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十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密十三-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比之下,白勇这路人马就轻松了许多,他率领的都是精锐骑兵和轻装步兵,所以行进的较快。之所以说他们轻松,那是因为孟和知道卢韵之主力在中后,为防止卢韵之步步逼近直捣瓦剌腹地,断了他们的根基,所以把调回了东边的一路人马。

孟和对这个问题曾经想过,其实应对卢韵之的排兵布阵有三条路可以选择,其一把他们放进草原当中,在平原之上步兵不占优势,打不过也追不上骑兵,明军的步兵阵营只有在人数众多排兵列阵的时候才能发挥功效,行动能力较差,故而可以利用游走类型边退边打的作战方式拖垮明军,或者分而击之,慢慢削弱明军的力量。

这样的好处是明军需要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蒙古草原上来,如此一来国内兵力捉襟见肘,只要孟和再挑动大明疆域或者边疆的某些人造反或者来袭,大明就危在旦夕了。更何况就算倾国之力,也不一定能把整个蒙古草原填满,除非把整个大明搬到草原上来,每一寸土地上站上一个人还差不多。

因为蒙古人不似汉人一般,依附在大的城池里生活,蒙古人是以部落群聚的马上民族,根据水源气候和猎物以及青草的生长定居,所以明军根本无法像蒙古人攻打汉人一样占据城市,即使快速突袭过去,可能占领的也不过是一个个空荡荡的蒙古包罢了。

部落的老弱妇孺看到大军来袭早就逃遁了,再说了,就算跑不了,也是女人和老人什么的,蒙古人本来也不是太在乎,只要有能征战的战士就够了,至于女人他们认为还可以从汉人那里掠夺。

明军没有城市可以攻占,也就是说没有资源和有生力量可以控制,更没有坚城可守,重新搭建有需要长途运来建筑材料太过麻烦,所以在理论上说这个方案有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实际上要根据气候来说明现实情况,现在正值青黄不接之时,虽然蒙古人不农耕,可是草总是要生长的,没有了草战马吃什么,牲畜吃什么,没了牲畜蒙古军就算断了粮。蒙古草原上并不是到处都是肥美的草地,还是有那么几个重要的水源和草原的,平日里都被大的部落占据着。明军要是占领了这些地方,只在这几个地方高筑寨墙严阵以待,最终垮掉的一定是蒙古人。

现如今明军是不敢这样的,孟和大军未撤,挡在明军前面,想过也过不来,就算孟和采用了这条计策,因明军进瓮明军也不一定敢。先不说路上明军步兵可能会在草原上受到他们的天地蒙古骑兵的打击,就算是付出了血的代价占据了草原上的水源和肥美之地,后勤补给也很是危险。

从遥遥大明运送兵器粮草前来,难免要派上数倍于运粮队的人保护粮草,防止蒙古人拦路打劫,护粮队带的口粮要在粮草的两三倍,不然没走回去粮食就吃完了,学于谦一样以兵带粮更不切实际,那是离得近当年才采取此策的,现如今路途遥遥谁能扛得动几个月的口粮。总之这样一来这场战争就成了持久战和双方的消耗战,不管是明军还是蒙古人都得不偿失,故而孟和放弃了。

计谋就好说多了,依然是放弃蒙古,全部东进或者西行,绕开明军的两面军队,全力攻击其中一面,击败后进入大明腹地。情况好的话能够顺利日行百里攻城拔寨,把大明和蒙古掉个个,等明军回救的时候大明已经是被蒙古人占领了,而明军国家都亡了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打下去的动力了。他们若是想退,就只能退到蒙古,想来汉人的本事是很难在蒙古草原上生存的。还是和第一条计谋一样,即使他们占据了草原,也无法完全占领,因为那里没有城市,所以即使蒙古大军中途改变主意也可迅速回撤,转而恢复现在大军相对的局面,也不算太亏。

只是如此一来,就需要兵行险招速战速决,五十日之内见真章,把大明推翻,即使不能推翻也要杀了皇帝攻克他们的京都北京,围魏救赵在京城以逸待劳消灭回来救援的明军。

若是五十日毫无建树,被挡在城外,明军回援后必定会加紧对边疆的布防,到时候就把蒙古大军困在了大明的领土上。内有坚称外有大军,蒙古人被关门打狗,没有粮草补给想来日子也一定那么好过。

所以孟和选择了第三条计策,撤回东路的一路大军,因为东路的明军最少,据情报得知将领也是年轻的白勇,所以孟和并不放在眼里,认为白勇他不过是个能领千人的将领罢了,超过万人就自乱阵脚了。

明军一直以来都是人数占优,如今孟和要打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往日在兵力较弱的条件下,蒙古铁骑依然能够占据上风,现如今兵力相当了甚至可能占优了,那胜利会归属于谁呢?

孟和想到了汉人的圣贤之书《孟子》中的一句话: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真的是谁也也奈何不了谁吗?孟和一笑而过,他看到了胜利,也知道自己所做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这关乎着蒙古人的兴衰,于是他遥望南方轻言道:“安达,今日一战,实在是迫不得已,看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第九十二章 夜郎自大

白勇在孟和做出这个决定后轻松了很多,蒙古大军只剩一路,派出的先遣队与白勇率领的精锐部队接触过几次,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也就退了回去,准备等待到了草原上再一决雌雄。除了这支蒙古大军有些威胁以外,像是高丽这等小国东拼西凑出来的所谓敌军,根本不足以进入白勇的法眼。

高丽现在准确的应该称呼为朝鲜,取自朱元璋曾赐给李氏王朝的朝日鲜明之国的意思,可是老百姓叫习惯了,依然是高丽高丽的称呼,更别说白勇这个在外化之地长大的人了,所以当白勇见敌军退了一半,剩下的缩回草原上的时候,他下令突袭高丽,让这群敢烦我天威的宵小尝尝厉害。

李瑈作为现在高丽的统治者,身穿着蟒袍挂着玉带,望着自己的大臣眉头紧皱。现如今蒙古人撤走了大军,高丽就没有了屏障,先前孟和说若是高丽出兵相助大获成功之日就可以让高丽称帝。

称帝是高丽统治者的夙愿,这么多年了他们视大明为天朝上国,结果直落了个称王的附属国命运。年年称臣岁岁纳贡不说,连大明的高级官员都看不到,最多见几名四夷馆或者鸿胪寺的低级官员,而且那些官员还是爱答不理的,赶上皇帝或者太后寿辰了才能一睹天颜。

当然这些情况还极少发生,多数的时候皇帝连见都不见他们,充其量说几句万国使臣来贺朕深感欣慰就一笔带过了。当然这些情况李瑈是不知道的,他得到这个王位也不是名正言顺得来的,而是窜了自己侄子李弘暐的王位,从而成了朝鲜的统治者。

对于此事,李弘暐曾派人向明朝求助过,但当时正值卢韵之和于谦两军相斗的关键时刻,哪里有空管他们的事情,故而李瑈心安理得的登上王位,没有受到天朝上国的阻拦。对于大明李瑈还是心存惧意的,在他看来大臣们所描述的太不可能了。

为何这样说呢,朝鲜李氏已经于大明断交许久了,大明国内稳定之后于谦曾派人痛斥过李瑈说他清君侧无名,是篡位乱臣得权,不得称王,需亲自前去大明跪拜大明才能继续册封他的王位。

对此李瑈嗤之以鼻却又不敢前往,怕弄不好就有去无回了。据去过大明的大臣描述,大明的人把朝鲜尊为天朝上国,百姓见到朝鲜官员都要跪拜,皇帝也得鞠躬行礼。

李瑈询问他们大明的兵力国情如何的时候,大臣们回答说大明的士兵身体羸弱不堪每个都吃不饱饭,朝鲜使臣都看的不忍心了,拿出饼来接济他们,士兵们就不顾将军号令前去分食,犹如饿死鬼托生一般,大明官员无力阻拦民众,只能讪讪的赔笑。

至于民众更加面黄肌瘦,多数住在山洞或者地窖里,从土里刨食,街上一片萧瑟,只有皇都北京被伪装成繁荣的模样,连使臣骑得马他们都没见过。

对于这些描述李瑈有些不敢相信,他曾问过大臣为何大明如此不堪,朝鲜还要年年纳贡岁岁称臣呢,又为何不取而代之呢?大臣们皆回答上天有好生之德,曾经朝鲜帮助大明打下了江山,然后嫌他们太穷了,穷山恶水难以发展才把大明还给了汉人,即使取而代之也没什么用,大明的土地种不出粮食来。每年的进贡也不过是处于仁义,而给贫穷的邦国的援助罢了。

李瑈刚开始不相信,因为他虽然是篡位的王但是听了不少关于大明的事情,在他的印象中大明是个强盛的国家,而自己朝鲜的名字也是人家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取的,怎么可能如大臣说的那么不堪呢?

可是三人成虎,说着说着,连李瑈也信以为真了,更何况他的第一谋士祝他夺取王位的韩明浍也是这么说的,慢慢的李瑈便自大起来,什么天朝上国不过是我朝鲜不愿要的土地施舍给你们的罢了,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后来史官还说明朝有个皇帝叫朱棣,清君侧用了四年才成功,容那个昏庸天子朱允炆当了四年皇帝。对此李瑈更加不屑了,自己清君侧连上准备才用了三年,那自己岂不是比那个明成祖还要厉害,听说明成祖朱棣是明朝出类拔萃的皇帝,哼,比起李家来不过是一粒沙子罢了。

在这种洋洋自得之下,李氏王朝上下骄傲自满,所以孟和派使来命朝鲜出兵同取大明的时候,李瑈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他的条件就是蒙古人打下大明后,自己在朝鲜称帝。蒙古满口答应下来这个代价不大的结果,朝鲜立刻集结兵力拢共四万人准备随着蒙古人出战,直取大明。莫说百姓,就连李瑈这个在位者不是也认为大明不堪一击嘛,故而所有人都认为取大明志在必得,十天之内便可拿下大明京城,北京。

李瑈之所以现如今愁眉不展那是因为他看出来了些端倪,若是大明真的如同大臣们说的那么羸弱,为何蒙古人会这么严阵以待,派出数万铁骑出击大明,大明又为何敢负隅顽抗转而主动出击。而今,蒙古人撤走了几万人,只剩下了一半人马,还退回了蒙古草原,莫非大明是个强国?!

大臣们看出了李瑈的疑虑,他们继续贬低着大明说的天花乱坠,不由得又让李瑈嚣张了起来,什么大明,都是毛。大臣们也暗自庆幸,自从李瑈登上王位之后,大明断了与之的来往,李瑈自然不知道大明的真实情况,群臣指鹿为马也未尝不可。人的谎言说多了,自己不由得也就相信了,所以在朝鲜大臣的心中,朝鲜永远是最强大的国家。

李瑈平换下来,刚想对座下的大臣开口说几句,就听到有人来报,说蒙古派使臣前来了,李瑈一愣环顾大臣,然后威严的下令道:“让那野蛮人的使者进殿来跪拜吧。”

传令的人答是退了出去,众大臣激动万分,大声叫嚷着:“看,蒙古人也不行,现如今得看咱们朝鲜出兵,如此一来才能平定天下了,朝鲜一出天下谁与争锋。”过了许久,前去请蒙古使臣的人还没回来,蒙古使臣也没有他想象中的那般前来跪拜自己,李瑈又一次皱了眉头,刚想派人去看看怎么回事,就见外面跑过来一个将军,面色惨白的对李瑈跪拜完了之后说道:“殿下,殿下,大事不好了。”

第九十三章 齐木德出使

“慌什么,慢慢说,在大殿之上如此有失礼数,小心把你拖下去斩了。”韩明浍作为朝鲜国目前的第一重臣出言训斥道,李瑈满意的点点头,那个将军才稳定心神缓缓地说道:“刚才的传令官被蒙古人给杀了,他们还说还说”

李瑈大惊之后大怒拍案而起,大叫道:“混账,他还说什么!”那将军哭丧着脸说道:“他还说让殿下出城相迎。”其实蒙古使者的原话是让李瑈滚出来,朝鲜的这名将领自然不敢说。

李瑈的脸上红一阵黑一阵,对那将领说:“你是禁军统领,为何不让人把这蒙古狂蛮抓起来,你手下的兵都是干什么吃的。”那将领支支吾吾的不敢说话,李瑈大喝道:“再不说就杀你的头。”

将领这才说道:“禁军被俘虏了。”

“啊!”李瑈大惊失色忙问道:“他们带兵来袭了?”

“殿下切勿惊慌,他们带的不过是三百卫兵。”那将领出言安慰道,朝鲜京城禁军两万,竟被三百蒙古卫兵给俘虏了,这等奇耻大辱之下,那将领还有闲心去安慰李瑈。

李瑈早就乱了阵脚,脸色铁青的不再说话。韩明浍突然从捧剑的内侍手里拔出长剑,一下子刺进了将领的心口,骂道:“这等无用之人留你作何。”

殿上一片哗然,韩明浍持剑上了高台对李瑈附耳道:“蒙古铁骑非同一般得罪不得,当年成吉思汗踏破东西,凭借的就是手下铁骑以少胜多能征善战。殿下还是屈尊前去相迎吧,大度一些给这群蛮子一些面子。”

韩明浍转身对众大臣说道:“殿下说了,朝鲜与瓦剌是同盟之国,他们不开化野蛮无比,我等文明国度的人不能同他计较,坏了咱们的军国大计,所以之前也是殿下下令不让禁军抵抗的。我朝鲜勇士,对外族之人以一敌百,要不是殿下授意,这些蒙古人定是有去无回。”

众大臣纷纷拜叩,歌颂李瑈的聪明睿智仁义大度,李瑈赚够了面子这才下令道:“整顿京城街道,咱们出城迎接。”

忙活了一阵以后,李瑈带着文武百官全部仪仗出城了,只见一个典型的蒙古车轴汉子立在马上,而他的三百卫队则拿着弓箭对准朝鲜禁军,朝鲜禁军兵器仍在地上,各个抱头蹲在地上,虽然人数众多但犹如羔羊一般,被猛虎一样的蒙古人吓得脸色苍白。

李瑈走上前去,本着脸装出一副威严的样子,据说他长得颇像开国的太宗皇帝,故而他也总爱装出一副开国之君的威武模样。那车轴汉子冷冷一笑,扶了扶马刀,吓得李瑈身子一抖,而身旁的侍卫则是抽出了腰刀连忙护驾。韩明浍说道:“瓦剌尊使,我朝鲜王前来相迎,你为何不快快下马见驾。”

那车轴汉子眼珠子一转,看来也不想把关系闹得太僵,翻身下马并没有跪拜,抱拳道:“见过朝鲜王,我乃瓦剌的鬼巫护法齐木德。”此言一出众人皆惊,没人想到此次前来出使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鬼巫右护法齐木德,一时间李瑈也不敢小觑,点点头说道:“齐木德爱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