事实,可是你要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想像当中那些供具,十方诸佛菩萨都见到了,他也都接收到了。
  在现前,我们如何落实菩萨的教诲,「普现勇业」,勇是勇猛精进,勇是敢做敢为,儒家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勇於帮助世间一切苦难众生,但是自己能力有限,一定要藉佛力加持。所以上供诸佛,下供众生,生佛平等,修一切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我们不怕艰难,不怕辛苦,我们得到这样殊胜究竟圆满的佛法,我们有心有愿,把佛法辗转供养一切有情众生,哪有不得佛力加持的道理!再看第三尊:
  【飘击云幢主风神,得以香风普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的话很有趣味。「长风忽来」,主风神!「浮云散灭,慈风忽起」,慈风忽然起来,「惑苦病亡」,亡当作消除,病就没有了,你的惑、你的苦、你的病都没有了。注解的文不多,意思非常圆满。经文里头,菩萨以『香风』,这个香是表佛法的,净土里面特别重视,净宗讲的香光庄严。我们要是看到人家那个堂题上「香光堂」,就知道那是念佛堂,那是修净土的道场,香光庄严!什么香?我们燃的这个香,那个香是表法的,学佛的同修应该都知道,大家唱赞,赞子里头有戒定真香,你就明了。香代表什么?香表戒定,「香风」是什么?香风是戒定之风。香又表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位要是晓得这个意思,这个香风就代表整个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不出戒定慧,不出五分法身;再看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佛法,也不出此。
  众生的病多,太多太多了,众生的病根只有三条,贪瞋痴,一切众生病毒的根源就这三种,戒定慧就是灭贪瞋痴的。清凉大师说得多,惑、迷惑,慧灭迷惑,戒能灭苦,定能治病,菩萨用的是什么风,我们就晓得了。我们自己有迷惑、有苦、有病,自己要知道用戒定慧三学来对治,果然把自己贪瞋痴这个病毒拔除了,你纵然这个身有病,很快就复原,里面的病毒清除了,外面感染很容易治疗。如果里面病毒不能够清楚,这个外面感染的病虽然治好了,还有复发的一天。为什么?你那个病没有断根,根是贪瞋痴慢,我们世间人一般讲的忧虑牵挂烦恼,自私自利,患得患失,这是病根,一定要拔除。一定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身是有为法,心也是有为法,八识五十一心所是有为法,不是真的是假的。你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可以帮助你拔除你的病根,这样才能够拯救你的法身慧命,法身慧命能够滋养这个生命,使你这个生命得健康长寿、自在安乐。再看下面第四尊:
  【净光庄严主风神,得普生一切众生善根,令摧灭重障山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此地注得很好,「福智庄严之风」,善根起的作用就是佛、就是智慧,「摧坏如山之障」,山在此地是比喻,比喻障碍,这个障碍是重障,是大障碍,不是小障碍。要怎样才能够克服?决定在善根。我们学佛的同修各个都有善根,这个善根不是这一生修成的,在过去无量劫中修成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凭藉这个,这一生才能够得人身闻佛法,都是有来历的。这一生能不能成就?说实在的话,关键在缘分。因缘具足,你的善根倍增,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如果因缘里头有欠缺,虽有善根,善根不能增长;同时也要知道,无量劫来我们的恶习气,我们的不善那个根,也非常非常的严重。《百法明门论》里面跟我们讲的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个,不善的心所有二十六个,这就说明我们无量劫来被善的薰习,要是跟被恶的薰习两个比较一下,我们接受恶的薰习多,善的薰习少,恶的薰习力量强大,善的薰习力量薄弱。纵然我们今天心善行善,很容易被一些恶缘干扰,譬如说听到人家讲几句不好的话,我们心里会难过,虽然能够很快的就回头,你还有这个现象,你就知道这个习气多严重,一生成就那是多么的艰难!
  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方老师常常给我讲,讲的遍数多了,印象就深刻。他告诉我,佛教要复兴,非丛林制度不可。丛林制度是中国佛教的特色,起源是马祖百丈这两位大师,这两位都是禅宗第八代的祖师,惠能大师的传人,他们两个人提倡共修,依众靠众。丛林制度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佛教大学,我听说过去妙湛老和尚,给赵朴老就建议过,要办一所佛教大学,可惜这两位老人家都往生了。我们想想有道理,唯有一个有制度、有规模的大学,才能真正做到长时薰修。所以佛教大学跟世间一般大学不一样,它目的不一样,方法课程怎么能相同?佛教大学里面的课程是三藏经典,不但著重经典的研究讨论,深解义趣,更是特别著重经典里面的理论德行如何落实。要不能落实,这做不到,佛法怎么能兴旺起来?我们今天有这个缘分在澳洲建立一个学院,这个学院可以扩展为大学,机缘有了,学生老师到哪里找?这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我们要去找,找不到,怎么办?求佛,求佛菩萨,感应道交,佛菩萨一定把那些再来人都会送到这个学校。所以我们在想像当中,这个学校将来的人数不会很多,能够有一两百人,那就不得了!这个学校可以说「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都是有善根有福德、大愿大行,才会进入这个道场。这个道场的特色没有自私自利,确确实实能做到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一切随顺佛陀教诲。我们的根本依就是大乘经教,特别是净土五经一论,《华严》、《法华》、《楞严》、《般若》这是我们主修的课程。我们有一个两个道友,我们也很满足,一百两百我们也不嫌多,全心全力把这桩事情做好,自度度他。
  学院如何扩展为大学,不一定在我们这一生,不一定在我们这一代,我们知道,这个事情是要讲因缘的。达摩祖师当年到中国,缘不成熟,但是缘有了,不是没有,他来到中国就是有了,传一个学生,代代都是单传。到第六代惠能大师,这才把禅宗发扬光大,他传了四十三个人。可是真正把禅宗在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传遍全国全世界,不是惠能大师,是马祖百丈!又过了两代。我们今天到澳洲这是个奇迹,如同达摩祖师初到中国一样,什么时候开花结果,我想不在我这一代。我们要求的就是代代都有真正善知识,都有真修实践之人,这个道风决定要建立。我们今天是建立真正的道风与学风,我们搞这个,绝不搞名闻利养,这个样子,我们才能够化解自己无量劫来的烦恼重障,自己才真正在菩提道上修行证果,自行化他。重建佛教,把佛教导向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使社会大众耳目一新,我们干这个事情,名闻利养我们连边都不沾。我有这个机缘,我非常欢喜,我自己把我在澳洲跟此地的银行都关闭了,一切所有的完全贡献给学院,我将来自己在学院里面教一门课而已。我不去管理这个学院,所以我现在积极要找一位院长,付托他,把这桩事情办好,这是我们佛门当前第一桩的大事业。
  每个人都要认真努力的学习,我们真的从断烦恼、断习气,从这里下手,一切随顺佛陀教诲,认真的修行。修行的基础,我们今天不要求很多,只要求把我们净宗同学守则,这里面我们节录《无量寿经》上的教诲六十二条,节录《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四十四条,总共一百零六条,我们天天要反省,有没有做到,以这个来建立我们的德行。我们绝不自欺,绝不欺人,我们自己晓得,没有真实的德行,不能够接受佛菩萨的托付。今天佛菩萨将这个事业付托给我们,我们没有真正的德行,有丝毫自欺欺人,那就全盘失败,这一失败,果报肯定在阿鼻地狱,道理与事实真相,自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做世尊、做弥陀、做一切诸佛的真实弟子;世间别人怎么作法,与我不相干,我自己要做到,我自己要要求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要认真努力,不辜负这一个大事因缘,要自己知道珍重,知道自爱,知道发愤勇猛精进,这里头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机缘不是容易遇到的,比我们遇到佛法这个机缘还要希有,真正是无量劫来希有的因缘。我们有没有能够看到?有没有能够体会到?无量劫来希有因缘,没有想到在我们这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