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5芙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柯云路5芙蓉国-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她一个很好的机会。一开始她也并没有十分的大胆,因为毛泽东在她心目中还像神一样高大。她追求领袖的念头也是逐步萌发、成长起来的,因为她很快就发现,伟大的革命领袖在喜欢漂亮、可爱的女人这一点上与其他男人没有差别。从最初想都不敢想,到后来有了追求领袖的想法,再到后来有了行为的冲动和自信,她发现,没有几次接触,她已在革命领袖的身边了。
  到延安的第二年,她就和毛泽东结了婚。当时,倘若不能嫁给毛泽东,她也必然会嫁给其他哪位中共上层领导人物。
  跟毛泽东在一起,你必须表现出女人的全部计谋和乖觉。你必须知道什么是他喜欢的,什么是他不喜欢的,什么是他洋洋自得的,什么是容易触怒他的。你要欣赏他的政治,欣赏他的才能,欣赏他的书法,欣赏他的诗词。你要表现得天真无知,时时惊叹,你要充满新鲜的崇拜热情。这些都是最能打动他的。遇到他烦躁的时候,你要由着他发脾气,心甘情愿地当他的出气筒。谁能真正成为他的出气筒,谁就是他最亲近的人。当他雷霆大怒发作时,你只能小心地稍做顶撞,绝不可过于顶撞,随后就要委屈、垂头、沉默,坐在一边流泪。在他继续发怒摔打东西时,你要一声不响地蹲下身,把他扔在地上的书本、纸张一本一本、一页一页捡起来。那时候,他还叉着腰气呼呼地瞪着你,发作着,你要止住自己的眼泪,将捡起的书本、纸张一点点理好放在案头上。然后躲到一边去,听任他继续发作脾气的尾声。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当那边屋子里又响起烦躁的踱步声和拍打桌上的书籍、纸张声时,你便低眉顺眼地轻轻走到他的门口,站在那里。领袖这时会气呼呼地站住,训斥道:“你跑到哪里去了?”你就要说:“我怕你见我烦,躲开了。你现在要我做什么?”领袖会一屁股将他魁梧的身躯坐到椅子上,怒气未息地不理你,还会说:“不需要你做什么。”这时,你绝不可再离开,而要在门口静静地靠一会儿,然后,恭敬地、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站在他背后轻轻给他捶肩膀、捶背。领袖经常熬夜批阅文件,容易肩背酸痛。你捶了几下之后,领袖就会不耐烦地挥一下手,说道:“不用你捶。”你便停住手,然后一动不动,等对方把翘起的二郎腿放下,再换另一条腿时,你便尝试着再给他捶起来。
  这时,他似乎余怒未息地、不耐烦地接受着。你便继续捶,然后,开始给他捏拿肩膀。
  又过了较长的时间,领袖就会叹息着举起大手,拍一下面前的桌子,说道:“你怎么这么混?”
  这时,你就可以哭了,而且不妨哭得厉害一些,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哽噎起来。
  这时,领袖也会出现罕见的温存。他会站起来走到脸盆架那里,拿起毛巾走过来,塞到你手里说:“不是英雄不落泪,好啦,我们的英雄。泪落得多了,要成林黛玉的。”这时,你就该破涕为笑,然后,把头抵在领袖宽大的胸脯上捶捶他。领袖也会拍拍你的背,说道:“好啦,烟消云散。以斗争求团结,团结存。”然后,领袖可能就会坐下来,伏案写东西,你就可以为他研墨、削铅笔、整理纸张。也可能领袖会坐下来抠脚趾,你就端盆水来给他洗脚。领袖会说:“我会自力更生。”你就要说:“请给我一个痛改前非的机会。”再后来,就会出现一个很恩爱的夜晚。
  一瞬间流烟飞云般掠过的这些回想,江青在心中止不住微微叹了口气,而这心绪在她的形体上也有流露,周恩来笑着说:“我们的江青同志在感叹什么事呢?”车一路北上,过了甘家口、百万庄,迎面丁字路口是动物园花岗石砌就的围墙。车队在这里左拐,再右拐北上。江青一指围墙说道:“文化大革命现在还没有发展开,以后连这围墙上都贴满大字报才声势浩大。”周恩来点点头:“会发展壮大的,不过交通要道、马路两边最好不要贴大字报,那样司机开车注意力不集中,会出事故的。”说着,他显得很愉快地笑了。周恩来的笑声很浑厚,他的身材不算高大,然而他的浓浓的剑眉,炯炯有神的眼睛、浑厚的声音还有那独特的端着左臂的站立姿势,都显出一个男人的伟岸。
  思绪飘浮中,毛泽东的形象又在眼前矗立起来。事业、思想和权力是男人最好的装饰,就这一点来讲,江青从来感到自尊心的满足。她毕竟成为了中国最伟大人物的妻子,作为一个女人,她在这一点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正因为如此,她可以居高临下地打量一切男人,也以同样优越的目光打量一切女人。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崇拜毛泽东的伟大时,她就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特别是看到一些十分了不起的男人在毛泽东面前俯首贴耳时,作为毛泽东妻子,她的骄傲油然而生。她甚至从心底里轻视他们,这种轻视当这些男人对她表示轻视时尤为加倍。
  她知道,共产党上层大多数元老不把她放在眼里,从延安和毛泽东结婚时起,他们就搞了一个“约法三章”:限定她在贺子珍未和毛泽东正式离婚前不得以夫人自居;限制她只能在生活中照料毛泽东;限制她永远不可干预政治。毛泽东为了不得罪他的同僚,接受了这个“约法三章”。而她为了得到毛泽东,根本没有其它选择的可能。在延安时,不管毛泽东的窑洞里来了谁,刘少奇、彭德怀、朱德,她只是端茶、倒水、拿烟,完了之后,便悄无声息地退到自己的房间里。
  她至今记得,有一次一些人坐在毛泽东的窑洞里吞烟吐雾地谈话,窑洞三间相连,进门中间是堂屋,堂屋右手一门连通毛泽东的房间,左手就是江青的房间。江青原本已经沏茶、倒水、拿烟完毕,退回自己的房间,忽然想到自己正在看的一本《共产党宣言》放在毛泽东的房间里,便谨小慎微地走过去,穿过团团就座的人,去窗台上拿那本小册子。当时,作为总司令的朱德正坐在一张椅子上和毛泽东谈着什么,这时抬起眼,用非常不信任的目光看了她一眼。虽然那只是一眼,却让江青感到浑身发冷。朱德那眼白眼黑分明的眼睛至今还刺着她,令她终身难忘。在随后这些年中,这样的目光她还经常遇到。那天,从毛泽东的屋里拿回《共产党宣言》之后,她坐在自己的屋里,手摸着《共产党宣言》,两眼直直地喘了半天气。当她隔着桌子从窗台上拿到书转过身时,发现不仅是朱德,其他几位领导也都用类似的目光看着她,她的出现显然使谈话暂时停顿,表明了他们对她共同的排斥。
  进了中南海以后,她也经常遇到类似的事情。有一回,外交部长陈毅来看毛泽东。她在中南海住所的门口迎候,并非常亲热、礼貌的微笑着告诉他说:“主席在里面等你。”陈毅却只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便径直迈着大步走了进去。当时,陈毅那不拿她当回事的傲慢样子,真让她恨得咬牙切齿。看着陈毅那肩背滚圆的身影,她似乎下了一个决心。在这个世界上,伤害别人的人都记不住自己伤害别人的历史,而被伤害的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一切。
  在这些年中她心头积满了这样的目光、这样的面孔、这样的背影,现在,历史的讲台终于轮到她了。
  毛泽东的面孔又浮现在面前。那张面孔后来也变得有些不耐烦,他经常坐在沙发上用冷淡的目光看看自己。每当这时,她就会非常酸楚地回想起延安时期那段虽然不时有雷霆大怒、却还亲热的经历。她知道,爱情的最大敌人是厌倦。在这方面,她面临的是不平等待遇。毛泽东有厌倦她的权力,她却没有厌倦毛泽东的权利。每当这时,她就敌视有可能和毛泽东接触的一切女性。那些在毛泽东身边照顾毛泽东起居的小护士,尤其是她嫉恨的对象。她们能够成天围绕在毛泽东身边,而她见到毛泽东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她的眼前浮现出毛泽东的小护士李秀芝,她那和和善善、恭恭顺顺的小样,想必在毛泽东看来更顺眼得多。想当初,李秀芝刚进中南海时,还需要自己对她的指点,介绍主席的生活习性,那时李秀芝是何等地小心,何等地恭顺!现在不同了,自己要见毛泽东,还要通过她的安排。她只能忍气吞声,因为她面对的是领袖的权力。在这个世界上,她的全部生存地位都取决于她和毛泽东的关系。毛泽东可以决定她的一切,她却没有丝毫违抗的可能,“顺者昌,逆者亡”
  这句古话用在这里非常合适。
  她要更加打磨自己的秉性。她要学会沉住气。她要仔细观察和体会毛泽东所思所想。
  她要迎合他的一丝一缕的意图。他不允许自己干预政治,然而事在人为。她从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入手,抓动态,搞京剧改革,开座谈会。这样做了,她就多了一点见到毛泽东的机会,毛泽东那冷淡的、不耐烦的目光也变得平和一些了。当她跑到上海与张春桥、姚文元炮制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后,她和毛泽东的联系进入了比较热线的状态。没有人知道她心头的辛酸苦辣,也没有人知道她比任何人都更敌视、也更仰视和惧怕毛泽东的权威。当她终于在政治上迎合了领袖的需要时,她再一次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她从这里获得的成就感、兴奋感和陶醉感,超过延安时期与毛泽东结婚。
  在延安,一步登天成为毛泽东的夫人,使她几乎得罪了延安的全部男人和女人。她不在乎,她从来都是直扑最高目标。今天,她再一次出现在毛泽东身边,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哪怕得罪北京的、中南海的全部男人和女人,她都无所顾忌。她顾不过来,她依然是直扑最高目标。她从15岁开始学戏,知道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是演员。生活的才能就是表演的才能。政治生活的才能就是政治表演的才能。
  一路掠过黄昏暮色,和周恩来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文化大革命,车队鱼贯而入北清大学。因为事先已有通知,校园内道路通畅,车队非常顺利地穿过教学区和宿舍区,来到北清大学的大操场。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近两万名师生聚集在这里。围绕大操场,七八个高音喇叭正在播放嘹亮的革命歌曲。暮色苍茫中车队亮着车灯驰向主席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扩音器中的歌曲停了,有人在台上带头高呼口号:“热烈欢迎中央首长来北清大学!”“向首长致敬!”“毛主席万岁!”“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几盏聚光灯将主席台照得雪亮。
  周恩来早已穿上那件灰色中山装,从容地走下汽车。江青、康生、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也都分别下了车。永远有着整体意识和组织意识的周恩来伸手示意,让康生、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等人跟着江青一起往主席台上走。当这些人前后衔接之后,他才不前不后地走在江青靠后一点的位置上。周恩来一边走一边用非常冷静的目光打量着主席台上下的情况和后面康生等人走上来的情况。
  主席台上的格局很清楚,两排桌子由一张张长条桌连接而成,上面铺着红布。第一排桌子上放着几个麦克风,桌子前面台前还立着几个麦克风,主席台后面张挂着多面红旗,主席台四角都有学生纠察队。主席台下面一圈戴着红袖章的纠察队学生和工人。密密麻麻的人群云集在大操场上,灯光由近及远逐步暗淡,在人山人海的最边缘,还有四面八方的人往这里聚集。再远处,隐约可见一个一个等距站立的保卫人员。
  周恩来在前后招呼的过程中,早已将一班人中的每一个人都看在了眼里。江青戴着一副黑眉眼镜,白皙而略有些虚肿的脸上有种春风得意、激昂慷慨的神态,那是一个正在准备激情讲演的神态。陈伯达戴着一副方框眼镜,厚厚的嘴唇,肥胖的短脸,他打量会场的目光表明他在全心全意履行一个政治任务,这是一个对政治背景从来缺乏真正洞察的夫子。
  康生那张多皱的长脸上,倒是一种胸有城府的镇静态,不过他打量沸腾会场的眼光中无疑也露着由衷的兴奋与喜悦。由此,你便看到这个城府很深的政治斗争老手也有兴高采烈而忘乎所以的时候。从康生此时的快乐表情中,你似乎还能发现他童年时某种恶作剧的调皮。
  张春桥那张像鹰又像狼犬的阴郁面孔架着眼镜,显得比所有的人都冷静,那是一个随时在打量周边环境并做出判断和应变的人物。当江青完全沉浸在准备讲演的自我安排中,而在脸上堆出矫揉造作的亲切微笑时,周恩来知道,她现在根本没有余力观察其他人,她只是在众人目光的盯视中准备自己的台词。只有张春桥的目光不仅扫向台下,也偶尔扫视一下台上的江青、康生、陈伯达等人,这是一个真正注意研究自己和研究他人的人物。姚文元跟在最后,随大家一起鼓着掌上了主席台,他那鼓胖的圆脸、凸起的大眼睛看着操场上的浩荡人群,有一种半痴呆的笑容,这也是一个对周边环境毫无清醒洞察的人物。
  周恩来将这一切都看清楚了,又显得毫无观察。他总是亲切地、和蔼地、平易近人地同时又不失严肃地在自己的角色中。他永远知道自己面对着成千上万的群众,也永远注意自己身旁的一班人。
  一群人就座了,一阵阵高呼的口号和持续不断的掌声慢慢平息下来,现在高音喇叭里响起的声音是“热烈欢迎周总理和中央文革首长给我们讲话”,全场一片热烈掌声。周恩来示意陈伯达、康生、江青先讲,他们推让着示意周恩来先讲。这时,大喇叭里响起热烈的声音:“我们首先请敬爱的周总理讲话”,全场掌声雷动。
  周恩来非常从容地站起来,走到主席台前沿的麦克风前。这样站着讲话,是对广大师生足够尊重和支持的表现。他的话很简单:“同志们好。”全场一片热烈掌声。“今天我与江青同志、康生同志、陈伯达同志、张春桥同志、姚文元同志一起来看望大家。”全场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高呼“向周总理致敬!”周恩来接着说:“我们今天来看望大家,是要向大家宣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