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记忆之莲-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透谒瞧ü珊竺嫱娴暮芸模琘uan先生夫妇也终于放下心来,为Han感到高兴。
活动进行到一半,负责所有男生班的老师卡拉曼罗夫斯基突然找到他们,问起开学之后Han还会不会来上课?
Yuan先生笑着解释,他们家离这里单程就将近六十英里,实在太远了。不过他们还是会为Han在家附近找个地方上舞蹈课,等到明年学校放假,再来这里报名。
这个卡拉曼罗夫斯基是个退休的舞蹈演员,说话带些东欧口音,毫不掩饰的声称:这里才是全美最好的芭蕾舞学校,Han不应该半途而废,因为他是为跳舞而生的。
这句话让Yuan先生很吃惊,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这样一个整天钻在实验室里的人会有一个为跳舞而生的孩子。最后,还是Yuan太太先开口了,她看着Han说:“你来决定吧,如果你想来,妈妈肯定支持你。”
Lance Osler也在一边满是期待的等着,Han想了一下,点了点头,说:“我想来。”
Lance发出一声欢呼,Russell做着鬼脸抱怨了一句:“看起来我还得继续在采莲斋做功课呀。”
Yuan先生伸手摸摸Han的脑袋,笑道:“你奶奶总说你很懂事,怎么这件事情上这么任性啊?”
Han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几乎无声的说道:“我答应过别人的。”

19.LOU

李孜自以为是个心肠很硬的人,却被Yuan先生这番话弄得不知所措,她总是假装讨厌人家把所有的心事都告诉她,把她置于这样的境地之下,好像她是个万能的救死扶伤的天使,心里却希望自己真的能成为那么一个天使。
Yuan先生并不知道她想的事情,继续把她当作那根救命稻草,对她说:“我希望你能告诉Han,我还有Russell,我们都是爱他的。Russell对我说过,只要Han需要,他可以做Alibi,哪怕查出来是伪证,要他一起去坐牢也好,因为Han看起来太傲太显眼了,在监狱里是很容易招人欺负的。我告诉他这帮不了Han,但也知道他只是想帮忙。Russell从小就很崇拜他哥哥,他一直都爱着Han,曾经说过的那些话都无心的,那个时候他只是太伤心了,想找个地方发泄罢了。”
“我会告诉他的,”李孜花了一点力气控制住自己的声音,“但你们也会有机会当面跟他说的,那样会更好。”
“还有Esther,”Yuan先生继续说道,“让Han不要责怪Esther,她为他付出了许多,但他始终都对她不够好。其实,Esther跟我妻子很相像,她们都很固执,也很坚强,一个家庭能有这样一个妻子和母亲是极其幸运的事情。”
说完这些,Yuan先生起身告辞,李孜送他到事务所前台,再慢慢的踱回来。她想着这案子里的点滴,以及牵扯出来的千丝万缕的往事,突然发现自己从前经手的那些程式化的商业案件是多么简单干脆,无论输赢,台面上的筹码只是钱罢了。她说不清楚那种更好,只是一遍遍的提醒自己不要投入的太深了。
那天剩下的时间,李孜都和Ward都在为第二天的开庭作准备。她从没有进过刑事庭,手上又没有什么言之凿凿的证据,感觉就好像书没有背熟就要考试了,紧张的不行。到了这临时抱佛脚的地步,任何一点点细枝末节的东西都可能被李孜拿来当救命稻草,所幸Ward总是在一旁提醒,如果走一步棋没有想好接下去的三步,不管眼下这一步有多风光神勇,还是不走的为妙,否则很可能会在法庭上犯下致命的错误。
快到傍晚时,李孜突然接到Yoshida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李孜,刚刚收到一只的包裹,里面装着他送给G的那只宝丽来照相机,还有许多照片,看邮戳是去年十月间从法国寄出的,收件地址写的是他们从前在东村住的那个地方,因为查无此人被辗转退了几次,今天下午才终于到他手上。李孜被这个意外的消息惊的跳起来,立刻就到Yoshida那里去了一次。
还是在格林威治村那间屋顶大宅里,Yoshida把他收到的那只包裹拿出来给李孜看。那是一个普通的棕色瓦楞纸箱,里面装着一只仔细的用防震塑料薄膜包好的SX70 690照相机,还有一叠方方正正的宝丽莱相片,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了。可能是因为在海关检查的时候被拆开过,纸箱有些地方破了,又在许多人手里辗转了多次,也不知道里面的东西有没有少。
李孜拿出那叠张照片来看,其中大多数拍的都是一些瓷质的摆件:天鹅、穿芭蕾舞衣的女人、捧着一大把雏菊的孩子,每张下面都写着一串数字,看上去像是购买的日期。只有几张例外,拍的是人或者风景,下面空白的地方用细细的黑色马克笔写了许多字。
第一张是唯一的人物照,一个胖胖的亚洲女人站在花园的一角,好像故意躲着镜头,但真的被捉到了还是咧着嘴笑得挺开心的。照片下面写着:来见见我朋友Lou。
第二张看起来像是一幅粗略的油画,是从窗口望出去的一片冬季的海滩,天空阴沉,除了远处的一座深蓝色的灯塔,什么都没有,显得有些荒凉,却又有一种别致的蓝调。Yoshida告诉李孜,那是用硬物刮去相纸表面的聚脂薄膜,让药水分布在画面上形成的效果。下面写着:今天第一次下霜,不想浪费掉最后一张TimeZero相纸,但我不能去城里,不能去镇上,甚至没办法走出那扇门,所以,只能这样。最后的Time Zero,纪念我的新家。
第三张带着一抹陈旧温暖的黄昏般的橙色,是一扇落地窗边一地的瓷器的碎片。下面写着:每天晚上入睡的时候,好像都能听到碎裂的声音,想到他说,要结束,就都一起结束。
接下来是一张法文报纸上的一则新闻,绝大部分都模糊不清,只有标题上“纽约”和“芭蕾”两个黑体字最醒目。下面空白的地方写着一句很短的话:我想去巴黎。
最后一张是一本台历,翻到二零零九年九月的那一页上,下面写着:九月,最后一包相纸过期,恐怕也是我最后的期限,我早已经准备好了,但他还没有。
Yoshida说,那几张照片上的话让他有些不好的感觉。李孜也有同感,但同时又很好奇,难道黑巫师帮加公主的故事是真的?但是,在如今这个世界上,要了无声息的囚禁一个人并不是这么容易的,而且,这包裹又是谁寄出的?如果那个寄件人就是G本人,那么现在Eli York已经死了,她也应该重获自由,尽可以去任何她想去的地方了。
李孜又去看箱子上写的发件地址,一串陌生的法国地名,只知道是在南特,地址后面跟着三个大写字母——LOU。她想起照片上那个胖女人,Lou?Louise的缩写?包裹可能就是这个Louise寄出的。
李孜没有带走那只纸箱,只是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了箱子上写的发件人的名字和地址,又让Yoshida把那几张照片都扫描成数字文件发给她。回到事务所,她打开电邮信箱,让Ward看那几张照片。
“所有线索都指向法国,”胖子吹了声口哨,拿腔拿调的说道,“想要旅行吗?看起来我们不得不去一次了。”
一晃已是晚上十点多,李孜早已经觉得头昏脑胀,Ward劝她:“走吧,明天就算要做小丑,被人笑的那个也是我,回去吧,睡个好觉。”
虽然李孜仍旧心怀忐忑,却也很听话的跟胖子道别走了。回到家里,她又打开电脑,找出那几张照片开看,突然想起那个记在手机备忘录里的地址,在Google地图上寻找,搜索结果仍旧是些极其陌生的地名,只知道那是在南特的市区。
快十二点的时候,床头的电话响了,李孜接起来,是Terence。这一天忙得不可开交,她几乎把自己的事情全忘了,直到听出他声音里的僵冷,才想起来两人上一次见面刚吵了一架,搞得不欢而散,还没有和好。
“我在楼下,上来拿点东西。”Terence说。
李孜“嗯”了一声算是回答,那边电话已经挂了。
几分钟之后,Terence开门进来,看见李孜,没打招呼也没说话,自顾自的打开壁橱找他要的东西。李孜便也坐在写字台边上没动,仍旧低头看着电脑屏幕,心里很气,却又觉得有点好笑,他完全可以趁她不在家的时候过来拿东西,何苦等到她回来了再来,见了面又这样绷着不说话。
“我那件蓝色的冲锋衣在哪儿?”总算还是他先开口了。
“壁橱最上面那只写着Mount Baker的箱子里,”李孜回答,“你要去野营?现在是一月份……”
话刚说出口,她就明白了Terence为什么突然要找那件衣服。他们是在华盛顿州的贝克山参加一个初级登山课程时认识的,她第一次看见Terence,他就穿这那件灰蓝相间的冲锋衣。
Terence把那只纸箱搬下来打开,里面装的全都是她们初次相遇时用的东西,他从箱底抽出那件衣服来,转过头看着李孜。两个人恐怕都想起同样的事情,那个时候,他们曾经那样认真的计划要去上中级和高级的课程,然后把惠特尼山、西耶拉和圣胡安山脉挨个儿爬个遍。
李孜觉得自己有许多话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后冒出来的尽然是一句:“我明天一早要上庭。”
“我这就走。”Terence回答,在原地踟蹰了片刻,终于还是走到她身边,俯身在她额角的头发上印上一个吻,然后转身走出去,快到门边了又回头说,“Porte du Pouliguen。”
“什么?”
“你电脑上那张照片,是普勒冈的海湾,在法国,南特附近的。”
屏幕上显示的是那张油画效果的海景,“你怎么知道的?”李孜抬起头来问。
“那个蓝色的灯塔,很特别。”他回答,“大学最后一年的暑假,我一个人去欧洲旅行,曾经到过那里。那一个月我几乎没有一个晚上是睡在床上的,火车上、车站里、通宵营业的咖啡馆,难忘的日子。“
“怎么没听你说起过?”李孜问。
Terence笑了一下,答道:“我们彼此之间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说完就走了。

(part 2)

第二天早晨,李孜头一遭进了刑事庭,也是她第一次见到本案的地区检察官,一个四十五岁左右的黑人男子,不曾开口就显得声色俱厉,很具正义感。相形之下,法官反倒和煦了许多,六十岁上下的女人,有些胖,看起来应该心肠很软。陪审团由十二人组成,三名黑人妇女,三名西裔妇女,一个菲裔男子是其中唯一的亚洲人,剩下的五个都是白人,三男两女。都是Han的前任辩护律师在预审之前参与选择的,无论喜欢与否,他们也只能接受了。
Han坐在李孜身边的被告席上,穿着一身黑色西服,白衬衫,没有打领带,显得很平静。他的家人、朋友和几个芭蕾舞团的同事都坐在旁听席听审,倒是受害人那一边没有任何人出席。李孜觉得有些意外,她曾以为Ming可能会来,至少Eli York遗嘱里提到的那个姓Vernette的法国人肯定会来,受托料理丧事的总应该是很亲近的朋友吧。
法官宣布开庭之后,检察官先陈述了指控的性质和案情经过。由于缺乏有可采证据支持的辩护要点,Ward出于诉讼策略考虑,放弃了辩方的开场陈述。
之后的控方举证进行了整个上午,检察官先后提交了数十件案发现场取得的物证,包括银厦的监控录像、Han留在公寓客厅里的几处指纹、其中一只酒杯上的唾液DNA检测报告,还有Eli York留给Guary Criton律师的遗嘱。
Ward仅仅在交叉询问当中提出,所有这些证据只能显示被告在案发前到过现场,无法直接证明他有实际的犯罪行为。但接下去的几份证物和证人证言很快就让这一观点显得苍白无力。
先是Han的心理医生到庭作证,证明Han在8月20日离开纽约前临时预约了一次门诊,带走了一张处方。
“你总是一次开给他两周的药量吗?”检察官问。
“不是,”医生回答,“一般总是七天的量,但他说要出差两周,在那之前他已经连续服药半年左右了,突然停药可能会有些不良反应。”
“什么样的不良反应?”
“梦境怪异、幻觉、嗜睡、情绪低落等等,”医生说道,“当然,跟服药过量的副反应根本不能相比。”
检察官紧接着呈上了上西城一间药房的销售记录。记录显示,8月20日当天,Han曾用那张处方购买了两盒共两千一百毫克的文法拉辛缓释胶囊。
随后出庭的是为本案出具验尸报告的犯罪鉴识专家,他应检察官的要求陈述了尸检结果,说Eli York的死因正是过量服用含有中枢神经兴奋成分的文法拉辛,估计剂量在两千毫克左右。按其死亡时间时间推断,服药的时间是在九月十日凌晨一点至两点之间。
检察官适时地重提了一下监控录像里Han离开银厦的时间,一点三十五分,刚好落在这个区段里。
Ward并未对此提出异议,只是提出两个假设,以及随之产生的两个问题:
假设一。死者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喝下混入文法拉辛的酒。但留在现场的两只酒杯属于威士忌纯饮杯,容量是三盎司,两千毫克的药物能否在短时间内不留痕迹的混入?
假设二。死者被迫服下药物。死者和被告均为成年男性,身高均为六英尺上下,体重也相当,为什么尸检时并未在死者身上发现明显伤痕?
接下去的一个证人便是Lance Osler,按检察官的要求重复了一遍他的证词:去年8月30日,曾在巴黎和平路上一家商店里看到Han打了Eli York,并威胁要杀了他。
Ward站起来做交叉询问,装作很随便的问:“Osler先生,请问你在市立芭蕾舞团的职衔是?”
“首席演员(Principal Dancer)。”Osler回答。
“据我所知案发时本案被告是首席演员,而你还只是独舞演员(Soloist Dancer),你是什么时候晋升到现在这个职衔的?”
“去年十一月。”
“也就是本案被告被拘捕之后不久……”Ward话音未落,检察官又一次叫了“反对”。
Ward转向法官,解释说只是想阐明证人与被告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却没能得到法官的支持。Lance Osler回答问题的态度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坦率,没有犹豫,也毫无愧色。
Ward只得抛出了那个问题:“Osler先生,你和被告的妻子是什么关系?”
“反对”声又从检方座席上响起来,但这一次法官示意Ward继续。
“对不起,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证人席上的Lance Osler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