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东坡传-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潜极其佩服。陶潜也是因为彭泽会时,郡遣督邮至,县吏告诉他应当穿官衣束带相
见,陶潜不肯对上方派来的税吏折腰,即解印绶去职,也隐农桑。苏东坡写过一首
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
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
生活。
    有些乐事,只有田园诗人才能享受。在弃官归隐时,陶潜写了一篇诗“归去来
辞”,只可惜不能歌唱。苏东坡由于每天在田亩耕作的感想,把归去来辞的句子重
组,照民歌唱出,教给农夫唱,他自己也暂时放下犁耙,手拿一根小棍,在牛角上
打拍子,和农夫一齐唱。
    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
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莲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
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
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觉得他劳而有获,心中欢喜,他写出:“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
自有其乐。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
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他给武
昌太守写过一封信,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文词好,而是内容好。英国十八世纪作
家司维夫特曾向贵族推荐婴儿肉为美味,并说此举为大举杀害婴信的有力计策,即
便是当讽刺话来说,我常常纳闷儿他何以竟说得出口?司维夫特是当笑话说的,但
是这种恶劣玩笑,是苏东坡所不能领略的。苏东坡从本地一个读书人口中刚一听到
这杀婴恶俗,他立刻提笔给本地太守写了一封信,请朋友带信亲身去见太守。这是
那封信:
    上鄂州太守朱康叔(寿昌)书
    轼启:
    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磷见过。偶说一事,闻之辛酸,为食不下。念非吾康叔
之贤,莫足告语,故专遣此人。俗人区区,了眼前事,救过不暇,岂有余力及此度
外事乎?
    天麟言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以故民间
少女多鳏夫。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向,以手按之水盆中,
咿嘤良久乃死。有神山乡百姓名石拱者,连杀两子。去岁夏中,其妻一产四子。楚
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报应如此,而愚人不知创艾。天麟每闻其侧近者有此,辄
往救之,量与衣服饮食,全活者非一。既旬日,有无子息人欲乞其子者,辄亦不肯。
以此知其父子之爱,天性故在,特牵于习俗耳。
    闻鄂人有秦光亨者,今已及第,为安州司法。方其在母也,其舅陈遵梦一小儿
挽其衣,若有所诉。比两夕辄见之,其状甚急。遵独念其姊有娠将产,而意不乐多
子,岂其应是乎?驰往省之,则儿已在水盆中矣,救之辄免。鄂人户知之。
    准律故杀子孙,徒二年,此长吏所得按举。愿公明以告诸邑令佐,使召诸保正,
告以法律,谕以祸福,约以必行,使归转以相语。仍录条粉壁晓示,且立赏召人告
官赏钱,以犯人及邻保家财充。若客户则及其地主。妇人怀孕,经涉岁月,邻保地
主无不知者。其后杀之,其势足相举觉,容而不告,使出赏固宜。若依律行遣数人,
此风便革。
    公更使令佐各以至意,诱谕地主豪户。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薄有以碉之。人
非木石,亦必乐从。但得初生数日不杀,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矣。自今以往,缘
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计哉!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重。六畜犹尔,而况于人。
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可谓无辜矣。悼是杀人犹不死,况无罪而杀之乎?公能生
之于万死中,其阴德十倍于雪活壮夫也……
    款向在密州遇饥年,民多弃子。因盘量劝诱米,得出剩数百石别储之,专以收
养弃儿,月给六斗。比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遂不失守。所活者亦数十
人。此等事在公如反手耳。恃深契故不自外,不罪不罪。此外惟为民自重,不宣。
韩再拜。
    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
长。救儿会向富人捐钱,请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
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
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
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
教义。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
也随之腐烂了。


第十六章  赤壁赋
    苏东坡现在过得是神仙般生活。黄州也许是瞅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
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
便强而有力,是以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在庄稼已然种上,无金钱财务的烦心,
他开始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的快乐。他有一群朋友,像他一样,可以把时间自由运
用,而且还在一方面像他,身上金钱不多,身边空闲不少。在那些人之中,有一个
奇特无比的李尚,若不是苏东坡笔下记载他的睡量之大,后代便对他茫然无知了。
午饭之后,朋友正下围棋之时,李尚便到躺椅上一躺,立刻睡着。下了几盘之后,
李尚翻个身说:“我刚睡了一回合,你们战了几回合了?”苏东坡在他的札记里说:
李尚在四脚棋盘上用一个黑子独自作战。“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此等
生活真是睡梦丰足,苏东坡用下面欧阳修的一首七绝描写得很美: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耐客思家。
    苏东坡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那不过是一里三分之
一的一段脏泥路,却大概变成了文学史上最出名的一条路。在过了城镇中那一段小
坡之后,就到了叫黄泥板,一直通到起伏的丘陵。那个地方向四周一望,似乎全是
黄色,只有树木苍翠,竹林碧绿而已。苏东坡曾在徐州建有黄楼。现今住在黄州,
日日横过黄泥板,而后达到黄岗的东坡。他已经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摘去了文人的
方巾,改穿农人的短褂子,好使人不能辨识他士大夫的身份。他每天来往走这段路。
在耕作之暇,他到城里去,喝得小有酒意,在草地上躺下便睡,直到暮色沉沉时好
心肠的农人把他叫醒。 有一天, 他喝醉之后,写出了一首流浪汉狂想曲,名之为
《黄泥板词》。其结尾部分如下:
    朝爆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臾之我娱。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堰。草为首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晏。纷坠露
以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极然而起,起而歌日: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岁既晏兮草木胖。
归来归来,黄泥不可以久病。
    但是他和酒友的夜游却引起了有趣的谣言,不但在当地,连宫廷都知道了。也
幸喜饮酒夜游,这种生活才使他写出了不朽的杰作,也有诗,也有散文。他那篇牛
肉与酒一篇小文,记的就是一件异乎寻常的荒唐夜游行径。
    今日与数客饮酒而纯臣适至。秋热未已而酒白色,此何等酒也?入腹无脏,任
见大王。既与纯臣饮,无以依,西邻耕牛适病足,乃以为肉。饮既醉,遂从东坡之
东,直出春草亭而归。时已三更矣。
    当代有一个人说春草亭位于城外,由此篇文字足以证明苏东坡喝私酒,杀耕牛,
在城门已关闭之后,乃醉醺醺爬过城墙而回。“难道纯臣也是个荒唐鬼?”
    又一次夜游,他可把太守吓坏了。他在江上一个小舟中喝酒,夜晚的天空极美,
他一时兴起,唱词一首道: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谣传苏东坡曾到过江边,写了这首告别词,已经顺流而下逃走了。这
谣言传到太守耳朵里,他大惊,因为他有职责监视苏东坡不得越出他的县境。他立
刻出去,结果发现苏东坡尚卧床未起,鼾声如雷,仍在酣睡。这谣也传到了京都,
甚至传到皇帝的耳朵里。
    次年,发生了一个更严重的谣言。苏东坡过去就在胳膊上患有风湿,后来右眼
也受了影响,有几个月他闭门不出,谁也没见到他。那时,散文大家曾巩在另一省
死亡,这时,又一个谣言传开,说苏东坡也在同一天去世,二人一同玉楼赴召,同
返天延了。皇帝听说,向一位大臣询问,那大臣是苏东坡的亲戚。他回奏说也曾听
到此一消息,但不知是否可靠。那时皇帝正要吃午饭,却无口味吃,叹了口气说:
“难得再有此等人才。”于是离桌而去。这消息也传到范镇耳朵里,他哭得很伤心,
吩咐家人去送丧礼。随后一想,应当派人到黄州打听清楚才好。一打听才发现传闻
失实,都起因于苏东坡数月闭门不出的缘故。苏东坡给范镇的回信里说:“平生所
得毁誉,皆此类也。”
    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
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
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倘若哲学有何用
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在动物之中,据我所知,只有人猿能笑,不过即使我们
承认此一说法,但我信而不疑的是,只有人能嘲笑自己。我不知道我们能否称此种
笑为神性的笑。倘若希腊奥林匹亚圣山的神也犯人所犯的错误,也有人具有的弱点,
他们一定常常自我嘲笑吧。但是基督教的神与天使,则绝不会如此,因为他们太完
美了。我想,若把自我嘲笑这种能力称之为沦落的人类唯一自救的美德,该不是溢
美之词吧。
    在苏东坡完全松弛下来而精神安然自在之时,他所写的随笔杂记,就具有此种
醇甜的诙谐美。他开始在他的随笔里写很多漫谈偶记,既无道德目的,又乏使命作
用,但却成了最为人喜爱的作品。他写了一篇文字,说自己的贫穷,又说到他门人
的贫穷。他说:“马梦得与余同岁月生,少仆八日。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
得为穷之冠。即吾二人而观之,当推梦得为首。”另有一篇随笔,是两个乞丐的故
事:
    有二措大相与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尔。他日得志,当吃饱饭后
便睡,睡了又吃饭。”另一则云:“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
    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但是凭苏东坡的作品而研究其内在
的本性,藉此以窥探他那幸福的秘密,便不是难事了。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所给
予这个世界者多,而所取自这个世界者少,他不管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
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而使之长留人间,在这方面,他丰裕了我们每个人
的生活。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看做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
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
古》,调寄《浪淘沙》,也以《大江东去》著称;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
一篇《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
不无道理。赤壁夜游是用赋体写的,也可以说是描写性的散文诗,有固定的节奏与
较为宽泛的音韵。苏东坡完全是运用语调和气氛。这两篇赋之出名不无缘故,绝非
别人的文章可比,因为只用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感觉道出,同时
把人在这个红尘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丰厚的赐与表明。在这两篇赋里,即便不押
韵,即便只凭文字巧妙的运用,诗人已经确立了一种情调,不管以前已然读过十遍
百遍,对读者还会产生催眠的作用。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
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
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
种气氛中了。
    苏东坡正和同乡道人杨世昌享受夜景,那是七月十六仲夏之夜。清风在江面上
缓缓吹来,水面平静无波。东坡与朋友慢慢喝酒吟诗。不久,明月一轮出现于东山
之上,徘徊于北斗星与天牛星之间。白雾笼罩江面,水光与雾气相接。二人坐在小
舟中,漂浮于白茫茫的江面之上,只觉得人如天上坐,船在雾中行,任其漂流,随
意所之。二人开始歌唱,手拍船舷为节拍。唱出了:
    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东坡的朋友善吹萧,开始吹起来,东坡哼着歌唱,萧声奇悲,如怨如慕,如泣
如诉,余音袅袅,细若游丝,最后消失于空气之中。另一个船上的寡妇竟闻之而泣,
水中的鱼也为之感动。
    苏东坡也为萧声所动,问朋友何以萧声如此之悲。朋友告诉他:“你还记得在
赤壁发生的往事吧?”一千年以前,一场水战在此爆发,决定了三国蜀魏吴的命运。
难道苏东坡不能想象曹操的战船,真是帆墙如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