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处事,第三个是待人接物,你看生活!修身里面有两句话,它每一条都是两句话,那么简单,「言忠信,行笃敬」。修身不外乎言行,言语要忠要信。忠是什么?你看中国这个字,这是智慧的符号,心上面有个中字,就是说你的心不偏,偏就不忠,你的心不邪,你的心不虚伪,忠的意思。这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菩提心,真诚,虚伪就不忠;清净,染污就不忠;平等,高下就不忠;正觉,迷惑就不忠;慈悲,自私自利就不忠。中国古人讲的,忠信就包括我们的菩提心。笃是笃实,就是诚诚恳恳、恭恭敬敬,行为;我们的行为要诚诚恳恳、恭恭敬敬。后面又说了八个字要我们落实。第一个就是佛法讲的不瞋恚,佛家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所以你看儒家头一个戒的,就是不瞋恚;第二条不贪。不瞋不贪,把不瞋摆在第一,后面迁善改过是不痴,佛家讲的三善根,修身在三善根。儒跟佛真的有共同点,所以修身,忠信笃敬是要远离贪瞋痴,你才能真正做得到。有贪瞋痴,就不忠不信,不诚不敬。
  办事,第二讲办事,办事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换句话说,问这个事情该不该做,应该做的就要去做,不问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不问对自己有没有利益,所考量的是对社会,对大众;对社会有没有好处,对大众有没有好处。这个事情《了凡四训》里头讲得多,讲得透彻。第二句说「明其道,不计其功」。你办事合不合乎道理?如果合乎道,绝不计较个人的功过,绝不邀功,绝不诿过,你做的有理,你做的是应该的,不为自己,这是你处事应该有的心态。待人接物也有两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自己不喜欢的,我不能够对待别人。我不喜欢人毁谤我,我绝不毁谤别人;我不希望别人压迫我,我绝不压迫别人,这是待人的原则。我欢喜别人尊重我,我要先尊重别人;我欢喜别人赞叹我,我要先赞叹别人。第二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到你遇到处事待人接物,遇到困难行不通,不能把过失推给别人,要回头来反省,改过迁善。
  菩萨法里面,一切众生没有过失,《坛经》里面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过在哪里?过是自己,我自己修养不够,为什么这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起心动念,还会分别执著?那就是我的过。为什么诸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没有过失。所以菩萨应化住九法界,随缘而不攀缘。我们要想学佛成佛,要想学菩萨作菩萨,那你就真学。学什么?学不见世间过。不见世间过要怎样学法?把自己内心里面的对立消除,绝对不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对立是过恶的根源,这不是自然的法则,宇宙是和谐的,自然是和睦的,这一对立就违背了自性,违背了性德,那就叫造业。所以真正修行人,不是修别的,把自心里面的对立、矛盾,把它修改过来、修正过来,把它消灭掉;不在外头,在自己内心。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在佛门里面讲,这是真实忏悔的功夫,普贤行愿第四条忏悔业障。
  所有一切过失都推到别人上,这是最大的过失,实在讲,没有比这个过失更大的。功是自己的,好事是自己的,过是别人的,一切不好都是别人的,这个人不能成佛,不能成菩萨。纵然行善,那个善是伪善,不是真善,为什么?他因地不真,佛说果招纡曲。最明显的,从果报上你就能看到。果报是最明显的,我常常讲你修行有没有功夫,功夫得不得力,都在你面孔上,都在你体质上,都在你一举一动上,你怎么能骗人?你怎么能伪装?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伪装只能骗愚人、凡夫,在世间贤君子,你就骗不了他,他一眼就把你看穿了。蒙蔽时间都很短,你不知不觉会败露,到败露的时候,一文不值。所以最重要的是修养自己的德行,这个德行就这五条,五伦。这个地方讲的败坏,就是把伦常道德败坏了,你做了败坏的因,你要受苦报,三途六道的苦报。
  人生第一大事,佛家常讲生死事大。生,你已经来了,称为大事,这是陪衬的。生死这两个字,生是陪衬的,主要的?主要是「死」,这在一生当中是第一大事。为什么?好死就好生,这个死是个转捩点。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确实有六道轮回,现在得人身,人身死了,你到哪一道去,这个事大。如果你要真正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我相信你会跟我一样,确定我这一生目标。我这一生努力的方向跟目标,是要提升自己的灵性,其他的事情都叫鸡毛蒜皮小事,决定不值得计较,这就是谚语里面所讲的,「不修今生,修来生」。我是为来生来修行,希望来生比这一生更殊胜。
  学了佛之后,这个事情清楚、明白了,摆在我们面前十条路,就是十法界。我这个身体死了之后,我到哪一个法界去?十法界的因,一切众生各个具足,跟诸位说,你本来就具足,因都有。但是因,单因不能结果,所以要缘,因跟缘合起来,果报就现前。所以佛家不讲因生,他讲缘生,这个意思很深,这个意思我们要明了。十条路摆在面前,我希望最殊胜的这一条路,佛道,我走成佛之道。走成佛之道,需要什么样的缘?这个缘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条件,因有了,现在需要哪些条件帮助这个因,我们这一生就能够去作佛去了。古来祖师大德说的话简单,特别是净土法门要具足三个条件「信,愿,行」,果报就现前。但是这三个条件,三个字都很深,不能够含糊笼统去接受,信什么?愿什么?行什么?不能不懂,你要不懂,自己以为相信,以为发愿,以为在念佛修行,到最后还是去不了。那是什么?不解如来真实义。
  所以清凉判《华严》,信、解、行、证,这是修学的次序,你信了以后你要了解,了解之后你要真干,然后果报才能现前。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教我们,信,他讲了六个。第一个信自己,自信的基础是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就跟儒家教童蒙,《三字经》上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从这个地方建立自信心,真正相信人性本善;佛家讲的范围更大,讲到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本性本善。佛经典上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个一切众生是讲九法界众生都有佛性,既有佛性,当然能作佛,这因。这在大乘经教里头,我们这么多年的薰习,确实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我们的信心坚定不摇动,所以我们才能做到普贤菩萨第一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我们能做到。你为什么要做?我们晓得一切众生是一个性,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身同性同。
  性是能现,身是所现,能所不二,能所一如,所以敬爱一切众生那个心跟爱护自己完全相同。可是在相上来看,有差等,差等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众生迷得深,他迷有浅深不一样。佛菩萨示现对待众生绝对是平等的,但是众生受佛菩萨教化之利益,确实不平等。佛菩萨教化就像天上降雨,众生就像地上的树木花草,有大树,大树,雨水落下来,它吸收的水分多,小草,它吸收的水分少,根性不相同。绝对不是雨水有偏心,大树,我给你多一点;小草,我给你少一点,没有。佛菩萨的心行是平等的,但是众生接受不相等。所谓是善根深厚的,他得利益多;善根浅薄的,他得利益少,这是事实真相。
  佛菩萨、觉悟的人确实没有偏心,但是怎么样?迷的人总认为他有偏心,「老天爷对待我们不公平」,人遭到灾难的时候,常常怨天尤人。这是迷惑,这是造业,这是什么?不了解事实真相,才会怨天尤人。了解事实真相,反求诸己,绝对不怨天不尤人,我自己做得不好,我自己做得不够圆满,没有面面顾到,所以他有忏悔的心。忏悔提升自己境界,事事都能认真的反省,不至於「败坏」。儒、佛如是,你再细心观察其他宗教,如果你读读他们的典籍,皆如是。
  我们这个「万姓先祖纪念堂」建好了,诸位现在在这个纪念堂正当中,祖先牌位的两边,大家看到我们不是用对联,我们用的是各个宗教典籍里面的好句子挂在两旁,一共八幅。这我请杨老师写的,我提供她的资料。她在写的时候很感叹的说:法师,没有想到其他宗教典籍里头有这么多的好教训。是啊!你没有接触不知道,你一接触,你对每个宗教都会生起尊敬的心,知道他们的经典里面的内容不亚於佛教,他们的教主也不亚於释迦牟尼佛。所以我常讲所有宗教的创始人是一个真神的化身,所有宗教的典籍都是真神教化众生的记录,现在讲就是教科书。它怎么会有矛盾?怎么会有冲突?一个真神所说的。我们佛门里面不称为真神,佛门里称为真性,称为真心,性现识变。所以学习,四弘誓愿里面有「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个法门不仅是佛教里面的法门,包括世间所有宗教他们的法门。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八相成道,给我们做出榜样,他是什么样的学派都接触,什么样的宗教都参访,广学多闻,没有他不知道的,这才能普度众生。最后,这个回头在菩提树下入定,为我们表演一招豁然大悟,成无上菩提。这豁然大悟,悟什么?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现在也读了不少,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豁然大悟,悟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世出世间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圆满的通达明了,明了之后晓得什么?晓得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不是二。一里面没有矛盾,没有对立,二就有对立,所以宗门说得好,禅宗里面讲,「若人识得一,大事就毕」,那个毕就是你毕业了;又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大地无寸土是比喻,那净土宗就殊胜,殊胜在哪里?净土宗求的是什么?一心,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净土宗修学的目标在此地,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一心能入能证,一真法界是所入、所证。你看看多么直截!
  所以净土的修学依靠三福,决定不能疏忽。我们在净宗学会成立,提出修行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很好记,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不是读诵,不是讲解,是要落实。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念念要跟这五个科目相应,决定不能够「败坏」。你与五个科目不相应,你就败坏,败坏的果报在三途六道。如果是相应,你决定得生净土,换句话说,你的方向目标达到。这五个科目跟儒家讲的基本理念完全相同,可是心量不一样。儒家这个心量不大,所以它是人天果报。佛法到普贤行愿,心量拓开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圆满的佛道。所以败坏道德,败坏伦理,败坏圣贤的教诲,败坏经典的教导,果报一定要自己承当,不能怨天尤人。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二句,苦集圣谛第二句:
  【或名浑浊。】
  这个名号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五浊恶世。浊,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染污,染污到很严重的程度,『浑浊』,这也从比喻上说的。好像水被泥沙染浊,中国有一条大河,诸位都知道黄河,为什么称黄河?黄河的水是黄色的,里面夹带大量的泥沙。可是我们知道有不少人去探险,寻著黄河往上走,找到黄河的源头,源头不是黄的,水非常清净。这一条大河几千里路长,流到黄土高原这个地区才夹带著泥沙变成非常浑浊。这也很像我们每个人原本心行都是清净的,真的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本性,是我们的性德。很不幸的,在佛法里面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一条大河流向东方,於是被外面境界染污,迷失了自性,就像水里头夹带著泥沙,於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劫浊,劫是讲时代。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真的是浊恶到极处。众生浊,烦恼浊,命浊。
  在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五十年前),我读《弥陀经》读到这一段,实在讲,我们是被染著成了习惯,并不以为浊恶,感觉不出来。读到佛经,总认为佛经,佛说话有时候说得太过分。可是这半个世纪以来,到今天我们才知道佛经上所讲的一点都不过分,真正真实,「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说得一点都不错,应当要觉悟。真正觉悟,必然回头是岸。《无量寿经》上佛教导我们,「洒心易行」,这是真正回头是岸。洒心易行要拿出行动出来,说得再好听没有用处,要真正能够改过自新。
  中国古圣先贤教诲我们,改恶迁善,就是我们佛家讲的断恶修善,一个意思。我们首先要明确的认知善恶的标准,这佛法里头讲得非常清楚,《十善业道》就是佛弟子断恶修善的标准。我们最容易犯的十恶业,身造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贪、瞋、痴。如果我们起心动念,对人、对事、对物与十恶相应那就错了,那就是浊恶到了极处。可是与十恶相应是自然的,所谓是习惯成自然。
  我们说用功,功怎么用法?就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高度的警觉,真正能够警惕自己。念头才一起,立刻想到这个念头善不善;想开口,先想想这个话该说不该说;想做这一桩事,这个事该做不该做。统统以十善为标准。这里头有一个总的纲领原则,那就是务必要利益众生,利益社会,不能利益自己。利益自己,不善!一切是以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为标准。这是讲到真正修行,修行的起步。十善做到,真的落实了,你就是经典里面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佛这句话就包括你在内。你这个十条做不到,念念还是跟十恶相应,经典上所讲的不包括你在内,不管你现在是在家还是出家,你是老修还是初学,不问这个。
  所以佛法形式并不重要,实质重要。你是不是真的在学?是不是认真在做?说得好听,没用,你能骗人,你不能骗佛菩萨,你也骗不了鬼神,鬼神有五通。更应当明了,怎样不受外面境界的染污,自己知道防范。所以我们的道场为什么不要这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