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宽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星云大师-宽心-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保密是一种涵养 
  燕太子丹与义士田光谋刺秦王。田光推荐荆轲,燕太子丹叮嘱道:〃此事关系燕国存亡,务请保密。〃田光应允,回家后立即自杀,他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不会泄密。 
  人世间有公事,有私事,公事应该让大家知道,私事不必给人知道。朋友之间也会有秘密,彼此知道的秘密愈多,愈能成为好友。所以,好朋友就要有替对方保守秘密的义务。当一个人觉得保密比泄密更为快乐时,这人是真正成熟了。 
  然而,世间上真有秘密吗?一般的人,见到人都说:〃我有一个秘密告诉你,请你不要告诉别人。〃听者随后又跟第三者说:〃我有一个秘密告诉你,你不可以告诉别人。〃如此辗转不多时,所谓秘密已然天下皆知矣! 
  泄密传播是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以能得到内幕密事表示自己的身份特殊、自己很有办法;泄密更可以表现自己的权威,所以泄密的情形就很普遍了。就连《六祖坛经》中,弟子听过六祖说法后,还要问:〃另有密意否?〃六祖回答:〃密在汝边!〃可见好探秘密实乃人的天性也! 
  有人喜欢刺探机密,有人恨不得远离机密。因为知道别人的机密,有时候会惹来是非,甚至杀身之祸,所以就尽量远离别人的密谈、别人的密语、别人的密事;凡是秘密,尽少参与,这也是明哲保身之道。 
  所谓保密不保密,就是能讲不能讲。凡事能对人言而不言,谓之〃失人〃;凡事不应对人言而言之,即为〃失言〃。自己的密事不去张扬,这是涵养;他人的密事过分宣扬,这是失德。守密和泄密,应在此中矣! 
  佛光菜根谭 
  金钱丢了可以再赚,名誉丢了永不再来。 
  故为人处世要多留口德,尤其是阴德。   
第39节:化解的力量   
  化解的力量 
  敌视父亲20多年的女儿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痛哭不止。有人问她:〃你是不是还恨父亲呢?〃她回答说:〃我早就恨累了啊!〃 
  平时我们看到鸡鸭被捆绑,觉得很可怜;看到鸟雀关在笼子里,也感受到被囚禁的痛苦。其实人生在世,不是一样被许多爱恨情仇紧紧束缚吗?人生要求得解脱,必须懂得自我化解。那么,人生要化解什么呢? 
  一、化解危机。所谓〃人在家中坐,危机四面来〃,人生哪个地方没有危机呢?一阵龙卷风来袭,房屋被吹得片瓦不存;新买的汽车,因为连夜大雨引擎泡水,就这样报销了。想要化解危机,先要建立忧患意识。危机可能随时发生,凡事小心谨慎,自求多福。例如,把房屋建得坚固一点,比较不怕龙卷风;或住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有邻居可以守望相助。依此类推,凡是会造成危机的人、事、时、地、物,都要事先防范,才能化解危机。 
  二、化解仇恨。人与人之间经常结下不必要的仇恨,有因为误会而生的,有因为吃亏而生的,也有因为语言伤害而生的。有的仇恨是直接的,有的仇恨是间接的。间接的仇恨,有时当事人根本没事,只是左右的人搬弄是非,加油添醋,因此结下梁子。其实,人间不应该有仇恨,就是有一些吃亏上当,也应该不要计较,而予以原谅。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仇恨、怨心都是不祥之事,应该化解为上策。 
  三、化解对立。人和人之间,有时候自掘沟壑,有时候自设围墙,因此产生对立。所以对立,大部分都是因为嫉妒,或者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同行应该是亲家,有了利益,分一些给人也不要紧。天下之大,人群之多,只要自己有智慧,买卖有做不完的买卖,利益有享不了的利益。 
  四、化解心防。人和人本来可以当朋友,但是有的人心里设防,就难以共事。世间,有的人喜欢成人之美,有些人专门喜欢破坏别人的好事。假如有人对我们设了心防,我们谦虚、礼让,或是赞美、馈赠,都可以化解之。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小人我们当然不能没有心防;而对于君子,不妨卸下心防,真诚相待,因为唯有真心才能赢得友谊。 
  佛光菜根谭 
  持戒,能将坎坷的遭遇变成福乐安康的命运; 
  修定,能将浮躁的情绪化为平静清明的理智。 
  战胜郁闷的方法 
  慈心正意, 
  罪灭福生; 
  邪不入正, 
  万恶消烂。   
  佛陀也会被人毁谤 
  1963年,我初次走访东南亚各国,到达最后一站时,一位同道建议:〃沿途收到的赠品太多,搭船比较方便。〃我说:〃还是坐飞机比较妥当。〃没想到回去之后,原先提议坐船的人却在佛教杂志上撰文,谓星云某人为了做生意,一路买了许多货品,所以主张坐船云云。另一位同行者得知此事,安慰我说:〃你不要难过,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间上的人,只要他认同的,就觉得是真、善、美;不认同的,就斥责为丑陋、恶魔。毁谤有时也是一种肥料啊!〃我闻言释然。多少年来,每遇讥毁,想起佛陀慈忍的精神,不禁鼓起信心,勇往直前。如今,我也常叙述自己的经历,告诉徒众:〃佛陀也会被人毁谤。〃希望他们也能忍辱负重。 
  我一生当中不知受过多少人毁谤中伤,年轻时虽然极力隐忍,但不免难过。因为我一直尽心尽力为人为众,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而别人却如此糟蹋我的好意,总觉得心里无法平衡。 
  自从1954年来到宜兰之后,我为雷音寺肝脑涂地,奉献心力,当地信众也对我极为护持;但每当有人提议将寺院交由我管理时,总有另一批信徒以我是外省人为由,持反对意见。我并不以此为意,自觉出家人应以云游弘法为己志,所以除照常处理寺务,更在余暇充实自己,发愿要做一个拥抱众生的地球人。毁谤正好给我一个反省检讨的机会,让我更坚定自己的目标方向。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说,欲以毁谤损人,就如同〃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逆风坋人,尘不污彼,还坋于身〃。诚乃不虚之言也。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的心地只要像太阳一样光明磊落,恶言毁谤必如霜露般消失无踪。 
  记得30年前,我开辟佛光山、初建大雄宝殿时,曾有人不屑地说:〃值此末法时代,佛教衰微,还要建那么宏伟的殿堂!〃不久,佛殿落成,庄严的外观吸引许多信徒前来上香朝拜;圆山大饭店初建时,也向我们索取蓝图以为参考。后来,我在客堂、讲堂、会议室等地装设冷气、地毯,又遭人批评;而中部一所别院在三夹板桌面贴了一道金边作为装饰,也被议为〃豪华〃。 
  其实佛经里哪一方净土不是黄金铺地,七宝楼阁,微风吹动,众鸟说法?美观舒适的环境不但是应众生的需要,更是现代机构必备的条件。如今不仅市井小民频来听经闻法,政要首长也喜欢在寺院召开会议。所以,我们要正视毁谤,以此作为信心道念的试金石。 
  40年前,我经常带青年男女下乡布教,当时一些好事者经常在背后说一些难听的话,但毕竟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久而久之,我们庄严有序的弘法队伍获得大家的肯定,一些家长甚至都命子女跟随我学佛。当时目睹比丘尼不受人尊重,我努力在教界为女众争一席之地,为此曾被一些教界同道说成是〃女性工作大队的队长〃,甚至有些人以轻蔑的口吻将比丘尼说成是〃寄佛偷生〃。幸好她们都很争气,目前佛光山许多学有专精的比丘尼,甚至有人在大学任教。而在台湾首先发行的《佛光大辞典》,也是由一群比丘尼一手编辑而成,她们斐然的成绩不但赢得世人的赞许,更粉碎了恶毒不实的毁谤。 
  早年在台湾,人们最怕被人戴上两顶帽子黄帽子(社会问题)和红帽子(思想问题)。于今,台湾还是有帽子的问题存在,例如给你一顶经济帽子说你是企业和尚,给你一顶政治帽子则又变成了政治和尚。传播媒体也争相炒作新闻,以收惊世骇俗之效。例如前几年报章为佛教界评估财产,尽管佛光山早已退居殿后,但媒体记者仍穷追猛打,大做文章,说大树乡土地一坪新台币10万元,佛光山占地五十甲,价值150亿新台币。我和当时的住持心平说:〃佛光山这么值钱,我一点也不知道,只要有人出价1/10的价钱15亿,我们就卖了,建筑物全部奉送。但谁来买呢?我们能卖吗?〃 
  谣言止于智者。《坚意经》云:〃慈心正意,罪灭福生;邪不入正,万恶消烂。〃这是佛陀对治毁谤的良方。佛陀也会遭人毁谤,所以毁谤可能是由于我们表现得太好,我们应该感谢别人对我们的毁谤,因为如此一来,正好给自己一个反观自照、消灾解怨的机会,让我们得以在菩提道上步步提升。 
  佛光菜根谭 
  毁谤打倒不了一个有志气的人,除非自己本身不健全、没有实力; 
  面对毁谤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辩白,对是非默然摈之。 
  为人不争一时之气,要争的是千秋万世。 
第41节:快乐的来源(1)   
  快乐的来源 
  有个少年请教一位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 
  智者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少年说:〃这是说,在我感到痛苦时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痛苦就减轻了,当我喜悦时把自己当成别人,喜悦将变得平和中正。〃 
  智者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说:〃如此就可以真正同情、理解别人的需求,在别人需要时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说:〃如此是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 
  智者说:〃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人到世间上来莫不是为了追求快乐,如何拥有快乐呢? 
  其一,快乐来自家居和谐。一个家庭里,每一分子都应该为家庭的和谐贡献,不能自私、执著、计较。如果有人每天只想外出散心、郊游,把家庭视如牢狱、冰窖,甚至本来是亲人骨肉却当成仇人相聚,这样的家庭生活如何会快乐呢? 
  其二,快乐来自天然环境。居家在山边,可以在山居小路散步;居家在水边,可以在河川堤岸休闲。居家附近有公园、市场,散步、购物当然都能称心如意;假如居家在人烟稠密的大楼,出门举步艰难,或是住在偏僻陋巷,进出都感不便,当然就会心浮气躁。古代孟母所以要三迁,现代的富贵人士所以要找风水宝地,就是因为环境会影响人的心情。环境对于吾人的快乐与否至关重要。 
  其三,快乐来自人际关系。一个人处身社会,总会有许多朋友。平时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和各种人士互动往来,假如自己会做人,经常帮助、赞美别人,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别人也会对我们赞美、帮助,人际互动融洽,当然就会感到快乐。反之,有的人处事不够圆融,经常嫌这个不好或怪那个不是,自己没有培养好因好缘,自然不会获得友谊。难堪、烦恼一大堆,人生怎么会快乐呢?   
第42节:快乐的来源(2)   
  其四,快乐来自心胸宽广。有时候别人有心把快乐带给你,可由于你心胸不够宽广,没有容纳的空间,快乐则会自然远离。懂得包容,就不会锱铢较量。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得失所蒙蔽;心量狭隘自私的人,处处与人计较,无法成就大器。一如杜甫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其一心为民的广阔胸襟,如果能以豁达的心胸包容一切,自然能看见美好的世界。 
  其五,快乐来自内在的宁静。圣雄甘地一生大部分时间住在牢狱里,但他无时无刻不感到安稳自在,就因为他内心永远保持着宁静与淡泊。不论环境如何纷乱,我们每个人都要让浮躁不安的思绪找到一个出口,从内在的宁静中寻得真正的快乐。 
  其六,快乐来自主动的关怀。心怀慈悲的人常会主动关怀别人,如观世音菩萨常做〃不请之友〃,以三十二应化身寻声救苦,故为众生所尊崇、信仰。从别人的给予中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只是一时的,主动地布施关怀他人,带来的心灵快乐才是真实的。 
  其七,快乐来自自己内心。是快乐还是烦恼,要靠我们内心去制造。假如能将内心的产品改良,给别人一些利益,多为别人着想,快乐自然就会从心里源源不断而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每个人都希望过得幸福,但是,有人心中往往充塞着执著、乖戾、嫉妒、骄慢等不良的种子。有的人一味追求物质,追求享受。其实,快乐的人生不在山珍海味,而在清和淡雅;不在盲目追求,而在真诚相待;不在别人的施舍,在自己的努力;不在遥远的未来,在当下的获得。 
  所以,快乐的根源是: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试想,你的身体四大不调,卧病在床,或者你的心中三毒炽盛,障门大开,起惑造业,能快乐吗?有人说欢笑能补脑,胜于服食药物;每日笑口常开,身体自然能健康调和。 
  二、仁慈的心念。有仁慈心肠的人,别人会喜欢接近他,他的仁慈行为会让人永铭于心。古代高僧大德的仁慈,如智严躬处疠坊、高庵看病如己,乃至像智舜割耳救稚、僧群护鸭绝饮,他们悲悯众生疾苦的精神,不但为时人所崇仰尊敬,也为后人立下仁慈爱物的楷模。 
  三、虔诚的态度。《礼记?大学》说:〃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对人虔敬,可以邻里和睦,兴家旺国。宗教信仰上对真理的追求也须真心虔诚,方可体悟佛性真如。   
第43节:快乐的来源(3)   
  四、纯净的信仰。小孩需要依靠父母,生命才得安全;老人需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