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本草害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37-本草害利-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炎欲呕,外类反胃而恶热焦烦,得寒暂止,中热腹中绞痛,中暑霍乱吐泻,或干霍乱,或久 
疟寒热并盛,或赤白浊,赤白淋,尿血便血,血崩,吐衄,齿衄,舌上出血,目昏神短,耳 
鸣 
,盗汗,汗血,多汗,恶热,老人精绝阳痿,少年纵欲伤精,以致阴精失守,妇人血枯无子 
,血枯经闭,肾虚小便余沥,血虚大便燥结,阴虚口苦,舌干,心经有热,梦寐纷纭,下部 
湿热,行履重滞,湿热痿痹,湿热作泻,湿热香港脚,小儿急惊内热,痘疮干焦黑陷,痘疮火 
闭不出,痘疮皮薄娇红,痘疮因热切牙,痘疮挟热下利,痘疮余毒生痈,中风僵仆不语,口 
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中风痰多神昏,一切痈疽未溃,金疮失血发痉,血虚头痛, 
偏头风痛,以上男女内外小儿约数十症,属阴虚及诸火热,无关阳弱,亦非阴寒,法所均忌 
。倘误犯之,轻变为重,重者必死。临症施治,宜谨审之!世徒见其投之阳虚之侯,服之功 
效甚捷,而不知其用之阴虚如上诸病,亦复下咽莫救,枉害人命,可不慎诸。 
好古云∶用附子以补火,必防涸水,若阴虚之人,久服补阳之药,则虚阳易炽,真阴愈耗, 
精血日枯,而气无所附丽,遂成不救者多。 
〔利〕甘辛热,入脾肾,通行诸经。补元阳,益气力,坚筋骨。治心腹冷痛,寒湿痿 , 
足 
膝瘫 
痪,坚瘕症积。能坠胎,热而善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禀雄壮之质,有斩关之能;引补 
气药,以追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以驱在表之风寒;引温运 
药,以逐在里之冷湿。退阴益阳,祛寒湿之要药也。生附子,毒紧功烈。附子尖,宣吐风痰 
,其性锐达。制川乌,性稍缓于附子。生川乌,毒紧功烈。制天雄,辛热入肺肾二经,除寒 
湿痿 ,强阳壮筋骨。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生用须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 
〔修治〕十一月播种,春苗生,九月采根者乃佳。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旁而生为 
附子 
;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附而长者,为天雄;阳而尖者为天锥附;附而上出者为侧子 
;附而散生者,为漏蓝子;皆脉络连贯,如子附母,而附子以贵,故专附名也。川产为胜, 
土人以盐腌之,则减其性。陕西出者名西附,体坚而外皮光洁;四川出者名川附,体松而外 
皮多细块,以皮黑体圆底平,八角顶大者良。煎甘草汤,浸令透,然后切片,慢火炒黄,而 
干放泥地上出火毒。有用水浸、面裹、煨令发折,则虽熟而毒仍未去,非法之善者。有用黑 
豆煮者,有用甘草、盐水、姜汁、童便煮者,恐煮之气味煎出,其力尤薄。且制之不过欲去 
其毒性耳,若用童便,是反抑其阳刚之性矣。尤非法之善者。惟用甘草汤泡浸,则毒解而力 
不减,尤为尽善矣。市医淡漂用之,是徒用附子之名尔。 

脾部药队〔温脾猛将〕
干姜
内容:〔害〕性大辛,辛能僭上,亦能散气动血,损阴伤目。凡阴虚内热,咳嗽吐血,表虚有 
热汗 
出,自汗盗汗,脏毒痛漏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并忌用。孕妇尤忌。痈疽人多食 
,则生恶肉突出。八九月多食姜,至春多患眼损寿,减筋力。又云秋不食姜,令人泻气。 
〔利〕辛热,宣肺气,燥脾湿,温经逐寒,开胃扶脾,消食去滞,理翻胃腹痛,具消痰 
破血 
之功,除积胀瘕症,有下气温中之效。 
炮姜干姜本辛,泡之则苦,大热大燥,守而不移,非若附子行而不守也。除胃冷,祛寒湿, 
能去脏腑沉寒痼冷,能止血。所谓止血者,血虚则热,热则妄行,炒黑则能引补血药入阴分 
,血得补则阴生热退,此阳生阴长之义。且黑为水色,故血不妄行也。能去恶血,生新血。 
血寒者多用,血热者宜少用,不过三四分,为向导而已。引附子,则入肾能通脉回阳,多用 
则耗散元气。生则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守中。 
〔修治〕九月采母姜,晒干姜,白净结实者良。如惧其散,炒黄用,或炒微黑。市医将 
干姜 
泡淡用之,殊属可笑。干姜炮黑,为炮姜,一名黑姜。 

脾部药队〔温脾猛将〕
巴豆霜
内容:〔害〕元素曰∶巴豆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滥用。郁滞虽开,真阴随损。从正曰∶伤寒 
风湿 
,痘疮,产后用之,下膈不死亦危。观二公之言,则巴豆之为害,可畏也。此禀火烈之气, 
触人肌肤,无有不灼烂。试以少许,轻擦完好之肌,须臾即发出一泡。况肠胃柔脆之质,下 
咽徐徐而走,无论下后耗真阴,及脏腑被其熏灼,能免溃烂之患耶?凡一切汤剂丸散,切勿 
妄投。即不得已急症,欲借其开通道路之力,亦须炒熟,压令油极净,入少许,中病即止。 
〔利〕辛热,入肺、脾、胃、大小肠五经。荡五脏,涤六腑,几于煎肠刮胃,攻坚积, 
破痰 
癖,真可斩关夺门;气血与食,一攻而殆尽;痰虫及水,倾倒而无遗;立坠胎儿,善拔疔毒 
。 
〔修治〕八月采,阴干去心皮,此物不去膜则伤胃,不去心则作呕,或用壳、用仁、用 
油、 
生用、炒用、醋炙,烧存性用。压去油,名巴豆霜,如去心、去膜油、生用、炒用,为急治 
水谷道路之剂。炒去烟令紫黑用,为缓治消坚磨积,可以止泻也。 

脾部药队〔温脾猛将〕
肉豆蔻
内容:〔害〕香燥偏阳,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温热积滞 
方盛 
,泻利初起,皆不宜服,多服则泄气。 
〔利〕辛温,入肺、脾、胃、大肠四经。功专温中,亦能下气,脾得补而善运,气自下 
也。 
又能涩大肠,止虚泻冷痢。 
〔修治〕六七月采,出岭南,似草蔻,外有绉纹,内有斑纹,糯米粉裹,或面煨熟,须 
去油 
净,忌铁。 

脾部药队〔温脾猛将〕
草果
内容:〔害〕辛热破气,若疟不由于岚瘴,气不实、邪不盛者,并忌。市医不审病源,用以截 
痰疟 
,则成气虚膨胀者,比比矣。 
〔利〕辛温,入脾胃二经,破瘴厉之疟,消痰食之愆,气猛而浊,用宜慎之。 
〔修治〕形如诃子,皮黑浓而棱密,子粗而辛臭,面裹煨熟,取仁用,忌铁。 

脾部药队〔温脾猛将〕
草豆蔻
内容:〔害〕辛燥犯血,阴不足者远之。凡疟不由瘴气,心胃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泄泻暴注 
口渴 
,而由于暑气湿热,法咸忌之。 
〔利〕辛温,入肺、脾、胃三经。散寒止心腹痛,下气驱逆满之 ,开胃而理霍乱吐泻, 
攻 
坚而破噎膈症瘕。辛能破滞,香能达脾,温能散寒。 
〔修治〕形如龙眼而微长,皮黄白,薄而棱峭。仁辛香,气和,去膜微炒用。滇广所产 
名草 
果,闽产名草豆蔻也。气异而功用亦别矣。 

脾部药队〔温脾猛将〕
苍术
内容:〔害〕辛温燥烈,大便燥结多汗者忌用。余与白术禁例同。 
〔利〕苦辛温,入脾胃二经。燥湿消痰,发汗解郁,除山岚瘴气,弭灾 恶疾。 
〔修治〕出茅山,坚小有朱砂点者良。糯米泔浸焙干,同芝麻炒,以制其燥。本草经不 
分苍 
白。陶隐居分两种施用。 

脾部药队〔温脾猛将〕
胡椒
内容:(见肝部) 

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木香
内容:(见肝部) 

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煨姜
内容:〔害〕见前干姜条。 
〔利〕辛温燥散未甚,止呕和中,温脾胃最平安。并枣用,宜煨姜。 
〔修治〕取生姜洗净,用粗纸包裹,浸湿入火灰中,煨熟切片入药。 

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乌药
内容:〔害〕辛温,散气之品。病属气血虚,而内热者忌之。时医多以香附同用,治女子一切 
气病 
。然有虚实寒热,冷气暴气,用之固宜;虚气热气,用之贻害。故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 
,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 
〔利〕入肺、脾、胃、膀胱,通温三焦,辛温芳馥,下气温中,治膀胱冷气攻冲,胸腹 
积停 
为痛,天行疫瘴,鬼犯虫伤。 
〔修治〕八月采,根有车毂纹,形如连珠,天台者香白,不及南海之力大,酒浸一宿炒, 
亦 
有研用者。 

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藿香
内容:〔害〕芳烈升阳,虽能止呕,治吐逆,若胃热作呕,法并禁用。中焦火盛,及阴虚火旺, 
温 
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并禁。 
〔利〕辛微温,温中开胃,行气止呕,禀清和芳烈之气,治心腹绞痛,霍乱吐泻,为脾 
肺达 
气要药。梗达气为长,而芳烈逊之。 
〔修治〕出交广,方茎有节叶,微似茄叶,古惟用叶。今枝梗亦用,因叶多伪也。六七 
月采 
,晒干,乃芬香。 

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益智仁
内容:〔害〕其气芳香,惟性本燥热,病属血燥有热,而崩带遗浊者,皆当忌之。凡呕吐由于 
热, 
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由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而不由于肾气虚寒 
;泄泻由于湿火暴注,而不由于气虚肠滑;法并忌用。 
〔利〕补肾扶脾胃,温中进饮食,摄涎唾,缩小便,安心神,止遗浊。辛能开散,使郁 
结宣 
通,行阳退阴之药也。 
〔修治〕出岭南,形如枣核,取仁盐水炒。五六月熟,其子如笔头,两头尖,长七八分。 

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砂仁
内容:〔害〕辛窜性燥,血虚火炎者勿用。胎妇多服耗气,必致难产。凡腹痛属火,泄泻得之 
暑热 
;胎动由于血热;滞下由于湿热;上气咳逆,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所滞;皆须详察 
鉴别。误则有损无益,宜慎之。 
〔利〕芳香归脾,辛能润肾,下气化食,治心疼欲呕,开脾胃要药,和中气正品。若肾 
气不 
归元,非此向导不济,胎喜疏利,故主之。阳春砂仁,即缩砂仁,其性同,而长于开胃。砂 
仁壳力缓。 
〔修治〕出岭南,七八月采,炒去衣,研入药。 

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白蔻仁
内容:〔害〕辛热燥烈,流行三焦,凡呕吐不因于寒及阳虚者,皆不得入。如火升作呕,因热 
腹痛 
气虚诸症,法咸忌用。 
〔利〕辛温,入脾胃,通温三焦,宽中气滞,温中除吐逆,开胃消饮食,治疟症,除目 
翳。 
蔻壳力稍逊。 
〔修治〕番舶来者良,去衣微焙研细用。 

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米谷
内容:甘平,得天地中和之气,平和五脏,补益气血,除烦清热,利便止渴,是无害于病症。 
惟患 
霍乱之后,忌粥及米饭。有早中晚者,得金气,多性凉,尤能清热。 
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凉, 糯温,陈廪平。 
除霍乱症外,余皆有益于人,而无损也。 

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焦谷芽
内容:甘温消食,与麦芽同功,而性不损元。温中偏长,为消食建脾,开胃和中之要药。生谷 
芽, 
长于开胃。 

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蜀椒
内容:〔害〕纯阳之气,虽除寒湿,散风邪,然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或大肠积热下血, 
咸 
不宜用。凡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虚冷者忌之。阴痿脚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门 
火衰虚冷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药用。一切阴虚阳盛,火热冲上,头目肿痛,齿浮口疮,衄血 
耳聋,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症,法所咸忌。阴虚火旺之人,在所大 
忌。 
诜曰∶五月食椒,损气伤心,令人多忘。 
别录曰∶大热多食,令人乏气喘促。闭口椒有毒,能杀人。 
〔利〕辛热,入脾、肺、右肾、命门,温脾胃而击三焦之冷滞,补元阳而荡六腑之沉寒。 
燥 
湿发汗,消食除胀;治肾气上逆,能导火归元;止呕吐泻利,消痰饮水肿,通血脉而消痿痹 
,行肢节而健机关,破症瘕,安蛔虫,虫闻椒即伏。 
椒禀纯阳之性,乃除寒湿,散风邪,温脾胃,暖命门之要药。 
椒目苦辛少毒,善消水胀肿满定喘,可塞耳聋。塞耳聋者,通关补肾之功也。 
〔修治〕蜀产,肉浓皮皱,为川椒,比秦椒略小。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捣去里面 
黄壳 
,取红用,名椒红,得盐良。中其毒者,用凉水麻仁浆解之。 
秦椒,俗名花椒。比川椒味短,纹低,禁忌俱同川椒。 

肺部药队〔补肺猛将〕

内容:〔害〕按黄 极滞胃口,胸胃不宽,肠胃有积滞者勿用。实表,有表邪及表旺者勿用 
。助气 
,气实者勿用。病患多怒,则肝气不和勿服。能补阳,阳盛阴虚,上焦热甚,下焦虚寒者均 
忌。恐升气于表,而里愈虚耳。痘疮血分热者禁用。 
〔利〕甘微温,补脾胃三焦而实肺,生用固表敛汗,熟用益气补中。 
〔修治〕八月采根,阴干。达表生用或酒炒,补气水炙捶扁,以蜜水涂炙数次,以熟为 
度。 
亦有以盐水汤润透熟切用。产山西沁州绵上者,温补。陕西同州白水 ,凉补。味甘,柔软 
如绵,能令人肥。今人多以苜蓿根假作黄 。折皮亦似绵,颇能乱真。但坚而脆,俗呼土黄 
,能令人瘦,用者宜审。 
丹溪云∶肥白而多汗者为宜,若面黑形实而瘦者服之,令胸满。 

肺部药队〔补肺猛将〕
人参
内容:〔害〕助气、闭气、属阳,阳旺则阴愈消,凡酒色过度,损伤肺胃真阴,阴虚火动,肺 
有火 
热,咳嗽吐痰,吐血衄血,齿衄内热,骨蒸劳瘵,均在禁例。实表,表有邪者伤寒始作,形 
症未定,而邪热方炽,痧痘斑毒初发欲出,但闷热而不见点者,若误投之,以截阻其路,皆 
实实之害,非药可解。经云∶实实虚虚,损不足,补有余。如是者医杀之耳,可不慎哉。 
〔利〕甘温微苦,大补肺中元气,其性主气,凡脏腑之气虚者,皆能补之,生津除烦, 
聪明 
耳目,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通血脉,气壮而胃自开,气和而食自化。 
参条,一名小参,条参味性同而力薄,补气生津,横行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