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乞丐到元首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乞丐到元首上-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首先要在俄国将布尔什维克主义消灭,然后才能在德国消灭。”他宣称,盟国“必须支持一
个能与马克思主义对垒的强大的政府”,而这个政府永远不能“在现有的、混乱的议会条件
下产生出来”,“只能靠爱国人士去组织”。他坚信,“法西斯主义运动是欧洲反动势力觉
醒的开始”,墨索里尼对德国的民族事业真正抱有同情。
    星期一下午4时,史密斯在会见舒本纳·里希特的地方会见了希特勒。会谈室“单调乏
味得不可置信;与纽约破旧的出租公寓里后边的卧室相似”。会见后,史密斯在笔记本里一
开头便写道:“一个杰出的在野党领袖。我很少倾听一个如此疯狂又如此通情达理的人发表
议论。他控制群众的能力肯定是巨大的。”希特勒将他的运动描述为“体力脑力劳动者之联
合,反对马克思主义”。还说,“如果要将布尔什维克主义镇压下去,目前对资本之谩骂就
必须停止。”议会制必须被取代。“只有专制主义才能令德国站稳脚根”。他写道,“我们
的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决战,与其在美国或英国土地上进行,不如在德国土地上进行,这对
美国和英国更为有利。我们(美国)若不支持德国的民族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就将征服德
国。这样一来,赔款便不复存在,而俄国和德国的布尔什维主义,出于自恃之动机,必然会
进攻西方国家。”
    希特勒还谈到了其他话题,但对犹太人他连提都未提。后来,还是史密斯一针见血地提
出反犹主义问题。希特勒答道,他只是“同意取消其公民权,排除他们参与公共事务。”这
便把史密斯顶了回去。史密斯离开这间黑暗的屋子时,他已坚信,在德国的政治中,希特勒
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希特勒将于11月22日发表演讲;史密斯接受了一张入场券,但由
于他出乎意料地被召回柏林,便将入场券转给了恩斯特·汉夫施坦格尔。此人个子高大,长
着一副又瘦又长的下巴,性格古怪,是哈佛大学毕业生。汉夫施坦格尔会费神看看希特勒这
家伙,并把结论转给他吗?“我的印象是,他会起很大的作用”,史密斯说,“不管你喜欢
不喜欢他,他当然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他敢于相信汉夫施坦格尔的判断力,原因是后者的背景很不寻常。他母亲出身于新英格
兰名门,即虐德维克斯家族;他祖上有两人是南北战争时期的将军,其中一人还曾为林肯扶
棺。汉夫施坦格尔家族里,有两代人曾在萨克塞—科堡—哥达公爵府任过枢密顾问官职,他
们还是艺术品的鉴赏家和主顾。这个家族在慕尼黑开有自己的艺术出版社,并以其精美的艺
术复制品而著称。汉夫施坦格尔本人是在艺术和音乐的环境中长大的,他的家是黑利·雷赫
曼、威廉·布希、理查·施特劳斯、菲力克斯·文加纳、威廉·巴克豪斯、弗里特佐夫·南
森和马克·吐温等人的会见场所。他本人的钢琴也弹得极有神韵。在巴伐利亚最有名的沙龙
里,人们也常常可看到他那伏于琴键上方高达6.4英尺的身躯。他的外号叫“小家伙”。
    22日那天,汉夫施坦格尔乘电车来到金德酒馆,这是一间L形的大啤酒馆,里边挤满
了密集的人群。听众中有少数退伍军官和小官吏,也有些小店主,多数是青年和工人。许多
人穿起了巴伐利亚的民族服装。汉夫施坦格尔想从记者席中找个熟人,却白费了力气。他不
知道希特勒在何处;幸好有个记者将台上的三人一一指给他看。个子矮小的是梅克斯·阿曼
;戴眼镜的是安东·德莱克斯勒;第三个就是希特勒。希特勒穿着一双齐脚踝的鞋,又笨又
重,身穿一套黑衣,浆过的白领。汉夫施坦格尔不由想起,他这身打扮活像是某火车站餐厅
里的跑堂。但是,当德莱克斯勒将他介绍给听众,他迅速地、满怀信心地打记者席前走过时
,他“毫无疑问是个穿便衣的军人。”
    掌声震耳欲聋。希特勒叉开双腿,双手反剪在身后,活像个哨兵。他以平静、有节制的
语调,回顾了过去几年来所发生的事件。他巧妙地把矛头对准政府,却又不使用挖苦或庸俗
的语言。他讲得很仔细,用的是文质彬彬的高腔德语,有时也带上一点儿维也纳口音,离希
特勒只有10多英尺远的汉夫施坦格尔,对希特勒那双真诚的碧眼印象尤为深刻。“他眼中
既有诚实、真诚的神情,又有苦难和无言的请求的尊严。”开讲10分钟后,希特勒完全掌
握了听众的感情。此时,他放松了自己的姿态,像训练有素的演员一样,打着手势,开始用
维也纳咖啡馆的方式,以狡猾的恶意,旁敲侧击。汉夫施坦格尔注意到,坐在邻近的妇女,
看得津津有味。后来,有个妇女竟喊出声来:“一点不错。讲得好!”正在此时,希特勒的
声调突然提高了,好像对她们表示感谢似的。他还大幅度地打着手势,极力谴责发国难财的
人们。
    希特勒抹干了脑门上的汗水,伸手接过一个大胡子递过来的啤酒。在慕尼黑的啤酒爱好
者看来,这是很具有戏剧性的。恢复讲演后,他的手势更有力了。听众席中经常有人叫骂,
此时,他便镇静地微微抬起右手,好似接球一般,或双手往胸前一叉,简单他作答,将叫骂
者的进攻粉碎。“他的技巧很像击剑运动员的冲刺和招架术,也像走钢丝绳运动员之娴熟的
平衡动作。有时候,他也令我想起一位琴艺高超的小提琴手,他永远也不会将弓拉完,只留
下轻轻的余音——某种不用语言的技巧去表达的思想,一种弦外之音。”但是,一旦他猛攻
他的敌人——犹太人和赤色分子时,谨小慎微之举便烟消云散了。“我们的座右铭是——如
果你不想当德国人,我就敲破你的头颅。这是因为,不斗争,我们就不能成功。斗争,我们
用的是思想,不过,如果需要,也要用拳头。”
    汉夫施坦格尔听得入了神,清醒后,往四周瞧了瞧,听众的态度完全改了观,这使他大
吃一惊。“一小时前还在吵吵嚷嚷,把他推来推去的群众,那些高声怒骂的人们,现在变得
鸦雀无声,深受感动。他们屏息倾听,早就忘却了伸手去取啤酒瓶,似乎把讲演者的每一个
字都喝了进去。”“邻座的一个年轻姑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希特勒,好像沉浸在爱的喜悦
中。她已忘却了自己,完全被希特勒对未来德国之伟大的信仰迷住了。”演讲达到高潮时,
他已成了“语言的有机体”。猛然间,演讲结束了。听众敲打桌凳,疯狂地欢呼。希特勒已
精气力尽,在汉夫施坦格尔看来“就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结束一场筋气力尽的音乐会时”
的景况一样。他的头发和脸都浸透了汗水,连上过浆的衣领也软下来了(“在作完一次重要
的讲演后,我总是全身湿透,体重减轻四至六磅”)。
    汉夫施坦格尔乘兴走到主席台边,在那里,希特勒面带自信的笑容,一点儿也不傲慢地
接受着群众的恭维。“杜鲁门·史密斯上尉要求我转达他对你的最良好的祝愿”,汉夫施坦
格尔说。史密斯这个名字激起了希特勒的兴趣,忙问汉夫施坦格尔对他之演讲有何感想。”
哎,我同意你的意见”,他小心地回答着,以免伤了希特勒的感情。“你讲的有95%我赞
同,其余5%嘛,我们以后再谈。”他所反对的,自然是希特勒之反犹主义。
    “对此小小的5%,我相信我们是不会吵架的”,希特勒温和地说。他边说边用一块满
是褶皱的手巾在揩脸上的汗水,显得既谦虚又友好。他清了清嗓子,咳嗽了几声,然后伸出
手来。他的手“又硬又粗”,握起来“像前线战士的手一样”。
    当晚,汉夫施坦格尔辗转不眠。“当晚的印象老留在我心间。所有保守的政客和演讲家
都不能与普通听众的心灵沟通。这是他们惨败之处。但是,希特勒这个自我成材者,却成功
地将非共产主义的要领交给了人们,而这些人的支持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汉夫施坦格尔
下决心辅佐他。
    在柏林,史密斯上尉向上司呈交了一份慕尼黑之行的报告。12月5日,使馆的领事罗
宾斯便向副国务卿呈交了一份私人报告。该报告称:“对巴伐利亚之组织的总的态度,本人
的结论是,早晚定会出现严重的分裂。在战时为德国作战的奥地利青年下士,现在在领导一
场法西斯运动即所谓‘褐衣党’的希特勒,现正沿墨索里尼所走的道路缓慢地、高效能地前
进。曾前往该地的我们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是个非凡的演说家,其道德水准虽不是最高,
却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人物。一如墨索里尼之所为,他获得了企业界的巨额资助,但其进展缓
慢。他对曾前往该处之我武官助理杜鲁门·史密斯说过,他不拟在下月,甚至在两个月内,
发动大规模的运动,他正在募集资金和装备,一切均进展顺利。”
    在当时正忙于其他更紧迫事务的国务院里,这份报告并未引起什么震动,而被束之高阁
。但是,在德国,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党员人数的增加及冲锋队之增长,却引起了越来
越严重的关切。12月中旬,巴伐利亚州内务部提交了一份令人不安的报告。该报告声称,
希特勒所领导的运动,“毫无疑问将危及政府,不仅危及现政权形式,而且危及任何政治制
度,因为其对犹太人、社会民主党人以及银行资本家之罪恶看法一旦得逞,就会出现大流血
事件和混乱。”
    几乎与此同时,帝国新任总理大臣威廉·古诺也收到了一份紧急报告。这份报告,很奇
怪,竟出自保加利亚驻慕尼黑领事之手,它系保加利亚领事与希特勒进行的坦率的谈话。希
特勒说,德国的议会政府即将崩溃,原因是议会领袖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右派或左派的专政
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北德的大城市大都受左派控制,但他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每星期
都有几千人入党,肯定会在巴伐利亚得取胜利。还有,在慕尼黑的秘密警察中,75%的人
是工人党党员,在该市的普通警察中,百分比更高。希特勒预言,布尔什维克将在北德获得
控制权。为拯救民族,巴伐利亚必须组织反革命,为此,他们需要一位铁腕独裁者,即“在
必要时,随时准备踏着满是鲜血和尸体的田野前进”的人物。
    这是对未来事件所作的令人丧胆的预测,特别是它预言,希特勒粉碎布尔什维克主义和
反对法国占领鲁尔的计划,将获得巴伐利亚大部分爱国的民族主义者的欢呼。他们曾忍受”
赤色统治”时期的可怕的岁月,并随时准备采取无情的行动,反对任何敢于宣扬“左派教条
”的人们。

(3)
    1923年初,英法两国在“赔款委员会”内发生争吵,英国代表团退出了该委员会。
这便给了法国用武力解决赔款问题以可乘之机。1月11日,法军与比利时军以德国未履行
义务为借口开进了鲁尔区。这一行动不但激起了全德的民族主义精神,而且也加速了马克的
贬值。不到两星期,马克对美元的比价便从6750∶1跌至50000∶1(1918年
“停战协定日”之比值为7.45∶1)。为一次柏林之行,魏玛政府支付给“保证委员会
”的火车票款就“需用数个大字纸篓装满面额为20马克的纸币,由7个办公室人员抬着,
从办公室一直抬到火车站”。现在呢,它需要49人才能抬动。
    鲁尔区被侵占,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的增加,不单拓宽了民族主义的基础,而且也为希
特勒带来了更多的追随者。希特勒不屑于与包括“社会主义多数派”在内的其他党派合作,
独自组织抗议集会,还宣布要在1月27日,即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第一个生日,举
行7个公众集会。
    虽然巴伐利亚的警局局长早已通知他这些集会将会遭禁,但希特勒全然不惧。他高喊说
,如果警方想开枪,那就请便,反正他就坐在第一排。他果然未食其言。到了那一天,他坐
上车子,匆匆从这一会场赶赴另一会场。“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革命时期,我都未经历过如
此激愤之群情”。曾在罗文布劳酒店参加集会的历史学家卡尔·亚历山大·冯,米勒回忆道
:当希特勒大步走进过道时,全场起立,高喊“万岁!”“他走过时,我离他很近。我看得
出,此时的他,与我在私宅内见到的,完全不同。他苍白的脸上显出了内心的狂热。他的双
眼横扫左右,似乎在寻找要征服的敌人。是不是群众给了他这一奇怪的力量呢?这力量是否
从他身上流进群众?我连忙写道:‘带有残酷意志的狂热而歇斯底里的浪漫主义’。”
    次日,他们再次置警方之禁令于不顾。6000名冲锋队员,打着旗帜,来到马斯弗尔
德。他们站在雪中,全身冻得发抖。有些人头戴清一色的滑雪帽,身穿棕色茄克,打着绑腿
,其他人则穿商人服。他们打的旗帜各式各样,卍字也有大有小。这群人衣着虽然五花八门
,但立正口令一下,他们一个个笔直地站着,好像他们是德皇的精锐师团似的。警察虽然作
好了捣乱的准备,却没有出现混乱情形。事实上,这两天的集会并不令人怵目。没有暴力事
件,也未出现公开的骚乱,但其反响却是重大的。希特勒对警方的蔑视,使许多持中立的领
袖倒向他的一边,并驱使慕尼黑大学的学生们沿着更加激进的道路走下去。更重要的是降低
了巴伐利亚政府的威信。在与当局的首次严重对垒中,得胜的是希特勒。
    “他是个非凡人物”,几天后参加了希特勒的集会的美国记者卢德威尔·丹尼报道说,
“他的演讲简短而强烈。他不停地攥紧拳头,攥了又放,放了又攥。在与我单独在一起的简
短的时间里,他似乎很不正常;奇异的双眼,神经质的双手,奇怪地摆动着的头。”他的私
生活当然是不正常的。他依旧住在荻埃尔大街那幢昏暗的楼房里,房子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