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过间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他们当过间谍-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奇尔德斯终于写出了这部书的初稿,但对它的命运并不乐观。由于他超负荷地埋首笔耕,终于积劳成疾。尽管雷金纳德·史密斯答应书脱稿后就审看,但他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令他担忧的是《沙滩之谜》的情节和风格。他惟一满意的是书名。终于他将完成的作品寄给了史密斯。但没隔多久史密斯退回了书稿,要求作大幅度的修改。奇尔德斯闷闷不乐地照办了,虽然对史密斯所提的修改意见他没有一条是赞同的,但他还是准备在可以接受的条件下与他妥协。经过艰苦的改写,他终于达到了这一目的。
  德国人的阴谋
  无论是史密斯还是奇尔德斯都不曾料想到这本书会引起极大的轰动。小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奇尔德斯在弗里西亚群岛海岸边游航时产生的挥之不去的感受:他觉得曾经是世界中心的英国极易受到来自海上的侵略,尽管她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沙滩之谜》的情节主要是围绕两名驾驶快艇的英国人,无意之中发现德国企图侵略英国的阴谋。他们将荒凉孤寂的弗里西亚群岛,作为入侵英国未设防的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的跳板。卡拉瑟斯——一名年轻的英国外交官员——非常懒散,喜欢让一帮俯首帖耳且又谨小慎微的水手驾驶着大型快艇远航,后来在海上遇上了沉默寡言的戴维斯,戴维斯驾驶着一条名叫“达尔西贝拉”的私人小船,这是一条与奇尔德斯的那条心爱的但笨重的“维克森”不同的船。
  (图片两艘游艇在海上航行)
  奇尔德斯的朋友大都能从戴维斯身上看到许多属于他的特点:不善交际,自我意识强烈,谦逊勤勉,多才多艺。其实在戴维斯和卡拉瑟斯身上都有奇尔德斯的影子:追求尽善尽美的戴维斯热爱荒岛,而卡拉瑟斯尽管好高鹜远但聪明能干。《沙滩之谜》受到了英国上上下下的欢迎:航海爱好者、侦探小说迷和政治家。约翰·巴肯拜读了此书后感触很深。也许这本书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因为巴肯自己很大程度上也是按照爱国“惊险”小说的传统写法进行创作的。他称奇尔德斯的这本书为“四分之一世纪里出版的探险小说中最精彩的一部……而人物性格方面,我以为是我读到过的所有探险小说中最为真实可信的;北方阴沉沉的天空,延伸数英里的泛着泡沫的水域和潮乎乎的海滩都被描绘得妙不可言,完全可以和康拉德的任何一部作品相媲美”。对这部书评论家们也交口称誉,尽管情节呆板;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们尤其感兴趣,而且好生纳闷:奇尔德斯何许人也?他怎么对德国海岸线的情况了如指掌?
  于是他们开始想知道英国未设防的沿海地区究竟有多么薄弱,果真像书中所暗示的那样,一支小小的舰队就能成功地在那儿登陆,并长驱直入。巴兹尔·威廉斯巴兹尔·威廉斯——当时的一位政治家。写道:“几乎没有人了解到这个戴着眼镜,瘸着腿(坐骨神经痛引起的)的不引人注意的矮个子过着一种双重生活,他悄悄地驾驶着一条单手操作的粗制小快艇在泰晤士河湾度周末,直到某一天偶然走漏风声。”在书中戴维斯发出警告:“我们并未严阵以待(针对德国),也没有注意它的动向。我们在北海没有海军基地,也没有一支北海舰队。我们最精良的战舰因吃水太深而无法在北海航行。更糟糕的是我们竟傻乎乎地把赫利戈兰德让给了德国,这是箝制北海海域的要地呀。”
  奇尔德斯确信德国已意识到控制北海的企图只会导致败给英国海军的结局,但它一定看到了在弗里西亚群岛或附近区域发动侵略战争的可能性:从那儿派遣用大型航海驳船运载的配有最轻便型野战炮的步兵,所有船只将由战舰护航,在涨潮时向英国海岸逼近。
  海军大臣的保证
  在小说1903年3月第一版的跋里,海军大臣约翰·费希尔爵士上将说:“非常巧,此书印刷时,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消除书中所述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隐患。”事实上,约翰·费希尔爵士只是委婉地表述了政府的反应。实际情况是小说出版后,国防部的一个委员会迅速作出了反应:在苏格兰的福思湾开始兴建北海海军基地,北海舰队也随之建立了起来。此举令人宽慰,并受到下议院的热烈欢迎。不幸的是它的船只已落伍,显然不能与德国的海军抗衡。军事部署委员会也强调建立志愿后备军的迫切性,但这只是一个建议,为此奇尔德斯相当懊丧,因为他相信,为保卫王国而训练每一位英国公民的时刻已经来到了。费希尔满不在乎地指出:别担心,对不列颠诸岛的侵略战争不会即刻爆发的。看来他没有考虑到长期的侵略威胁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不是因为英国拥有绝对的制海权,而是因为在力量对等的战争中,只要掌握着制海权就极有可能形成长期的拉锯战。不过英国的弱点已被奇尔德斯的想像力——一种英国的秘密情报机关将在作家身上寻找并使之发挥作用的品质——所发现。
  (图片军舰和港口)
  邱吉尔的判断
  奇尔德斯所提供的军事情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许多著名的政治家与他联系,希望他提供更多的情报,其中包括罗斯伯里勋爵。他想确切地知道《沙滩之谜》一书中究竟有多少是事实,多少是虚构的。罗斯伯里也鼓励奇尔德斯继续写作,因为经过这样一阵担心爆发侵略战争的恐慌之后,他极想知道奇尔德斯的想像力还能提供多少情报。奇尔德斯自己也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他知道这一切尽管是基于自己对德国海岸线的细心观察,但都是他构想出来的。不过利奥波德·埃默里,一个曾在德国、巴尔干半岛各国和南非工作过的《泰晤士报》记者同意他对德国军事野心的估计。奇尔德斯写出书后不久,邱吉尔告诉他,他所提及的侵略方式德国人早已制定了。
  1903年秋,利奥波德·埃默里请奇尔德斯写《南非当代战争史》第5卷,当时埃默里任该套书的主编。奇尔德斯认真研读了埃默里写的前两卷,起初他并不想接受这一邀请,后来考虑到他的朋友巴兹尔·威廉斯接受了撰写第4卷的委托,也就同意了。奇尔德斯决定:以荣誉炮兵连在南非草原的经历为主要内容的团史必须首先写出来。尽管完稿后他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酬金,但他还是提不起精神,因为他明白,浩大的工程至少要占用他三年的业余时间。
  海军情报部改组
  《沙滩之谜》的出版终于迫使英国海军情报部采取行动。1910年5月,两名情报官员接受派遣,前往德国刺探海岸防务情报,并对弗里西亚群岛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很快发现英国海军情报部现存的海图以及情报资料全都过时了,有关神秘的弗里西亚群岛的惟一可信的资料,竟是他们从奇尔德斯的小说里收集到的。实际上奇尔德斯所做的只是将取自德国和英国地图的信息综合起来,然后绘制成图,用在小说里而已。
  这两名情报官员,皇家海军上尉布兰登和上校特伦奇在这次间谍活动中不幸被捕,并被判处有期徒刑——这使英国政府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直到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才被德国皇帝赦免。这次缺乏经验的侦察活动,导致了英国海军情报部的彻底改组。
  “双重的叛徒”
  此书出版后,厄斯金·奇尔德斯陶醉在一片爱国主义的赞扬声中,不仅是公众,政治家们也把他视作英国伟大的探险家之一,尽管他貌不惊人,个性缺乏魅力,而且事实上他还是个爱尔兰人。他对爱尔兰独立事业的热情是导致他走向毁灭的祸根。他的作品很快成为间谍小说经典之作,但人们对作者的钦佩心情则逐渐消失了——至少在英国人眼里是这样。以后数年里他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引起争端的爱尔兰独立事业上。1910年他改变信仰,献身于爱尔兰自治运动。1914年7月,他和妻子玛丽驾驶着他们的快艇“阿斯加德”号从欧洲沿海地区前往爱尔兰海岸的霍思港运送军火,他们认为这符合阿斯奎斯阿斯奎斯——当时的英国首相。的“自治法案”。他不想通过背叛现在处于战争状态的英国来从事自己的事业。不过,奇尔德斯逐渐成为一名爱尔兰事业的狂热支持者,与极端主义分子的接触越来越频繁。1919年他和全家一起在爱尔兰定居。在与英国政府就签定《爱尔兰条约》的谈判中他担任过爱尔兰代表团的总干事。他猛烈抨击迈克尔·柯林斯和阿瑟·格里菲思,因为这两位共和主义者倾向于接受这一条约,而他认为这条约没有支持完全的独立。他认为条约所提出的把北爱尔兰分割出去的条款只会拖延问题的解决。
  1921年爱尔兰自由邦政府成立后,奇尔德斯参加了反对该政府的共和军,卷入了赞成条约派与反对条约派之间的纷争。然而他最终发现英国政府和爱尔兰自由邦政府都把他视为叛徒。
  临刑
  1922年11月10日,自由邦政府军包围了他母亲的住宅,当时他正住在那儿,他没有拒捕,尽管他有枪,因为他怕危及母亲和妻子的性命。虽然他拒绝承认设在都柏林的军事法庭,但他被该法庭判处死刑并在贝加斯布什兵营内被枪决。临刑前他与行刑队队员一一握手告别。许多人曾设法营救他,其中包括乔治·萧伯纳。
  然而同时,《沙滩之谜》仍在出售,而且一版再版。这是对这位探险家的最高赞扬。他不仅具有丰富的想像力,竟预见到敌人可能对本国发动进攻;而且还是第一位探讨双重间谍及间谍活动在道德上的合法性问题的间谍小说家。


第10章汤姆·德莱伯格
  汤姆·德莱伯格
  最重要的间谍活动为军情五处和克格勃工作。
  精彩旁白汤姆·德莱伯格1905年出生,毕业于兰辛学院。同性恋者,英国共产党员,著名专栏记者。在军情五处他以“间谍巨头”闻名。他掌握了极为丰富的素材,但他始终没有把它似用于虚构的作品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汤姆·德莱伯格作为军情五处的特工人员打入英国共产党内部,但是最终安东尼·布伦特暴露了他的身份。德莱伯格是被马克斯韦尔·奈特招募进来的。奈特是军情五处的老资格官员,他当时在军情五处负责对共产党或法西斯组织的渗透工作。
  葬礼闹剧
  1976年在威斯敏斯特的教堂里,为汤姆·德莱伯格举引的葬礼前的守灵仪式,是一场场面壮观的闹剧。德莱伯格给他的送葬者留下一笔钱,供他们开怀畅饮——这是一个早已达成的协仪。欢宴者中有坐过牢的,有希腊族和土耳其族的塞浦路斯人,有俄国使馆的代表,也有一些在他所感兴趣的“粗野行当”里接触过的年轻人。他们醉态百出,结果发生了殴斗。相比之下,在他的家乡,埃塞克斯郡的布拉德韦尔举行的葬礼就显得体面、克制些。套着紫色棺罩的灵枢上覆盖着特制的红旗。哀悼者显得更有身份些,其中包括迈克尔·富特、劳动党副主席和黛安娜·库珀夫人这样一些著名人士。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妻子没有到场。她是这一婚姻的牺牲品,因为他们的结合是出于某种利益关系。
  同性恋
  1905年出生的汤姆·德莱伯格,公开承认自己是个同性恋者。他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当他还在萨塞克斯郡的兰辛学院读书时,就加入了共产党布莱顿支部。尽管在他个人信仰与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但在牛津大学求学期间,以及后来在《每日快讯》报社里当记者时,他一直是一名党员。
  德莱伯格的童年充满着孤独,受到种种限制。德莱伯格的父亲原是印度的一名警察局长,但在他14岁时去世了。他只记得父亲是一个姓氏不明的爱德华七世时代的人,健康状况欠佳。德莱伯格非常爱他年迈的母亲。当他步入青春期时,孤独感愈益加重。母亲39岁时生下他,而他5岁时,两个哥哥早已二十出头。德莱伯格觉得自己“生不逢时”。他承认自己在预备学校时就开始有同性恋倾向。他对这所学校深恶痛绝。当他还是个少年时,他就开始在公共厕所里制造“邂逅相识”的插曲了。他还特别喜欢去教堂。无论是圣公会的高教会派,还是罗马天主教,他都能从中发现一种宗教的美感,他喜欢弥撒仪式中的神秘色彩。
  在兰辛学院,德莱伯格曾一度靠拢劳动党,受挫后加入了共产党布莱顿支部。在牛津大学读书时,他仍是英国共产党党员,大概是在这段期间,他初识了所谓的魔术师阿莱斯特·克劳利,他是个黑人。他们在伦教的艾斯尔塔餐馆会面,并共近午餐。德莱伯格记得克劳利来时,穿着一条裁剪得体的绿色手织花呢灯笼裤,颇有学究气。他与他保持了许多年的友谊。
  当他离开牛津大学时,德莱伯格感兴趣的“粗野行动”仍在发展。他常常带着性目的与他随处相遇的年轻工人接触。伦敦豪放不羁的艺术家,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圈子。这种生活圈子很自然地吸引了德莱伯格。他参加了伊迪丝·西特韦尔的茶会,在那儿他结识了艾略特和奥尔德斯·赫克斯利。在西特韦尔兄弟的帮助下,他在《每日快讯》报社里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当记者,不久,他成了“伦敦漫谈”闲话栏作家。不言而喻,他的才华得以充分施展了。当这一专栏被比弗布鲁克比弗布鲁克(1879—1964)英国报业巨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均为英国内阁成员。扼杀后,他当了锋芒更加外露的“威廉·希基”专栏的记者。
  充当“内奸”
  德莱伯格是在当“威廉·希基”专栏记者时,引起马克思韦尔·奈特的注意的。奈特立即雇请他打入到比弗布鲁克称之为“咖啡馆里的共产主义者”的圈内。喜欢参与密谋策划活动的德莱伯格,当然迫不及待地受命而去。但他作为渗透者的作用不是很大,因为他在与人接触交往中显得过于随便,根本没有特工人员那种谨慎的作风。正是看在奈特的面子上和他出色的采访才能,比弗布鲁克才容忍他继续呆在英国共产党组织内,而且对他的不正经竟也熟视无睹。1938年5月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