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00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下五千年005-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元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诱匈奴兵至马邑。汉、匈之间战争开始。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退至大漠西北。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 (十九年后回汉)。 

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下狱。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王昭君去匈奴。 

公开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公元17—27年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3年昆阳之战,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公元67年汉使者从天竺取佛经回国。 

公元73年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132年张衡制作地动仪。 

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事件。 

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事件,李膺、范滂等被杀。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 

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 

公元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致袁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军。 

公元214年刘备进占益州。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 


… Page 90…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公元222年彝陵 (猇亭)之战,刘备被陆逊所败。 

     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获。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公元234年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病死。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攻蜀,蜀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魏亡。 

     公元280年晋杜预、王濬等伐吴,吴亡。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乱。 

     公元301年氏族人李特率流兵起义。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 

     公元316年匈奴刘曜攻占长安,西晋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称赵王。 

     公元354年桓温北伐,到达灞上。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苻坚大举进攻东晋失败。 

     公元399年孙恩起义。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朝 (刘宋),东晋亡。南北朝开始。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462年祖冲之创大明历。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建立南齐,宋亡。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元502年萧衍称帝,建立梁朝,南齐亡。 

     公元523年六镇起义。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 

     公元548—552年侯景之乱。 

     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东魏亡。 

     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梁亡。字文觉建立北周。西魏 

亡。 

     公元53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公元605年隋建东都,开凿大运河。 

     公元611年隋末农民大起义开始。 

     公元613年隋炀帝再征高丽失败。杨玄感反隋。 

     公元617年瓦岗军占领兴洛仓;李渊太原起兵。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隋炀帝被杀,隋亡。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东都。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 

     公元629年玄奘赴天竺取经。 

     公元630年唐灭东突厥。各族君长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结婚。 

     公元683年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 


… Page 91…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任姚崇为相。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颜杲卿、颜真卿发兵抵抗。 

     公元756年马嵬驿兵变。唐肃宗即位。 

     公元757年张巡、许远守睢阳;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 

     公元762年诗人李白死。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公元770年诗人杜甫死。 

     公元783年朱泚之乱。 

     公元805年王叔文改革 (永贞革新)。 

     公元817年裴度、李愬想平定淮西。 

     公元824年文学家韩愈死。 

     公元835年甘露之变。 

     公元846年诗人白居易死。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义。 

     公元880年黄巢进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亡,五代时期开始。 

     公元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称帝。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借契丹兵灭后唐,建立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 

契丹。 

     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 

     公元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刘知远称帝, 建立后汉。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亡。 

     公元954年高平之战,周世宗大败北汉。 

     公元959年周世宗死。 

     公元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后周亡。五代结束。 

     公元986年北宋征辽失败,杨业战死。 

     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 

     公元1004年寇准保宋真宗亲征,宋辽澶渊之盟。 

     公元1038年党项族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公元1043年范仲淹实行新政。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开始。 

     公元1084年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 

     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 

     公元1120年方腊起义。 

     公元1125年金灭辽。 

     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东京,北宋亡。宋高宗即位,南宋开始。 

     公元1130年钟相起义。韩世忠在黄天荡阻击金军。 

     公元1140年郾城之战,岳飞大破金军。 

     公元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次年,岳飞被杀害。 

     公元1161年采石之战,虞允文大败金军。 

     公元1162年辛弃疾到建康。 

     公元1206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铁木真统一蒙古,称成吉思汗。 


… Page 92…

     公元1210年诗人陆游去世。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 

     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定国号为元。 

     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 

     公元1279年元军攻占厓山,南宋亡。 

     公元1283年文天祥就义。 

     公元1351年红巾军起义。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军攻入大都,元亡。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进应天,建文帝下落不明。 

     公元1403—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于谦率军民保卫北京。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于谦被杀害。 

     公元1510年刘六、刘七起义。 

     公元1565年戚继光、俞大猷基本肃清倭寇。 

     公元1572年张居正辅改开始。 

     公元1593年李时珍去世。 

     公元1601年葛贤领导苏州织工反税监斗争。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 

     公元1625年杨涟、左光斗被阉党杀害。 

     公元1626年苏州市民暴动,颜佩韦等五人就义。宁远之战,努尔 

哈赤受重伤死。 

     公元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 

     公元1633年徐光启去世。 

     公元1636年李自成称闯王。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公元1641年李自成破洛阳,张献忠破襄阳。徐霞客去世。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大顺政权,入北京,明朝亡;吴三桂降清, 

清兵入关。 

     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史可法守扬州。 

     公元1647年夏完淳被害。 

     公元1652年李定国在桂林击败清军。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公元1682年顾炎武去世。 

     公元1685、1686年雅克萨之战。 

     公元1689年中俄订《尼布楚条约》。 

     公元1690、1696、1697年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公元1764年曹雪芹去世。 

     公元1782年《四库全书》修成。 

     公元1796-1805年白莲教大起义。 



                                      后记 


… Page 93…

      《上下五千年》自1979年初版问世以后,在社会上产生如此广泛 

的影响,这是我始料所不及的。这部书原来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后来知道在 

读者中,不仅有大量青年学生、职工,还有相当一部分老人。1984年六 

月在香港举办的“上海书展”上,我亲自接触到许多香港青年竞买这部书、 

热情要求签名的情景。我还知道有一些老人,买了《上下五千年》寄给他们 

侨居国外的子女,为的是让下一代多了解一些祖国、民族的历史,身居异国, 

不忘根本。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 

世。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许多 

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不少民族英雄、 

起义领袖,都以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重温五 

千年历史,的确使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感到自豪。我想,我们的读者正是抱着 

这样的深厚感情,喜爱这部书的。当然,学习历史,不仅仅是怀恋过去,重 

要的是创造未来,发扬我们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激励我们振兴中华、 

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强国的志气。 

     把历史知识故事化,首先是历史,其次才是故事。宁肯使故事性弱一 

点,也不虚构情节,敷演成文。这是编写这部书遵循的一条原则。当然,在 

忠于史实和照顾历史系统性的前提下,采用什么史料,从什么角度去反映历 

史人物的活动;取什么,舍什么,哪些详,哪些略,作者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例如写明代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没有写这场斗争前期的所谓“争国本”、“三 

案”一类官闱琐事和官僚集团之间的无谓纷争,而直接采用了方苞《左忠毅 

公逸事》和张溥《五人墓碑记》的材料。这未必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 

或本质,但我认为这两则故事是很感人的。如果说作者在选择材料上有什么 

倾向的话,那就是着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一种为正义事业的 

献身精神,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 

     历史是不可能重复的,但历史又是一面镜子,这似乎是古往今来都承 

认的道理。在这部书所收集的故事中,读者不难找到一些有借鉴作用的东西; 

在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身上,我们也可以我到某些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至 

今仍有一定教育意义。但正如我在 《前言》中说过,我们不能凭一则故事对 

历史人物作全面的反映。对一些优秀历史人物,主要写他们积极的一面 (对 

这一面,只根据史料叙述,不作虚美描写,也不把人物拔高),但并不是说 

他们没有消极的一面。任何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有他们的缺点或错误。例如 

古代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和坚持改革的政治家,他们的爱国的正义活动, 

几乎都羼杂着封建的忠君思想。我们不能超越历史条件苛求古人,也不能离 

开历史条件盲目崇拜古人。 

     尽管我读过一些史籍,对历史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毕竟缺乏系统的 

研究。在这部书的整理和编著过程中,我花了较多时间查阅史料,但由于手 

头资料不足以及时间上的原因,不免有疏漏的地方。初版问世以后,许多读 

者除对本书给予热情的支持和鼓励外,有的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为本书的 

修订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借这次修订版出版的机会,我谨向热情支持这部 

书的编辑、专家和读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曹余章 


… Page 94…

1984年除夕 


… Page 95…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