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徐州会战-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第3集团军前敌总司令曹福林指挥张测民支队5个团及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所部为堵击兵团,迅速南下向枣庄、临城合围。

  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第52军、第85军、第75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日军拼力争夺,占领市街大部。总攻开始以后,日军顽强抵抗。

  台儿庄守军第31师的4个团已经伤亡过半,由第30师调入城内的两个团接替了部队阵地,伤亡也很严重。至4月3日,台儿庄城西北门、北门、东门、东南门均已陷于敌手,全城一半的面积已被敌军占领。守军仍据守南关一隅,拼死坚守,并组成大刀队夜袭敌人,予敌以很大杀伤。敌军连续发动了七八次总攻,并且使用燃烧弹,妄图摧毁城内所有房屋和军民,将台儿庄夷为平地。城内各守备队利用地形和断墙残壁,筑起第三道阵地工事,挨街逐巷与敌人周旋搏斗,并组织起200余人的奋勇队,偷袭敌人据点,连连突破敌人阵地。守军虽然英勇奋战,但伤亡太大,实力愈来愈不支。

  4月3日,日军占领四分之三的台儿庄地盘。池峰城师伤亡惨重,池峰城请求孙连仲让其部退至运河南岸。孙连仲断然向池峰城命令道:“部队绝不许撤,打到最后为止。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池峰城奉命后,知军令不可违,乃以必死决心,逐屋抵抗,任凭敌人如何冲杀,也死守不退。战至黄昏,敌人即停止进攻。至午夜,孙部先锋敢死队数百人,分组向敌偷袭,冲入敌阵,人自为战,奋勇异常,官兵手持大刀,向敌砍杀,敌军血战数十天,已精疲力竭,不料中国军队尚能乘夜出击。日军在慌乱中仓促应战,乱作一团,血战数日为敌所占领的台儿庄市街,竟为中国军队一举夺回,敌人死伤累累。

  4日深夜,此时台儿庄孙连仲部守军已伤亡殆尽,全庄四分之三地盘为日军占据,孙连仲强烈地意识到,再孤军死守,将全军覆亡,于是他向李宗仁报告说:“第2集团军已伤亡惨重。敌人火力太强,攻势过猛,但是我们把敌人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可否请长官答应暂时撤退到运河南岸,好让第2集团军留点种子,也是长官的大恩大德。”

  李宗仁听得出,孙连仲讲这番话时,语调哀婉,他深知孙的处境是何等的艰难,又是何等的悲壮,但李宗仁更清楚,台儿庄目前的重要性,他估算汤恩伯军团第二天中午可赶至台儿庄北部,因此鼓励孙连仲说:“敌、我在台儿庄已血战一周,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5分钟。援军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于明晨来台儿庄督战,你务必守至明天拂晓。”说完,李怕孙情绪低下,影响士气,又下令道:“我的命令如若违抗,当军法从事。”孙连仲以前虽和李宗仁只一面之缘,但听人说过,李在战区司令官中,属较通情的一位,此时此刻李下这样的命令,深知台儿庄对整个战役至关重要的价值,以及李宗仁对此次战役胜利的信心。于是孙态度坚决地表示:“我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孙连仲的态度,使焦急万分的李宗仁感到有些安慰,但他总有些不放心,于是又指示孙连仲,“今夜你还须向敌夜袭,以打破敌军明晨拂晓攻击的计划,则汤军团明日中午到达后,我们便可对敌人实行内外夹击。”孙表示部队已用完,夜袭不容易。李听后立即指示:“我现在悬赏10万元,你将后方凡可拿枪的士兵、担架兵、炊事兵与前线士兵一起集合起来,组织一支敢死队,实行夜袭。这10万块钱将来按人平分。”

  孙连仲将李宗仁的命令传达后,数百人一支的敢死队很快成立起来。

  4月5日午夜,敢死队分组向敌出袭,冲击敌阵。他们各个精神异常振奋。已是血战数十天的敌军,也精疲力竭,深夜正坠入梦乡,听到不知从哪来的枪声,顿时乱作一团,一面仓皇应战,一面后退。经数日血战为敌所占的台儿庄各街,竟在短短不到一小时内,一举夺回四分之三。此时,李宗仁不但得报孙连仲夜袭成功的喜讯,又得汤恩伯部翌日天明前可赶到台儿庄的消息,高兴极了,他立即率随员,连夜亲自赶到台儿庄郊外,准备亲自指挥对矶谷师团的歼灭战。

  4月6日,李宗仁赶赴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全线总攻。中国军队全线出击,杀声震天。敌军已成强弩之末,弹药汽油用完,机动车辆多数被击毁,其余也因缺乏汽油陷于瘫痪,日军狼狈逃窜。日军濑谷支队力战不支,炸掉不易搬动的物资,向峄县溃逃。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敌除濑谷支队残部数千人逃掉外,其余全部被歼。一直防守的孙连仲部,听说反击,神情振发,命令一下,杀声震天。李宗仁命令部队猛追,敌兵遗尸遍野,各种辎重到处皆是,矶谷本人率残部拼命突围。中国守军开始在台儿庄内肃清残敌。

  李宗仁在4月7日下令所有参战的中国军队,抓住日军溃退的战机,全力反击扫荡。一时之间在鲁南地区,中国军队是四面合击,日军是拼命地奔逃,日军死亡的人数超过16000人,是日军自明治维新以来,在战场上最大的一场败仗。

  台儿庄一战,中国投入兵力20多个师计12万人,其中台儿庄方面6万人;日军投入2个师8个团约3万人,其中台儿庄方向7个团。中国军队击败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以损失近2万人为代价,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日军损失坦克30余辆,火炮70余门、坦克40余辆、机枪数百挺、步枪万余枝。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及其他军用物资。此役是抗战初期继平型关大捷后中国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也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当时中国军队以10个师之众对敌一个半师团,兵力占绝对优势。但汤恩伯态度消极,虽处在敌侧有利态势,也没有积极抓住战机把敌人彻底包围歼灭。然而打退了敌人总算是空前的一次大胜利。

  台儿庄捷报传开,全国各界,海外华侨一片欢腾。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皆有几十万人举行规模空前的盛大集会和游行,欢庆胜利。

  武汉三镇。当地军民不分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节日般的兴奋中,到处是欢呼雀跃的人群;

  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门前挂起青天白日国旗,连成一片,以示爱国;

  街道上到处是横的竖的大幅标语:“庆祝台儿庄大捷”、“中国必胜”;

  鞭炮声把全城都吵翻了天;

  报馆的人用汽车装了大捆大捆的号外,在街上铺天盖地地撒;

  五花八门的救亡团体竞相涌上街头,游行、喊口号、唱歌,即兴演讲,表演戏曲,尽情地丑化侵略军;

  人们把台儿庄大捷的指挥官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脸,画在一张张三块门板那样大的画板上,抬着走在游行队伍前面。

  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在这些活动中大显身手。他们发动和组织了各种庆祝活动,用以激发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等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亦走上街头,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号召人们团结御侮。

  在陕北延安,毛泽东以这次大胜利的喜悦心情,发表演讲:国共两党兄弟和军队,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利,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打击敌人的精神,振起中国军队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第六章 徐州突围

    日军大本营决心雪耻

  日军在台儿庄战役失败后,尽管日军统帅部硬着头皮说:“这不是一个败仗,只是指挥官的一次小小的失误,第5、10师团的余部不是溃败逃跑,而是做新的战略转移。”但恼羞成怒的日本政府,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表示:日本政府不能蒙受如此羞辱。

  其实,日本天皇原在2月16日的御前会议上说:“在8月以前绝不向新地区发动进攻。”台儿庄惨败后,日军大本营已经无法再考虑战略上深入与分散的问题了,日军必须立刻设法击败中国军队,以挽回“皇军无敌”的声誉。日本天皇立即决定:迅速向中国大规模增加兵力,发动更大的进攻,誓报台儿庄惨败之仇。

  日军统帅部深知徐州不可轻取,非调集重兵,四面合围,否则断难打通津浦线。4月间,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自平、津、晋、绥、苏、皖一带,纠集了13个精锐师团,约30万军队(其中包括矶谷和板垣两师团从台儿庄撤退后,重新集结,补充休整兵力),并配有各种重武器,飞机数百架,兵分6路对徐州形成大包围,采取南北对进,侧翼迂回的战术,企图围歼云集在徐州一带的第5战区主力。

  4月7日,台儿庄战斗刚结束,日军前线指挥官电告大本营:徐州地区有一股中国军的强大集团,据可靠情报,该集团约50个师,60余万人,几乎全部为蒋介石的精锐部队。

  陆军统帅部顿时惊喜若狂,认为这是报台儿庄之仇的一次难得的战机。

  杉山元陆相当即向天皇报告,强烈主张发动徐州会战。他说:“对于集中在徐州方面的中国军予以痛击,可以收到挫伤敌军抗战意志的巨大效果。因而,陆军准备实施对徐州的歼灭作战,由于该敌差不多是中国军队的精锐主力,并且已经处于孤立状态,我军应不失时机,以大的兵力,以大的规模会战,使之一举彻底歼灭该敌。本职认为,只要达到了歼灭这股敌军的战略企图,就能使武力解决中国事变,促使蒋政权屈服投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亦可挽回我军在台儿庄的不良影响。”

  天皇见报,顿时喜出望外,亦认为这是刹住蒋介石正在进行的台儿庄胜利大宣传的嚣张气焰的大好良机,当即定案:围歼徐州中国军队,并要求:陆军此次进攻,定要取得巨大战果,不使徐州地区50个师的中国军队一人漏网,务求全歼。

  为求速战速决,不失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大本营陆军部于当日向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官寺内大将、华中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下达第84号命令:

  一、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应以有力之一部击破徐州附近之敌,占据兰封以东陇海线以北之地区。

  二、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应以一部占据徐州以南津浦线附近。

  日大本营在动员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的主力投入这场战斗的同时,还下令关东军派军支持。由于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与华中派遣军畑俊六大将的官衔相同,谁也不会接受对方的指挥,因此,只有紧急派遣大本营陆军参谋本部的作战部长桥本群少将,率领参谋本部的参谋军官,在济南成立大本营派遣班,组织包括华北与华中日军的参谋军官,进行徐州会战的作战协调工作。

  日军以第16、第144师团增援北线的第5、第10师团,沿津浦路向南推进,以引诱中国军队主力;以第14师团从濮阳渡黄河入鲁西南和豫东,断陇海路,从而阻遏援徐州之中国军队,亦断徐州守军退路;以第13师团在南线的蚌埠、怀远间集结;以第6、第9师团向凤阳、合肥进逼;以第101师团向苏北攻击。

  5月上旬,南路日军开始北上,相继攻占徐州南面的龙元、蒙城、宿县,并攻陷徐州西边的黄口车站,包围并切断了徐州西南面的退路。

  5月中旬,北路又一股日军,从淮阳强渡黄河,进入鲁西地区,迅速攻占了郸城、菏泽、金乡、鱼台等重要据点。该地区虽有孙桐萱、庞炳勋、商震等部队,但在广阔的鲁西平原上,无险可守,日军得以快速推进。北路日军与南路日军相呼应,自西北向徐州压来。此时,日军对徐州的大包围业已完成,正从四方八面向徐州突进。

    蒋介石违心下撤退令

  中国军队在临沂和台儿庄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蒋介石求胜欲望。蒋介石为扩大台儿庄胜利成果,采取与日军针锋相对的方针,从3月下旬起,从各战区调集大批军队,使第5战区的兵力由29个师增加到64个师又3个旅,共达60万人。同时,还将中央军胡宗南、黄杰、桂永清、俞济时、宋希濂等部布置于豫东,作为徐州的后援力量,试图在徐州与日军一决雌雄。

  蒋介石的上述想法,早在台儿庄会战之前就已表露。他亲临徐州督战时就对白崇禧等人说:“徐州是这次会战的核心。徐州位于黄淮之间,地界鲁、豫、皖、苏四省之交,为南北之通津,中原之屏障。在中国历史上,徐州之得失,有关国家之兴替。”

  何应钦附和说:“委员长的指示极为重要,十分英明。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守可略豫、鲁,北守可瞰淮河,不可轻易放弃。”

  “我们一定要死守徐州!”林蔚也跟着随声附和。

  刘斐认为徐州应该守,但最终必然守不住。考虑到自己仅是个作战组长,不便公开与蒋介石“较劲”,只好用眼睛盯着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盼望他拿个好主意。白崇禧懂得刘斐眼光的意思,但也不好正面反对蒋介石的意见。他打了个迂回:“这次敌军的第10师团和第5师团进袭鲁南,气焰十分凶狂呀!”

  不等白崇禧说完,蒋介石就说:“凶狂怕什么?我们可以增调兵力。徐州必须死守,因为在徐州决战,可以争取时间,保卫武汉。徐州守得越久,我们争取的时间就越多,就可以把保卫武汉的准备工作做得好一点。”

  “委员长的远见,令人佩服之至!”何应钦又发出了赞美之声。

  白崇禧见蒋介石决心已下,不好再说什么了。

  台儿庄胜利后,蒋介石等人盲目乐观情绪更为膨胀。

  但身为第5战区最高长官的李宗仁,对形势的判断并不乐观,他深知,徐州四周为平原地带,无险可守,日军是机械化部队,又多有空军助战,在此处打起来,中国军队要吃大亏。他认为:“我方在徐州一带平原,聚集大军数十万人,正是敌方机械化部队和空军的最好对象”。李宗仁从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思想出发,认为在徐州同敌军作阵地相持的消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