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5芙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柯云路5芙蓉国-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周对马胜利说:“你先回去吧,我还要和他们交待一下工作。”马胜利点点头。走了一段路,他放慢脚步,应该先在脑子里整理出汇报的内容,好让汪伦感到满意,也应该证明自己不仅坚定,而且有用。他回头看了看那排隔离审查的牢房,在暗蓝色的夜空下,那盏孤零零的路灯很亮地照下来,灯光照亮的恰恰是铁丝网转圈围起来的地方。路灯是个几百瓦的大灯泡,在夜空中像个无比光亮的和尚头,那一排红砖平房像儿童搭出的积木,傻傻地排在那里。在铁丝网圈起的一圈光明中,老周正和那两个军人指指点点说着什么。放眼铁丝网周边的地方是越来越深的黑暗,更远处是浓黑的田野,隐约可见极远处农村稀疏的灯光。
  他朝前走去,前面就是干校大片的宿舍区,一条直直的土路稀寥地亮着几盏昏暗的路灯,路两边是一排排土房,也都亮着朦胧的灯光。远远望去,一抹矮山在田野上乌云一样卧着。刚出牢房觉得凉快一些,没走几步,又觉出十分炎热。白日里晒得大地无从躲藏,夜晚,大地把炎热发泄出来,这个世界没有耐劳耐怨的事物。他正走着,迎面有两个人散着步走过来,一个矮胖的老太太,一个脸像葵花子一样尖瘦的年轻人,走近了,居然是茹珍和江小才。看到马胜利,两个人站住了,马胜利想起江小才曾是茹珍丈夫李浩然的研究生,便不觉得奇怪了,他也站住了,知道这场谈话是不能逃避的。
  茹珍仰着一张浮肿而多皱的面孔直愣愣地看着马胜利,开始语无伦次地说起来,说到工宣队,说到北京,说到干校,说到劳动收获,说到清理阶级队伍的互相揭发,也说到李黛玉。马胜利早在北京就听说茹珍在干校有些精神失常,便急于结束这个谈话,然而,茹珍却不时伸手抓着他的衣服说:“你们要看我的表现,我的表现在天天进步,我努力,我进步,我要见汪队长。我和李浩然天天划清界限,我热爱劳动,热爱斗批改,我要冲锋陷阵。
  我要求回北京参加教育革命,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要立新功,我向你汇报。你和李黛玉要携手并进,长江后浪推前浪,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你别急,你听我说,我要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马胜利连连伸手打断她的话,她却熟视无睹,一直没完没了地说着。江小才拍了拍茹珍的肩膀,说道:”咱们听马胜利说说。“茹珍这才嘎然停住。
  马胜利对江小才说道:“你最近怎么样?”江小才扶了扶眼镜,有些讨好地笑着说:“我还能怎么样?争取回校呗。”马胜利连忙说:“这个军宣队在统筹安排。”江小才早已忘了曾经和马胜利势不两立的派别对立,这时显得亲热地说道:“知道你去审问武克勤、呼昌盛,所以一直在这边转悠着等你,希望你能帮我说几句好话。”马胜利立刻露出一脸的为难,他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江小才看了看四周,对马胜利说:“你看着机会办,在不为难的情况下,有时候只要话说得巧妙,一句话就决定一个人的去留了。回不了北京,我不怨你;能回北京,我就感谢你。”马胜利也四下看了看,说道:“我尽力而为吧。”这个哲学系的研究生前两年分配时居然留了校,后又下到干校一呆就是三年,肯定是熬不住了。
  茹珍又直愣愣地看着马胜利,说道:“我也要回北京。”江小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她便张口结舌地停在那里。江小才问马胜利:“武克勤怎么样?”马胜利回头看了一眼远处被铁丝网包围的那盏孤灯,说道:“她还问到你和陆文琳。”江小才垂下眼无奈地笑了一下,说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马胜利立刻警惕地问:“怎么,她也想自杀?”江小才摇了摇头,说:“那倒不是。我是说,人到了这一步,就没有恶了。”茹珍又直愣愣地想起什么,伸手触摸了一下马胜利,问道:“黛玉现在怎么样?”马胜利一时感到十分难堪,他避而不答地看着江小才说道:“就这样吧,我还要赶着去向汪队长汇报。”说罢,踏着大步匆匆走了。

第八十一章
  1971年9月12日13点,毛泽东乘坐的南巡专列停在了北京丰台车站,他在专列上召见了北京军区的几位负责人之后,专列于下午16点5分到达北京车站。当他走下火车乘坐汽车回中南海时,看着窗外掠过的长安街、天安门广场,一种极度的疲劳充溢了他的身心。这次南巡是8月15日从北京出发的,先到武汉,又到长沙,再到南昌,9月8日抵达杭州,每到一处,他都将周围数省的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召集过来开会。这次“周游列国”的讲话主要是针对去年九届二中全会以来的党内斗争。
  1970年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暴露出了林彪、陈伯达一伙人的政治野心,毛泽东一贯对政治十分敏感,熟谙古今中外的复杂政治斗争历史,感到庐山会议上林彪一伙人的表演实属非常。他们的纲领是设国家主席,他们的理论是所谓天才论,暴露出了林彪急于当国家主席、抢班夺权的意图。对于这个几年来一直表现恭顺的接班人,他第一次有了真正的警惕。自从他执掌权力以来,他从未放松过对军权的控制,当林彪手中掌握了相当的军权而又露出图谋不轨的迹象时,他必须采取一系列防患于未然的部署。林彪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接班人,担任着共产党的副主席,要在整个党政军的上层削弱林彪的政治威信和权力,只能由他亲自出面,其他的政治部署都可以派人去做,惟有对林彪这个已在党章上写明是自己接班人的任何新说法,没有人可以取代他。他一路上讲了很多话,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他严厉批评了林彪手下的一伙人: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对陈伯达,更是定性为反革命分子。对林彪本人,他只提出了较为含蓄的批评,说林彪对九届二中全会上的阴谋分裂潮流也有责任,这样做是为了稳住林彪,稳住整个形势。
  他还未完全看清楚林彪的全部真实面貌,他目前的行动进可攻、退可守。对林彪的力量予以一定的削弱抑制,林彪今后又安分守己,那么,中国的政局无疑会更稳定;如果林彪确实图谋不轨,那么,这一系列部署也为最后打掉他做了准备。最初,毛泽东并没有将事态看得过分严重,临离开北京时,还曾对陪同南巡的人员说道:“陈伯达在华北走了几十天,到处游说,我也向陈伯达学习,来个周游列国,游说各路诸侯。”在武汉、长沙及南昌,他一批又一批地召见各省市的党政军首脑,他那时还是以号令天下的从容大度侃侃而谈。然而,9月8日到达杭州后,他嗅到了不安全的气氛,9月10日到达上海,他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甚至嗅到了一丝军事政变的气味。他立刻十分警觉,亲自部署行车路线及停车地点,出其不意地提前离开上海,经南京、蚌埠、徐州、济南、德州一路到达丰台。刚才接见北京军区的几位司令、政委,也是他路经德州时才做出的决定,政治斗争的经验使他以最警觉的方式对中国的政治、军事格局做了纵横捭阖的安排。现在,看到北京街头的和平景象,笼罩在归途上的危险阴云似乎已经散去,在汽车的轻微颠动中,他感到的是78岁老人的极度疲劳。
  从杭州到北京这三四天以来,他没有睡过一小时安稳觉,就像猛虎穿越丛林时感到周围有许多冷箭和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自己,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现在,回到自己的窝了,似乎可以放松身躯与大脑了。回到中南海自己的住宅后,一派陈旧而熟悉的老格局、老物品、老气氛使他尤其觉得疲倦。护士李秀芝搀扶着他在沙发上坐下,他仰靠在沙发上伸展双腿,觉得全身的关节都垮了一样,放在沙发扶手上的两条手臂沉甸甸的,卧在沙发上的脊背、臀部沉甸甸的,伸展的两条腿也是沉甸甸的,好像自己缺乏力量将它们启动。快到傍晚了,屋里有些昏暗,李秀芝小声问:“要不要开灯?”他闭着眼头靠在沙发背上微微摇了摇头。他要在自己熟悉的幽暗气氛中静静休息一会儿。
  一直陪同自己南巡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走了进来,俯身向他汇报道:“刚才我在专列上和周总理通过电话,报告您已经到了丰台,马上就要进北京,周总理当时很惊讶,他没想到您这么快回来,问为什么改变了计划?”毛泽东闭着眼揶揄地微笑着摇了摇头。汪东兴又接着说:“我对总理说有情况,所以改变了计划,详情见面再谈。总理说,您一到就报告给他,需要他过来,他马上就过来。”毛泽东依然仰在沙发上闭目养神,这时微微抬手摆了摆,汪东兴说:“那您就休息一会儿吧,我报告总理,说您休息了。”汪东兴走了,毛泽东觉得自己像搁浅在沙滩上的一条大鲸鱼,又像搁浅在海滩上的一艘航空母舰,一动不动地躺着,也像一块硕大的浮云,在黄昏的天空中懒懒地浮荡着。人在心力交瘁的疲惫中很难想象自己在趾高气扬时做的事情,好在一切都安排妥了,多少可以放心了,他可以暂时搁浅在这里歇着。他知道,在极度的疲劳过去后,人的情绪又会变化过来,到那时,就又能理解自己趾高气扬时的作为了。
  房间里正在渐渐暗下来,飘飘渺渺中觉得这所老房子十分舒服,想起自己湖南韶山的老家,那所老屋子至今还常常像梦中的小舟一样在身边浮荡。房子是木头的,在小小的山坡上,说山坡也不是山坡,是在村中的一块高地,房前房后有些竹子,再远处有些池塘,池塘外面有些路,有些田。房子三面环抱着一块小小的空地,房子很阴暗,泥地,很少光线,小时候在房子里跑来跑去时,觉得它像一个迷宫,可以在里面躲躲藏藏,是猫和老鼠捉迷藏的世界。在那所老房子里睡觉时,夜晚可以听见老鼠的叫声,蛇爬房梁的声音,也有猫夜行的声音,远处还有狗叫,黑暗中还可以闻到池塘、稻田和树木的气味飘进来,织成一个说不上来的梦境。现在,他依然记得那所老房子的气味,很重很重的泥土的气味,很重很重的木头的气味,还有院子里堆积的稻草被雨水沤湿腐烂的气味。轮到阴雨天气,站在黑洞洞的屋子里,倚着门柱往外看,雨雾茫茫,竹子歪斜,远处戴着蓑笠帽的人牵着牛向田里走,或者往村里走,几间小房在雨雾中晃动,一两个烟囱冒起炊烟。自己就是从这所老房子中走出来闹各种新潮,上了井岗山,又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革命到了北京。
  如今,中南海里的这所房子又成了他久住的老房子了,这里也飘散着他熟悉的气味。这里原是清朝的皇家园林,被他住久了,被他召集共产党的首脑会议熏染了,被周围的护士、警卫来回踏遍了,也被他堆积的书陶冶了,有了一股毛泽东的气味。他在这种气味中得到抚慰。
  朦胧中,有人在他脚边放下了水盆,接着,他的脚一只一只被抬了起来,鞋子被脱掉了,袜子被脱掉了,被浸到了温热的水中。在晃晃悠悠的困倦中,他依然知道配合着用脚尝试水温,将两只肥大而又疲惫的脚沉入热水中,在那里一沉到底,听任一双柔韧的手在水中搓洗着它们,按摩着它们。从红军时期行军打仗开始,他就养成了每晚烫脚的习惯,现在,这种洗烫与按摩成了他修身养性不可或缺的科目。两只脚像两条潜水艇在水中安卧着,又像两条吃饱了没事干的大鲨鱼在水中沉睡着,一股舒适的感觉带着暖意从脚心传上来,它在逼退全身的疲劳,又在加重着全身的疲劳,搁浅的航空母舰更疲软地躺在沙滩上,在空中浮荡的乌云更沉醉地飘浮着。隐隐约约听见李秀芝在问:“主席,想不想吃点东西?”
  他微微摇了摇头,知道在这样的昏暗中李秀芝根本看不见自己的表情,而是通过身体的传递在脚上感到了回答。李秀芝说过,对他的脚料理时间长了,有了感情,此刻,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中接受洗浴和按摩,他觉出自己对那双柔韧的手也有了感情。他忽然发现,自己已成为越来越需要照料的人,一生征战,英雄良久,到头来躺下了,不过是一个可怜人。
  脚被洗烫按摩了很长时间,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及这次南巡差不多长久,脚被安抚完了,穿上了一双干燥的干净袜子,穿上了一双软拖鞋,又被沉沉地放在了地上。那双柔韧的小手抬起自己的头,在后脖颈下垫了一个软软的小枕头,他便更加飘飘荡荡地放松了全身。
  这一觉,他睡得天昏地暗,口角流出了涎水,那双柔韧的小手用毛巾轻轻擦拭着自己的嘴角。就在朦朦胧胧要从飘浮的恍惚中醒过来时,他觉出屋里开了灯,光线虽然不是很强,但也提醒着他要对他做出新的安排。果然,耳边响起了李秀芝小心翼翼的声音:“周总理和汪主任来了,他们有重要的事情要向您紧急汇报。”毛泽东慢慢睁开了眼,看了看房间里宽宽荡荡的格局,一切都和南巡前一模一样,昏黄的灯光下,沙发、窗帘、桌子、椅子还有紫红色的木门都一见如故地恭候着他。李秀芝正像一道彩虹弯腰站在自己身边。他在她的搀扶下坐起了身子,李秀芝将小枕头从他的脖颈下抽出来,垫到他的腰上,小声请示道:“我去请他们进来?”毛泽东眨眨眼醒着自己,点了点头。李秀芝用一块湿毛巾给他将嘴角、眼睛轻轻擦拭了一下,他干脆自己拿过毛巾将脸整个抹了一把,连湿带凉算是醒了过来,而后伸出手去,李秀芝抽出一支烟放到他手里,给他划着了火柴,一口烟喷吐出来。
  他摆了摆手,李秀芝匆匆走出去。
  过了一会儿,周恩来神情严肃沉重地走了进来,跟在他后面的是神情敦厚雄壮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两人一左一右在沙发上坐下了。周恩来的第一句话是:“刚刚接到报告,林彪乘飞机从山海关跑掉了,同机的还有叶群、林立果。”毛泽东一下警醒了,这是一个极为令人震惊的消息,他沉思了几秒钟,抽着烟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