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话西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梅煮酒话西汉-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吕产、吕更始一死,吕氏再也没有了兵权,周勃等人也就再无顾虑,八月辛酉这天,也就是政变的第二天,周勃下令将吕禄处死,将吕媭用竹杖活活抽死。同时发兵将吕氏家族老老少少全部捕捉,杀了个精光。 
杀光了吕氏族人后,周勃等人担心吕太后所立的少帝长大后会报复自己,于是等到迎立文帝后,借口少帝和他的三个弟弟不是惠帝的儿子,也全部加以诛杀。 
由此不得不慨叹中国古代政治的丑恶,对立双方从来不考虑更为和缓的解决方式。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政变中,可以说,吕氏家族的人已经做了很大的让步,除了吕后杀三赵王的恶毒举措外,史书上也没有特别记载吕氏家族其他的不法行径。在政变前夕,吕禄已经交出了兵权,表示愿意回封地养老;吕产显然也有辞职回封地的想法,虽然在最后关头明白妥协也无济于事,想进入未央宫据守南军自保。但是以周勃为首的一伙功臣们翻云覆雨,互相勾结,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最后不但杀光了吕氏族人,竟然还宣扬惠帝没有子孙,杀掉皇帝和惠帝的所有儿子,简直是赤裸裸的弑君,如果说他们是刘氏的忠臣,简直是个天大的玩笑。这场政变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无数宫廷政变的一个插曲,但由此可见中国政治制度的黑暗和龌龊,显然,一种不知道互相妥协而只知道信奉暴力解决问题的政治,是永远无法引领中国走向光明前途的。虽然周勃等人暂时成功了,吕氏的家族全部夷灭了,但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还会有无数的政治斗争在等候着他们,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失手,永远占据着屠夫的位置?当你不给他人的子孙以任何活路的时候,意味着他人将来也不会给你的子孙以任何活命的机会。因此,我们不得不为这场丑恶的政变感到悲哀。 
所有的障碍都清除了,现在屠夫们计划着怎么分赃了。 
首先,要商议立谁为皇帝,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功劳很大的齐王刘襄,因为如果不是刘襄首先起兵在山东鼓噪,吕氏不会手忙脚乱到让敌手有可乘之机。但是他们经过仔细思考,发现刘襄的外家驷钧以凶暴闻名,如果立刘襄为帝,以驷家这样的品性,将来难免也会重现吕氏专权的景象。于是经过再三抉择,他们选中了高祖的儿子代王刘恒,因为他的母家薄氏出身低,比较善良,而且刘恒本人人品不错,也没什么后台,立为皇帝不会过于嚣张。于是他们决定,征代王进京,立为皇帝。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 


小章:第八集

在结束吕后时代之前,还是应该总结一下吕后的政绩。 
其实在专制时代,我们在史书上看到的东西,总是比我们的日常生活要变态和残酷,这是因为历史总是记载那些惊心动魄的大事,这些大事常常导致血流成河,让它的介入者痛苦不堪,但很多时候对我们普通百姓却没有多大的影响。刘邦和吕后杀韩信、彭越、英布,接着杀三赵王,和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除非因为这个造成了军阀混战,否则尽管宫廷中刀光血影,普通百姓还是波澜不惊的。在专制时代,由于民智未开,思想钳制的痛苦一般人也根本感觉不到,只有那些有文化的士大夫,才会拿过去和现在比,才会思考社会形成和国家机器为什么要建立的问题,或者说是徒增烦恼。普通百姓一生下来,就活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他会觉得所有的秩序都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为此杞人忧天。因此,吕氏的残酷,完全不会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相反,史书上也承认,在惠帝和吕后执政的时候,社会财富仍在不断积累,GDP仍在高速增长,一般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政府采取的政策是清净无为,不多干涉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人是天然逐利的动物,除非政策残酷得让他们觉得辛勤劳动一年会入不敷出,或者社会动乱得让他们觉得朝不保夕,否则他们一定会主动积极劳动。何况由于传统原因,中国人又一向逆来顺受,勤劳刻苦,一个朋友告诉我,曾经有一个印度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这么勤劳,却大部分仍旧贫穷。我们印度固然穷人很多,却都是咎由自取,因为他们实在太懒,那些稍微勤劳一点的,往往都家境殷实。”朋友无言可对,贪官污吏到处插手,百姓再勤苦又能如何呢?可以说,在惠帝、吕后时期,正是由于官吏插手少,百姓财富增长快。另外,在汉朝建立之前,由于连年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破坏,财富基数低,相比之下,生产一恢复,就显得财富增长速度很快,这也是一个原因。 
至于惠帝、吕后时期政策的具体措施,有以下这么几点: 
(1)进一步推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不扰乱民间生产。 
(2)优赏大臣。惠帝刚即位,就下诏给中上层功臣和官吏许多优待政策,比如赐钱赐爵,犯法可以不戴镣铐,判刑可以比普通人减一等,其中理由当然比较冠冕堂皇:“官吏是为老百姓而设的,给官吏增加俸禄,也是为了老百姓。因为他们俸禄够用,则不会贪污。六百石以上的官吏如果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的,家里只纳军税,其他全部减免。二千石以上官吏都只纳军税,其他减免。” 
(3)百姓犯死罪的可以通过买爵三十级赎免,每级爵位二千钱,只要花上六万钱,就有逃生机会。显然这违背了法律的公正,但汉初人口少,这样不但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又可以增加人口。 
(4)惠帝四年,废除了《挟书令》,这是文化思想界的一件大事。自从秦朝颁布《挟书令》以来,民间除了“工科”书,比如卜筮、种树、农业、医药书,其他人文社科类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觉得大学还是要办的,但只限于理工科大学。因为搞技术的知识分子头脑比较简单,只会干活,不会思考一些形而上的问题,不会发表一些“邪说”影响百姓思想,从而危及统治。秦朝的焚书坑儒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耻辱,也是一切专制王朝非常热衷的伎俩。那时的规矩,只要一项法律没有明文废除,就仍有效。惠帝既然正式废除《挟书令》,很多偷藏了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像草木发芽一样纷纷涌出,形成了汉初思想一度繁荣的局面。 
(5)废除了株连三族和妖言令。犯重罪不株连父族、母族、妻族,原则上普通人不再会因言论治罪,这点显然非常开明。当然落实得不大好,以致后来文帝要重申这些政策。 
(6)弛商贾之律,实行工商自由的经济政策,不打击商人,不割资本主义尾巴。 
史书上是这么评价惠帝和吕后时期的政策的:“老百姓可以远离战国时候兵荒马乱的痛苦,汉朝君臣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从而天下安然无事,刑罚罕用,罪人稀少,老百姓一心一意地耕织,社会财富迅速增长”,显然,这为以后的“文景之治”开了一个好头。



第4章 代王登极汗如浆

小章:第一集 

代王刘恒为什么能得到皇帝这张宝座,必须得从他的身世讲起。 
刘恒的母亲名叫姓薄,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叫她薄姬;老了之后,就被称为薄太后。她的老爸是吴地人,秦末大乱的时候,和魏王宗室的女子魏氏通奸,生下了薄姬。这个魏氏也没有名字,年轻的时候大概叫魏姬,老了之后大家被称为魏媪。后来秦朝大乱,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媪就把她的女儿薄姬送到王宫当姬妾。有一个姓许的中年妇女,和那时几乎所有的女人一样,都没有名字,史书上叫她许负(“负”就是“妇”的通假字)。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明白了,那时凡是有些地位的女人,青春勃发的时候,一般称为“姬”;闭经了,则被称为“媪”;如狼似虎的年纪,则被称为“负(妇)”。这位许负擅长看相,看了薄姬之后,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大为惊异地说:“不得了不得了,你的面相是大贵之相,将来恐怕会生出一个天子来。” 
当时魏豹和刘邦相互勾结,正和项羽打得热火朝天,听了许负的话,大喜过望,从此深信在群雄纷争中,最后胜出者一定会是自己,因为自己的姬妾薄姬将来会生天子啊,自己不成为天子,老婆怎么可能生天子呢?所以这个猪头男临时决定,不再跟从刘邦了,自立山头,自己当大哥,然后跟项羽讲和。可是很快他就打了个大大的败仗,成了汉将韩信、曹参的阶下囚,于是只好重新投降。后来项羽又来进攻,刘邦让自己的御史大夫周苛和魏豹一起守城,周苛觉得魏豹反复无常,嘟囔着说:“这猪头男老是造反,极不可靠,和他一起守城可不大安全。”于是擅自派人砍了魏豹的脑袋。估计魏豹到了地府,也想不通这是什么原因罢。 
魏豹一死,他的大老婆小老婆自然也成了战利品,被送到刘邦的后宫。薄姬大概长得并不漂亮,所以挑来挑去,并没有被挑到刘邦床上,而是被赶到了“织室”,也就是后宫的织布车间打工。有一天,大概是节日,爱民如子的刘邦在大群记者的蜂拥下,到织布车间去巡视,看见薄姬在一群黄脸婆中间忙碌,似乎有点楚楚动人,当即下诏说,这个姑娘干劲很大,肯吃苦,应当提拔,这么办罢,把她调出织布车间,送到后宫。 
薄姬当然大喜,不过贵人多忘事,显然刘邦身边的女人实在太多,他一出车间,就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而薄姬的姿色大概实在一般,在织布车间虽然还算鹤立鸡群,到了后宫的一群如花美女堆里,立刻就黯然失色。所以一年多过去了,刘邦再也没有召见过她。 
她内心的焦急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不是当年结交的两个小姐妹帮她一把,她这辈子恐怕就只有和青灯作伴,有幸熬到发白如雪,也不过孤苦伶仃地填骨沟壑,算是白来了世上一遭。生命就是这样无奈,每个人都是父母合法贪欢,或者苟且偷欢的产物,他们没有接到过任何征询,就要被不负责任地生到这个可怕的世界,穷困的不过像猪狗一样聊度残生;就算生来富贵,又何尝没有别的痛苦?多少年前,魏媪和那个吴地男子的偷欢产出了薄姬,她从粉嫩的婴儿长成了大人,这些都是她愿意的吗? 
薄姬那两个小姐妹叫管夫人、赵子儿,都是刘邦的姬妾。 
话说薄姬年少的时候,和管夫人、赵子儿两个人交情很好,是铁姐妹,她们三个当年也像陈胜一样立过誓愿:“谁先富贵了,都不要忘记提携故人一把哦。”后来管夫人、赵子儿两个人都先上了刘邦的床,只有薄姬郁郁寡欢。 
汉四年,刘邦的胸脯那时刚刚中了项羽的暗箭,在河南郡的成皋县百无聊赖地养伤。春日的一天,他在成皋的灵台上饮酒作乐,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个美人陪酒,互相打趣说起旧事,说她们俩现在算是熬出头了,但是当年盟誓的三个姐妹还缺薄姬一个呢。刘邦这人虽然流氓,对女人却一直是怜香惜玉的,英雄无奈是多情嘛,听到前因后果,心情凄然,立刻下令召见薄姬,准备“幸”她。这世上的事就是不公平,的确就像民谣说的那样,没钱没地位的搞女人叫耍流氓,有钱有地位的叫玩风流,如果混到皇帝这地位,还叫“幸”,女人的幸运。 
临上床前,薄姬对刘邦说:“大王,昨天晚上妾身梦见自己被一条龙伏在胸前呢。”刘邦仰头哈哈大笑:“这他妈的是贵征啊,你知不知道,那条龙就是我,来吧,今晚老子就成全你。”既然达成了默契,接下来,两个人果断地发生了性关系。没多久,薄姬发现自己怀孕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第二年生下了刘恒。汉十一年,刘恒八岁的时候(按照我们今天的计算方式,实际只有六岁),被立为代王。可能是薄姬实在姿色不足,很难让男人有兴趣,总之刘邦让她怀孕后,就再也不肯见她。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刘邦死了以后,别的受刘邦宠幸的姬妾都被吕后关进冷宫幽闭,只有薄姬因为不得宠,吕后不妒忌她,反而让她带着儿子到代国去当王太后了。 
薄姬出身低微,父亲早死,母亲是魏国亡虏,处境也很悲惨,只有一个弟弟叫薄昭,可谓没有什么势力,所以功臣们觉得刘恒当皇帝比较可靠。所以老子他老人家说:“祸兮,福之所倚。”确实是一个真理。 


小章:第二集

接到长安的征书,二十五岁的刘恒喜出望外。当然,马上他又忐忑不安了,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么好的事,怎么会无缘无故落到自己头上?这就像我们现在经常会收到一些奇怪的手机短信,一般先祝贺你获得了十万元以上的大奖,然后要你交几千块钱作为领奖的手续费用,你一旦相信他们,把钱汇出,就上当了。有的聪明人曾经告诉我们一个哲理,如果你没有贪念,那这世界上任何骗术也是对你无计可施的。当年营陵侯刘泽就是因为产生一丝贪念,才被刘襄扣留。刘恒当然就很有理由考虑:是不是周勃想把我骗到长安杀掉。 
他的郎中令张武也这么认为,说:“长安那帮功臣们的话怎么能听,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一辈子在阴谋诡计里打滚,我们哪里玩得过他们。大王不如称病不去,静观其变。” 
其他群臣也都像鸡啄米似的点头称是,只有中尉宋昌表示异议:“你们真是杞人忧天。当年秦朝暴虐,导致天下反叛,豪杰并起。然而最后夺得天子宝座的是刘氏,其他群雄不得已断了胜出的念头。这是其一;高皇帝分封自己的儿子和刘氏宗亲为诸侯王,地域犬牙交错,牢牢拱卫着刘氏政权,天下人都不得已要服从刘氏的强力,岂敢有反叛之心,这是其二;大汉建立以来,全部摒弃了秦朝的苛政,百姓安居乐业,不愿意生活动荡,再起刀兵,这是其三。所以,就算那帮功臣们觊觎皇帝宝座,老百姓也不会听他们的,只是有心无力,能有什么作为呢?况且现在朝廷内部有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这两个宗室子弟坐镇,外有齐、吴、楚、淮南、琅邪、代等众多刘氏诸侯王的拱卫,功臣们是不敢耍阴谋诡计的。高皇帝的亲生儿子如今只剩下淮南王和您,您比淮南王年龄大,贤圣的名声又传遍天下,所以功臣们才会想让大王当皇帝,大王有什么可以怀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