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海空三军联合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给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宝库又增加了三军协同登岛作战的新内容。
  美国政府因摸不透人民解放军意图而甚为恐慌。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为阻止新中国采取进一步行动,一面发出战争叫嚣和进行原子讹诈;一面操纵联合国斡旋停止战斗,一时间台湾海峡紧张局势成为世界热点。美国政府既想阻止新中国解放台湾,又不愿为大陈岛等小岛与新中国直接冲突,故于2月5日宣布“协助”国民党军队自大陈岛撤退。2月7日,美国第7舰队出动了100多艘舰艇,几千架飞机,4。8万余名海空人员,到达大陈海域准备协助蒋军撤离,并劫运居民前往台湾,不愿走者惨遭枪杀。撤逃前,国民党海军爆破组在大陈岛上进行疯狂破坏,把大陈居民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炸成一片焦土和瓦砾,把几十个村庄烧为灰烬。大陈岛国民党军头目刘廉一在逃走之前,曾对合众社记者说:“当我们离开时,岛上只剩下死人。”2月8日夜开始至12日,驻守大陈岛之国民党军第46师和直属炮兵、军官战斗团等1。8万余人,及大陈居民1。4万余人,共3。2万余人,在美国第七舰队直接参与下,撤逃台湾。
  解放军根据隔海观察和情报侦察发觉敌人撤逃后,立即进占浙江沿海岛屿。2月8日至14日,浙东前指所属部队先后进占北鹿山、渔山、披山诸岛。22日,又出动飞机轰炸南麂山岛,岛上守军于25日仓皇逃窜台湾,人民解放军当即进占该岛。至此,浙江东南沿海岛屿,全部回到人民的怀抱。军事行动暂时告一段落。炮击金门和解放大陈岛等岛屿的目的,只是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防止美国政府将台湾从大陆分裂出去和保障浙江沿海航运和渔业生产的安全。

四、“8·23”炮击金门岛
  1954年下半年和1955年初,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引起了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关注。为了缓和这一紧张局势和消除某些国家的疑虑,在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公开表示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讨论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经过英国和其他亚非国家的努力,美国表示愿意谈判。7月,中美大使开始日内瓦会谈。依据这一形势,中共中央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6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宣布:我们除积极准备在必要时用战争方式解放台湾,还要努力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向一切跑到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发出走和平解放台湾道路的号召。
  中美大使日内瓦会谈开始后,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坚持维持台湾现状,不愿撤出在台的武装力量,拒绝中国方面多项建设性建议而使会谈毫无进展。1957年12月,美国单方面中断了会谈。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中国依然奉行遏制和孤立政策,在国际上进一步推行“两个中国”,散布什么“台湾地位未定论”。在军事上继续武装台湾,在台湾部署导弹,建立B…52战略轰炸机使用的机场,强化金门、马祖防御等。1958年7月,发生英、美军队在黎巴嫩登陆,向伊拉克施压事件。在台湾海峡,美国政府也加强了军事力量。台湾国民党当局在美国的支持下也企图趁火打劫,公然叫嚣“加速进行反攻大陆的准备”。国民党军队亦加紧骚扰破坏活动。在这样的形势下,8月17日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做出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
  金门岛,位于福建厦门东部约七八海里处,是连接台湾与大陆的枢纽。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曾组织攻打金门,因作战准备不足和组织指挥不力,未能成功。此后,台湾当局加强了金门防务。国民党军在金门设有防卫部,在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东碇等9个岛屿上驻有6个步兵师和特种部队共8万余人,配备有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80余门,在海、空军配合下组成防御体系,妄图以此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不断对大陆进行骚扰破坏。据不完全统计,从1951年至1957年底,该地区国民党军向大陆炮击1000余次,抢劫渔船、商船1000余艘,抓走、打死、打伤渔民6000多人,飞机轰炸扫射200余次,空投300余次,加上规模不等的武装窜犯,给福建沿海群众带来了极大灾难。为了打击国民党军队的骚扰窜犯,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从1953年1月起,即不断对这一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实施炮击。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中东事件后的国际形势和台湾海峡局势,决定加强东南沿海的军事斗争。1958年7月18日晚,毛泽东召集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空军、海军、炮兵等单位的领导人,部署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任务,对炮击金门作战作了明确指示。毛泽东指出,金门炮战,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能仅限于道义上的,还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他同时指出,金门、马祖是中国领土,打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是中国的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但对美帝国主义有牵制作用。根据上述决策和部署,人民解放军立即展开了战前准备。经中央军委批准,福州军区组成了以叶飞为首的前线指挥所;调任聂凤智为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组成福州军区空军前线指挥所;海军组成了以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为首的舰队前方指挥所。到8月21日晚,从四面八方增调的参战地面炮兵、海岸炮兵和其他保障部队,克服重重困难,极迅速隐蔽地进入了指定位置,做好了战前的一切准备。参战兵力共有:炮兵36个营6个连、450门火炮,海军5个大队4个中队、80余艘舰艇,航空兵9个团2个大队1个中队、200余架飞机。
  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3万余发炮弹,揭开了这次炮击金门的序幕。开始时,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借以逼迫台湾当局从金门、马祖撤退。在炮击过程中,美国政府曾调集军舰支援第七舰队,为国民党军队护航,并发出战争叫嚣,但在国内人民和同盟国的压力下,美蒋间发生了矛盾,美国政府主张放弃金门、马祖,确保台湾、澎湖。这样既可使台、澎从我国分离出去,形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又可避免直接发生冲突。蒋介石则主张坚守金门、马祖,以保持国民党政府对大陆享有统治权的象征(因金门、马祖原属福建省管辖),并希望美国下水,以便使冲突升级,借美国力量实现“反攻大陆”。鉴于美蒋上述矛盾,为扩大美台矛盾,反对美国的阴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反复权衡后,为了“一个中国”的共同利益,防止“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产生,决定暂缓收复金门、马祖,留待以后条件成熟时,将金门、马祖、澎湖、台湾一揽子解决,执行“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方针。故于10月6日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重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并宣布暂停炮击7天。13日,再次发布暂停炮击两周。至1959年1月7日,福建前线部队共进行7次大规模炮击、数十次中小规模炮击、近千次零炮射击,并进行13次空战、3次海战,共毙伤国民党军7000余人,击落击伤飞机36架,击沉击伤舰船27艘,给予国民党军以有力惩罚。
  1959年1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今后逢单日不一定都打炮”。此后福建前线部队炮击次数逐渐减少,只是在1960年6月17、19日,即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前夕和离台时,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性炮击,发射炮弹数万发。由于精心观测和射击,弹着点都在滩头、水洼和阵地之间,未造成伤亡。1961年12月中旬起,遵照中央军委关于保持台湾海峡局势稳定,不主动打击金门国民党军的指示,福建前线部队只在单日以宣传弹进行射击。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交,美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共同防御条约》即告终止。同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的炮击即告停止。
  通过炮击作战,既严惩了国民党军队对大陆的袭扰,又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使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未能得逞;在国际上,有力地支援了中东人民的反帝斗争。

五、粉碎台湾当局窜犯大陆阴谋
  20世纪60年代初,台湾当局趁大陆经济遇到暂时困难之机,在进行小规模骚扰破坏的同时,加紧了“反攻大陆”的准备。1962年春,台湾当局成立了以蒋介石、陈诚为首的“反攻行动委员会”。3月,下达了“征兵动员令”,强迫台湾青壮年入伍,强令原定退伍的军人无限期地延长服役时间。台湾的各种轮船、渔船和车辆被纳入“船舶、车辆动员编组”。成立了“经济动员计划委员会”,以策划、实施战时动员,并于4月间通过了“国防特别预算”,甚至还成立了“战地政务局”,做好了登陆后建立伪政权的人事准备,频繁举行以反攻大陆为背景的各种规模和样式的军事演习。
  针对台湾当局窜犯大陆的阴谋,人民解放军加强了战备工作。5月下旬,中央军委采取了八项紧急措施:对部队广泛进行战备教育;召集有关军区主管开会,讨论研究作战方针和备战措施;命令部分陆军师和部分特种兵部队做好出动准备,为预定参战部队抽调、补充了9。5万名老战士作为战斗骨干,按新编制和作战基数补充弹药;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安排支援作战等。6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做好粉碎国民党军进犯东南地区的准备,决不让台湾当局的阴谋得逞的指示。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军民严阵以待,国民党军队没敢进行军事冒险。
  但是,台湾当局窜犯大陆的野心不死。1964年春,他们“绝望之余,不惜一逞”,企图孤注一掷,再向大陆进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做出了加强战备的部署。1964年4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指示,指示全军从思想上和工作上做好战斗准备。鉴于国民党军队的飞机经常到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上空侦察骚扰,驻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部队,在加强战备的同时,不断在空中、海上和陆地打击来犯之敌。1962年9月9日首次击落国民党U…2高空侦察机,此后又多次击落击伤敌之侦察机和战斗机。在陆上歼灭小股武装特务的战斗中,人民解放军在驻地广大人民群众和民兵的大力支援下,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1962年下半年至1965年初,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入窜的国民党武装特务40股594人,击沉和缴获各种船艇24艘,缴获长短枪400余支、弹药数万发。通过紧急战备活动和一系列作战的胜利,终于粉碎了台湾国民党军企图窜犯大陆的阴谋。

第七章赤诚报国血洒边关
本章导读
  边防,国家安危所系。从西周置烽燧以来,我国有过古代“立国重边,威震八方”的辉煌历史,也有近代百年“有边无防,任人宰割”的惨痛教训。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边海防建设史上崭新的一页。我国拥有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与周边20多个国家接壤或隔海相望,新中国政府奉行睦邻友好政策。共和国边防巍巍长城的建设,凝聚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更是为之呕心沥血。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中国边海防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政治安边,经济兴边,军事强边;坚持自卫原则,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正确指挥下,边防部队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自卫原则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寸土不让,寸土必争”,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共和国的安全。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捍卫祖国领土的安全,英勇的边海防官兵发扬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取得了多次边防海防自卫还击作战的重大的胜利,捍卫了祖国的神圣主权和领土完整,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颠覆、分裂中国的阴谋,挫败了霸权主义对边境领土进行蚕食和侵略的图谋,有力地捍卫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和边境安全。

一、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之战
  1962年,印度政府坚持侵略扩张政策,蓄意制造边界紧张局势,大肆蚕食侵占中国领土,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自卫反击。这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发生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它融军事、政治和外交斗争为一体,充分反映了边境地区反侵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创造了军队在高山密林、高原严寒地区作战的宝贵经验和军民共同保卫边疆的光辉范例。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玛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玛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英帝种下边界纠纷祸根
  西藏、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过去中印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划边界,两国人民亦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只是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这才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状况,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争执的种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