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种善根,都有道理。只有对於事实真相一无所知的人,「哎呀,这个老和尚做错事了,这个老和尚被人骗了,上当了」,那是凡人见解。佛菩萨、圣人见解跟凡夫见解确实不一样,这《了凡四训》里头都有。袁了凡跟他儿子分析,圣人的见解跟凡夫见解不相同,圣人的用意非常之深,凡夫的心量、见识浅薄。教化众生,为众生讲经说法,讲的人一定要把理论、方法、境界讲清楚讲明白,这个很重要,要契机契理,对下根人不说上法,说上法他听不懂;对上根人不说下法,你说下法他觉得没意思,所以一定要适合听众的程度。
  第三句说『众生听者烦恼灭』,这句话是讲教学的效果、教学的成绩。教学是在那里做了,但是没有效果、没有成绩,那不是白说了?我们现在培训班的同学,将来我们在澳洲办净宗学院,学院在第一个阶段,我们著重在培养师资,这些道理不能不懂。首先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接受佛法的教诲,接受佛法的薰陶,我们的烦恼有没有灭?「灭」这个字很难,我们得问一问,烦恼有没有轻?这就是效果。如果我们的烦恼一年比一年轻,那就很有进步。譬如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我懂。教我从布施下手,那个时候布施难,难我也做,为什么?老师教我这么做。我学佛能有一点成就,就是决定听从老师的话,老师绝不欺骗我,老师教我这样做一定有好处。勉强做,老师给我的期限是六年,统统放下。我认识章嘉大师是五十年前的事情,每一年反省,每一年自己观察自己,五十年的功夫,确实年年都放下一些,这就表示有进步。
  其实这种进步的现象,常常听我讲经的人,如果你细心的话,你能够观察得到。为什么?讲经讲的这些内容年年不一样,同样一部经,遍遍不一样,后面讲的一定比前面讲得好。这里面当然因素也很多,一种因素,这大家所熟知的,熟能生巧,这是在技术上的进步,熟能生巧;实质内容上的进步,是智慧开了。你要晓得智慧开了,是烦恼少了智慧才开,烦恼没有减少智慧怎么开?烦恼跟智慧是一体,烦恼障碍智慧,所以烦恼少一分,智慧就增一分;烦恼少两分,智慧就增两分。智慧是本有的,烦恼是无始无明习气。所以你从这个地方仔细观察,在世出世法有常说「微密观照」,你就能看出来。我们听别人讲经,特别是听我们同学们讲经,他们训练的时间虽然不长,没有接受训练之前,他讲的我们听了,接受训练之后,第一个月讲的,第二个月讲的,第三个月讲的,第四个月讲的,我们仔细来观察,他有进步,这个进步多半是熟能生巧,技巧上的进步;智慧有没有开?那你要微密观照,这个绝对不是短时间,这是长时间。
  昨天我到大士那边去参观,那边现在在念佛,我听我们总务李文发居士告诉我,现在计划是每一个星期举行三天念佛,这三天就是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三天,每一个星期三天。念佛堂不大,居住的环境还可以。他们收三十六个人,报名的人很多,我们分批的让他到那边念佛。我昨天去看,非常欢喜,比我想像的要殊胜。我希望这些念佛人三天精进念佛,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三天七十二个小时,如果精神体力实在不行,可以休息,它有房间可以休息。我劝大家休息的时候不要脱海青,保持高度的警觉,一醒过来立刻就回到念佛堂,我们要真正生欢喜心。从前我们是常常听说,有的人喜欢打麻将,三天三夜,打麻将都有那种精神,你把那个精神拿来念佛多好!游乐场所流连忘返,有人确确实实玩个两三天,日夜不休息的。世间人在娱乐场所当中他能做到,我们在念佛堂里头何以做不到?一定要有勇气、要有毅力、要有决心,这三天三夜我一定做到。刚刚开头一定有困难,这个困难一定要突破,突破之后这问题解决了。所以我们要记住佛陀的教诲,财、色、名、食、睡这叫五盖,这五种障碍,五种障碍都可以放下,都可以舍掉。
  我们会长李木源居士曾经告诉我,不止一次,在大陆上他确确实实见到一些法师,真正修行人,常年不睡觉的,日夜精进,他没有睡眠。有些一般人不相信,轮流去看,轮班去看,看上一两个星期果然如此,确确实实他没有在睡眠,他在拜佛,他在经行,他在念佛,常年不眠不休。我们难,难在什么?第一个观念不能打破,这是根本原因。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到时候就想睡觉,那是一种习性,到时候不睡就感觉一身的难过;到时候就想吃东西,没有东西吃就觉得饿得不得了。你要把观念纠正过来,事上就好解决。我一天就吃一餐,只有这一个观念,早晚都放弃了,没有这个念头了,没有这个念头他早晚就不饿,中午这一餐也很正常,并没有多吃,观念重要。如果观念是「我不要睡眠,没有睡眠」,把睡眠的观念丢掉了,到时候就不打瞌睡,就不会难过了,身体习惯了。观念纠正过来,习惯不难转换,只要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也就把这个习惯转过来。终年不睡,精神饱满,为什么精神饱满?他没有妄想,他没有烦恼,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牵挂,日夜行道。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听法的人、学教的人,要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他把他心里面的忧虑、牵挂、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佛法的教学就成就了。
  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想办一个真正的佛陀教育非常不容易,李木源居士他是有心人,我很感激他,我也很佩服他,他非常想把我们的培训班提升为佛学院,政府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是我们不具备学院的条件,在教育讲,这个学院的条件不具足。我们没有像一般大学学院这种课程的编排,师资不是博士、硕士出身,所以政府不能承认。这一次我们在澳洲,澳洲政府承认我们办一所净宗学院,这个因缘希有!因为佛学院跟普通学院不一样,普通学院培养的是什么人才?是工商业管理人才、是科学技术人才;我们办的这个学院跟它不一样,我们是什么人才?我们是培养道德的人才,我们培养的是断烦恼、开智慧的人才。所以我们佛学院的老师,你就算是世间一般博士、硕士到我这儿来,我还不能要你,为什么?你烦恼没断,你自私自利没断,你名闻利养没断,你贪瞋痴慢没有断,不但你不能来教,你连来学的资格都不够。所以我们要求的条件,跟世间一般大学、学院的条件不相同;我们的课程也不相同,我们课程是佛教的经律论。我们是要办这么一所学院,不是办普通的大学、普通的学院;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神圣的教育。
  澳洲政府给我们立案,也出於我们意料之外。我向澳洲政府注册的时候,我是提了三个名称:「净宗学会」、「净宗中心」、「净宗学院」,选了三个名称,看看政府,看他们哪一种方便,给我们选择一种。我们并没有执著,他们给我们选的是「学院」,这我们非常非常感激。我们心里也晓得,这是佛菩萨不思议威神加持,龙天善神保佑拥护。学院既然批准了,我们一定是全力以赴,我们不辜负澳洲政府的恩德,我们不辜负诸佛菩萨的护念加持,一定要把这个学院办好。这个学院办好、办成功了,我相信其他国家地区的政府,我们要求建佛教的学院,甚至於佛教大学,都会容易批准。我们的师资决不能用一般世间的那些老师来教,所谓是隔行如隔山,他在佛法上没有相当的修学,不是懂得佛法就能教,不是的,《华严》、《大智度论》里面都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那个「智」就是世间的博士们。什么人能够解释?有修有证。
  「证」这个含义也是无限深广,在大乘法菩萨,《华严经》上讲的,五十一个阶级,换句话说「证」就有五十一个层次。你证到哪一个层次?我证到初信位,你证到二信位,他证到三信位,那都是有证。证是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没有真正得到佛法受用,你只有解,你没有行证。证一定要落实,一定从行门当中得到的,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讲的落实,佛教给我们放下自私自利,我们是不是真的放下了?果然真正把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下了,我们距离证初果、证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就愈来愈靠近了。怎样才证入?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见惑头一个就是身见,身见就是我刚才讲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你这个东西要断!必须把念头转过来,大公无私,念念为一切众生服务,我这个身体到世间来,目的就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不是为自己贪图享受的,决定不容许增长贪瞋痴慢,不可以!贪财、好色、贪名、贪吃,要戒除,我们才证得个初果,头一个位次。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分别执著,放弃自己一切错误的想法、看法,你才是初果须陀洹,你才是初信位的菩萨;这些东西你还有坚固执著,丝毫没有放下,你是门外汉。
  我们学院将来的教授、讲师、助教,也有这些等级,但是我们这个等级里面的内容,跟世间法不一样。到什么资格才是教授?我们要详细观察,你确实没有自私自利了,也就是五类见惑,你虽然没有完全断,确确实实你比一般人轻很多,我们才承认你是我们的教授,你是我们真正的老师。烦恼习气没断,所谓是「能说不能行」,这种人我们请他做讲师,他不是教授,因为他所说的、佛经里头的他没有做到;真正做到了,他才能从副教授进入到教授。我们有我们的标准,跟世间人的标准不一样。像这些,我们在学院的时候,我们都要报给政府,我们教授的条件、副教授的条件、讲师的条件、助教的条件,我们要向政府报备,然后他就晓得这是道德教育,这是伦理教育,跟世间所有学校教育的性质不相同。
  佛法回归到教育是正确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所推行的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自己就是个教授;我们必须要能够做到他那个模样,才能称为教授。他真的万缘放下了,五欲六尘丝毫不沾染,不但不沾染,不动心,念念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行行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我们的标准,这二十个字不能落实,那就不具备教授的资格;这二十个字做了,做得确实有成绩,还没有达到圆满,那我们称他为副教授;这二十个字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自己没有办法做到,我们可以请他做讲师,我们用这个标准来定老师的地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研究员,都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度而后才能度他。
  烦恼不能够天天减少,诸位要知道,此地这里一句:烦恼少智慧就增、就长,这是真实智慧,不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在佛法里面来讲,是有害无利的,为什么?没有世智辩聪的凡人,他在这一生当中平平淡淡度过,他少造业,少犯过失,这个对他来生来说有好处;如果是世智辩聪,用心不善,念念满足自己的欲望,他是以满足自己欲望做为他这一生的生活的目的,这个问题严重了,必定伤害别人,那他天天就在造罪业。以世智辩聪来造罪业,罪业造得愈大,造得愈重,来生果报在地狱,你说有什么好处?凡是有世智辩聪这种人,决定是傲慢,决定是自大,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决定排斥圣贤教诲。为什么?他如果接受圣贤教诲,他就觉得比别人低一等,总觉得古圣先贤哪一个都不如他,他在这个世间至高无上,甚至於上帝还不如他,诸佛如来何消说?这是世智辩聪,他造的业重!
  圣贤人们教人,无不是教人存平等心、清净心、恭敬心处事待人接物,样样事事不敢为人先,所以自在随缘,做事总让别人作主。我们向澳洲政府登记这个道场,成立这个道场,我们提三个名称,请他选择一个,请他作主,这就叫做随缘。我如果提一个名称,那就是我自己作主。随缘,别人欢喜。往年我在台北,我们也是成立一个道场,那个道场原来的名称叫「华藏讲堂」,我们的招牌是李老师替我写的,这个道场也要找政府机关去立案、去注册,因为这是民间宗教团体,这个原本是内政部管这个事情的。当时我有一个同学在教育部,他跟我非常好,因为我也请他做我们董事会的董事,他跟我建议:「你为什么不到教育部去立案?」这句话提醒了我,这个好!我们是搞佛陀教育的,所以我们就准备一些公文,向教育部备案,「华藏讲堂基金会」。这个公文送去大概两个星期都没有下文,怎么回事?怎么没消息?我就到教育部去查,教育部确实收到我们的文件,分到哪里去了?分到高教司去了,应该是分到社教司,这是社会教育,它分到高教司去了。我说奇怪,这个也许佛菩萨安排,把我们搞成高等教育了。我就到高教司,主办的科长接见我,告诉我,我们的文件他收到了,收到他很难处理,他说教育部没有前例,没有这个例子。那我就向他请教,我说:现在民间团体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你这里立案?他说一般都是文教基金会一类的。他说:在高教司立案,总共有九十几个文教基金会。我听了这个话,我当时说「你把文件拿来」,我把华藏讲堂这四个字划掉,我在旁边写一个,我说我们用「佛陀教育基金会」这个名称行不行?他说这个可以,所以我们当时就改了。我说那章程里面的内容怎么样?他说也有一些问题,我说「请你替我改」,这都是随缘,所以我们章程是科长替我们改的,改了之后我在上面签个字承认,这一份文件他就替我报上去了,经过教育部审察就通过了,两个月就批准、就下来了。所以这个科长打电话给我们的总干事简丰文,他说:你们这个立案是我们教育部开国以来文件之快第一次,通常立案最快也要半年,甚至於拖到十个月、拖到一年才能批准下来,他说你们两个月就批下来,太快了。
  这是随缘不攀缘,我们决定没有主观的成见,只要我们教学的目的达到了,名称没有关系,形式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