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婚启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征婚启事-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新闻时评的气质。


第三部分名词(2)

    套套    
    在公车上听完我对古龙小说的一番宏论;著名文艺女青年发出听起来很像是讥讽的恭维:看来你对文学是有自觉意识的。你们真是文学的脊梁啊!     
    我说,男的才叫脊梁,我们这些女的,应该叫“文学的胸膛”,简称“文胸”。     
    出发去超市狂购物,看到避孕套专柜,驻足不前。我问著名女文青:身为文学之胸;是不是应该买些套套回家;以备不备之需?身为成熟的文胸;家里要是没有套套;会不会很危(第二声)险?     
    套套上贴着标签,把规格给挡住了,我取下小盒子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到mm字样。叫过售货员:请问这些产品是不是有型号之分啊?     
    女售货员瞪着我,不想理我。     
    服务态度真的是太恶劣了!     
    我看来看去,竟然发现似乎都是均码的!——难道没有大小之分吗?     
    反正都一样,买了大概也不会有很大差别吧?    
    套套本来是堂而皇之放在书架上,和众多我心仪的大作家放在一起的。后来房东要来视察,只好转移到我的衣柜里,压在衣服底下。     
    于是发短信:我买了三个套套。    
    一人回短信:最近很忙,要忙到六月。     
    另一人回短信:最近状态不好,再联络。     
    我现在可算是知道什么是人类永恒之孤独感了。


第三部分艺谋(1)

    2004…9…8    
    艺谋他啊说什么也是我们广西影厂的,虽然最后他不在我们那里混了。这也很正常,我的高中同班同学北影毕业后也分入了广西影厂,最后也跑出来做了摄影师,拍了《看车人的七月》,也拿了个什么奖。可见这都是有渊源的。广西地杰人灵,出了很多人,并不是一个文化沙漠来的,远的是白崇禧、李宗仁,近的有成克杰、马加爵,再不济的,胡兰成大文豪,也是在我们那里呆过一阵子,搞过一些绯闻的。     
    因为他是我们广西影厂的,所以我对他格外看重,以至于像我这么小气的,从来不花一分钱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前年冬天看了大片《英雄》之后,又在今年的夏天,看了《十面埋伏》!感觉就好像昔日重现。为什么呢?居然在同一个电影院——双安商场对面的豪华影城,迎面而来空调搞得我很不习惯。那可不是一般人能进的,我觉得。非得像我这样的白领才行。     
    这次我又找了一个冤大头帮我买80元的票。上一次是有人在网上说,谁和我去看英雄啊?我买单。我就乐颠颠地跑去了,不过自己打车来回。这一次,我不再守株待兔,而是放出话风,谁和我一起去看十面埋伏啊?!又一个冤大头跑过来,说我去啊我去啊!这个冤大头,竟然是一个“主任”,端的是和蔼可亲,笑眯眯的,知识也渊博,知道我们广西的雷佩红、马君武、梁漱冥等老老老教育家,还知道他们的教育和老邓、老江的教育的差别。他为什么要请我看电影呢?这也是有原因的。且听我慢慢道来。因为几个月前,他在一家饭馆吃饭,居然吃出了一只苍蝇。更要命的是,这只苍蝇,还缺了一条左边的腿!     
    于是他就开始和老板吵架,吵很久,老板不肯退钱,还要作势打人。这个GG,他有录音笔(!!!),于是他就录音,把这个事情报了警,结果警察来了,居然立了案,有了口供。警察也不肯管,只好告到了法院。法院搞了两个月,终于愿意开庭审理这个案子。这是北京首例因为一只苍蝇而上法庭的官司,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于是这位GG,踌躇满志,在早上开完庭后,回去上班,上完班后,找我看电影来。     
    这便是六里桥的藏香馆的一只没有左腿的苍蝇,和艺谋兄的牡丹坊的歌舞之间的关系。唯物论告诉我们,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一次,我的运气更好了,因为我看完了电影后,还被请吃了一个麦当劳的麦香鱼汉堡,还被免费送回了住处!所以我的心情十分愉快,以至于我从来都没有写过和电影有关的,都忍不住要摩拳擦掌,写写“观影手记”了。     
    上面说到,我对艺谋感情很深,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所有电影,我都是免费看到的——吃人的嘴软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很爱国。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爱国并不稀罕,但像我这么单纯地爱国的人,也是比较少见。    
    我对艺谋最初的认识,从初中(小学?)就开始了,那时候,还没有“六四”,我们正在开展《红高粱》的大讨论。讨论的核心是,这个片子到底是不是在丑化我们中华民族。我在电视里,看到了赤裸上身的叔叔,他们在酿着中华民族的高粱酒。我从来没有见过高粱,也没有见过那么多的红色,还有听过那么西北味的歌:九千九百九十九啊!我对歌词里的具有雄性意味的带着西北土味的短促的“啊”非常感兴趣,因为我是一个南方人,却还不大知道屈原的传统,多少会以为黄河、中原才是我们的正宗。这些,我都以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辉形象!     
    那时,并不知道里面有所谓的“野合”的戏,而且也不知道“野合”这个词的意思。光看到了大家齐心协力酿酒,好像要奔四个现代化,朝气蓬勃,听说又是“我爷爷”,“我奶奶”带领大伙反抗日本侵略军的故事。我当然很讨厌日本人了。而且又听说,这个片子拿到了外国去,外国人好吃惊啊,给了一个好大好大的奖,为国争了光。我那时虽然才读初中,却在老师的布置下,写了一篇文章,激情澎湃地称赞了这个片子弘扬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列位,其实我那时,根本没有看过《红高粱》,照样写出了起承转合都很合理的议论文,其实,是开了后来某些文艺评论家的批评方法的先河!     
    


第三部分艺谋(2)

    到了高中我终于看到了莫言那篇给他带来很大声誉,但是有些语焉不详的著名小说。我觉得有些黄色。但不是那么明显。一直到了我上大学快毕业那年,学校在礼堂里放映《红高粱》。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补这一门缺失多年的文化课。这显然是一个有着独到摄影技巧和强烈视觉冲击的影片,但是我突然看到四周的高粱被放倒,形成了一个圈,而巩俐四仰八叉地在圆心躺着的时候,礼堂里突然爆发出了哄笑声,这笑声里也包括了我自己!!!     
    贾樟柯说,我们无法摆脱中国的文化宿命。到后来的后来,我亲临《英雄》的笑场、我听到《十面埋伏》的章子怡“诈尸”的笑场。而我也发现,这样的笑场,俨然已经成为了艺谋兄的电影历史中无可回避的宿命。    
    这样的重复,并不是单纯说明导演的用心过于拙劣,或者我们具备了多少幽默感,而是张艺谋他自己选择了这样的一种大众娱乐的方式。大众娱乐是一起哭,一起笑的,因为许多人,聚集在一个地方,总是容易形成一种气场,相互感染,把情绪、情感叠加、放大。但这样的情感,其实也是最没心没肺的。     
    张艺谋不愧是中国电影中的大腕和枭雄。过去,我们的枭雄,是用暴力来衡量的,谁在上海滩称霸,谁围困了长春,谁过了长江,谁发动了文革等等。现在我们则是用“谁有钱”来衡量。看看《十面埋伏》吧。它的镜头质感,它的色泽和光,道具的花纹和皮肤的质地,都表现得如此清晰完美,包括章子怡脸上粉盖不住的小雀斑。我好像看到白花花的银子,在屏幕上滚动,一泻如注。我相信,那是好多好多的钱。而使用这样好多好多的钱的而毫不动容的人,一定是一个大枭雄!那一刻,我心痛了。但我对他依然充满了敬意,因为这个人的气魄,端是非凡,我是一定会仰视他,虽然他炮制了如此巨大唯美的视觉垃圾。好比我本科期间,独自把121公斤的垃圾拉回系实验室时,我的导师,实验室的所有男子汉,都不得不对我——一个差点连毕业都有问题的弱流女子,表示了适度的敬意。而且我对他的“全民娱乐”的方针还是觉得气魄宏伟,因为无论是投资、演员、观众、媒体,都找到了自己满意之处。     
    还是不要光顾着进行艺术批判,进行一下往事的回顾吧。除了莫言的小说,我还看了苏童的《妻妾成群》,那本书是我花了三块六从城里的书店买回来的,封面是巩俐不很清晰的脸,名字叫《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宿舍里每个人都传阅过。我不知道为什么四姨太颂莲不跟着年轻的少爷去私奔。我的一个父母是医生的同学比较早熟,她对我说,你没有看出来那个少爷其实是一个同性恋吗?我那个吃惊啊,赶紧把书又翻了一遍,到底还是没有看出来。里面还有一句,大概是那个老爷在房事时对着四姨太耳语几句,四姨太很勉强,说,那不和狗一样吗?我当时十分好奇,不知道和狗一样是什么意思,又不便去问别人。我勉强看明白了,那是一个“反对封建家族专制和罪恶”的小说。那时候我们看书都是主题先行,我看懂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因为那是讲一个追求理想和自由的文艺工作者,而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当然是人道主义的光辉理想,我当时没有看懂张爱玲,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她到底想干什么,她想批判谁,同情谁,弘扬谁,根本就是中心思想不明确。


第三部分艺谋(3)

    我既然看了小说,又很仰慕张艺谋这样为国争光的导演,于是和同学冒着被学校点名处分的危险,翻墙出去,骑着自行车在玉林城里到处找电影院。(为什么要翻墙呢?因为我们是省重点高中,我们好像修女和和尚一样,是要关起来好好修行考大学的。这个制度,跟马家爵所在的宾阳高中是一样的)可是,那时那个片子还没有放到那里,我感到很失望。贾樟柯失望的时候,他跑到了北京做艺术青年,我失望的时候,则考到了北京要做科学家了。而在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上演的档期,我遇到了住在我家附近的贾同学,在他门口留言“某某到此一游”,要采访他。但他在做《世界》的后期,没有时间。我就问他:     
    “你对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有何看法?”     
    “还没有看呢。”     
    “打算去看吗?”     
    “打算的。”     
    “什么时候去?”     
    “等忙过这一段时间。或者等票价降下来。”     
    “等你有时间我请你去电影院看吧。”     
    “真的?旁边就是中影公司。”他又惊又喜。     
    “真的。”我为了增加我的可靠程度,又进一步试探着拍了一下马屁:“能够请你这样的导演看电影是我的荣幸。”     
    他好像真的很高兴的样子,笑起来真的跟一朵花似的。看来这个人太好收买了。     
         
    还是说张艺谋的电影。然而,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们开明的学校要在操场上放《大红灯笼高高挂》了。那是一个美好的周末的晚上,我们搬着教室的凳子来到了操场。多么神奇的露天电影啊,正反面都可以看,好像小时候,用一个高音喇叭就可以完成所有复杂的音效和严打的紧张风声。那是我第一次看张艺谋的电影,我被那火红的灯笼吸引住了。这好比我们的作文课,题目和内容有着高度的回应。只听得四院——点——灯。于是男生们在下面就开始哄笑——宿命的笑声。     
    那天晚上我听到最令我不屑的评论是来自我身后的一个女生,她竟然大声说:她为什么不反抗?不去投奔光明?     
    事隔十几年为什么还记得如此清晰?因为这个女孩子是我的二号劲敌。那时候我在五班,她在四班。五班我成绩最好,但总也比不过四班的好几个人。她成绩总是排在我的前面。她的理科成绩大多比我好,只有语文我可以稍微超过她,但也不占太多的优势。后来我们高中比赛羽毛球赛,抽签又是我和她对仗。我于是放出话,赫赫,我要把某某打趴了。听说她好像就不敢比赛了,当然也是因为最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比赛取消了。她也想考清华,但最后是我考上了,她没敢报,大概是因为我以“气势”压倒了她。     
    “为什么不反抗?不去投奔光明?”关于那部影片的回忆,也就到此为止了。


第三部分成长(1)

    2004…9…9    
    芳芳小我五岁。     
    但是我很多东西要跟她学。     
    比方说,学会用遮盖霜遮住脸上的痘痘。     
    比方说,用爽肤水要用双手在脸上轻拍。     
    比方说,要学会用眼霜,而眼霜中玉兰油的最便宜。     
    还有,美容要用花粉,珍珠粉,蜂蜜,等等。     
    我的美容知识全部是从她那里来的。可以这么说,两年来,她用什么搽脸的香香,我就用什么,决无二意,后来我搬出来后,完全失去参照,不知道该用哪一种的香香,很苦恼。     
    我的传媒知识,全部得益于芳芳。比方说,普京是谁以及为什么俄罗斯的女人都想嫁给他。     
    比方说,中共四大常委(还是五大?)是谁?     
    三个代表她没有跟我说。估计是因为有语法错误,她又是南方人,对错误语法不能接受。     
    两会的时期我们已经分开了。所以我不清楚除了人大会议,另外一个是什么会。     
    芳芳还说,南方日报集团,是中国最好的报业集团。     
    芳芳是学新闻的,她导师写过传播学理论的,而我只认识芳芳这么一个传媒界人物,所以芳芳的教导,是惟一的教导。     
    不知道怎么搞的,这句话被我记住了。     
    所以我在求职的时候,我把芳芳的意思,原封不动地表达了出来。就好像,这是我个人见解似的。     
    我的主考官,恰好是南方报业过来的,而且他不认识芳芳,不知道我的知识谱系,来自一个嗲嗲的小女生。     
    可能他觉得我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