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达芬奇密码-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Transltr”,它被用来监视并破译恐怖分子的电子邮件。但与此同时,“Transltr”也可以暗中截获普通公民之间的私人电子邮件。某天,一名黑客无意中发现了这个计算机系统,并成功入侵并令其死机。随后黑客要求国家安全局(NSA)公开承认“Transltr”的存在,否则他将把入侵该计算机的方法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据悉,为了让他的读者也能体会破解密码所带来的乐趣,丹?布朗以《达芬奇密码》的情节为基础,在互联网上展开了一个“搜宝大行动”,读者可以通过用Google搜索、电子邮件等方式参与其中。最后找到“宝藏”的人将获得一件极为珍贵的奖品,丹?布朗说那件奖品是“用钱都没法买到的”,不过他拒绝提供更多细节,因为他希望能给获胜者一个惊喜。
  ──(袁海中国网友报) 
                                  
                                 …110…
 
从卢浮宫讲一个惊险故事

  我对《达芬奇密码》的评价是只有一个字:“哇”。
  作者丹·布朗(这是一个你会希望记住的名字)在这本充满了让人愉快的知识悬念小说里,继续采用了他前三本书发展出的布局,并且把它完善到了一鸣惊人的作品所具备的水平。从《哈里波特》出版之后,还没有一位作者通过这样的圈套哄骗读者,诱使他们屏住呼吸来追逐情节,并罪大恶极地公然以此为乐。
  这位前任教师的第一本书,1998年发表的《数码城堡》里狡猾的女主角苏珊·佛莱彻,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席密码专家。布朗的第二本小说《骗局》是一个发生在北极圈里的科学诡计,涉及到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女主角雷切尔?萨斯顿是一个情报分析师,她的发型是“长得足够性感,短得足够提醒你她多半比你要聪明。”
  在《天使和魔鬼》里面,布朗引进了罗伯特·兰登,一位哈佛艺术史和宗教象征学教授,充满了他的女性同事所说的“博学的吸引力”。难怪在这本新书里我们又看到了非常可爱的兰登沉思着反物质、大爆炸理论,光召派邪教和对梵蒂冈的威胁。但是这些仅仅是为《达芬奇密码》里面让人心神不定的骗局所作的热身罢了。
  让我们看一看这本新书的序言,发生在卢浮宫的大画廊。(这本书是那种会注意到画廊的长度是华盛顿纪念碑三倍的类型。)这个情节牵连到一幅卡拉瓦乔的画作,一个得了白化病的修道士和一个教会监护人卷入的殊死搏斗。监护人雅克萨尼尔为了生存而搏斗的场景让人毫不怀疑作者激发读者兴趣的能力。
  萨尼尔拼命地抓住那幅画以便启动博物馆的警报系统,他成功地赢得了一些时间。然后他利用争取到的最后几分钟,脱下自己的衣服,画了一个大圆圈,再把四肢张开躺在圆圈里,就象达芬奇最著名的画作《维特鲁威人》里面那样。留下了一个由颠倒字母顺序而构成的字和一系列的数字作为线索。
  不管这些线索是怎么一回事,已经足够召唤兰登来参与破案了.到这个时候,兰登在破案上的名声已经打响了,他红着脸回忆说有一篇敬慕他的杂志,在报道中把他形容成“穿着哈利斯呢的哈里森?福特”。(哈里森?福特是美国演员,常常扮演警察一类的英雄角色)兰登最新的手稿“对既定的宗教肖像学提出了一些非常反传统的新解释,注定会富有争议”。这肯定与案情的发展有关。而且很快,索菲内弗出现了,和作者之前作品中的原型非常相似:“不像那些装饰在哈佛学生宿舍墙上一个模子的金发碧眼美女,这个女人是健康的,有着未加修饰的美丽和真诚,散发着惊人的自信。”即使作者布朗没有把整个故事设计为一个搜索“失落的神圣女性精华”的故事,女性读者也会喜欢布朗先生的。
  布朗开始了他追寻秘密的冲刺,顺便带上了达芬奇作为他的同谋者,因为达芬奇的生活和工作都充满了符号和秘密。兰登和索菲跟随了宗教阴谋理论的脉络来追查这个案件,你可能也会想去研究这些事物:以色列人的小修道院,圣堂武士,具有争议的梵蒂冈主教奥珀斯戴都出现在场景里,还有五芒星,黄金分割,在电影《大开眼戒》里也出现过的怪异的性爱仪式,以及圣杯。如果你以为圣杯是一个杯子,作者布朗先生引用真实生活中的萨尼尔在十九世纪发现的引起争议的圣杯理论,就会让你重新考虑一下了。
  就象在《天使与魔鬼》里面一样而他创造了一种令人鼓舞的对这个领域的探索,而且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是冒渎神灵的,但是尖锐地挑战了梵蒂冈的政策。随着兰登和索菲跟随达芬奇布下的线索,他们得出了一些让人大为惊异的推测,有一些把《达芬奇密码》这本书带到了让人觉得过火的边缘。但是最终,作者布朗还是温文地回到了他提出的所有问题。
  这本书情节移动的步伐快得好像脖子都要断了,作者很明显地非常享受他发明的这种写作手法。基本上每一个章节都以一个悬念来结束,能够做到这点不容易,想一想有那么多平淡的叙述需要完成,就更觉得如此了。而且,把索菲和兰登这两个人物放置在这次追踪里面,很好地营造出了一种惊险的氛围。他们像做其他每一件事一样,非常聪明地躲避了追捕他们的人。
  例如,当受到全球定位系统追踪的时候,他们聪明地让人发现的那个感应器从40英尺高的窗口飞出去,使追踪者以为他们那样逃跑了。这本书还成功地把这些大胆行为和下面这样的评论和谐并存:“你知道吗?如果你把世界上任何一处的蜂巢里雌蜂的数目除以雄蜂的数目,得出的比例都是一样的。”
  《达芬奇密码》是轻松愉快的,作者甚至会拿它的主角的聪明来开玩笑。有一次,一个收留兰登的人问他有没有把大家都在寻找的财宝收藏好。兰登忍不住咧开嘴笑着说:“其实,那要看你向床底下扔了多少垃圾。”
  ——译自纽约时报 
                                  
                                 …111…
 
耶稣娶过老婆?美国广播公司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美龙网讯)据美联社纽约30日电,美国广播公司(ABC)记者伊莉莎白·瓦加斯承认,她的特别报导“耶稣、马里亚和达芬奇”是要探讨耶稣是否娶妻的神学劲爆问题。
  瓦加斯制作的报导节目预定在美东时间11月三日晚上八点播出。她说:“我们谈这个题目无可避免会冒犯某些人。我们尽量做到必恭必敬。”
  美国广播公司今天把这个节目先播放给一些记者和宗教领袖看。这个节目根据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拍成,该小说宣称部分根据史实。
  小说主张抹大拉的马里亚是耶稣妻子,而不是妓女。她在耶稣被钉字架后带着耶稣的孩子逃到耶路撒冷。
  一个秘密教派将这个故事流传了几世纪,画家达芬奇也属这一派。这部小说宣称,达芬奇在他的画中留下线索。
  美国广播公司的特别报导介绍这些理论,并访问一些神学家,其中有人认为是一派胡言,有人认为不无可能。
  这个节目立刻受到批评。天主教联盟一名代表认为这项报导过度倚赖圣母院麦克科比·布莱恩特神父的意见,他认为历史了解抹大拉的马里亚的重要性,她有可能是耶稣的妻子。
  天主教联盟的分析家德费欧说:“我认为没有平衡报导,节目中访问的大多数人相信抹大拉的马里亚可能是耶稣的妻子,但事实证明这是疯狂的理论。” 
                                  
                                 …112…
 
阮一峰:用凶杀案包装西方历史

  如果要问200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小说是什么,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它就是丹布朗(DanBrown)的《达芬奇密码》(DaVinciCode)。如果你不是身在美国,你很难想象这本书多么受欢迎。
  该书2003年3月出版后的第一周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并在这个位置停留了15周。在这期间,它横扫了美国所有书籍销售排行榜。它的出版商多布尔戴公司(Doubleday)第一版印刷了21。8万册,根本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被抢购一空,结果截至到2003年8月,该书已经重印了23次,总印数超过150万册。2004年初的最新统计是它已经有40多种不同语言的版本,全世界的总印数在550万册以上,而这时距离它面世还不满1年。
  作者丹布朗原本是个不知名的作家,他的前三本小说在市场上全都默默无闻,《达芬奇密码》的走红使他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2004年1月18日,他的所有(4部)作品居然全部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含精装和平装两个排行榜),且都在前15名之列。虽然在全年销量上,它略逊于《哈里波特与凤凰社》,但如果考虑到后者有众多的少儿读者,那么《达芬奇密码》是美国去年当之无愧的最有影响的新书。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达芬奇密码》如此畅销?美国评论家普遍认为,丹布朗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保持惊险小说节奏紧凑、悬念迭起的同时,还创造性的引入了一些其他东西,其中包括他对破解密码的爱好,以及对西方历史大胆的另类解释。这使他的小说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即能吸引住惊险小说爱好者,又能让更广泛的读者体验到一种智力上的游戏和知识面的拓宽。
  和大多数其他惊险小说一样,《达芬奇密码》以一桩凶杀案作为开始。某天夜晚的10点46分,德高望重的雅克·索尼埃馆长在卢浮宫内被人枪杀,为了给自己的孙女索菲留下破案的线索,馆长在死亡前摆出了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维人》中的姿势:
  “他已脱下了身上的每一丝衣服,并把它整齐地放在地板上,躺在走廊的中央,和房间的长轴线完全处于同一条线上。他的手臂和腿向外张开,像一只完全展开的鹰,又像孩子们做的雪天使那样手腿叉开,或许更准确的说是像一个人被看不见的力量向四个方向拉扯着。”
  并且“把食指插进了伤口,用自己的血作墨,以赤裸的腹部作画布,画了非常简单的符号——五条直线相交而成的五角星”;还留下了四行神秘的词语。
  “13–3–2–21–1–1–8–5
  啊,德拉古式的魔王
  噢,瘸腿的圣徒
  P。S。找到罗伯特·兰登。”
  于是,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兰登被引入了故事,揭开重重谜团的责任就落到了他的肩上。他与馆长其实素不相识,唯一的长处是熟谙宗教史和各种符号的宗教含义。他对历史常常有一些不同于前人的奇特看法,比如他认为《蒙娜丽莎》并不仅是一个微笑的妇女,还是男女和谐共存的象征,因为
  “埃及传说中的代表男性生殖的神叫阿蒙(Amon),代表女性生殖的神叫伊丝(Isis),古代文字曾将其读做L’ISA。两者合起来就是AMONL’ISA,即蒙娜丽莎(MonaLisa)。”
  为了找出凶手,兰登和索菲携手,从法国一直追查到了英国,他们发现对手不仅有杀人凶手和要将他们逮捕的警察,而且还有一个已经存在1000多年的秘密团体郇山隐修会(ThePrioryofSion),以及天主教保守组织天主事工会(OpusDei)。而在凶杀案背后,则是一些西方文明最大的秘密,其中有的已经被隐藏了2000年之久。
  《达芬奇密码》最扣人心弦的情节正是那些西方历史中的悬案和丹布朗对此做出的大胆假设。试想如果你听到有人声称耶稣与十二门徒的画像《最后的晚餐》中其实有一个是女人,而这个女人还为耶稣生下了后代,在秘密团体的保护下,他们一直活到了今天;此外,达芬奇是这个秘密团体的大头目,大科学家牛顿则是被其册封的骑士,你会有何感想?我的直接反应就是被它吸引住了,毫不费劲的将这本400多页的小说,一口气读完。
  也许你会接着追问,丹布朗的这些大胆(或者说另类)解释到底有多大的可靠性,是否有足够的历史依据。那么我要说,像圣杯、骑士团和郇山修隐会这样的题目,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学术中,本来就是充满神秘感和争议的内容,关于它们的各种假说和争论文章不计其数。丹布朗就是选择了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用惊险小说的外衣精心包裹,所以最好不要将其看作历史的真相,只把它当作一部纯小说,用娱乐的眼光来看待它。
  此外,我还想指出的一点是,由于过于追求悬念效果,小说的某些情节十分牵强,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有些地方非常模式化,比如当我读到一半的时候,有一个新的人物出场,我就立刻猜到了小说的结局。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和我一样,希望有一本书可以伴随你度过一个闲适的星期天下午,让思维在深深的投入中得到放松,享受一篇优秀的故事所能带给我们的阅读乐趣,满足我们天性中的不倦的好奇心,那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将《达芬奇密码》推荐给你。 
                                  
                                 …11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