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00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下五千年005-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称得上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呢! 



                             245 闯王李自成 



     崇祯帝即位的第二年,公元1628年,陕西闹了一场大饥荒。老百 

姓没粮吃,连草根树皮也掘光了,只好吃山上的泥土。但是一些地方官吏, 

照样催租逼税,叫老百姓没法忍受下去。陕西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 

     这年冬天,明王朝从甘肃调了一支军队到北京去。这支军队开到金县 

 (今陕西榆林),兵士们领不到饷,闹到县衙门去。带兵的将官出来弹压, 

有个年轻兵士气愤地站出来,带领兵士们把将官和县官杀了。这个兵士就是 

李自成。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候,就喜欢骑马 

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后来,父亲死了,家境穷困,李自成到银川驿站里 

去当马夫。他待人热情,驿卒们也挺爱戴他。 

     李自成的家一向担负代官府收租税的差使。米脂连年收成不好,农民 

拿不出租税。当地有个姓艾的大地主,乘机放高利贷,想在农民身上盘剥。 

李自成看大家交不起租税,就自己一个人借了债把税交了。过了一段时间, 

姓艾的地主逼李自成还债,李自成还不起,姓艾的就唆使官府把他抓起来打 

得半死,还锁上镣铐,把他放在太阳底下晒,不让吃东西。百姓和驿卒向县 

官恳求把李自成放在树荫下,让他吃点东西,县官也不答应。这一下把群众 

激怒了,大家一哄而上,砸开李自成身上的镣铐,带着李自成一起逃出米脂, 


… Page 62…

到甘肃当了兵。 

     这一回,李自成在金县杀了将官,带着几十个兵士一起投奔王左挂领 

导的农民军,当上一名头领。 

     明王朝派出的总督杨鹤看到起义军越来越多,十分害怕。他一面派兵 

镇压,一面采用高官厚禄招降农民军将领。王左挂禁不住诱惑,动摇投降了。 

李自成不得不另找队伍。后来,他打听到高迎祥领导一支队伍起义,自称“闯 

王”,就决心投奔高迎祥。 

     高迎祥听到李自成带兵来投奔,十分高兴,马上叫他担任一个队的将 

官,大家把他叫做闯将。 

     高迎祥和别的起义军联合起来,转战山西、河北等五个省,声势越来 

越大。官军到处围剿,遭到失败。最后,崇祯帝恼羞成怒,调动了各省官军, 

想把各路起义军全部包围,一口吃掉。 

     为了对付官军围剿,高迎祥约了十三家起义军的大小头领在荥阳开会, 

商量对策。 

     荥阳大会上,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敌人兵力太强,不如打回陕西 

老家避一避再说;也有的不同意,但是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这时候,李自 

成站了起来说:“一个兵士肯拼命,也能奋战一下;我们有十万大军,敌人 

能拿我们怎么样?”高迎祥赞许地说:“依你的意思,该怎么办?”李自成 

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起义军应该分成几路,分头出击,打破敌人的围剿。 

大家听了,都觉得李自成说得有理。经过一番商量,十三家起义军分成六路。 

有的拖住敌军,有的流动作战。高迎祥、李自成和另一支由张献忠领导的起 

义军向东打出包围圈,直取江淮地区的凤阳。 

     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明太祖死后,那里成为明朝的中都。农 

民军出击凤阳,就是要打击明王朝的气焰。 

     高迎祥、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一路进军,势如破竹,不到十天,就打 

下了凤阳,把明朝皇帝的祖坟和朱元璋做过和尚的皇觉寺一把火烧了。这一 

着真的震动了明王朝朝廷,崇祯帝听到这消息,又急又气,下令把凤阳巡抚 

处死。 

     高迎祥和李自成又带兵回到陕西,来回打击官军,叫明朝的官员手忙 

脚乱,狼狈不堪。 

     崇祯帝和地方大臣都把高迎祥的队伍看成眼中钉,千方百计要消灭他 

们。有一次,高迎祥带兵进攻西安。陕西巡抚孙传庭在盩厔 (今陕西周至) 

的山谷里埋下伏兵拦击。高迎祥没有防备,经过一场激战,被捕牺牲。 

     李自成带领留下的队伍杀了出来。将士们失去了主帅,心里十分沉痛。 

大伙认为闯将李自成是高迎祥最信任的将领,加上他的武艺高强,打仗勇敢, 

就拥戴他接替高迎祥,做了闯王。打那以后,李闯王的名声就在远近传开了。 

     李闯王的威名越高,越引起明王朝的害怕和仇恨。崇祯帝命令总督洪 

承畴、巡抚孙传庭专门围剿李自成。李自成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但是因为起 

义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和李自成的足智多谋,多次冲破官军的包围圈,活跃在 

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打击官军。 

     在这个困难的时刻,另两支起义军的首领张献忠、罗汝才都接受明朝 

招降,李自成手下的将领也有人叛变。这使李自成的处境增添了困难。 

     公元1638年,李自成从甘肃转移到陕西,准备打出潼关去。洪承 

畴、孙传庭事先探听到起义军的动向,在潼关附近的崇山峻岭中,布置了三 


… Page 63…

道埋伏线,故意让开通向潼关的大路,引诱李自成进入他们的包围圈。 

     李自成中了敌人的计。当他带领起义军浩浩荡荡开到靠近潼关的山谷 

地带的时候,两面高山里杀出了大批明军。他们依仗人多和地势有利,向起 

义军发起一次次冲击。起义军经过几天几夜的搏斗,几万名战士在战斗中牺 

牲,队伍被打散了。 

     李自成和他的部将刘宗敏等十七个人打退了大批敌人才冲出重重包 

围。他们翻山越岭,克服了重重困难,到了陕西东南的商洛山区,隐蔽起来。 

     明军占领了潼关,派出大批侦骑,搜捕李自成,搜了几个月,毫无信 

息。后来听有人传说,李自成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已经死去,明军才放松了 

搜捕。 



                          246 卢象昇战死巨鹿 



     当李自成等十八人正在商洛山区休整的时候,明朝东北边境的形势越 

来越紧张。自从熊廷弼、袁崇焕被冤杀以后,明朝在东北没有得力将材。后 

金军曾一再派兵进关,掠杀人口和牲畜。公元1638年,清太宗派亲王多 

尔衮(音gǔn)等率领大军第四次远征。清军直达北京外围,京城形势危 

急。明王朝内部意见分歧,有的主张抵抗,有的主张讲和。崇祯帝也拿不定 

主意,一面号召全国兵马援救京师:一面又让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宦官高起潜 

秘密派人去东北找清朝试探求和。他听说总督宣府大同地区军事的卢象昇是 

个将材,就把卢象昇召到京城,命令他总督全国援兵。 

     卢象昇到了北京,崇祯帝立刻召见,问他该怎样对付清军进攻。卢象 

昇早就听说朝廷正在秘密议和,他直截了当对崇祯帝说:“陛下要臣督师, 

臣只知道打仗,不知道别的。”崇祯帝听得话里有刺,很不高兴地说:“议和 

是一些大臣的议论。朝廷从没讲过要和。”他要卢象昇跟杨嗣昌去商量对付 

清军的办法。 

     杨嗣昌对卢象昇阻挠他的和议,心里恼恨,让高起潜担任总监,把各 

路来的四万援兵分成两半,一半由高起潜指挥。 

     这样,卢象昇名义上是统帅,实际上只掌管两万兵马。 

     清军分八路进军,长驱直入。一路打到高阳,原来支持袁崇焕的兵部 

尚书孙承宗已经告老在家,听到清军打来,带领全家十几口上城抵抗。高阳 

城被清兵攻破,孙承宗全家都壮烈牺牲。 

     卢象昇带兵开到保定,正在抵抗清兵,崇祯帝却听信杨嗣昌的诬告, 

责备卢象昇指挥不当,撤了他的职,要他戴罪立功。杨嗣昌还把卢象昇仅有 

的二万人马又分出一半给别的将领管辖。卢象昇到了巨鹿,兵力只留下五千。 

那时候,高起潜带领的人马就驻在离巨鹿只有五十里的地方,卢象昇派人向 

高起潜求援,却遭到高起潜的拒绝。 

     卢象昇孤军作战,十分困难,由于杨嗣昌的破坏,粮饷也接济不上, 

将士们饿得发慌。 

     一天早晨,卢象昇走出营门,向四周将士作揖说:“我们受国家的恩, 

只怕不能为国牺牲,不要怕活不了。”将士们听了,个个感动得掉泪。 


… Page 64…

     卢象昇把五千残兵分成三路,命令将军虎大威、杨国柱分别率领左右 

军,他自己带领中军,和清兵激战了一阵,杀退了一批清兵。 

     到了那天半夜,明营四周响起了觱篥 (音bì lì古代一种管乐器)声, 

几万清军骑兵把明军围得水泄不通。虎大威带兵突围,被清兵压了回来。卢 

象昇大声喊道:“虎将军,我们为国尽忠的时刻到了!”将士们齐声响应,喊 

杀声震天动地,战斗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卢象昇身上中了四箭,受了三处刀 

伤,杀得像血人儿一样。他还拼命格斗,杀了十几名清兵,终于倒下。 

     高起潜没等卢象昇那边战斗结束,早就拔营逃走。多尔衮率领清军一 

直打到山东济南,带了大批战利品,才撤回关外。 

     清太宗几次伐明,每天都打了胜仗,但没有在中原立足,主要是宁远、 

锦州等关外重镇还在明军手里,怕孤军深入,后路有被切断的危险。在第四 

次退兵以后,清太宗才决心先攻锦州。 

     公元1641年,清军围攻锦州,崇祯帝派蓟辽总督洪承畴,带领十 

三万人马援救锦州。明军才到松山,清太宗又亲自率领大军包围松山,断绝 

明军的粮道。到了第二年,松山城被攻破,洪承畴被俘,锦州守将听到松山 

失陷,也投降了。 

     洪承畴被押解到了盛京,清太宗派人劝降。一开始,洪承畴表现得很 

坚决,不管怎么劝说,他都不答理。过了几天,清太宗亲自去看望,还向洪 

承畴问寒问暖,把自己的貂皮大氅解下,披在他的身上。洪承畴腿一软,跪 

下投降了。 

     清太宗收服了洪承畴,十分高兴,赏了金银财宝不算,还演戏奏乐, 

表示庆贺。清军将领对太宗这样重视洪承畴,想不通,清太宗对将领们说: 

 “大家风里来雨里去,天天打仗,为的是什么?”将领们说:“还不是为了 

想夺取中原?”清太宗笑着说:“我们要进中原,好比瞎子走路,现在找到 

个带路人,我怎么不高兴。”松锦大战以后,山海关以北,全被清军控制。 

清兵要进中原,只差宁远和山海关大门了。正当清太宗雄心勃勃,想攻打山 

海关的时候,他突然得病死去。他的年才六岁的儿子福临即位,这就是清世 

祖,又称顺治帝。顺治帝年幼,由他的叔父、亲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 

几乎在同一个时候,关内的形势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 



                          247 张献忠奇袭襄阳 



     公元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再一次起义。原来,张献忠 

曾经在谷城接受明朝的招安,并不是真心投降,而是暗暗积蓄兵力,准备再 

起。明朝将领发现张献忠的意图,准备派兵镇压。张献忠先发制人,在谷城 

杀掉明朝县令,焚毁了官衙,重新打起了起义的旗号。不久,罗汝才也起兵 

响应。 

     明朝总兵左良玉派兵进攻,被张献忠打得一败涂地,只留下几百残兵 

败将逃回,气得崇祯帝把主帅熊文灿和总兵左良玉都革了职务,另派兵部尚 

书杨嗣昌到湖广围攻张献忠。 

     杨嗣昌带了崇祯帝的尚方宝剑,率领了十万人马,耀武扬威到了襄阳。 


… Page 65…

他派左良玉等将领把起义军四面包围起来。张献忠转移到玛瑙山的时候,由 

于起义军队伍里混进了奸细,起义军陷入敌人包围圈里,被左良玉军打败, 

损失了大量金银、战马。张献忠的妻子、儿子也被俘虏。 

     张献忠带了一千名骑兵,从湖北转移到四川。杨嗣昌跟踪追击,把他 

的行辕迁到重庆,准备在四川消灭起义军。 

     杨嗣昌在四川到处张榜,说有谁能抓住张献忠,赏给黄金万两,还封 

他侯爵。哪知道第二天,在杨嗣昌的行辕里,发现了许多标语,上面写着: 

 “有能斩杨嗣昌头的,赏银三钱。”杨嗣昌派出大批官军到处追剿起义军, 

张献忠起义军却是忽东忽西,叫官军捉摸不定,一直到第二年正月,官军才 

在开县追上起义军。当明军将领猛如虎、刘士杰拖着疲劳不堪的兵士赶到, 

张献忠的起义军绕到背后,从山上呐喊着冲了下来,官军全部崩溃,刘士杰 

被杀,猛如虎好容易逃脱。起义军杀退敌人,在营里拍手唱歌:“前有邵巡 

抚 (指四川巡抚邵捷春),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指监军廖大亨),不战 

随我行;好个杨阁部(指杨嗣昌),离我三尺路。”这支歌谣传到明军那里, 

使杨嗣昌听了哭笑不得。公元1641年,张献忠发现杨嗣昌把重兵都放到 

四川,襄阳兵力空虚,就摆脱明军,突然带兵离开四川,往东转移,一天一 

夜急行三四百里,把杨嗣昌大军远远甩在后边。到了湖北当阳,遇到另一支 

明军堵截,张献忠把罗汝才留在当阳,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直奔襄阳。 

     杨嗣昌在重庆得到消息,连忙派使者赶到襄阳,命令襄阳明军严密防 

守。哪里知道使者走在半路上,被起义军发现抓了起来。起义军在使者身上 

搜到了令牌、文书,上面盖着杨嗣昌行辕的大印。张献忠把他的义子李定国 

叫来,叫他打扮为杨嗣昌使者,带了几名“随从”和令牌、文书,混进襄阳 

城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