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闪电--世界发明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慧的闪电--世界发明史话-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认真研究,1899年11月,兄弟俩制作了一只翼展达1。5米的风筝,风筝上 

系有四根操纵飞翔的牵绳。第二年,他们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座小山上,又 

成功地牵引起一架较大的滑翔机。 

     莱特兄弟在取得大量滑翔飞行经验后,决定往滑翔机上安装当时最先进 

的汽油活塞发动机。但是,当时还没有生产出适合安装在飞机上的小型发动 

机。后来,在一个叫狄拉的机械工人的帮助下,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 

试制成功一部符合飞机要求的4汽缸、12马力、重70千克的内燃机。接着, 

他们又试制出螺旋桨。内燃机通过链条带动螺旋桨,这样,一架用轻质木料 

为骨架,帆布为基本材料的双翼飞机制造成功了。1903年10月17日,世界 

上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第一次飞行12秒,高度3米,飞行37米远,当天 

重复飞行4次。第4次飞行59秒,距离达200米远。 

     1905年6月,莱特兄弟的又一架被命名为“飞鸟三型”的飞机试飞成功。 

飞行中,它可以倾斜,转弯,飞8字形和盘旋,并能以每小时约35英里的速 

度飞行半小时。后来,“飞鸟三型”经过改进后,载两人成功地进行了飞行。 

1908年,莱特兄弟第一次分别在欧洲和美洲各自驾驶新飞机作公开飞行,使 

当时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原始的飞行发生了革命。 



                          带翅膀的船——水翼艇 

                                 (1905年) 



     在江河湖海上有很多船,您见过带“翅膀”的船吗?这种带“翅膀”的 

船就是水翼艇,它航行时,船身离开水面,像在水面上飞驶一样,显得十分 

矫健。 

     水翼艇是怎样发明的呢?原来,这是人们为了提高船艇的速度而采取的 

一种新的设计。船在水中行,水的密度大,船的阻力就大,前进速度就快不 

了。于是人们想到设计一种让船体部分或全部离开水面的船。但怎样才能做 

到这一点呢?造船的工程师们从小孩在河边“打水飘”中得到了启示。 

     小孩子“打水飘”就是用很薄的石片或是碎瓦片,按接近与水面平行的 

角度,将石片用力投出去,使它擦着水面跳跃前进。如果石片薄,表面很光 

滑,角度好,用力大,石片就可以在水面上飘行几丈远。这一游戏说明了这 

样一个物理现象:有一定表面的物体,以一定的迎水角度和速度沿水面运动 

时,水就会产生一个支承物体的力,我们称它为水动力。“打水飘”时的石 

片就是依靠水动力支持而飘行的。 

     根据这一道理,造船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船型:当这种船高速前进时, 

就像石片在水面上飘行一样,并把这种船称作滑行艇。 

     滑行艇与一般的船不一样,它的底部比较平坦。当船前进时,由于艇底 

向前挤压水,从而使底部的水压力升高,形成水动力,水动力就把艇部分地 

托出水面。 

     滑行艇虽有利于高速行驶,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滑行艇的耐波性能差, 

不能在较大的风浪中航行。若在波浪中高速航行,船底与波浪相撞,艇底会 

受到波浪的巨大冲击力,不仅使艇体产生强烈的震动,影响以至破坏仪器设 

备的正常工作,有时也会引起艇体的破裂。 


… Page 85…

     能不能让艇体完全离开水面,使它跑得更快,而且不受波浪冲击呢?人 

们开始设想给船装上“翅膀”,使它像飞机一样飞起来。这样,水翼艇就在 

滑行艇的基础上产生了。 

     有关水翼艇的设想,早在1869年就有人提出过。第一艘水翼艇是意大利 

发明家弗拉尼尼建造的,并于1905年在瑞士的马奇奥湖进行了试验。这是一 

艘排水量只有1。65吨,75马力的水翼艇,试航时跑37节多。继弗拉尼尼之 

后,美国人贝尔又建造了由自己设计的水翼艇,并于 1918年创造了每小时 

71英里的航行记录。但因为当时对水翼艇的理论研究工作不够,大马力的动 

力设备和轻的艇体材料没得到解决,所以水翼艇没有发展到实用阶段。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德国制造了一些民用和 

军用的水翼艇,而且达到了一定水平。如VS—10水翼鱼雷艇,排水量为47。5 

吨,最高航速可达55节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水翼艇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50年代和60年代初,是水翼艇试制并投入批量生产阶段。这期间,水 

翼艇主要是作为内河高速客船,吨位由9吨发展到100吨,航速35节左右。 

     60年代以后,水翼艇的发展方向是面向海洋,面向军用。水翼艇的吨位 

已达320吨。如1966年美国建造了一艘“普朗维尤”号水翼反潜试验艇,长 

64。7米,宽12。3米,排水量为320吨,最大航速达62节,持续航速为50 

节。此艇是自控全浸式水翼,水翼能旋转上翻到甲板上。船体材料是铝合金, 

它是美国海军中最大的一艘水翼艇。 

    80年代以来,虽然水翼艇的吨位没有明显增长,但其航速已达40—60 

节。有的国家还在研制80节的水翼艇。随着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耐腐蚀的轻型艇体材料的出现,以及大马力轻型动力设备——燃气轮机的诞 

生,都为水翼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无线电广播的发明 

                                (1906年)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无线电广播技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广播技术 

的发明过程是很复杂的,它是多种重要发明汇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大型技术。 

     无线电的基本发明是德国人赫兹的功绩。1889年,赫兹发现,在火花线 

圈的两端加上高电压使它发生火花,这时便从火花射出电波,可以使远处的 

线圈产生电流,无线电的基础就是电波的利用。 

     有记载的首次成功的无线电广播是在1906年的圣诞节之夜,美国的费森 

登使用功率为1千瓦、频率为50赫的交流发电机,借助麦克风进行调制、播 

发讲话和音乐,许多地区,包括海上的船只都可清楚地收听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许多国家进行无线电广播试验。大战期间,比利时、 

荷兰和德国出现一些地区性广播节目。正规的定时广播是从1920年开始的。 

两年后,在美国约有600个广播台,100万听众。在英国,马可尼公司进一 

步试验,并于1922年5月在伦敦创办了著名的ZLD广播台。 

     无线电广播技术史上一个最重要的进展方向是使用波长的不断缩短。在 

20年代,所使用的波长是长波和中波。许多国家完全依赖中波。由于传播距 

离有限,不得不建立许多中继站。有些国家除中波外还利用长波,因为使用 

功率强大的发射机发射的长波,可以覆盖全国。 


… Page 86…

    地面波传播理论使人们以为只有长波才能远距离传播,而波长在200米 

以下的短波,由于传播距离极短,不会有什么用处。可是,大批无线电业余 

爱好者由于在长波波段的活动受到限制,一心想在较短波长的波段内创造奇 

迹。 

     第一次大战结束后,那些入了迷的业余爱好者积极探索用短波通信的可 

能性。他们日以继夜地在家中安装无线电装置,进行试验探索。1921年 12 

月,在从美国到英国的的试验中,利用200米波获得成功,从此短波长广播 

成为长距离广播的主要方式。 

     与长波相比,短波传播可以做到有较强的方向性,因而用较低的功率就 

可以发射到较远的距离。所以200米短波广播试验成功后,对短波的研究进 

展很快,特别是荷兰的年轻工程师冯·贝茨利尔于1925年4月建造了一个波 

长约为30米的发射机,在5月13日的试验中,在印度尼西亚收到了这个发 

射机发射的信号。两个月后,在荷兰和印尼之间建立了短波无线电联系。 

     后来还发现,用特制的高频发射管制造的发射机可以向世界范围发射信 

号。1927年6月1日,荷兰女皇利用这种发射机向东、西印度群岛发表了广 

播讲话,这是第一个“世界广播系统”。从此,在长距离广播中,短波取代 

了长波。 

     利用波长更短的微波进行通信的研究早在20年代就开始了。1920年研 

制成功的巴克豪森板栅振荡器可以有效地发射40厘米的微波,引起了人们对 

微波的兴趣。1929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开始研究如何利用微波进行通信。1931 

年3月,克拉维尔和他的同事在加来和多佛尔之间40公里的距离上进行试 

验,证明了微波通信的高质量、独立、灵活和经济。1933年,他建立了英法 

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40年代发现微波在对流层中的散射现象 

后,发展起微波超视距通信,它的特点是距离远、容量大、保密性好、适合 

于军事通信,但也有可靠性差和所需发射功率大等缺点。 



                              直升机的问世 

                                (1907年) 



     说起直升机的历史,不能不追溯到公元1400年前后,中国古代流传的“竹 

蜻蜒”玩具,它给直升机的研制以极大的启示。这种玩具,是用一片扭曲的 

竹片,中间插着一根垂直的细棒,用双手使劲搓动细棒,竹蜻蜒便嗖地一声 

直升天空。 

     “竹蜻蜒”于15世纪传入欧洲,称为“中国陀螺”。有的国家的百科全 

书,将“中国陀螺”称作带有旋臂的“直升机飞行玩具”,这可以说是旋翼 

的最早雏型。 

     148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达·芬奇绘制出一幅直升机飞行草图,以后 

又出现过多种直升机模型。1907年9月19日,法国人布雷盖研制成4旋翼 

直升机,首次载人离地升空。同年11月13日,法国科尔尼首次驾驶自己研 

制的双旋翼直升机,保持了约30秒的自由飞行。直到1923年,西班牙人西 

尔瓦发明了带有铰接桨叶的旋翼机,才为直升机的发展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进入20世纪30年代之后,直升机在技术上出现了重大突破。1937年, 

德国人福克制成一架能控制飞行的双翼旋横列式FW—61直升机,由一名女飞 

行员驾驶,以每小时68公里的速度,从柏林飞到伦敦,轰动了世界航空界。 


… Page 87…

两年后的1939年,美籍俄人西科斯基,成功地研制出单旋翼直升机VS—300, 

1940年又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改进型VS—316直升机,被美国陆军购置,从此 

结束了直升机发展史上最艰难的探索阶段,进入了直升机的发展时期。 

     自FW—61和VS—300直升机诞生,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直 

升机工业呈现出一派日新月异的景象。在迄今40多年的历史中,直升机的制 

造技术发生了迅猛的发展变化。动力装置,由50年代中期以前的活塞式时 

期,发展为喷气涡轮时期;旋翼材料结构技术则发展更快,40年代初到50 

年代中期为金属木翼混合结构;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为金属结构;60 

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为玻璃纤维结构;70年代中期以来,又发展为新型 

复合材料结构。 



                      打虎引出的发明——云南白药 

                                 (1908年) 



     云南白药是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特效药,它不仅在国内久负盛名,而且 

在国际上也被视为珍品。 

     云南白药原来是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叫“曲焕章白药”。曲焕章是 

云南人,1878年出生,7岁时父母双亡,童年生活十分悲惨。在他16岁时, 

为了谋生,他干起了卖布的营生。有一天他到集市上去卖布,由于缺乏营养, 

疲劳过度,昏倒在街头,幸亏一位赶集的乡村医生把他救活。曲焕章得救后, 

感于医生的救死扶伤精神,于是就拜这位医生为师,从此弃商学医。 

     有一次,曲焕章上山采药,在昏暗的夜色中看到草丛中卧着一只庞然大 

物,他搬起一块大石头,悄悄走近,猛力砸去。这个庞然大物被砸中后不再 

动弹,他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只老虎。他怕老虎不死,又用挖药工具猛击虎 

头,直打到他确信老虎必死无疑才住手。这时夜色已深,就赶紧下山回家。 

     第二天早晨,曲焕章叫了几个村民,打算上山把死老虎抬下来。但他们 

找到老虎处一看,不禁大吃一惊:老虎早已不见踪影。原来,这只老虎并没 

被打死,苏醒之后带伤跑掉了。曲焕章十分懊悔。因为老虎浑身是宝,其肉 

其骨都是名贵药材。老虎得而复失,实在令人不甘心,于是曲焕章带着村民 

跟踪查找,顺着血迹追踪老虎。 

     跟踪中,他们发现好多处血迹旁都有老虎嚼剩下的野生植物。这一情景 

引起了曲焕章的注意,他想:难道这种植物能够止血愈伤,老虎靠吃它而保 

全了性命?果真如此,这种植物就有可能制成药来治疗人的外伤。想到这里, 

曲焕章立即停止了对老虎的追踪,开始集中全力研究起这种野生植物来。 

     曲焕章把这种植物一棵不漏地收集起来,带回家里进行试验。经过试验 

证明,这种植物果然对治疗跌打损伤具有奇效。他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治 

疗效果,而是决心把这种植物进行精制,使之成为具有更高疗效的药品。 

     曲焕章用了整整10年时间,对这种植物进行反复筛选、研制,终于在 

1908年研制成功了“曲焕章白药”,并投入生产。这年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