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是黄金的十年。独到的自然条件,珠三角的地理位置,深圳、东莞清理猪场的大气候,让惠阳的养猪业一时繁荣空前。外来猪农,不管他们创业多久、经营如何,生活状况却惊人相似:背井离乡、脏、累、有压力、风险大。他们靠天、靠市场吃饭,在夹缝中谋生。而眼下,他们又遭遇相似的结局:被〃一刀切〃清理。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何去何从牵动人心。
  离乡
  王华平记得,9年前首次来惠阳考察时,感觉良好。那时他还年轻,结婚6年,儿子5岁。丈人一家有养猪技术,而家乡湖北省潜江市王场镇难获岗位,便谋划举家外出发展。由熟人牵线,他来到惠阳一看,〃这里气候温暖,低山密布,雨水充沛,养猪真是太好了。大猪肯长肉,母猪下仔多。〃
  温暖的不仅是气候,还有投资环境。如果你在这里养猪,住房、猪栏、水塔,对方花12万元帮你建好;每头猪补贴20元,场地不收租金,只需把猪粪供给鱼塘、果地。筑巢引凤之举让人怦然心动,当地政府也很热情,畜牧局还会主动上门做好防疫工作。
  敲定场地之后,王华平回老家彻底了断,卖了房子,借了2万元,来惠阳养下200头大猪。同来的还有老婆、岳父、岳母、小舅子两公婆。
  但天难遂人愿。1998年,亏了3?6万;1999年,上半年几乎亏光,〃女的都哭了,差点放弃〃,下半年好歹赚回一些;2000年,赚了6万;2001年、2002年,平稳过渡,每年赚下七八万。
  当王华平开始看清养猪的未来时,还在湖北当屠夫的柯昌军正准备外出发展。柯是大冶市陈贵镇杨董村的农民,他认为养猪大有前景。他还架不住老乡的鼓动。2002年2月,柯昌军撇下年过七旬的父母、12岁的大女儿,带着老婆、小儿子来到惠阳。柯昌军要搏一把。他同样卖了房子,120平方米的三房,9万块,另外还找关系贷了45万。手笔之所以这么大,因为老乡介绍,办猪场要投资大才有收益。何况,珠三角的政府讲诚信,投资几乎没有风险。〃所以,我动用一切关系借钱办猪场。但现在看起来,真是错了。〃柯一边叹息,一边露出愁苦的皱纹。
  2003年,柯昌军位于平潭的猪场保本;而王华平在镇隆镇兴办的何伯田母猪场,因台风〃杜鹃〃卷倒猪棚,亏空7万元。2004年,柯昌军猪场赚了3万元,何伯田母猪场扩大近一倍规模。2005年,猪肉3元多一斤,柯昌军亏空20多万元。何伯田因是母猪场,不受影响,再次扩大一倍。
  2005年春天,惠阳养猪户中,有人欢喜有人忧。远在湖北大冶的胡运策选择此时来惠阳。〃肉价那么低,投资也许是个机会,坚持一阵子肉价就会上涨的。〃胡有文化,眼光不俗,一出手便在猪场投下80万元。果然不出所料,熬过一年多之后,今年5月,全国肉价飙升。然而,胡运策万万没有想到,惠阳〃一刀切〃整治同时开始。
  奋斗
  整治风暴黑云压顶,昔日的青春、奋斗、意气风发、艰难与挫折,全部涌上心头,可怎么想都不是滋味。
  柯昌军舍不得亲手建下的猪栏,还有600多头肉猪、200头母猪。王华平说,这证明柯是亲自养猪的人,养过的都有这感情。
  在老家,柯干过泥水工,建猪栏就亲自码石头、糊水泥,当大工;老婆拌水泥、拎石灰桶,当小工。这样很累、麻烦,但是省钱。南方天气热,烈日之下一身汗;建了十个猪栏,戴破几十双手套,怎么也不能阻止手掌起泡,剪破,继续。猪场渐成规模。猪农对猪棚的感情其实是爱屋及乌。5座猪棚被台风〃杜鹃〃刮倒后,王华平冒着汗,拼命撑起一块油布,只为不让母猪被晒得层层脱皮。
  猪农明白,猪其实比人还娇贵,一天24小时都要陪着它。〃所以,24个小时都要在猪栏睡,要照顾好它。它要喝水、吃料、产仔,并且,瞌睡中容易得病,一定要注意。城市人当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还说我们人畜混居,其实这是生产的需要。最起码,不住猪栏,偷猪贼都防不住!〃猪屎臭,猪尿臊,这不算什么;晚上蚊子多,一抓一大把,也不算什么;长年高温,穿套鞋,脚烂、手烂,不算什么;扛180斤重的玉米包,用力气打饲料,也不算什么。他们只希望猪不要生病,尤其是规模化生产的猪,尤其是母猪。
  王华平经常半夜起来为母猪配种。〃母猪的发情期才两天半,不抓紧不行,半夜要忙。之前,还要从种公猪身上取精、化验。原来自己做,后来请了工人,还是不放心,自己做更好。〃
  〃以前在家杀猪,少不了吃肉。可现在,养猪的居然没肉吃,杀一头猪吃不完;不杀的话,猪场太偏,很难到镇里去买。〃柯昌军说。
  可是,家庭负担却是固定的。上有老,下有小。柯昌军的小孩在平潭希望示范小学读书,一年学费400多块。王华平家里继续添丁,小儿子、侄子先后在猪场出生,〃一生下来就要花钱〃。
  未来
  王华平怀念1999年的春节。
  虽然猪场亏了3万多,只能吃咸菜、抽7毛一包的〃百发〃牌香烟,但是有希望。基本生活不难,鱼塘、菜地就在眼前,好心的老板让王华平自己捡鱼、挖菜吃。那是他们举家在广东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大哥大嫂在广州工作,特地赶去猪场团聚,带了一斤白虾那是团圆饭的主菜。王华平记得,全家看了央视春节晚会,场面温馨。
  后来,养猪虽有波折,但全家人团结,硬是次次渡过了难关。养猪有风险,哪年赚,哪年赔,谁也说不清,但猪农都有这个心理准备。柯昌军、胡运策记得去年的两场台风〃碧利斯〃和〃格美〃,还有台风带来的洪水。那年,柯昌军亏了十多万,洪水冲走了230头小肥猪和5吨饲料。
  胡运策亏得更多,30万,损失150头小猪、20吨饲料。柯昌军说:〃那段时间,差不多没路可走啊。只想哭。〃
  但现在,面对整治,是人祸而不是天灾,他竟然〃哭都不想哭了〃。〃我的猪场周围1公里都没有人烟,开始我奇怪,这么偏的地方还要拆?〃并且,猪场配套鱼塘、果地,他自认为〃根本没有污染,粪水肥鱼塘都还不够呢〃。清理之刃高悬,他们终于想起自己还是外地人,户口在湖北。
  〃我把全家人的下半辈子都押在惠阳,没想到根本没有容身之地。〃胡运策说。柯昌军有时梦见父亲。从老家出来8个月,父亲检查出了肺癌,住院。但自己腾不出手,只能委托表兄代为看护。
  医疗费是个问题,他找关系总算借了5万,三分息。4个月后,父亲去世,不能床前尽孝,他至今内疚。柯昌军有时还想起大女儿阿珍。她17岁了,初中毕业去了东莞常平,在一家电子厂做流水线工作,很辛苦。
  〃养了5年猪,赚得少亏得多,前面58个月加起来是亏,最近2个月在赚。〃柯昌军的希望很快就要到头。
  〃我回不去,也没脸回去。借了朋友的钱,都没还呢。〃柯昌军说。
  (记者:胡亚柱《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21日)
  ■〃惠阳强铲猪场事件〃追踪
  猪农联合维权
  平潭示范场有可能被确认为准养区
  8月13日下午4点,平潭镇政府,比约定时间晚了1小时,政府官员终于现身。他们分别是惠阳区农业局、区信访局、平潭镇的领导。5名猪农代表被请到会议室,就平潭示范场可否养猪的问题,与官员座谈。
  两个多小时后,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但官员表态:〃会把猪农的意见向上面反映〃。
  这次座谈,其实是平潭镇200多户猪农联名争取到的一次机会,从中总算能看到政府的诚意、合法维权的可能。整治风暴中,1600多户猪农如何理性突破维权困局,实现自我救助,广受业内人士关注。
  8月15日,惠阳区政府有人给记者发来手机短信:〃平潭示范场经有关部门确认为准养区〃。而至发稿时止,猪农并未接到正式书面文件。
  中小养户坐以待毙
  7月30日,新圩镇东风村,清理现场情景惨不忍睹。
  两天内,强拆闪电战已搞掂周遭所有的中小猪场。来自江西万安的猪农肖敏说〃没有安全感〃,〃被强拆时,只有无奈的感觉;无法反抗,只有顺从〃。不远处,广西养猪户欧以生、吕关政(音),站在大劫之后的垃圾堆旁,同样一筹莫展。
  反抗是没有用的,大家看到了浙江养鸭户施格林的下场。拆猪场的同时,拆迁队顺手拆了他的鸭棚,〃省得以后多来一趟〃。
  56岁的施格林稍作反抗,便被皮带绑住双手。混乱中,他受了伤,花去医疗费近千元。面对中小户,钩机长驱直入,无战不捷。当强拆行动进展到镇隆镇时,结果同样证明很辉煌。本地养猪户则安全得多,被钩机做点表示,便可过关。猪场建筑,如系本地人所盖,一般可保安全。于是,部分中小养猪户便寻求当地村民的保护。然而,当清理行动来自区政府时,这层保护网其实弱不禁风。即便与某些中下层官员有点关系的猪场,同样如风中之烛。一名湖南湘乡的猪农,在向有关部门交纳2万元保证金后,仅得到缓期两个月强拆的待遇。强拆之后,有人觉得〃什么都没有了,不如上访去〃。
  然而,他们多数出身农民,缺乏维权的技巧与知识,更缺乏维权必需的物质基础。〃不要吃饭吗?谁有精力坐火车去北京上访呀?〃一位四川猪农说。有的猪农指出:〃只要不在禁养区内,只要生猪规模在500头以下,猪场并不需要办排污许可证,所以,政府的处理不合法。〃
  然而,这类个体呼声太微弱,个体维权太乏力,没有谁会真正重视他们的投诉。本报报道之前,媒体的集体失声,更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毗邻的养猪户,平日往来并不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从来没有一个互助合作的组织能把他们联系起来。
  偌大一个惠阳,猪农虽然超过1600家,但其实只是一盘散沙。弱势的中小户只能坐以待毙,望拆兴叹。
  养猪协会无所作为
  何伯田猪场没想到自己竟是被整治对象。
  它有母猪800多头,是镇隆镇数一数二的大户。整治前,经营主王华平还一度想扩大生产规模。年初,深圳一家大型食品公司已向他邀请,准备吸纳该猪场,列入深圳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它还是惠州市养猪协会的63家会员之一。8月5日,王华平的岳父王汉堂参加了协会组织的聚会,当时虽有会员对〃惠阳强铲猪场〃极为激愤,可商谈结果不了了之。3天后,在本报举办的〃猪价真相与普遍民生〃研讨会上,憋了一肚子委屈的王汉堂,谈及猪场遭遇强拆一事,不禁失声痛哭。会上,不少人认为,协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应该出面帮养猪户渡过难关。然而,前后的事实却表明,协会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借助养猪协会维权,为何难?此间,不妨探求一下惠州市养猪协会的出生背景。据悉,该协会是去年1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的,有着色彩浓厚的官方背景。成立前,它便〃受到省农业部门、惠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惠州市民政局、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热情关怀〃。况且,该协会才区区63个会员,根本没有把惠州市大多数养猪户集纳起来。一位协会会员则坦率地告诉记者:〃之所以在协会里混一个会员当当,主要是为了政治上的保障与光荣。〃缺乏内应力的协会,显然涣散无力。当记者找到一位常务理事,请他谈谈协会到底有多少家惠阳区养猪户时,他想了老半天,回答竟然是〃不清楚〃。这不能怪他,王华平自己也不清楚,另一会员惠泽冶丰实业发展公司的老总柯昌龙也不清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家对会费标准记得很清楚:会长单位,每年2万元;副会长单位,每年8000元;常务理事单位,每年3000元。如今,国家三令五申支持养猪,要求〃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和限制生猪饲养〃,协会为何没有动作?唯一的解释是:一个由官方扶持、并非自愿合作的协会,面对官方强大的统一整治行动,只会站在官方一边。
  联合维权现曙光
  按照惠阳区政府的前期解释,辖区内几乎全是禁养区。然而,平潭示范场开始出现松动。8月13日下午,与猪农座谈时,一位官员也承认:〃关于禁养区的划分,政府说不定也有错。〃
  其实,官方的松动并非出于主动,而是与平潭示范场众猪农的不懈维权大有关系。平潭示范场的龙头大户是惠泽冶丰实业发展公司,也是惠州市养猪协会会员。1992年6月,该公司由惠阳政府作为菜篮子工程招商引入。
  15年来,它吸引了湖北来广东养猪的业主200来户,年出栏活大猪30万头。它有营业执照、动物防疫合格证、生猪出口证、税务登记证、企业代码证,是香港地区活大猪的供应基地,也是全国350家供港活大猪注册场之一。
  清理通知刚下,200来户湖北籍猪农自然而然抱成团,寻求维权。养猪户与湖北省大冶市政府关系密切,便想到前往求助。
  8月7日,大冶市政府向惠阳区政府发出一份《关于要求准许惠泽冶丰实业发展公司继续养殖的函》,从四个角度表明了该公司养殖的合法性,并诚恳要求对方〃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文件精神,对惠丰公司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同时,养猪户还选出代表,合法、有理、有节地向有关部门上访。
  下一步,猪农作好了集体打官司的准备。他们请了法律顾问,研究了法律政策,认为惠阳区政府的做法没有道理。他们在行政起诉状的草稿上写道:〃惠阳区、平潭镇政府向我们送达通告、责令停业拆迁的行政处罚,显属无权处罚、滥用职权行为;对我们的处罚无事实依据,严重违反程序,违反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告知听证权、申请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等,属于无据处罚。政府行为还直接与党中央、国务院近期针对生猪生产的政策、行政法规相违,执法目的非法。〃
  联合维权触动了政府,平潭镇示范场的猪场才得以支撑至今。
  (记者:胡亚柱《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21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