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官悟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芝麻官悟语-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实在的,我过去并没有写书的愿望。即使是偶尔想过将来把自己一生的得与失、苦与乐记录下来,总认为那是退休后的事情。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萌生了整理书稿的念头。那是1995年11月,我在省委党校短训期间,把一份在全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三万字的讲稿,交给我的老师——山西省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室主任刘树信教授,请他指点。刘老师对此讲稿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从多年的实践中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来,很有价值。刘老师最后叮嘱道,要能把这些从事领导工作的经验教训整理成书,那就更有意义了。我当时还是那个想法:写书,那是将来的事。刘老师却说,边整理,边实践,整理中总结,实践中提高,既有利于指导工作,又有益于丰富自己,何乐而不为?
  从1996年初,我开始整理书稿,断断续续已经6年多了。写一阵,停一阵,忙了就放一放,稍有一点空,并且心情好时就抓紧动笔。大多数时间是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平时则利用时间的边角料,中午、晚上以及出差、会议的间隙,挤出个半小时,或构思,或起草。有时灵感来了,半夜还爬起来写上几句。什么都怕坚持,只要自己感到有兴趣就能坚持下来。
  写作的过程是艰苦的。我每天都处在极度紧张的工作之中,经济指标、企业发展、公益事业、日常事务常萦绕脑际,要挤一点时间思谋写书,确实十分艰难。好在我回到区里担任副书记后,就养成随身携带一个方寸小本的习惯,凡认为对自己工作有价值的观点和感悟,都草书其上,日久天长,便纳入了属于自己的“文库”。后来担任区长,接触的各方人士多了起来,名片似雪片一样装在我的衣袋里。我的一大发现,就是名片背后可以随时记载自己的种种感悟。写书的第一手材料就这样靠这些本子和名片积累了许多。
  我读初中、高中时正值“文革”时期,文化基础不扎实,虽然后来上过两年省委党校,但写起东西来仍感到缺乏深厚的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好在我多年从事领导工作,各种场合讲话不断,养成了爱思索、善归纳的习惯。虽然动嘴说还可以,但动笔写文章就有些费力,可是,“摊子”已经铺开了,咬牙也得完成。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就推倒重来。经过多次的反反复复,几易其稿,仍有不少章节我还感到不太满意。但愿抛砖引玉,能引发大家的思考。此书犹如“土特产品”、“地方小吃”,如果大家嚼起来还多少有点味道,我也就十分欣喜了。
  从古至今,最难当的官是“七品芝麻官”。我多年工作在“芝麻官”的岗位上,有所感悟,也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但与资深的领导者相比,我仍然是个小学生,这本集子就算作我的一个“阶段总结”吧。对于这份“作业”中的不妥之处,十分希望读者朋友评判指正。
  本书附录中“难忘经历”部分,目的有两个:一是想作为资料保存并经常鞭策和激励自己;二是便于读者从中了解笔者,以印证书中的一些观点。
  我衷心感谢关心、支持、帮助我完成这本书稿的同志们。山西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涂荫森和山西省委党校教授、我的老师刘树信亲自审阅书稿,提出了宝贵意见。我的同事赵佩龙、我的老乡郭玉珠、我的同学张峻参与通篇整理、修改,留下了重重的笔墨。我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同时,对编写过程中曾阅读、借鉴、参考过的所有著作、文章的作者表示诚挚谢意。 
  2002年6月于阳泉
  五版后记
  我的书第五次印刷了。这本书为什么人爱看?我想可能主要是因为说的是真情、写的是实感;不少观点来自基层实践,内容贴近了读者实际。我感谢与我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他们的经验我用心归纳了,他们的教训我也用心琢磨了,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地方、一个群体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凭我个人,论文化程度一个大专生,论职位一个小小的芝麻官,按理说,我没有写书的功底和探索领导规律的资格,不过有一条,我长期工作在基层领导岗位上,有实践、有感悟,比单纯理论学者进行领导科学研究要多一些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存在的问题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坐下来写东西。如果退休后再写,时间是多了,但灵感又少了。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想放长时间,不断积累,挤时间成稿。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十年写书,我的梦想成真了。
  我的书是车上写出来的。因为工作常到外地出差开会,乘车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养成了在车上写书的习惯。在车上写东西我既不头晕也不眼花,且思路集中,坐几个小时能写几个小时。我的书是床上写出来的。十几年来,我养成了随时想、随手写的习惯。笔和本子常在床头放着。写好躺下了,又想起新东西,就又开灯,爬起来写。有时晚上反反复复十几次,折腾得睡不着,只好喝安定催眠。我的书是假日写出来的。放长假我告诉别人外出旅游了,关了手机,封闭了自己。十年来过春节,只能休息初一、初二两天,其余时间不串亲、不访友,关起门来写书。我常想,想干的事不要说没时间,一天二十四小时,工作十小时,睡觉八小时,吃饭三小时,还剩三小时,每天挤出一小时,没有干不成的事。我的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作 者
  二○○六年八月四日晚于阳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