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思考中医-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阳,秋冬为阴。这个春夏的过程主要就体现了阳的作用,我们看春夏的阳光,看春夏的温热,看春夏的繁荣,这一切都反映了阳气在积极发挥作用。所以,春夏为阳,这个阳是讲用,这个问题不难理解。这与前面讲的释放状态相应。那么,秋冬呢?秋冬这样一个寒冷的、凋零的景象,显然与阳的作用不符。为什么呢?因为阳用收藏起来了,你看不见了,所以,你见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这就关系到体的问题。体是基础,体是本钱。而秋冬的阴,秋冬的收藏,正是为了培植这个基础,蓄积这个本钱。基础巩固了,本钱增加了,上述这个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体与用,阴与阳一点不相违。两者相辅相成,互根互用。缺一不可。 

  阳的用这一面,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前面对阳的强调而忽视了这个体的意义。应该知道,它与强调阳用并不矛盾。所以,光强调男权不行,还要谈女权。现在不是有一句流行的语言,〃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吗?这句话讲得很实在,很多情况确实是这样。只是现在很多男人成功之后,就把原来助他的女人抛弃了,这个不但不道德,而且很愚蠢,将来注定他要遭挫折。 

  阳讲用,这个用可以反映在很多方面。首先一个就是阳生阴长,这个化气的阳,能够促成万物的生长。春夏的景象为什么发陈?为什么蕃秀?就是因为这个因素。第二个用,阳为寿命之根本,《素问·生气通天论》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因此,阳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反映在它与寿命的关系,人的寿夭就要落实在这个阳气上面。长寿的人阳气没有不充足,相反,若阳失其所,则有折寿短命之虞。第三,〃阳者,卫外而为固〃,这也是阳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这个身体牢不牢固,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就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这个作用与健康的关系很大。我们说人身最大的问题除了事业以外,就是一个健康,一个长寿,而阳用就反映在这个上面。 

  阴讲体,这个体的意义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比如一个家庭,尤其是过去的家庭,妇女只会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怎么来体现女人的作用呢?就看你这个男的有没有出息。男的搞得好,说明你家的内助不错。为什么叫内助?帮助的意思,助阳的意思。也就是说,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助阳方面,怎么帮助阳去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个就是阴体的意义。阴为阳体,阳为阴用。〃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两者就是这么一种关系。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思考中医》 第20节 易读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思考中医》    第20节 
作者: 刘力红 
         
  阴为体,它的一个很突出的方面就是它的藏精作用。那么,精是什么呢?《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什么叫〃精〃?实际上,精既不是阴,也不是阳。现在很多人在概念上搞混淆了,把上面这个精作阴来看,所以,习惯就称阴精。如果精就是阴,那这个藏精怎么讲,它还怎么藏精?这从逻辑上讲不通。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精〃实际上指的是阳气的蓄积状态,能量的蓄积状态就叫〃精〃。某样东西暴发的能量越大,说明它阳气的蓄积状态越好。当然,在《内经》里,在《中基》里,精还有许多其他的解释,我这里是从最基本的义理上去分析。 

  精是阳气的聚集态,而不是释放态。而阴的藏精就体现在帮助这个聚集的过程。阳气能不能聚集?能不能由释放状态转入蓄积状态?就靠这个阴的作用。那么,具体地说,这个精藏于何处呢?《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蛰是藏伏的意思,肾是主藏的,所以,又称作封藏之本。封藏什么呢?封藏阳气,封藏精。这个精,这个聚集态的阳气就被封藏在肾的领地里。所以说〃精之处也〃。肾在一年里属冬,冬主藏;肾在五藏属阴,属阴中之阴。这就与上面这个阴体,上面这个藏精相应了。所以,上面的这个体,上面这个阳气的蓄养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实在这个肾上。精能否封藏好?阳气能否得到充分的蓄藏,休养生息?就要看这个肾的功能。只有蓄养好了,释放才好,精力才会旺盛。所以,人的精力如何,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肾。 

  阴讲体的这一面清楚了,体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用,这样人们就不会再把阴阳的关系对立起来。应该从统一中去看对立,而不应该像过去那样,由对立看对立。 
  阴阳的体用关系,我们还可以从生活的许多方面去感受。比如说休息,过去我们对休息的理解也许比较笼统,以为坐下来就是休息,睡觉就是休息。其实,细分起来,它仍然是谈的两个方面。上面这个笼统的方面实际上包含在〃休〃字里,休就是指的这个过程。休者休心也,停下手中的活小歇一下,叫做休,而停止一天的活动,上床睡觉更叫休。所以,休字从人从木,人躺在木床上是谓休。那么,休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晚上睡觉是为了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午休的目的也如此。有午休习惯的人,突然哪一天不午休,那整个下午都会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来。因此,休的这个作用就落实在〃息〃上。什么叫〃息〃呢?现在大家在银行里存钱,为的什么呢?为的就是这个〃息〃。早十年我们在银行存钱,年息是9%、8%,也就是一万块钱一年下来,就变成了一万零九百元,增加了整整九百元。正是为了这年息9%,大家都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因此,这个〃息〃就是增加的意思,通过存钱使利益增加了,所以叫利息。休息呢?很显然,就是通过这个休的过程,使我们在工作中消耗掉的精神体力得到增加,重新恢复精力充沛的状态。所以,休息也包含着体用两个方面,也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实际上是讲春夏为用,秋冬为体。用的发挥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体好不好。所以,春夏的用如何,就要落实在秋冬,尤其是冬这个体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过去许多人对这个养阴养阳不理解,以为春夏养阳岂不是火上加油,秋冬养阴岂不是雪上加霜,《中医杂志》还专门就这个问题组织公开讨论。其实,我们从体用的角度看,这有什么疑问呢?春夏养阳就是促进用的发挥,秋冬养阴就是把体涵养得更好。这是从体用的角度来谈阴阳,大家尚可以引而伸之,推而广之。 


2。伤寒总说 

  以上我们讲到了两个关系,一个主导,一个体用。阴阳的这些东西弄清以后,就可以解答上述的那三个问题。 
  (1)寒为冬气 
  首先,我们来看寒,寒是冬日的正气,这一点我们在《中基》里面已经学过。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怎么会产生寒呢?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阳的本性是属热的,春夏的阳气处于释放状态,热的东西散发出来了,所以,天气变得温热。但是,春天释放的程度要比夏天小,因此,春天的温度要比夏天低。到了秋冬,阳气由释放转入到收藏,热的东西收藏起来了,关闭起来了,天气也就变得渐渐地寒冷。但是从程度而言,秋天的收藏不及冬日,因此,冬日的气温更为寒冷。这是寒的一个根本意义。从这个意义我们可以看到,寒实际上是反映阳气的收藏状态,是阳气收藏的外在表现。所以,寒不但是冬之气,其实也是藏之气。 

  现在我们暂且放下时间,来看一看空间方位的情况。在我们国家,大家都很清楚,西北的气温要较东南低得多,我们每年冬天看天气预报,北方有些地区都零下十几度了,南方还在零上二十多度。这个反差太大了,要是海南的人到北方出差,上飞机前穿衬衣,下飞机就要穿皮袄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别呢?看一看《内经》就清楚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西北方阴也,东南方阳也。〃阳就是用,就是释放,阴就是体,就是收藏。从地域方位的角度而言,整个西北方以收藏为主,整个东南方以释放为主,所以,就产生了这个气温上的悬殊。这就提示我们一个问题,学中医不但要注意时间,也要注意空间方位。时空在中医里是同一的,是统一的,这个观念必须牢牢记住。 

  前面我们提出过,阴阳的问题要真正弄清,不能光停留在书本的那几点上,要有切身的感受。什么事情都要养成用阴阳来思维,比如我们生活在南宁的人,时间都快到春节了,身上却还穿着衬衣,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我们不从阴阳这个角度去思考,去弄清它,那作为一个学中医的人,你就麻木了,就凭这个麻木,你要学好中医,我看没多少可能。阴阳问题也要活学活用。 

  (2)何以养藏 
  知道了寒的属性、寒的意义,也就知道了冬日的寒,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根据这个寒的表象,这个寒的程度,就可以推断这个阳气的收藏情况,就可以看到这个〃体〃的情况。 
  冬日的天气应该寒冷,也就是冬日的阳气应该封藏,这个体应该涵养。因此,《素问》专门提到了一个养藏的问题。冬三月养藏,秋三月养收,实际上就是秋冬养阴的互辞,这是很明确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是讨论这方面问题的专论。这里我们只看相关的冬三月。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素问》的这一篇讲〃四气调神〃,四气,就是指的春、夏、秋、冬之气,就是指的生、长、收(杀)、藏之气。调神呢?这个讲的是人的因素。人怎么在春三月适应这个生气;怎么在夏三月适应这个长气;怎么在秋三月适应这个收(杀)气;怎么在冬三月适应这个藏气。这就提出了要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现在的人只讲一个养生,养长、养收、养藏都不管了,这是很片面的。 

  上面这段经文主要讲养藏。冬三月怎么养藏,怎么适应这个闭藏的状态呢?关键的一点就是〃无扰乎阳〃。冬三月属阴,《素问》又明确指出〃秋冬养阴〃,而这里却点出〃无扰乎阳〃,可见春夏秋冬的这个生长收藏确实是围绕着阳的这样一个主导。无扰乎阳,就是指的冬三月这个过程已经在闭藏了,什么在闭藏呢?阳气在闭藏。既然已经闭藏了,就不要再打扰它,这就叫〃无扰乎阳〃。就像我们住宾馆,睡觉的时候要启动一个〃请勿打扰〃的按钮。睡着了,再被打扰醒,会是什么滋味呢?相信大家都会有体验。那么,怎么实现这个〃无扰乎阳〃呢?上述的经文谈了四个方面。天人合一的四大要素。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思考中医》 第21节 易读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思考中医》    第21节 
作者: 刘力红 
         
  其一,慎起居。冬三月的起居应该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我是反对睡懒觉的人,而且一贯也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但是,冬三月却可以例外,要早一些睡,晚一些起,太阳出来再起床也没有关系,这是《内经》的教证。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医学院的作息表,不应该搞什么夏时制,而应该搞四时制,就根据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来制订作息的时间,这样才与中医相应,这样才叫四气调神。我相信冬天搞〃早卧晚起〃,搞〃必待日光〃,大家都会很欢迎,冬天有几个不想晚起?说不定就从这里你喜欢上了《内经》,喜欢上了中医。 

  冬天为什么要早卧晚起呢?这个就是为了适应养藏。睡觉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藏的状态,那么,现在冬三月要强调养藏,这个睡眠的时间就当然要适当的延长。我们看冬三月,白天的时间短,夜晚的时间长,再看看上面说过的晷影,冬天长到一丈多,而夏天只有一尺多。晷影也好,晚上也好,都是反映一个藏的状态,人要跟这个藏相应,那就必须早卧晚起。我们嘴上常说天人相应,怎么个相应呢?冬日养藏就是相应,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相应。 

  要讲相应,时间就很重要,天地在这个时候收藏。你也要在这个时候收藏,天地在这个时候释放,你也要在这个时候释放。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上,睡觉就是收藏,工作劳动就是释放。现在许多人习惯晚上工作,白天睡觉,这就不相应了,就阴阳颠倒了,这个对身体肯定不利。年轻的时候也许没关系,到老了你就会有感受。学中医的人应该避免这个颠倒,避免这个不相应。 

  其二,调情志。冬三月的情志应该是〃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这里的志有两层意思:一是讲心志,就是心的志向,《康熙》云:心之所之谓志;二是讲我们平常说的情绪,《左传》里面将喜怒哀乐好恶称作六志。所以,总起来我们把它称为情志。这个时候的情志应该〃若伏若匿〃,伏也好,匿也好,都指的是藏。所以,这个时候的情志应该收藏一些,不要那么开放,不要那么显山露水。平常我们都劝人要开朗一些,但,这个时候则应该趋于内向。〃若有私意〃有什么话,有什么打算不要告诉别人,藏在心里就是了。〃若已有得〃,这个东西好像已经得到了,不用再到外面去寻求,可以悄然安住。总之,这个心志,这个情绪,应该伏匿,不应该张扬,这样才有利于养藏。 

  其三,适寒温。冬三月要〃去寒就温〃,这一点很重要,以上我们讨论的许多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