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血- 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为了得到这些战车,这些战车即便是无法修复,也可以发挥固定火力点的作用。

“但愿吧!”

曹世杰点头应着,为了麻痹日军,他特意命令战士去收拾战利品,拖回日军尸体上携带的武器弹药,日军自然会用机枪扫射以阻止他们的行动,而为保护战士们,只能甩出烟雾弹,在烟雾弥漫中,工兵们则行李起来,为日军战车扣上钢丝绳,再用拖车将其拖入已方阵地。从而避免了日军发现自己的企图后,用火炮击毁战车。

第二百零九章忧虑

第47章洋人挤兑人忧虑

天津通衢胡同,这个遍布着棉布庄,因棉布生意而兴隆的胡同内,一家家棉布庄,原本这些棉布庄,大都是从事着棉布售出的生意,鲜少承受成衣,清军的京畿禁卫军和驻防各地的庆军、毅军、定武军、武卫军等,大多到估衣街、锅店街的大棉布庄采购布料制作军装,来往熟悉后,各军常常委托棉布庄代找成衣加工店。由此也开辟的闻名全国的天津的军装制造业,而通衢胡同无不是见证着这些成衣店抓住机会从而一举暴富的经过。

天津的军装行业历史,清末已经略有雏形。而到了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成立“新建陆军”,军服改为西式上衣,中式便裤,戴大檐军帽,一改过去军装往往通过分包布匹委托加工的形势,自此以后,军队开始向通衢胡同估衣街一带的棉布庄大量订制军服。

早年承做新建陆军军装的是春华泰棉布店。位于通衢胡同的春华泰原本只经营绸缎布匹,后因承做“新建陆军”军装,又在锅店街设立栈房作为军装部,招雇成衣工人,把布匹剪裁后,再找郊区住户加工缝制、锁钉扣和絮棉花等。这项工作有专人负责,往来城乡之间,发活收活,俗称“撤官活的”。

春华泰经营军装生意兴隆,需求不断增加,于是春华泰本柜同人不少都陆续离开,或自投资金,或与人合伙开办起军衣庄。在1900年先后,春华泰本柜的陈秀甫、史世甫、左荫棠、张汉卿等人先后离开春华泰自行开办军衣庄,如陈秀甫的铭利军衣庄,曾承揽清兵部军服生意,史世甫的华懋昌军衣庄,曾承做北京禁卫军的军装,左荫棠的义源涌军衣庄、张汉卿的宝聚源军衣庄都曾经承揽直隶警察厅的警察制服等。

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各地军阀竞相扩军,军服需求不断增加,天津军装业也随之进入全盛时期。虽然这段时期,大军阀如段祺瑞、曹锟等都曾相继设立被服厂以谋私利,但全国各地未设被服厂的中小军阀仍然以天津作为订制军服的主要来源,而部分军衣庄的老板甚至借此积累了丰厚的个人财富,成为天津工商界的名人。

外人进入花园路,不走几步便会看到一座典雅华贵的西式别墅建筑,这座建筑便是花园路九号,在天津商界大名鼎鼎的章宅,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这座西式别墅的主人,可以说占据着天津军装业的半壁江山,由恒源帆布厂提供原料,恒聚德军衣庄承做军用服装,这么一条流水线式的生产线,自民国七年似乎就从未曾停止过。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恒聚德军衣庄十几年如一日的承接着过去的奉军现在的东北军军衣定单,早年间民间曾传说张作霖当初每到天津常下榻在章府,而每晚都会同章府的主人章瑞庭打麻将,而章瑞庭则在麻将桌上故意输钱给张作霖,以博大帅一笑,而这一笑的结果自然是更多的军衣定单。

对于抱上财大气粗的奉军、东北军这棵大树的恒聚德军衣庄来说,似乎这军衣生意是做不尽的,也做不完,不过,从去年起,东北军的生意似乎难坐了起来,这倒也不出外人的意料,打从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失去了地盘,自然的也就失去了财源,没钱自不可能像过去那般财大气粗了,恒聚德的生意自然难做起来。

“查到了吗?”

章府的客厅内,面带愁容的章瑞庭语气显得似乎有些疲惫。

虽说他出身贫苦人家,15岁给小站一家船主当伙计,为袁世凯练兵的小站营地运送军需,到后来发展到为军队承包军装被服,虽出身贫苦,但这一辈子却是顺风顺水的,几乎从未来受到过任何挫折,打从民国七年通过旧友鲍贵卿接下奉军的生意,一开始只是承接奉军被服厂做不下的单子,可后来和张作霖有了联系之后,张作霖最后把几十万奉军的军装全交给了他,可以说是大获其利。

若是这辈子受过什么挫折,恐怕还是两年前,少帅入关调停中原大战时,自己仗着财力雄厚,又有少帅这位全国第二人做靠山,把北洋纱厂独资买到手,接办北洋纱厂以后,自己可以说是事必躬亲,锐意经营,一心想把厂办好。但市面洋货充斥,纱布行情连年下跌,纱厂负债越来越多,这两年挣扎再三,却始终未能打开局面,现在只想把这纱厂给外人,若非接手的只有日本人,自己又岂会一直捂在手中。

纱厂亏损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军庄衣的生意随着东北军失去了东三省,一天不如一天,甚至去年入冬前,东北军定购的30万套越冬被服,现在不过只结了七成的款子,这笔生意让恒聚德亏了数十万,而现在……东北军的生意竟然被人抢了!

虽说只不过是抢走部分生意,若是搁过去,就那点生意章瑞庭怕还看不上眼,可今时不同往日,虽不过只是几万件军衣,但章瑞庭还是敏锐的意识到危机感。

“董事长,听公署里的宋处长说,接下这笔生意的是一家洋行!”

边际远的回答只使得章瑞庭一愣,随后像是不太确信的说道。

“洋行,什么时候洋行开始做起了军装生意!”

闯荡商界二十余年,没少和洋行打交道的章瑞庭怎么也不会相信洋行会盯上军装生意,军装生意虽说利润颇大,但几十年的定规使得洋行根本就插不得手,再则相比于军装,军火的利润更大!

面对董事长的诧异,边际远,这个天津知名商人边守靖的本家却是苦笑了笑,一开始他也不相信,可到后来他却是不得不信。

“董事长,这看这件军装!这是那家洋行供给的军装。”

从包中取出一套军装放到茶几上,虽说还未展开,可不过是搭手一摸、扫一眼针脚做工,章瑞庭就知道这下怕是碰到对手了。

“不是东北军的衣款?”

看着展开的军装,看起来倒是和驻天津的那些美国陆战队的军装有点相似,和过去东北军用的日本款的军装截然不同。

“董事长,还是您见识广,一眼就看出来是美国式,可不就是美国式吗?”

轻拍董事长个马屁,坐在沙发上的边际远的面上却见不着一丝喜色,这一趟北平之行,算是让他彻底的死了心,甚至绝了望。

“一套多少钱?”

“两块!”

吐出这两字时,边际远面呈一副死灰之色。

“什么!”

双眼猛的一睁,章瑞庭惊讶的看着边际远。

“你确定是这个价?”

“没错,我也问过几次,就是这个价,听说,这个价钱还是洋行大班亲自和张主任谈出来的结果!两块钱一套!”

“不可能,不可能会这么便宜,美国人不是日本人,他们肯定不会做亏本买卖……”

喃语间望着几上的那套军装,紧皱着眉头章瑞庭全是一副凝神思索之色,在各国洋行中,亏本做生意的只有日本人,就像这几年日本人在华低价倾销人造丝、棉纱一般,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挤垮竞争对手,但那是因为日本人有政府补贴,可美国人不一样,美国人……

“是美国洋行!”

虽是不忍心,但边际远还是如实的汇报道。

“是租界里的美和洋行,老板马德勋是美国人,原本他的洋行都快要倒闭了,谁知道……他却不知从那弄到一批美国的旧军装,所以才……”

叹口气,边际远的脸色显得很不自然,若是没有军装生意这恒聚德的日子也就算是到头了,甚至就连北洋纱厂也到头了,现在之所以能董事长在那苦撑着北洋纱厂,还不是因为有恒聚德在那撑着,可若是现在连军装生意都丢了……

“马德勋、美国洋行……”

反复念叨着这几个名词,章瑞庭站起身来,来回在宽敞的客厅内踱着步子,神情不时的变幻着,似乎是琢磨着什么,章家客厅随之陷入沉寂之中。

良久,章瑞庭方才开口说道。

“看来,这东北军的生意是到头了!”

此时章瑞庭的语间尽是苦涩之意,见董事长这副样子,边际远连忙出声安慰道。

“董事长,公署那边不过才采购几万套军装,他们能有多少旧军装,咱们恒聚德以后还有机会。”

这话虽看似在安慰着章瑞庭,可语间却没有一丝的底气,边际远自己都知道,这几万套军装不过只是开始罢了。看着边际远这位子侄辈的后生,听着他的安慰,章瑞庭摇摇头。

“你也知道,这话也就是说说罢了,若是他马德勋只有几万套旧军装,又岂会去见张汉卿?”

自嘲的笑着没想到自己竟然让一洋人抄了后路的章瑞庭长叹口气,然后如心死般的说道。

“你明天去和诚孚公司联系一下,和他们谈谈出售北洋纱厂的事情,价格低点没关系,还是那句话,宁可少卖钱,也不能把工厂卖给外国人,更不能卖给日本人……”

说出这句话时,章瑞庭像是在这一瞬间苍老了许多,和大多数商人一样,章瑞庭同样深受“实业救国”理论的影响,多年来一心想把民族工业做大做强,否则也不会在张汉卿的支持下,独资接办了已近亏损多年的北洋纱厂,而现在想着要放弃这一梦想的章瑞庭在道出这番话后,闭上双目,数滴老泪却是不自主的自眼间滑落下来……

第二百一十章新忧

五月初的阳光明媚。

在邯郸新市区专员公署11楼的专员办公室内,如同往常一样,管明棠等人正在处理着战争有关的事务。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从去年邯彰保卫战结束之后,整个第六战区几乎没有再爆发大规模的战斗,只是偶尔的有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但是作为第六战区大脑的专员公园内的这间办公室,却从没有远离战争,正面战场的防御、敌后战场的渗透与控制,把这间办公室变成了处理战争中发生的各种事情的指挥所,而战争在这里似乎成了每日必须处理的日常事务。

坐在沙发里抽着烟,管明棠的两眼望着办公桌上的一份报告,战区司令部民政长李璜和集团军参谋长王庚坐在两侧的沙发上。王庚正在就加强北部、东部防线的事情向管明棠作汇报,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而两眼现出血丝,看得出来,繁重的参谋部的日常工作使得他不知煞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相比于其它任何战区,第六战区参谋部的工作无疑是最为繁重的,他不仅要负责战区内的军事事物,同样还需要负责协调部署东北、山东以及河北等地沦陷区敌后部队,同时,还必须同山西、河南、江苏等地**部队协调行动,繁重的工作几乎完全压到他一个人的肩膀上。

“四个月前,第一批从苏联运出的可以武装三个师的军火,便已在香港、广州靠岸,目前武汉方面,已经武装了十五个苏械师,同时,苏联亦提供了超过300架战斗机,并派出了大量的飞行员,如组织武汉防御的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有一个前提,我们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日军进攻武汉的脚步,拖至明年年初,至少是今年年底……”

在王庚汇报时,管明棠的脸上尽是沉思之色,相比于历史上的苏援,现在的苏援无疑更加的迅速,而且数量更为庞大,在过去的四个月中,苏俄向中国交付了多达十万支步枪、上万支轻重机枪、近800门各型火炮以及数万吨弹药,中央利用这些军火整编了15个苏械师。

利用苏援整编苏械师、甚至划定苏械战区都是以十六集团军司令部提出的建议,以保障部队或者战区的后勤保障,而中央则采纳了这一建议,毕竟根据两国达成的协议,在未来的几年内,苏联将向中国提供数亿元的贷款,以用于购买苏联武器,而按照中央的计划,到年底,将以整理师为标准整编30个苏械师。

如果这一计划实现的话,到年末,中央直属部队将由30个德械师、30个苏械师组成,以其战斗力完全可以确保华中不失,而唯一的前提就是,日军绝不能占领南京,进而向武汉推进。

“7个月!”

喷吐着烟雾,管明棠掸了掸烟灰,插言说道: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为华中战场赢得7个月的时间,只要赢得了这7个月,明年,也许中央就有可能发起反攻!”

反攻,在目前的十六集团军甚至直至武汉内部,早已形成了一种共识——两年内中国可以实施反攻,当然唯一的前提就是——苏援如期到达,按照斯大林的承诺以及两国的协议,苏联将在三年内按苏军编制配备向中国提供60个师的装备,而若以整理师的标准,却可以调整为120甚至180个师,就像目前整编的30个苏械师,就是以苏联提供的十个师的武器加以调整后整编而成。

但,苏联有可以按照协议规定向中国提供60个师的装备吗?这是一个问题,就像一个星期前,苏联方面就提出欧洲海运成本过高,希望中国加快新疆铁路的修建工作,以便效率更高的向中国提供武器。

斯大林按的是什么心思?从调查局破译的情报来看,固然,斯大林是计划通过铁路向中国提供武器,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希望看到中国尽可能快的修成铁路。

“反攻?”

笑了笑,管明棠点头说道。

“也许吧,但唯一的前提就是局势能够稳定下来,朝着于我们有力的方面转变,而不是不利的方向!”

局势!

或许,这正是管明棠最得意的地方——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首先是华北战线的稳定,其次是南方战线的拖延,甚至直到现在,日军都没能抽调多余的兵力去占领广州,各战线的顽强抵抗,使得战线限入了僵持。

“捉襟见肘,可以用这个来形容目前于的日本,战前日军陆军共有17个师团,去“77事变”后,日军动员组建了l0个特设师团,同时又组建了7个新建师团,目前34个师团中,有13个用于华北,u个用于苏浙,9个部署于东北,而日本本土,仅只有一个师团,目前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