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思考中医-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样用时间来治病?上述空气中的炎热我们可以通过空调来解决,但是,体内的这个炎热却难以用空调来解决。这就要借助药物的特性。你可以通过空调将秋日的凉爽、冬日的寒冷搬到这里来,我们也可以通过药物的时方特性,使这个秋冬之气作用到你的身上。比如按照中医的治病原则,热者宜寒之,我们用这个寒性的药来治疗这样一个火热性质的疾病,不就是用的冬气吗?不就是利用药物的特殊气味模拟了一个冬日的时相吗?同理,寒者热之,我们用热性的药物来祛除寒性的病变,则是模拟的这个夏气。时间或者时相可以通过开药来模拟,它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药物要具有时间或者时相的特性。有关这一点,我们在前面讨论〃病〃的涵义时已经谈到过,药物它有各式各样的属性,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或者说纲领性的属性就是气味,将药物的气味一放到〃方〃上来,时间的属性就很快出来了。所以,气寒的药就属冬,气凉的药就属秋,气热的药就属夏,气温的药就属春。再加上味的配合以及其他属性的配合,药物的这个时间特性就会更加精细。中医治病为什么叫开方?先师为什么说中医治病开方就是开时间?这是耐人寻味的。我们看《伤寒论》有三张很奇怪的方,一是青龙汤、一是白虎汤、一是真武汤,青龙汤不就是开的东方?白虎汤不就是开的西方?真武汤不就是开的北方吗?开东方实际就是开的春三月,开寅卯辰;开西方实际就是开秋三月,开申酉戌;开北方呢?那当然就是冬三月,亥子丑了。所以,开方开药为什么不是开时间呢?当然是开时间! 

  上面我们举了青龙、白虎、真武(玄武),细心的人就会问,为什么没有朱雀?朱雀是南方,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确实没有点出朱雀这个方,这也许是因为避讳或是其他的什么因素。但是,南方的这个代表方肯定会有,只是没有安朱雀这个名。那么,《伤寒论》这112方中究竟哪一个方可以作〃朱雀汤〃呢?大家可以好好地琢磨。我的看法这个方肯定会在太阳篇中。 

  方药一联系上时间,这个在思维上、在表述上就大大地进了一步。现在的人都在谈中医现代化,什么是中医现代化呢?大多数人都认为分子生物学+中医,或者现代科学的其他什么分支加到中医上面来,或者是搞一些现代的实验研究,这些就是中医现代化。现在的大多数人也就是这么在搞中医的现代化。中医的现代化要靠小白鼠来点头,要靠小白兔来点头。中医是不是一定要小白鼠点头才行?当然,这些可以称作现代化,但毕竟它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考虑,把这个现代化的涵义定得更宽广一些。比如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在传统思维里、在传统表述里建立的中医拉近一些,使它在思维和表述上都比较接近现代的文化气息。使中医的理念能够更为容易、更为方便、更为广泛地为现代人所接受。不但是为患者这个群体所接受,亦为文化这个群体、科学这个群体,尤其是文化科学精英这个群体所接受。这样就会形成许多传统与现代真正结合与交流的契机。大家应该十分地清楚,上述这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结合必须依赖精英这个群体,这是高手对高手的事。传统文化要想在现代科学里寻求知音,要想真正获得现代科学的理解,这必是伯牙子期之间的事。我们现在临床上用了青霉素再加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或者是四诊之后再加一个CT、核磁共振,这个也叫结合吗?这个恐怕是瞎胡闹。这样的结合也许只会浪费资源,它注定搞不出什么名堂。结合不是我们这个一般层次的事,结合是精英层次、高手层次的事。高僧不忌高道。但是,高手的结合总要有一个契机,伯牙遇子期,或者是子期遇伯牙总得有这么一个机缘,总得有这么一个介绍的机会。而我们将上述的思维与表述拉近到现代的轨道上来,无疑就增加了这个机会。所以,我们将中医治病的思路,将中医的处方用药往时间上一靠,把它时间化了,或者时空化了,这个传统与现代的距离一下就缩短了。这是不是一个现代化呢?我看是一个更有意义的现代化,一个更精彩的现代化。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思考中医》 第42节 易读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思考中医》    第42节 
作者: 刘力红 
         
  我们看太阳篇,太阳病欲解于巳至未上,这就把时间的问题摆出来了。打造欲解时。再看一看篇中的麻黄汤,麻黄汤有什么作用呢?麻黄汤气温热、性开发,服后身暖汗出,仿佛置身于夏日的火热之中。太阳病不是欲解于巳午未吗?我麻黄汤就有这个巳午未的功能。我们说麻黄汤辛温解表,宣肺平喘,你可能觉得不好理解,或者觉得这个说法太土气,没劲儿,可是我们说麻黄汤具有夏日时相的作用,麻黄汤就是用药物模拟打造了一个巳午未时相,那也许你的看法就不同了,也许你就会刮目相看这个麻黄汤。麻黄汤怎么会具有一个夏日的时间特性?麻黄汤怎么会模拟出一个夏日的变化内涵?在中医里时间竟然可以模拟,时间竟然可以用药物来打造,这不太新奇了吗?这样一个思维和表述角度的转变,原来那个土里土气的模样也就完全改变了。加上这样一些为什么的不断提出,问题就产生了,研究就产生了。从这个点上去研究,去碰撞,也许真正的结合处就会被研究出来,碰撞出来。在这样一个基点上的研究和结合与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个研究结合是不是一回事呢?大家可以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 


3。欲作时 

  欲解时的意义基本清楚后,我们就要像老夫子所说的那样,举一隅而三反之,提出一个欲作(剧)时来。欲解时关系到部分的诊断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治疗方面的问题。在诊断方面,欲解时虽然也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病人更关心的、更在记忆中的恐怕不是这个缓解或痊愈的时候,而是疾病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候加剧,对这个病人会更清楚些。对这个疾病的发生或加剧的时,我们就提出一个相对的概念,叫做〃欲作时〃或者〃欲剧时〃。 

  太阳病既然有一个欲解时,那么,按道理就必然会有一个欲作(剧)时。欲解时在巳至未上,那欲作时呢?欲作时必定就在与欲解时巳午未相对的位置上,即亥至丑上。巳午未与亥子丑在十二支中正为相冲的关系,巳亥相冲,子午相冲,丑未相冲。所谓相冲,也就是相反的意思,在时相上相反,在阴阳的变化上相反。所以,在亥子丑这个时相,阳气是入里收藏;这个时候是冬日,天气最寒冷;此时不是阳开最盛而是阴开最盛。这三个特性正好与欲解时相反,太阳病能不欲作(剧)于这个时候吗? 

  太阳病的欲作时也应该与欲解时相同,至少应该从三个层面去看。如果一个咳嗽或者一个腹痛,它在日周期内有很大的规律性,比如都在亥子丑这段时间,也就是半夜的这段时间发作或者加剧,那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它有太阳病的可能性。这个咳嗽可能是太阳咳嗽,这个腹痛可能是太阳腹痛。所以,欲作时对于疾病的诊断,对于病因的寻求,显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4。总观六经病欲解时 

  以上我们讨论了太阳病的欲解时,现在让我们总起来看一看六经病的欲解时,看看阴阳之间有一个什么样的差别。这个差别可以略分为二:时异治异,时同治同。 
  其一,三阳病的欲解时从寅始,至戌终,共计九个;三阴病的欲解时从亥始,至卯终,共计五个。 
  其二,三阳病的欲解,太阳为巳午未,阳明为申酉戌,少阳为寅卯辰,三者虽相接,但互不相交搭;三阴病的欲解时,太阴为亥子丑,少阴为子丑寅,厥阴为丑寅卯,三者互为交错,互为共同。 
  六经病欲解时的这个差别具有什么意义呢?我想这个意义亦可以分成下面几个方面: 
  其一,阳道常饶,阴道常乏。这是一句天文上的术语,饶就是长的意思,富足的意思,乏,就是短缺。我们从天文上看,日为阳月为阴,日的自转周期是一年,月的自转周期是一月,阳的周期大大地长于阴的周期。在这一点上,三阳的欲解时与三阴的欲解时正好与这个〃阳道常饶,阴道常乏〃相应。再看一些其他方面的情况,在《素问·上古天真论》里,在谈到男女的生理节律时,男子以八八为节,女子以七七为节。男子八八六十四岁天癸竭,女子七七四十九岁天癸竭,男女相差十五年。这个阴阳的生理节律,显然与上面的阳长阴短甚相合应。另外阳以应昼,阴以应夜,三阳病的欲解时多在白昼,而三阴病的欲解时则多在黑夜。从这样一些相应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六经病欲解时的建立,它的基础是很深厚的,它依托的是整个自然。因此,欲解时问题绝非一笔可以带过,应该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 

  其二,三阳病的欲解时互不相交,各有独立的三个时辰。证之三阳各篇,太阳多为表寒,阳明多为里热,少阳则在半表半里。故治太阳以解表,治阳明以清里,治少阳以调枢,三者泾渭分明。三阴的欲解时虽亦各占三个时辰,但是相互交错,相互共有。证之于三阴各篇,太阴、少阴、厥阴虽亦有小异,然而里虚寒病却始终贯穿其间,四逆辈不但用于太阴病,且通用于少厥二阴之病。 

  通观六经病欲解时,则见时异治异,时同治同。由此方知《素问·六节藏象论》所云:〃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非虚语也。时可轻乎?不可轻也!太阳病纲要就讨论到这里。 

第六章阳明病纲要 


阳明病欲解时, 


从申至戌上。 


一、阳明释 

  读阳明篇也应该像读太阳篇一样,先来读它的篇题。在太阳篇题的讲解里,我们已经讨论过辨、病、脉、证、治,这里就不再作重复,这里我们只来看阳明的意义。 

1。阳明本义 

  什么叫阳明呢?《素问·至真要大论》说:〃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两阳相合为阳明。这个〃合〃是一个什么意思呢?对这个相合的不同解释,会带来阳明概念截然不同的内涵。两阳相合,是不是两个阳加起来就叫阳明?就像我们的多头吊灯。开了一个再开一个,两个加起来就更明亮了,这就是明,这就是阳明。现在的很多人都这样来理解阳明,古人很多也是这样理解的。两个阳加起来就是阳明,阳明不是多气多血吗?好像与这个相符。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来分析这个问题,只要我们把阳明放到天地里,放到自然里,就会发现上述这个解释与阳明的本义并不相符。合是聚合的意思,是合拢的意思,这个合正好与开相对应,不是叠加的意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意思。是把阳气从一种生发的状态、释放的状态收拢聚合起来,使它转入蓄积收藏的状态,这个才叫〃两阳合明〃,这个才与阳明的本义相符。两阳合明,实际上与两阴交尽是对等的。厥阴提两阴交尽不是两阴相加,而是阴尽阳生,阳明怎么会是两阳相加呢?所以,合与尽是对等的,是闭合的意思,而非相加的意思。阳明的这样一个本义还会在今后的论述中陆续地得到证明。 


2。阳明经义 

  阳明经义主要包括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足阳明经行布于身之前正中,中,《内经》讲腹为阴背为阳,前阴主降,后阳主升,足太阳行于身之后正故太阳主开升,阳明主合降。从这个阳明的循行部位看,两阳合明是两阳叠加起来发散得更厉害?还是闭合起来,把明合起来?大家可以思考。 

3。阳明府义 

  阳明之府主要包括胃肠,胃当然就与脾有关联,大肠当然就与肺有关联。而且在《伤寒论》中胃肠往往相连,胃肠往往相赅,言胃则肠在其中矣。过去有些西学中的人看到阳明篇的〃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感到很费解,觉得很可笑。其实,如果知道这个互通的关系,知道同为仓廪之官,也就不足为笑了。 
  下法为什么能治百病?《素问》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六经与肠胃,百川与大海的这个关系,不但在《伤寒论》中很重要,在整个中医里也很重要。尤其对于中医治法的研究,这就是一个关键处,这就是一个秘诀处。中医的下法为什么能治百病?六经的病变,其他藏府的病变,为什么都能聚于肠胃,然后通过攻下来解决,理论上就要依靠上述这个关系。而这个由川到海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降的特征。我感觉上述这个关键处,上述这个秘诀,要是能够很好地研究开来,解决开来,中医在治法上,在治疗的技术手段上就会有一次飞跃。大家一道来攻关。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思考中医》 第43节 易读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思考中医》    第43节 
作者: 刘力红 
         
  除了以上这些内容,阳明府的另外一层涵义亦值得我们关注,就是阳明与脑的关系。脑为髓海,属奇恒之府。在现代医学里,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所在地,它的功能定位是很清楚的。我们利用这样一个功能定位来关照《伤寒论》就会发现,在《伤寒论》中,凡是牵涉到精神异常的证几乎全都集中在阳明篇里,几乎都是用阳明的方法来治疗。这就使我们不得不联想到阳明与脑的特殊关系。阳明与脑的这个关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人有四海,脑为髓海,阳明肠胃亦为海,我们打开世界地图,看到这个自然界的四海是相通的。那么,脑和阳明的这个海是否也相通?《参考消息》2000年9月27日登载了一篇题为〃人有两个脑〃的研究文章。文章作者系伦敦大学的戴维·温格特教授,戴维教授通过长期研究发现,成千上亿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