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场人鬼之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一场人鬼之战-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层深处。为了进一步确认,好向上级报告,他们带上磁力追踪仪,记录磁场数据,如果南极冰层表面下存在神秘‘空洞’,那么这种仪表能立即将其显示出来。米哈依尔就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下发现了雅利安地下城……”

“也就是说,是完全碰巧发现的?”我问。

“没错,我们在里面发现了大量食物。因为南极超乎想象的低温,里面的封装食物一直在无菌状态下保存完好。”

“应该还有飞行器吧?”葛里菲兹怔怔地问道。

“我们快到入口了,你们自己进去看吧。”

“葛里菲兹,二战时候的技术,就能在南极冰层下建设城市吗?”我问。

“有,而且对当时的德国完全是小菜一碟。许多秘密机构的科研成果,现在曝光出来,还可以吓倒一排人。”

我听完葛里菲兹的话后,感觉自己真是一只井底之蛙,完全在现代社会中被制度化了,根本不明白这个世界上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科学力量,人类的科技程度真的只是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那些吗?也不知道那些为了隐藏真相而捏造出来的新闻报道背后,到底还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正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red)所说: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制度化。

虽然我没有入狱,但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是被墙壁围在一个小圈子中;而在教室里,就是被挂满各种班级奖状的墙壁围在一个更小的圈子中;走向社会,开始工作,虽然没有围墙,但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荒岛上被圈养的蠢恐龙,永远都了解不了整个世界的真实模样。

一行人已经都感觉到自己顺着与航空母舰相连接的,后期竣工的冰山隧道走到了南极冰层下方,这是一条配有滚梯的124米长隧道,隧道直接从坚硬无比的冰山中凿穿,相当气派,但同时也有一股阴森之气。突然间,一个金碧辉煌的大厅呈现眼前!大厅对面,我们看到了刻着德国纳粹标志的大铁门,不知道该挨千刀的希特勒是否真和传言中说的一样,逃到了南极。

迭戈舰长用力推开了大铁门,我们都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里面就跟纳粹头目希特勒的私人城堡——鹰巢的内部构造相似,没有希特勒的尸体,一切都完好无缺。地下城内有餐厅、咖啡厅,还保留着也许就是希特勒的高官当时与幕僚开会的客厅和会议厅。但是地下城的墙壁上没有什么挂件,桌上也没有什么餐具,我想是被之前来到这里的海军士兵给搬空了。

我问一旁的迭戈舰长,他的回答果然就如我所想的一样。二战中,盟军在鹰巢时就是这样做的,鹰巢是美国人最喜欢的景点,特别是到过欧洲战场的美国大兵。当年,联军的空军轰炸了该地,只有鹰巢保留了下来。大兵们不但喝光鹰巢内希特勒窖藏的葡萄酒,还把带有第三帝国徽记的银餐具“打包”邮回美国当结婚礼物……

五分钟后,我们见到了迭戈舰长所说的,在雅利安地下城粮库中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食物。

注:雅利安人梵文:arya,“高尚”在20世纪,纳粹分子改变“雅利安”原来的意义,用这个字眼指“高尚的纯种”,认为德国人是雅利安人的典范。实际上,欧洲的唯一一个雅利安民族,岗茨人遭到纳粹的迫害,这就说明了纳粹人的人类学概念有严重的矛盾。

第016章 猛犸毛毡

雅利安地下城设有第二层的秘密实验室,必须要有以前实验中心的特别通行证才能进入。依诺和雅格布在三英寸厚的双重防弹玻璃门旁驻足,我模糊地看到实验室内有一些输液器材,这个地方恐怕就是当时纳粹政府进行秘密科学研究的场所。

“怎么进去呢?”我围着实验室转了几圈,还没走回到门前,只听轰的一声,原来是雅格布上校用他的激光枪把门给直接炸开了。最先看到的是一个无菌手术室,我们全部进去之后,门在我们背后关闭。迭戈舰长把冰山隧道闸门的钥匙交给门口放哨的士兵之后,便和我们一起饶过黑色的磨砂玻璃来到隔墙的另一边。这堵隔墙起到把观察室与实验室隔开的作用。

隔墙上挂着照片,是当时在这里进行实验的全部德国人的合照,我斜着眼观察了一会儿,只见上面的德国研究员一双双眼睛全部都冷冰冰的,凝视着实验室,面容僵硬,活像一各个蜡制的面具。我们都不认识这些人,我想就算是有德国人在这里,估计知道他们的大名与职位的人也寥寥无几,因为这是政府的秘密。

“猛犸象!”葛里菲兹在前面的房间喊道。

“今天不是愚人节,葛里菲兹。”我说,“要真有猛犸象,在这里早就饿死了。”

“不是活的,是被冰冻的!你们快来我这儿。”

迭戈舰长没有作答,而是示意我们跟着他一起到葛里菲兹那边去,显然他早已知道那里有什么东西。我一进去刚想问葛里菲兹所说的猛犸象在哪里,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只见数十只被包裹在南极冰层中的猛犸象在冰块里露出它的长牙,并且有一部分身上的毛皮被剪了下来。

猛犸是鞑靼语“地下居住者”的意思,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特别大,在其嘴部长出一对弯曲的大门牙。如果这些猛犸象还活着的话,这座雅利安地下城倒真是非常适合它们栖息。

大家一定记得在动画片《冰河世纪》中的一个角色就是猛犸。在这部描写冰河期中的动物的动画片中,与剑齿虎一样猛犸被描绘为身体强壮但并不暴躁的生物,还与其他朋友帮助了一个婴儿找到了他的家人。现在隔着冰层看着它们,憨厚的模样让我同样认为它们还算是比较温驯的一类动物。

也许可以这样设想,数十只被突然冻死的雄猛犸象,它们一部分或者掉进南极冰川的缝隙里,或者从不太结实的河冰上走过,冰面被它几吨重的身体压裂。它得在几分钟内死于非命,从此不见天日,直到需要它的德国科学家用各种方法把它们找出来,搬入地下城内。这是非常困难的任务。

其实前苏联古生物学家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就发现过一头基本完整的猛犸象。它的皮、毛和肉俱全。发现它时,它的嘴里还沾有青草,可能是吃草时不小心掉进了冰缝中,经过1万年自然“冰箱”的保存,终于和现代人类见面了。

发现这头象不久,在前苏联开了次有关会议,会议代表不但见到了它出土的照片,而且还亲口品尝了它身上的肉。据说肉不好吃,味道也不香。也许是烹饪技术不佳,如果按照中国川菜做法,可能就会变成美味佳肴了。

而在我们地球生物的进化史上,眼前这些猛犸象只比人类在出现大约两百万年。人类在温带地区发展得比较快,而猛犸象占领了广阔的寒带草原,没有发生多少冲突。

人类一开始非常弱小,他们的肉质不错而且防御本领很差,时常饱虎狼之腹;相比之下猛犸凶恶孔武,基本没谁敢惹。但我们大脑脑量越来越大,变得厉害起来。

葛里菲兹推测希特勒逃至南极之后,一直被盟军的卫星还有特工监视着,没有外界的能源和燃料补给,地下城的温度随着燃料的消耗,温度变得越来越冷。而他又出不去,只有寻找冰冻的猛犸象,在把它们解冻之后,就像克洛维人一样扒下他们身上厚厚的皮毛来御寒。

克洛维人是个游牧民族,一万五千年前在北美和西伯利亚扩张。他们经过很多世代的锤炼,有了一套高效的狩猎技巧,开始扫荡在当地生活了几百万年的猛犸群。他们用猛犸的皮毛御寒,吃掉它们的肉和内脏。

那时候地球正在变暖,南方森林扩大,克洛维人用长矛、陷阱和毒箭站稳脚跟以后,猛犸这种生活在寒冷草原上的动物的生存空间开始缩小,它们支撑了五千年就灭绝了。

人类要在南极长期居住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制做牢固而饱暖的衣物,迭戈舰长手下的士兵们,已经把剩下的猛犸象身上的皮毛剪了下来,等到我们回到“圣保罗”号上,就只需要把这些宝贵的纺织原料变成织物。

不用说,三艘航空母舰上既没有烘燥机等、梳理机、精纺梳理机、梳毛机,精梳机、针梳机,也没有自动缫丝机和毛衫织造工艺技术装备。葛里菲兹提出利用猛犸皮毛纤维在受压的情况下会黏合在一起的特性,来制作一种被成为毛毡的织物,练过书法的人应该都知道,就是一般在宣纸上写字的时候,下面垫着的那张小毯子。

经过简单的缩绒工序就可以制成毛毡,虽然柔软性差了一些,但保暖性大大提高了。猛犸象的毛很长很容易纠结在一起,正适合用来黏合。

葛里菲兹在大家的协助下——其中包括迭戈舰长,因为这是他应该负责的事情,不得放下了他的国际象棋棋盘——开始了准备工作,把渗透在猛犸毛中被称为猛犸粗脂的油腻物质清楚掉。这道除脂工序的操作如下:把猛犸象的毛在水温70度的水缸里浸二十四个小时,然后放在碱缩液里彻底清晰,挤干后,就可以进行绒缩处理了,也就是说,可以生产出一种牢固的、原始的、但无疑也是粗糙的织物,我想它在一万五千多年前的克洛维人手中的话,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其实这种类型的织物在很早以前就应该有了,只不过是猛犸象提前绝迹了,后来的人没有这个用猛犸毛来制做织物的机会。在制作缩绒机的时候,葛里菲兹又一次显示出了他作为科学家的素质及才华。

他懂得如何巧妙的用到从来到南极之后,目前为止在航空母舰上还没有动用过的液压制动器,以前这机器是为了控制舰载机的升降板而设计的。

我们的猛犸毛被放置在了液压制动器下的凹槽中,承受着从上面垂直地落下的升降板带来的压力,一上一下重复十几次,在这机器的运作下,这项工作完成的非常好。猛犸象的皮毛事先肥皂溶液浸泡过,一方面有利于压制与软化,另一方面也防止它会在升降板的巨大压力下受损。这样,从凹槽中重新出来的就是厚厚的毛毡了。

长长的猛犸毛原材料,经过压制后变得很紧密,这种织物同样可以用来做被子或地毯。当然这可不是精纺呢绒、麦尔登、海军呢、制服呢,也不是法兰绒或者大衣呢。这是在南极大陆上,从早已灭绝的猛犸象身上诞生的一种工业产品。

就这样,我们又拥有了一些保暖的衣服和厚厚的被褥,因为这些都是在葛里菲兹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的,迭戈舰长为了表示谢谢。。,也送了我们诺亚方舟上的人一张棕黑色的猛犸毛地毯,后来这张大地毯被我们铺在了水晶房间中。

第017章 皇帝企鹅

航空母舰的推进器下,一群动物正在冰面上前行。

它们是一身肥肉加羽毛的南极皇帝企鹅,航空母舰里接近零度的气温会让它们热得受不了。

就像以前猛犸象到赤道地区,会被当地的太阳烤死是一样的道理。

皇帝企鹅们在南极优哉乐哉过了那么久的太平日子,黑暗时代的环境异变并没有影响两极。

所以,它们连花时间去适应新环境的功夫都不需要。

这是一群远离人类视线的种群,它们在极其苛刻的自然环境中坚韧挺拔,成为所有物种的楷模之一。

我想瑞亚如果在这里的话,一定会马上欢呼着飞下去,把这些胖胖的小企鹅抱回诺亚方舟里当她的宠物。

帝企鹅是所有企鹅种群中体形最大的,其物种起源的历史超过五千万年,目前散布在南极大陆的周围,尤其在阿德利附近,在44个已知栖息地中共有40万只帝企鹅。

帝企鹅的身高大约115公分左右,公企鹅的体形大于母企鹅,平均寿命将近20岁。

虽然我们现在看着它们前进,觉得它们的步行速度还真是很缓慢。

但葛里菲兹告诉我们:帝企鹅其实都是游泳健将,游泳速度可达到每小时5。4到9。6公里。

并且可以潜入海平面下1400英尺长达二十分钟之久,除此之外还会用腹部在冰面上滑行。

这些皇帝企鹅是恒温动物,在丰厚的油脂和防水羽毛的保温下,它们能在南极严寒的气候中保持体温。

而且,它们最特别的群体习性就是为保持温度的高密度聚集,每平方米的密度最高可达八到十只。

它们让背部暴露在寒风里,每隔一段时间,队列中间的企鹅会自觉替换外围的同伴,让同伴回到队列恢复体温。

我们全部人都走下了航空母舰,想近距离的观察这些幸运的皇帝企鹅,卡卡还帮一只卡在冰缝中的小企鹅脱离了困境。

这些帝企鹅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礼服,喙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色泽协调。

成群的帝企鹅聚集在我们脚边,热闹非凡,而又秩序井然。

没有确定方位的南十字星,我们不知道这一大群小企鹅正在往哪个方向走,只看到它们每个都一摇一摆着向冰山后走去。

大家也好奇的跟在它们后面,毕竟在北极是看不到皇帝企鹅的,这是一次欣赏一种离我们一直很遥远的动物的机会。

企鹅们在我们的手电筒光线下只是稍微呆了一下,而后又毫不在意的跟着大部队向前方走去。

这段时间里,我们爬上冰山,从高处看着它们,随着这些皇帝企鹅们在南极大陆上流lang。

冰山后面的地势高低不平,没想到这些小企鹅们这个地方停了下来,在这广阔的冰面迷宫上产蛋。

在它们的周围,白茫茫一片,四处都是浮冰,但勇敢的小企鹅们从不屈服,在如此恶劣的困境下仍傲然生存。

我没想到冰山的一面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场所,而近在咫尺的另一面居然就是帝企鹅们爬上岸后,寻找到的“安家立业”的宝地。在这片没有其他生物胆敢涉足的区域,皇帝企鹅仍旧持续它们lang漫的约会。

随着时间来临的群体迁徙,就跟法国纪录片《帝企鹅日记》给我们讲述的那一个传奇的族类一样,描绘了一群神奇、特别、而又富有感情的动物,眼前的景象就是一个充满勇气、幽默和神秘的故事。

虽然南极寒冷终年、冰雪覆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