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血- 第5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是几乎不可能出错,而是尽可降至最底,如果程序数据计算错误,纸带发生误差,都有可能影响加工质量!”

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王义乾在纠正他的解释中的误区时,又进一步解释道。

“它不难能够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而且在加工零件改变时,一般只需要更改程序,可以节省生产准备时间,同时,他可以选择有利的加工用量,生产效率更高,其产品质量更容易控制!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低,就像……”

手朝着一旁的三名操作员,王义乾笑着对面前站的那位从公司来的丁科长介绍道。

“他们都是公司技工学校三个月前毕业的学生,中等成绩,按照公司的规定,其应该在一年后才具备生产88公厘26延时引信中的a03部件的能力,但是,现在,经过培训后,他们即可以操作电子铣床,用更快的速度,以更高的成品率生产这一产品!”

“王工,我想我们还是用事实说话吧!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好了,可以开始了。”

点点头,王义乾笑着宣布道,就在几个小时前,他们已经对机床进行了检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得到指示后,三名工人立即走上前去,对着工艺图纸,把毛坯件装上了夹具,然后,由其中一人主持操作,另外两人在一旁辅助。

在按下启动按纽后,步进电机呜呜地响了起来,工件在夹具的推送下,缓缓前进,铣刀飞速地旋转着,从毛坯件的表面削下一片片细小的切屑,切削液从喷头里流出来,淋在切削面上,把切屑带入废液箱。

就在这时,几乎所有人都惊讶的看到一幕极为奇妙的景象,刀具在程序纸带发出的指令引导下,开始对零件进行加工,除去其间更换刀具外,整个加工过程,工人几乎就是在一旁旁观,只是偶尔的对夹具进行调整,以将工件的另外一个位置送到了铣刀的刀口,至于切削量的控制,完全不需要人为操作……

“王工,这……”

扶着眼镜框叮裕杰这位公司项目负责人抬起眼腈看着王义乾,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镜所看到的,整个操作过程过程,就像是天访夜谈一般,工人几乎变成了生产的旁观者。

不单丁裕杰等人惊呆了,其它的来自己机电公司、精工公司的工程师们,同样也惊呆了,工程的敏感,使得他们几乎立即意识到,这种电子机床对于机床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在众人的惊讶之中,王义乾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同时吐出一句充满自信的话语。

“其实,这很简单——这才是真正的未来!”

第四百零九章集成

新区51区,这里的空气甚至与外界也截然不同,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淡淡鲜花的芳香。风景如同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城市坐落在种满枫树的山脚下,蜿蜒的街道两旁点缀着行道树,一座座中式的、西式的别墅掩映在林荫深处,园丁剪子的喀嚓声和喷淋器的噬噬声使周围更显得安祥静谧。

与任何一个地方相比,这个宁静而美丽市场简直像是天堂。

刚刚下车,一放下行李,吴几康立刻朝着北方理工学院赶去。作为中国最高等的理工学陆军,这所学院并不算大,占地不过只有1000多亩,校园虽然不很起眼,然而千万不能小看聚集在这里的大批人才。

这座与民25年兴建的理工学院,在北方公司的财政资助下,从世界各国引进了上百名学者、教授,其中不乏世界知名学者,这所学校真正成为一个科学研究的中心不过是过去几年的事情,在过去的几年间,北方公司正在迅速腾飞,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企业式;管理模式赋予了研究人员最大限度的自由,加之学校规模较小,有利于师生保持密切联系。这一切成就了北方理工学院这所年青的学院成长为科学研究中心。

不过,也许最关键的因素是北方理工学院信奉一种较新的观念,即科学研究应该打破并超越旧的学科界限。在这里,化学家定期参加物理研讨会;物理学家通过观察宇宙来检验化学演化的理论;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化学家一起破解星球的奥秘。跨学科的研究表现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现在的北方理工学院在很短时间里就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也许有一些领域尚称不上是顶尖的理工学院之一。

本科的四年令吴几康整个人一直像身处于战场一般,在这里,他发现白已被答案的海洋所包围——还有数不清的新问题——都是由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提出的。在理工学院,每天大家都会就最激动人心的想法、最新的发现和最重要的问题公开、热烈地进行辩论。

“真正的科学家要耐得住寂寞!;

怀抱公文包,急步行走于校园内,吴几康朝着数学系的方向走去,今天在那里正在举行一场数学家的聚会,虽说他学的是电子工程学,但数学却是基础科学,同样电子编程亦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是数学家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数学家破译了德国的密码,同样也是数学家完善了各种武器的研制,就是像你们这样的数学家!;

站在俱乐部的发言台上,约翰?冯?诺依曼这位北方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手指着面前的十几名数学系的刚刚入学的博士生们,用平静却不失严肃的证气说道。

“纳粹德国、日本以及苏俄的目标,是统治全世界,他们的威胁是无时不在的,不仅仅只是依靠军事入侵,也同样会借助各种面具,比如在科技上,现在战线已经分外明了,战争的乌云已经笼罩着整个世界,想要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我们就需要有成果,可以发表、实用的成果,你们当中,谁会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呢?;

走出发言台,置身于环坐于俱乐部内的数学家中央,约翰?冯?诺依曼用激动的言语继续描述着数学的重要性。

“谁会成为这个国家复兴和崛起的先锋呢?今天,中国的未来与希望都将交于你们的手中,各位,欢迎你们来到北方理工学院!;

在掌声中,作为旁听者的吴几康扶了一下眼镜框,对于这场聚会他似乎有些失望,这只是一次欢迎致辞,不过他来数学系的目的是为了找约翰?冯?诺依曼教授,这位因为兴建一座以其名字命名的数学试验室,而被理工学院从普林斯顿大学挖来的数学家。

“诺依曼教授!;

在新入学的博士生们在数学系教学楼前的草坪上举行餐会的时候,吴几康朝着诺依曼教授走了过去。

“你是……;

诺依曼教授用生硬的中文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青年,似乎在课堂上见过他,不过他并不是数学系的学生。

“你好,我是电子工程系的研究生吴几康,暑假前,我曾听过您的一场演讲!;

演讲?

在诺依曼教授的诧异中,吴几康连忙解释道。

“是的,是8月份的那场,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理论的演讲!;

“哦?有什么事情吗?;

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理论研究,是冯?诺依曼刚刚开始的研究,早在几年前,进攻北方理工学院,开始从事研究时,他就就明显看到,即使对一些理论物理的研究,只是为了得到定性的结果,单靠解析研究也已显得不够,必须辅之以数值计算。进行手工计算或使用台式计算机所需化费的时间是令人难以容忍的。

而在获得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信息之后,冯?诺依曼便劲头十足的开始从事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方法的研究,随后在参与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与改进之中,当时的电子计算机缺少灵活性、普适性。而冯?诺依曼关于机器中的固定的、普适线路系统,关于“流图;概念,关于“代码;概念为克服以上缺点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在今年8月,他写出了一个全新的存贮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随后,其依据就是这份报告这一向专搞理论研究的北方理工学院高等研究院也批准让冯?诺依曼建造计算机。

现在,他正在按照这一理论在电子工程系的帮助下,建设着他的通用电子计算机,而不像电子研究院的电子计划进行计算都需要对线路进行调整。

“是这样的,诺依曼教授,我知道,您目前正在学院的效助下建造新的电子计算机,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设想,想听取一下您的意见!;

中国式的谦逊,尽管已经在中国生活了4年,但诺依曼依然在适应着这种中国式的谦逊。

“……在晶体管发明之后,几乎所有的工程师都因其发明而备受鼓舞,晶体管可以做到更小,而且更为可靠,于是他们便开始尝试设计高速计算机……;

高速计算机……诺依曼默默的点了点头,速度超过人工计算千万倍的电子计算机,不仅能极大地推动数值分析的进展,而且还将在数学分析本身的基本方面,这正是他决定建造计算机的根本原因。

“但是问题依然还是没有解决,由晶体管组装的电子计算机还是太笨重了,工程师们设计的电路需要十几公里长的线路,还有上百万个焊点组成,建造它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决定了电子计算机的昂贵与复杂,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在吴几康的讲解中,诺依曼深以为然的点着头,自从两年前电子研究院发明了电子计算机之后,直到现在,一共只建造了5台电子计算机,而理工学院不过只有两台,申请使用电子计算机的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审核,然后对其线路进行调整,正是因为漫长的审核和复杂的使用方法,才令诺依曼决心安照他的理论建造新的计算机。

但建造电子计算机并不容易,正像吴几康说的那样,需要几十名工程师,用数月的时间进行设计,再用数月的时间建造,漫长的设计与复杂的结构导致的漫长的制造过程注定了电子计算机的昂贵。

“那么,你有什么办法呢?;

望着吴几康,诺依曼心知,或许,这个年青人带来了解决的办法。

“我有一个设想,诺依曼教授……;

看着似乎有些兴趣的诺依曼教授,吴几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众所周知,相比于电子管,晶体管的耗电量几乎不值一提,不仅令电子计算机的耗电量大为降低,同样它的电路电线负荷也大为降低……;

在说话时,吴几康从公文包中取出了取出一张图纸,吴几康指着图纸解释道,

“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想能不能将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都安置在一个半导体单片上呢?一小块半导体单片就是一个完整电路,这样一来,电子线路的体积就可大大缩小,它的可靠性也必然大幅提高……;

随后吴几康便拿着手中的图纸,解释着他的设计意图,尽管作为一名数学家,但诺依曼还是被吴几康的想法给吸引了,他立即敏锐的意识到,这种单片集成式电路对于电子计算机的意义——至少它可以大辐降低成本。

“……线路的简化不仅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甚至可以将电子工程师从生产中摆脱出来,从而实现由工人依造图纸制造电子计算机,而不是由工程师制造电子计算机……;

就在这时,吴几康的话却被诺依曼打断了,诺依曼看着他说道。

“吴先生,我想知道,您需要什么?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吗?;

作为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诺依曼自然知道,他的这个设计肯定会得到学院的支持,如果他提出的话,学院一定会支持他进行试验,而且作为研究生他本身就拥有一定的研究支配权,但,他为什么会来找自己呢?

“教授,我……;

犹豫片刻,吴几康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道。

“我希望能够在您的计算机上去印证我的这一设想!;

这正是吴几康找到诺依曼的原因,因为他并不想浪费时间,他希望能够尽快的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成熟的产品,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晶体管集成单片。

第四百一十章军人之择

民26年,初进十月,正当。秋老虎”依还在逞兴着其余威之时,此时的中国却是一片灼热,从人心到土地,直至天空,抗战的战火将整个国家置到烈焰灼之中,人心在这个时候越发沸腾起来。

通过邯彰广播电台的广播,几乎全中国上下都知道,在邯彰掀起了一场“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这场运动,不仅点燃了邯彰的青年,同样也在全国其它各省各地点燃了。

在西安这座去年曾举世关注西北内陆城市中,这里西北的大后方,在过去的几个月间,在西安城外,诸如炼油厂、机械制造厂等数座专业工厂建立了,使得这座十朝古都,终于有了直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大量内迁工厂、人口进一步繁华了这座内陆城市。

而此时,在西安城内外的街头巷尾贴满标语,报章杂志连篇累牍地宣传着,宣传着“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而“一寸土地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好男才当兵,好铁才打钉”之类的标语更是于街道上张贴着,在广播中《从军歌》更是于是古城的上空回荡着。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l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i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矜。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激荡人心歌声在几乎每一个青年人的心中沸腾着,激荡着,同样也在在汉中联中读高三的文自强的心中激荡着,这是为了抗日救国,为挽救民族危亡,基于一片爱国心,和许多同学一样,在初的的争论之后,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加入军队。

骄阳似火,在汉中军政当局在北校场开大会,由川陕鄂边区警各司令郭寄峤主持,他颇为慷慨激昂地讲了一番抗日救亡的道理,鼓励青年报名从军。台下的群众被打动了,开始一个、两个、十个、八个上台报名,跟着就有更多的人去报名,掌声,欢呼声、口号声汇成一片……

这天到底有多少人报名,文自强不知道,总之,很多,很多,他也报了名,在穿上军装的那一瞬间,他只感到前所未有的荣幸,似乎在这一瞬间,他同国家以最亲密的方式融成了一体了。

这些新兵兵成员很复杂,有学生、教师、火柴厂学徒、农场技工,甚至还有保警队军佐以及党部小职员……

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从军**,自然引起了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