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末后总结的是:
  【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一段里头有十一个名号,清凉大师有注解,我们讲到的时候再说。世界名为『欢喜』,我们从名号上能感觉得到,这世界的居民、众生一定是福慧多,才能生欢喜心,有福有慧感得圣人应化在其中教化众生。这里面的道理我们应当都知道,福慧是能感,所以佛菩萨就有应。有慧,能信能解;有福,能行能证。所以真有福慧的人,不一定要发心去求佛菩萨,不一定。如果你没有遇到缘,你怎么知道有佛菩萨,你怎么知道这世间有圣人,你这个心,求圣贤教诲的心,没有这个缘生不起来。但是不要紧,只要具足福慧,佛菩萨知道。浅而言之,佛菩萨有他心通,佛菩萨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所以一切众生无论在哪一道,点点滴滴佛菩萨没有不知道的。看到你的根性成熟,给你说正法,给你说真话,你能信、能解自然就来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所以这也是缘。一个人有福有慧那也是缘,这个缘能够感得佛菩萨住世,人多了就感得佛菩萨现身住世来教化。
  欢喜世界,世间第一等的欢喜事,用佛法的话来讲,随顺性德,这是世间真正欢喜事,不生烦恼,不生妄想、执著,真欢喜。「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随顺法性。就事上来讲,亲近圣贤,接受圣贤人的教诲,人生第一桩乐事。如果你明白了,你觉悟了,你在这世间把万缘放下,一心求道,求圣贤之道。圣贤之道就是自性的性德,圣贤人已经明心见性了,他们的示现,他们的言说,皆是从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所以言可以听,事可法(可以效法),点点滴滴,他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好样子,我们应当向他学习,肯定生欢喜心。这欢喜不是从外来的,欢喜也是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所以「不亦说乎」,「说」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快乐,不是从外头来的。
  这地方的众生好教,我们看看如来的名号,名号就是教学的纲领。『如来於彼,或名妙华聚』,这是第一个名号。「华」在佛法里面表因,因行;「华聚」,这是表无量法门,一个法门就好像一朵花,无量的法门那就是大花园。这花不是普通的花,「妙华」,大乘教里头有一部经等同《华严》,那就是《妙法莲华经》,中国人喜欢简单,简称为《法华经》,名称是「妙法莲华」,「法华」就妙了,这不是普通的华聚。普通的华聚世间也有,人间帝王都有御花园,大富长者、豪门贵族,家里面也有花园。诸位到江南去观光旅游的时候,江南的名园很多,都是过去大富长者他们所留下来的。那个里面是艺术、是文化,很值得欣赏,那是人间的华聚,可以带给你灵感。从前文人、词客欣赏这些名园,写出诗词文章,但是那个东西只能抒情,不能了生死,不能断烦恼,不能成佛道。「法华」就不然,这里讲的妙华。所以「妙华聚」表什么?表佛在那个地方示现,教化众生是大乘无量法门。我们看到世界名称叫欢喜,知道这世界众生善根深厚,福慧具足,所以佛在此地弘扬大乘一乘。
  《妙法莲华经》是一乘经典,经上一开端就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一乘法在经典里面只有两部,《华严》跟《法华》,其他的经是大乘,这两部经叫一乘,一佛乘;另外一部《梵网经》也属於一乘。这在中国,中国祖师大德判教把这三部经判成一乘,其余的是大乘、是小乘。换句话说,天台家的说法,那些是佛的方便说。佛教化众生必须以方便引导他契入真实,一乘法是讲真实,诸法实相,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一乘法教学的对象不是普通人,是法身菩萨,这在《华严经》上讲圆教初住以上,这是一乘法的当机者。像我们这些人,今天听这一部经、读这一部经能生欢喜心,好,难得!说明了你过去生中曾经听过这个经,读过这个经,这一生接触之后能生欢喜心。但是如果要想契入境界,在这些人里头必须要加一个条件,加个什么条件?大心凡夫。心量大也是《华严》的当机者。心量大从什么地方显示出?起心动念想众生,不想自己,这叫大心凡夫。想众生那个范围,想全世界的众生,至少要有这样的心量。中国古时候讲「志在天下」,不是在一个国家,现在人讲全世界,起心动念会想到全世界的众生,这叫大心凡夫。
  念念是为全世界众生著想,这里头诸位一定要听清楚,全世界众生,我没有讲全世界人,这话要听清楚。人只是众生里头的一类,这世界这地球上,除了人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生物!人,今天讲人权,人有生存的权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你说哪一个生物没有生存的权利?统统都有!这样子维持了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少一样都不行。现在科学发达了,许多人已经知道了,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给我们带来了,现在人讲天然灾害,天然灾害又常常容易引发人为的灾害,天灾人祸统统都来了。应该怎么样应付?应该要恒顺众生。用现在人的话来讲,要随顺自然,那是最健康的。性德里面纯净纯善,儒家讲止於至善,那是性德,那就是自然。至善,善恶两边离开,能令一切众生各得其所。
  现在有人讲「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两句话说得有没有道理?实实在在讲,这两句话是似是而非,他只看到一面,没有看到第二面。像这杯子一样,你看这一面,这面凹进去的,翻过来凸出来的,只看一面容易产生错觉。凭著错觉有所作为,不免犯过失,这过失会招来灾难,那你要付出代价。「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佛没有讲这话,你们讲出来了,讲出来后面佛有话说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佛经上讲的「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弱肉强食,人强羊弱,人杀这羊来吃,羊死了来世投胎做人,吃羊肉的人死了之后变成羊,来生他吃你。这一生你吃他,来生他吃你,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话四句才完整,只看上面两句,你只看到一半,后一半没看到。
  今天美国有同学打电话给我,他们看到我最近在《华严经》里面,好几次讲到SARS这事情,他们今天也来问我,要我多讲一点。我说我讲的已经够多了,你们把最近十几次,都是在《名号品》里面讲的,多看看你就晓得了。我讲的总的原则,细菌是我们这世间一种生物,它也有权生存,你不能够杀它,你不能够说消灭掉它,这念头不可以,这念头不善。所以我前面曾经说过,西方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不灭。细菌是个物质,不灭,你怎么能把它灭掉?你怎么能把它杀掉?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这SARS变种愈变愈毒,好像已经有十二次的变种,这时间并不长。从最初在中国广东发现,到现在有十二次的变种,为什么会愈变愈毒?其实它本来并不带毒的,这细菌本来不毒,而是人的那个毒的意念给它,它反应出来这就是毒。最初那个毒并不很严重,然后你看看世间多少人现在要跟它战斗,要把它消灭,要把它杀死。你们想想这些念头、这些语言、这些文字,日本科学家在那个水的实验里面就得到了答案,这意念不好。这意念给物质,它是个物质,细菌是个物质,你给它,它的反应就像水这结晶一样,非常难看,非常丑陋。我们这毒的念头给它,就加深它的毒素,它就变得更毒,这怎么能解决问题?
  得SARS传染的人,应该以慈悲心、爱心把它的毒化掉,不要动恶的念头,不要有杀的念头,不要有消灭的念头,不要有战争的念头。我们要跟细菌和平共存,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问题才能化解;不可以用恶的念头,恶的念头不得了。我们想想前几年也是瘟疫,但是不是发在人身上,发在动物,鸡,鸡里面发生瘟疫,把所有的鸡都杀掉,杀几百万只;猪得了瘟疫,把所有猪都杀掉;牛得了瘟疫,把所有的牛统统杀掉。好了,现在人得了瘟疫,要不要把所有的人都杀掉?你想想看,你所杀害的那个多少受冤枉的?鸡得瘟疫,到底有多少只鸡得了瘟疫,一杀杀几百万只,你说多少有冤枉的,冤冤相报,这不得了!现在瘟疫为什么这么多?为什么会流传那么广?杀业太重。
  以中国而论,中国人口超过十三亿,得SARS病的人有多少?全国统计出来不到一万人。这一万个得SARS病的人,因这个病而死的有多少人?不足一千人,少之又少。你能不能把十三亿人就像杀猪、杀鸡一样的全部消灭?这是错误观念导致。用这样狠毒的心,这毒心就是感染外面的毒素,所以佛讲这毒从哪里来?从我们自己内心贪瞋痴三毒。内里面把三毒消灭掉,外面就不会有感应了。所以人心要真诚、要清净、要慈悲,真诚清净慈悲心对一切万物,一切万物回报的也是真诚清净慈悲。在从前这是圣人所说的,现在科学家给我们做出证明,而且劝导我们,要有善心,要有爱心,要有感恩的心。对於大自然常常要有感谢,它给我们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念头一转外面所有一切的毒都化解了。就跟那个水结晶一样,随著人的念头在变,细菌又何尝不如此随著人的念头在变?心地要慈悲,这慈悲对一切众生包括细菌,它也是生物里头的一种,也是一个族群。
  佛在一乘、大乘里面,给我们讲许许多多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学上的名词称为诸法实相。你要把宇宙人生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跟佛菩萨就没有两样,你对於宇宙所有一切众生一片慈悲,平等的慈悲,那个世界就是华藏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一切灾难的名称都没听说过,哪有事实?为什么?所有一切的生物群类,统统被爱心、慈悲心转变过来了,慈爱遍虚空法界,清净遍虚空法界,和平遍虚空法界,诚恳感激遍虚空法界,「妙华聚」。我们必须要记住佛跟我们讲的话,「境随心转」,细菌是我们生活的境界,是我们生活环境里面的东西,它是随心转的,随自己的心。这世间人人都懂这道理,人人都发出善心,都发出善意,SARS这细菌立刻就转变了,它的毒素完全没有了,这细菌对人决定是有好处的。我们待它好,它回馈好;我们以恶念对它,它以恶毒对我们,用这办法两边都不利。以善心善意问题解决了,彼此都好,和平,友好,决定不能用一切不善的意念。所以我们相信圣贤的话,接受圣贤的教诲,我们就能过圣贤人清净自在快乐的生活。
  第二个名号,『或名栴檀盖』。「栴檀」是树的名字,佛教里面、习俗里头有烧香,这些香料里面栴檀香是第一个名贵的,我们一般俗称之为檀香。「盖」就是香烟缭绕形成的盖,你看在香赞里面,香云盖,「栴檀盖」就是香云盖。香代表善行,善心善行。就佛事来讲,它代表的是戒香。人能持戒,严持戒律,他的心行善良。佛经上面常说禅是佛心,教是佛言,戒是佛身,这是把整个佛法都包括了;用心用言用身,身是身行。从这地方我们明了,佛法是实用的学说,它不是玄学,它不是与我们日常生活不相关,它与我们的身口意息息相关。你要真正明白了,释迦如来他就代表了,释迦如来的心,禅心;释迦如来的语,经教;释迦牟尼佛的行,戒律。离开心、语、行没有佛法,佛法就在我们这一身,所以佛常常教我们要为人演说。你想想看,这一句话的嘱咐意思有多深,期望有多重,我们能不能体会到?
  禅是什么?你去念《六祖坛经》,《六祖坛经》一打开,头一句话「大众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你就晓得了。禅是什么?禅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一句话是梵语,要是把它翻成中文,「摩诃」是大,「般若」是智慧,「波罗蜜多」是圆满,这印度文是倒装句,要是我们中国这语气来说,大圆满的智慧,这叫禅。禅不是禅定。禅心就是大圆满的智慧,我们通常也可以把它加上一个究竟,究竟大圆满的智慧,这是佛心。我们的心要跟佛心一样,学佛;言就是经典,经是佛言;行为是戒律,这就是三藏了,论藏是讲智慧,律藏是讲行为。所以三藏在哪里?三藏在你一身。你这形相就是经律论三藏,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为人演说。
  所以我常讲,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不能够给大众做好样子,念头不能起,话不能说,事不能做,这就叫栴檀盖,香云盖,这是最普遍的。正规讲经,讲经的仪式先要唱香赞,我们现在讲经把这些仪式省略了。现在时代跟从前不一样,从前农业社会,生活没有现在这么紧张,大家非常悠闲,有的是时间,所以有很多仪式庄严道场,制造气氛。现在人进入高科技的时代,分秒必争,人的身心一天到晚都过著紧张的生活,所以现在忧郁症很多。现在有所谓心理医生,这从前没听说过的,这是现代所谓职业病,紧张过度。
  我们就是用这佛门老的仪规,现在人不愿意欣赏,他也没这心情来欣赏。他是抽一点时间来,想听听你讲的是什么道理,对他有没有点启示,他来目的在此地,急著要知道,我们应当很快的就满足他,不要浪费时间,所以把这讲经的仪式省略掉了。跟现在一般学校上课一样,来了坐下来,坐下来上课就开始,这堂课上完了,大家就可以回家,散场,直截了当。可是从前庄严肃穆的仪式也有它的道理,在那个仪式里面让你起恭敬心,让你放下一切杂念,集中精神意志,万缘放下,一心来接受教诲,这岂不是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仪规有这好处。在听讲之前先要把心定下来,情绪稳定下来,专心一志你才真正能够契入,听了才有悟处。非常可惜,现在人不愿意接受,我们也只有在大的场合当中偶尔表演一下,一方面做个纪念,一方面让大家了解从前讲经是这么一套的规矩。不但佛教如此,哪个宗教没有仪式?宗教仪式什么意思?都相同,无非叫你进来从仪式当中收心,把你散乱心收回来,意思在此地。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八段欢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