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今夕何夕-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其所啊!在座的都乐了。连干到五杯时,张兆林说胡行长你自己记账,一千五百
万了,说话算数啊!胡行长点头,当然当然,军中无戏言。到十五杯时,胡行长委
身下去,抱了桌子脚。张兆林却不显醉态,忙招呼人将胡行长扶回房间休息,自己
却拍着胡行长肩膀,说记住啊,四千五百万啦!胡行长拼命想睁开眼睛,却怎么也
睁不开,只语无伦次地嚷道,君子言出,驷马驷马追啊。次日酒醒,胡行长连呼上
当,但说话还是要兑现的。最后一商量,胡行长说昨晚场面混乱,你张书记那十五
杯酒,喝也喝了点,洒也洒了点。打个折扣吧,在昨天正式研究的基础上再加三千
五百万。想不到你张书记量如东海啊!事后大家估计,那次张兆林至少喝了两斤白
酒。不过张兆林在基层就餐严守廉政纪律,坚持滴酒不沾。晚上玩了扑克之后消夜,
倒是可以喝点酒。但有个讲究,酒不能是公家的,菜要简单,也不上餐厅,就在房
间里喝。盂维周刚刚跟张兆林跑时,车上常带有几瓶茅台或五粮液。晚上玩到一定
时候,张兆林就说消夜消夜,我请客。吩咐孟维周买来几包糕点作下酒菜。陪客的
两位一把手当然不好意思。张兆林一身豪气,说这有什么?下次你们请客不得了?
不过这酒是要你们自己从家里提来的,不能问宾馆要。要不然,有人告我张兆林到
下面吃吃喝喝,我是不认账的啊!这样玩了扑克之后喝点酒消夜成了规矩。通常是
张兆林同孟维周包干一瓶,陪客两位包干一瓶。也不用孟维周再去买糕点,会有人
送来几碟清淡可口的下酒菜。去年有次来如南县,晚上玩了一阵扑克,雷子建拿出
两瓶汾酒来。张兆林一见,打趣道,怎么?你就拿这种酒打发我?好酒留着自己喝
是不是?雷子建很不好意思,说我就这个水平了,看陈县长如何。陈明浩马上解围,
说稍等稍等,我回家清仓查库。张兆林挥挥手说,将就点算了。这将就二字更让人
过意不去,陈明浩硬是跑回家取了两瓶茅台来。其实大家都知道张兆林只喝茅台和
五粮液的,但雷子建碰巧手中无货,想用汾酒凑合一下试试。不料张书记这么随便,
真让他感动。雷子建本来就是个黑脸,嗓门又大,很随便的人戏称他雷公。酒到半
酣,脸如赤炭,越发雷公了。他粗声大气地发着感慨。你张书记这个人就是实在,
直爽、不来假动作,我们当下级的实在服您。陈明浩跟着说,是啊是啊,您同我们
在感情上没有距离,只有很随便的朋友间才开口要酒喝哪!张兆林举了举酒杯,说
拿什么架子呢?上下级只是个分工。组织上若是现在宣布你们哪位来当地委书记,
我张兆林马上听你们的。两位忙摆手不迭,表示不敢不敢。
    今晚雷子建的话也很多,最后扯到了群众告状的事上来。雷子建有点激动,坐
不住了,蹲到了椅子上,说:明浩同志在这里,我们县委、政府领导一天到晚辛辛
苦苦,可有人还告这告那的。这个县有告状的歪风。张兆林按了按手,说,好了好
了,喝酒喝酒,我晚上不办公。不过说到这话,我有个观点,有人告状的领导不一
定是好领导,没有人告状的领导绝对不是好领导。地委是信任你们的,我张兆林是
信任你们的。好了好了,不谈公事了。
    瓶子酒尽,陈明浩叫了服务台电话。马上来人收拾了。张兆林说,连续作战怎
么样?雷子建说,太晚了,你还是休息吧!下来也辛苦的。于是握手道了晚安。
    小孟坚持要送两位大人下楼来。雷、陈二人同小孟客气一番,就并肩走在前面。
两人腋下夹着公文包,边走边商量工作上的事,看上去很像刚散会的样子。到了楼
下厅外,两人回头同小孟握别。小孟目送他俩上了小车才转身上楼。
    马师傅早已鼾声如雷。小孟去洗漱间刷牙漱口,洗了个澡。梳头发的时候,注
意打量了自己,发现自己容光焕发,气宇轩昂。他妈的茅台真是好东西,喝过之后
觉得自己还像个人。走出洗漱间,见马师傅睡眼惺忪地要来解手。马师傅揉着眼睛
问,这么忙,搞到这个时候?小孟嘴也不张,只用鼻子唔了一声,就躺到床上去了。
他不张嘴,是免得喷出酒气。马师傅见他这么严肃,以为一定有很重要的事情,就
不便多问了。

                                   三

    小孟最初觉得张兆林这一路反复讲团结和实干问题,实在是老生常谈,了无新
意。但细细一咀嚼,发现这是张兆林安抚人心的一次巡视。阐述团结问题时,张兆
林重点讲的是要尊重老同志,要稳定班子。这其实是讲给远在地委机关的老书记陶
凡同志听的。张兆林的讲话自然会有人传到陶凡耳朵里去的。陶凡主持地委工作多
年,现在县市和部门基本上是原班人马,张兆林不能不重视这一点。他必须处理好
同陶凡的关系,不能让人看出一丝破绽,不然下面会人心惶惶的。同志们都担心一
朝天子一朝臣啊!张兆林这一着果然有效。因为这些人虽说是陶凡的班底,但张兆
林原来是管干部的副书记,在各路诸侯身上的感情投资也不少。如今,他是一把手
了,只要他稍稍表示一下姿态,那些头头脑脑谁不乐意归属在他的麾下呢?都变聪
明了!说到实干,免不了那几句“看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熟语,小
孟悟不出其中有什么奥妙。
    可还是有人认真领会了张兆林关于实干的精神。地区农业局局长朱来琪同志撰
写了一个调查报告,说地区这几年来反复宣传庭院经济的经验,不符合实干精神。
原来,这个地区偏僻落后,工业在全省没有位置。山多田少,粮食不能自给,农业
也算不上强项。一个地方工作没有位置,领导自然也很难有位置。陶凡每次上省里
开会,见兄弟地市发言有声有色,自己总觉脸上无光。后来在农业方面寻求突破,
终于总结出了一条千家万户大办庭院经济奔小康的好经验,受到省里肯定。于是,
省里有关会议要地区发言,讲庭院经济吧;新闻单位来组稿,宣传庭院经济吧;外
地来宾参观考察,介绍庭院经济吧。地委机关有一帮很不错的笔杆子,写得一手锦
绣文章,对庭院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全面探索研究,弄得很有水平,光文章集子
就出了三本。这个地区在全省版图上面醒目起来。可是最近,朱来琪对庭院经济发
难,先是在一边讲怪话,后来干脆写了篇调查报告呈给张兆林一份,给地区日报社
一份。他认为庭院经济名不副实,不就是农民屋前屋后栽几棵果树,家里养几头猪,
喂几只鸡?这是中国农民沿袭了千百年的生产习惯。不能靠写文章写出成绩来,此
风不可涨!报社同志觉得此事重大,不敢擅自见报,将文章也送给张兆林。凡下面
呈送给张兆林的文字材料,自然是小孟先过手。小盂看了朱局长的文章,觉得很有
说服力。的确,正如朱局长写到的,总结得天花乱坠的庭院经济,无论是生产规模,
还是生产方式,都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无经验可言。不纠正这类问题,将助长下面
工作上华而不实,害莫大焉!朱局长是位五十多岁的老知识分子,水果专家,孟维
周向来敬佩他。坚持真理,直言不讳,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禀性啊!
    张兆林看了朱来琪的文章,心里起了火。老朱讲的不无道理,但他意图何在,
张兆林朗朗明白。这老朱还不是想在林业局局长陈清镜身上弄手脚?陈清镜原来是
农业局副局长,是老朱的下手,分管农村多种经营。庭院经济就是老陈那时候最先
总结提倡的,得到当时地委书记陶凡的支持。庭院经济很快名声远播,老陈当然受
到特别器重。老朱是一把手,自然不舒服。两人的关系便紧张起来。老朱总认为庭
院经济是吹出来的,又看不惯老陈,便老盯着别人,专记人家的小账。他跑到张兆
林那里反映过几次。张兆林说,老陈的事我们会考虑的。陶书记同我通过气,我们
有个意见。老朱暗自得意,以为自己这回把陈清镜搞倒了。过了不久,老陈被调到
林业局当一把手去了。林业局那把交椅比农业局好多了。老朱想不到张兆林讲的什
么意见,就是这么个意见,有种受骗的感觉,又来找张兆林。这回张兆林很严肃地
讲了几句,说:老同志了,不要用个人情绪来评价干部,也不要在别人小节问题上
做文章,更不能对组织上的决定说三道四!老朱弄得很没有脸面,不再找领导反映
了,只在一边讲些风凉话。张兆林也不是瞎子,庭院经济到底怎样他心里自然清楚,
但当时他是陶凡的副手,叫他怎么说?现在自己是一把手了,仍要借这顶帽子戴一
戴,又能怎么说?再说老朱的动机是很不纯粹的。
    老朱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写道:最近,地委书记张兆林同志一再强调要提倡实干
作风。张兆林对这一句话非常感冒,心想这老朱审时度势的功夫也太差了,他也许
以为我说实干是针对前任浮夸来的。这简直把我张兆林当小孩看了。张兆林前段在
下面反复讲团结和实干,始终不忘在前面加上“继续”、“进一步”、“更加”之
类的话,就是怕别人听偏了,以为他否定前任。必须充分肯定过去一段全区各级干
部都是团结实干的,他张兆林才能站得住脚。此事不可小视啊!就像当年毛泽东批
评“四人帮”一样,他老朱打鬼,要借我张兆林当钟馗呀!如果听之任之,纵容他
老朱泄了私愤事小,我张兆林失去一批老同志和基层干部,那事就大了。于是,他
准备写一道严厉的批示,并转有关领导一阅。当然,老朱谈的是工作,他的批示也
只能针对工作。至于老朱同老陈间磕磕绊绊的事,他只当不知道。想清楚之后,批
示道:

        阅。①欢迎大家进行工作研究,各级领导要带头。
    这一点朱来琪同志是做得很好的;②庭院经济的成绩
    要充分肯定,其经验要发扬光大。对过去的工作采取
    虚无主义态度不叫做实事求是,更不叫实干;③庭院经
    济是农民群众生产经营经验的总结,这是符合历史唯
    物主义的。据此来否定庭院经济,则是思想方法的错
    误;④目前有一种倾向(不仅对庭院经济),只看到困难
    和问题,看不到成绩或者否定成绩,这对改革和发展是
    极其有害的。这一点,务必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请
    地委、行署各负责同志一问,并呈陶凡同志阅示。

    张兆林将批件给了小孟,叫他送秘书科转呈其他领导。小孟接过批件,听见张
兆林不经意地说了句书生之见,迂腐之论。小孟听不出这话是对谁来的,不便多言。
秘书科在一楼,小孟一边走一边看了张兆林的批示,脑子一下懵了。他想不到朱局
长一番耿耿直言到张兆林这里会是这么个反应。也许自己的认识水平太低了?
    老朱的调查报告在各位领导那里旅行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张兆林的桌子上。大
家批的大多是同意张兆林同志意见之类的话。张兆林最关心的是陶凡的反应。陶凡
却只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落了个日期。张兆林的目光在那个不太规则的椭
圆上定了片刻,琢磨不了陶凡的心思。
    分管农业的副专员批了个具体意见,建议在适当时候召开一次发展庭院经济经
验交流会,进一步推动这一工作。张兆林正有此意,便批示:同意开个会,请农委
做好有关筹备工作。

                                   四

    这天马师傅从哥们儿那里得知回号车的刘师傅在活动,想来取代他的位置。这
可不是个好事。他原来进地委办,靠的是当时在地农行当副行长的姐夫同张兆林的
关系。但这种关系毕竟是下级同上级的关系,况且现在姐夫又调到外地去了。当初
安排你进地委办,已经是给面子了,还能指望人家长期关照你?人情有时同钞票一
样,多大的人情只能办多大的事,而且支出了就没有了。谁知道那刘师傅有什么背
景呢?还真让人担心。李秘书长他摸不着深浅,谁知道他同刘师傅关系如何?自己
找张书记吗?实在不妥。没有别的办法,想来想去还只有求小孟帮忙。他后悔自己
原先不该对小盂那种态度。不知小孟是大度还是没有察觉到,那小伙儿好像并不在
意自己的不恭。
    那天,也是在县里出差。马师傅找了个机会同小孟说,孟科长,我觉得我俩在
一起共事很和谐哩!
    马师傅已好长时间不发牢骚了,而且开始喊盂科长。
    小孟说,是啊是啊,我也是这个感觉。
    马师傅说,人还是要多读点书。张书记水平高,你同他说得来。我就不行,大
老粗,你们谈的有些东西,我听了云里雾里。
    小孟听到这些,便明白马师傅一定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说了。他客气道,哪里
哪里,张书记的水平才叫水平,我当他的秘书,只要不误事就了不起了。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呀!
    马师傅钦佩道,你看你看,你这什么功呀过呀,我就讲不来。同样一个意思,
有水平的讲出来,味道就不同了。
    小孟不想再听他兜圈子,就启发道,我就喜欢你的开朗直爽,有什么讲什么。
同你一道共事,也是福气啊!
    马师傅捉摸着小孟的表情,说张书记我很敬佩,跟着这样的领导,辛苦一点也
值得。只要张书记不嫌弃,又同你孟科长搭档,再累也没什么。我们做工的,又不
求当官,图什么?就图别人看得起!
    小孟终于明白马师傅的用意了。刘师傅意欲取代马师傅的事,小孟清楚。李秘
书长都有些松口了,但张书记不同意。他说都是地委办的工作人员,谁都不错,换
来换去没有必要。弄不好还会引起外面的不必要猜测。这事早已定下来了,不知马
师傅是否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了?小孟决计借机行事,在这事上做些文章。他见马
师傅仍在打迂回,便试探道,你这个岗位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