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南宋]锦绣山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史同人)[南宋]锦绣山河-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联系到这位帝姬平素诡谲的行事风格,所有人心中都泛起了嘀咕。

    来者不善。

    赵瑗倒不在乎这些当朝大员们心中想的是什么。准确地说,她从来就不曾在乎过。只要他们能够扶着大宋安安稳稳向前走,那便罢了;若是不能,她不介意将一切打碎了重新来过。

    相公们开始奏事,有一搭没一搭地磨嘴皮子。方才在大朝会上不敢说的、不方便说的,如今都一股脑儿倒了出来。核心的议题,自然是“谨防西北生变”。

    赵瑗恼了。

    虽然她不大喜欢护短,但这回,她是真真切切地恼了。

    都说文人最害怕的就是拿刀枪的武将,本朝太。祖也干过杯酒释兵。权的事儿,太。宗也签过澶渊之盟,年年向大辽进贡岁币。但国泰民安,是买得到的么!

    不长利爪尖牙的小肥羊,不被饿狼吃掉才有鬼。

    用军。汉们的粗话说,就是“弟兄们用血换来的平安,不是让你们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赵桓一直关注着赵瑗的神情,连一丝一毫的细微变化也没有放过。他很清楚这位皇妹的本事,也很想看看这位皇妹会如何行事。“谨防西北生变”这个议题,其实从西夏国覆灭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被摆到台面上来了……

    “敢问诸位相公。”赵瑗巧笑嫣然,“在西辽使节面前商议这等要事,果真合适么?”

    “帝姬尚能进入垂拱殿中,西辽使节如何不能议事?”说话的是个脑子拎不清的郎官。

    “此事与我大辽息息相关,宋国不能撇开我国,私自议定。”西辽使节一本正经,“我大辽,正处在宋国以西。”

    赵瑗被气笑了:“本国内。政,哪里轮得到你一个外使置喙?”

    “帝姬此言差矣。”西辽使节继续一本正经,“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本使节所代表的,正是大辽无疑。柔福帝姬这般小家子气,实在有违一位大国公主气度。”

    说得好像很有道理,可惜都是露出獠牙的恶狼。

    “使节大人。”赵瑗悠然开口,“假设今日,您才是我大宋的中流砥柱;而诸位相公则是辽国的重臣,设身处地一番,自然知晓症结所在。”她停了停,又说道,“换位思考之后,依旧维持原先看法不变的……恕本帝姬狭隘,只能认为各位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本意是‘宁可向大辽进贡岁币、永久称臣,也不能让武官凌驾于文臣之上’。”

    此言一处,倒有七八成的大员们变了脸色。

    无论多么冠冕堂皇的措辞,本质不过是一张遮。羞布。西辽要钱,而另一些人要永久保留文臣至高无上的地位,一拍即合,仅此而已。

    赵瑗偏头,冲赵桓微微一笑:“皇兄以为如何?”

    赵桓冷汗涔涔。

    有些事情捅破了,不过是一层窗户纸。

    有些事情撕开了,也仅仅是一层遮。羞布。

    关键是,有没有人胆敢在官家面前,干脆利落地撕开它。

    “本帝姬曾听闻,有一位昏庸的妇人,晚年曾说过这样一番话。”赵瑗站起身来,盯着西辽使节的眼睛,一字一字的说道,“‘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诸位相公大约晓得,什么才叫‘结与国之欢心’罢?那便是毁掉大国重。器,拔掉尖牙利爪,撕毁藩篱屏障,将大好河山坦。露于外敌之前。”她冷冷地笑了一会,又一字一字地问道,“既然诸位相公皆有此意,那本帝姬便提议西军解甲,自除服舆,将燕云十六州‘还归’耶律皇帝,可好?”

    “嬛嬛!”赵桓惊得跳了起来。

    “你们不过是看着牙齿磨利了,爪子磨尖了,想收拢到自个儿麾下罢了。”赵瑗笑得愈发冰冷,“可书生如何收拢这些利爪?书生天生文弱。所以啊,你们只能给天下洗脑,‘好男不当兵’,‘书中自有颜如玉’。自个儿领着高。俸,却酿成了仁宗、神宗年间极高的贪腐……”

    “嬛嬛……”赵桓试图阻止她。

    “本帝姬素来是个刺儿头,不怕死,自然也不怕沉塘。若是诸位相公想做吕后,想用竹签儿将本帝姬活活扎死,本帝姬也绝不皱一皱眉。本帝姬自认比不上韩信韩大将军,但至少,比戚夫人还是要好一些的。”

    “嬛嬛。”这已经是赵桓第三次试图阻止她。

    “本朝重文轻武、文强武弱是出了名的,读书人端的架子也是顶高的。士子们爱狎。妓,歌姬便比公主帝姬们还要名贵;士子们爱纤足,天下女子便纷纷缠足;士子们不爱武人,于是武人地位低贱如尘土,直到山河破碎……”赵瑗从左到右缓缓扫了一眼,眼眶有些泛红,“若不是你们早生了两百年,我真想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崖山’!”

    什么叫“崖山”,诸位相公们自然是不懂的。

    事实上,除了赵瑗之外,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听懂。

    赵瑗笑容愈发冰冷,缓缓转头,对赵桓说道:“此间利害,皇兄应当晓得。”

    赵桓很头疼。

    其间的利害关系他当然懂。在金国呆了这么久,想了这么久,就算是个傻子,也该想通透了。

    更何况他这位好皇妹一仗接着一仗,每打一仗就给他好好上了一课。这么长时间下来,若是真有人起了二心,这位皇妹铁定比他还要敏。感。

    可问题是……

    连王安石这等天下第一刺儿头都失败了,自家皇妹居然想要单挑天下的读书人,委实太过任性妄为。

 第106章 威胁

    一时间,垂拱殿中鸦雀无声。

    赵瑗说得太快也太急,字字句句都切中要害,素来擅长诗文的相公们脑子还没转过来。赵桓倒是听明白了,否则他也不会这般劝说自家妹子。

    事实上,赵瑗此番话倒是不错。

    大宋立国数百年,武人出身的官员,被牢牢压制在五品以下;唯一一个坐到枢密院副使高位的战神狄青,还落了个不得善终的下场。有些事情他们不是没想过,而是不敢想。因为唐代覆灭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节度使拥兵自重。

    谁敢想?谁愿意想?谁敢让大宋重蹈唐代的覆辙?

    可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没想到,重文抑武的后果,是自己替自己拔掉了利爪尖牙。

    “官家……”终于有位相公按捺不住发了声。

    “官家。”赵瑗亦说道,“解甲归田,是外无强虏、内无忧患之后的事情。”

    西辽使节的脸色瞬间变了。

    这位帝姬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西辽就是那个“强虏”。

    “官家。”方才那位相公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臣有一事不明,欲询问燕国公主。”

    赵桓抬了抬手:“准。”

    “燕国公主于行军布阵一道,自是惊才绝艳。然……”他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使用了无数种修辞排比铺陈,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既然公主很会打仗,那就乖乖去打仗,不要对文官系统指手画脚。治理天下必须要靠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唔。

    赵瑗仔仔细细地听了一会,听出门道来了。

    这位相公是在告诫她,既然不会制冷,就不要评价冰箱的优劣。因为不会制冷的冰箱,不算一个好冰箱。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可惜又被偷换了概念。

    她安静地等那位德高望重的相公说完,才轻声笑道:“本帝姬合适说过,要重武抑文?”

    对方一愣。

    “官家。”她盈盈起身,向赵桓道了一声万福,“方才臣妹所提议的,不过是‘文武平权’而已。”

    文武平权,互不干涉。

    别老是把书生塞到枢密院去,也别压着武将的等级。文官怎么领的俸禄,武将也怎么领俸禄;文臣武将互相辖制,谁也干涉不了谁。文官不听话,武将自然可以动刀子;武将不听话,文官同样可以卡住军饷军粮的脖子。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因为每个人都有私心,而私心,通常会成为漏洞的源头。

    最最重要的是,皇帝必须有能力有魄力有手段卡住双方的脖子,否则一不小心,龙椅便会换人坐。

    为什么皇帝偏爱读书人?

    因为天、地、君、亲、师。

    赵瑗静静地看着赵桓,周围早已经鸦雀无声。“文武平权”四字宛若惊雷,震得人鼓膜嗡嗡地疼。谁也料不到柔福帝姬居然胆敢说出这四个字来,便是赵桓也不曾。

    赵桓默默地想,他似乎又小瞧这位妹妹了。

    “内有内。政,外有外事。”赵瑗安安静静地开口,“皇兄莫要因为这位使节大人巧舌如簧,便忘却了昔年的过往。”

    赵桓沉默不言。

    “也希望诸位相公,莫要妄言才是。”她回过身,笑得愈发恬淡,“既然这位相公以为,唯有满腹经纶之人,才够资格议论政。事。嗯,本帝姬以为,相公所言极是。”

    所有人心中齐齐打了个突。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帝姬从来不会轻易服软。一旦她服软,必定意味着了不得的举动。

    “不过,本帝姬还有几番话,想要对使节大人说的。还望皇兄恩准。”

    赵桓无奈地扯了扯嘴角,说了个“准”字。

    “使节大人可知,为何西夏国破灭得如此之快?”

    赵瑗浅浅笑着,声脆如珠玉,眼中却透着一抹看不见底的幽深。

    “因为我命人垄断了所有的盐道。因为西夏国全军缺盐。因为缺盐,他们会全身乏力,握不住刀也张不开弓。因为西夏国地处大陆深处,东不见海、西也不见海,唯一能够煮食的岩盐,又大多有剧毒……”

    西辽使者瞬间变了脸色。

    西夏国东不靠海、西也不靠海,同样处于大陆深处。

    西辽同样东不靠海、西不靠海,位于大漠的最深处。

    西夏国擅长弓马,骁勇善战。

    西辽同样擅长弓马,骁勇善战。

    万一这位帝姬……万一她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西辽……

    她在威胁他。

    她在威胁整个西辽。

    “大约一年以前,我从西辽皇宫得到了一件东西。”赵瑗笑得愈发云淡风轻,“如今便交与使节大人,作为回礼之一罢。但愿大人喜欢。”她说着,附耳在赵桓身边说了几句话。

    先前她在西辽皇宫顺走了一点东西,现如今,是时候还回去了。

    赵桓尚沉浸在她的“为何西夏国破灭得如此之快”中,对她接下来的话也不甚在意。事实上,不仅仅是赵桓,几乎在场所有人都惊了一惊。

    难怪……

    “另外,还望使节大人给西辽皇帝带两句话。”赵瑗继续说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切记,我大宋江山,寸土必争,寸土不让’!”

    这番话说得极是热血沸腾,除了西辽使节之外,无人反驳出声。

 第107章 女书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威胁外邦的话谁都爱听,无论是官家还是东西两府的相公。赵瑗一番话说得痛快,旁人也听得痛快,只除了那位面色铁青的西辽使节。

    东西两府的相公们不知何时已经悄悄挪了挪位子,分左右站开,而那位使节大人则不尴不尬地站在中间,颇有遗世独立的派头。只可惜这世上遗世独立的公子多了去,也不差这位番邦贵使一人,故而饱读诗书的相公们是半点赞赏的态势也没有。

    “嬛嬛……”赵桓压低了声音,“你……你这么做,不会捅出什么篓子罢?”

    赵瑗微微抿了抿唇角,眼底渐渐透出了几分锋芒。

    这个动作是她未婚夫常做的,如今却也被她学了来。眸光流转之间,隐隐有着磐石一般的坚定。

    篓子?

    大宋帝姬最不害怕的就是篓子。

    只要西辽胆敢越境,她一定会把大宋立国数百年来的帐,好好同他们清算一回!

    许是赵瑗的目光太过犀利,又或许是柔福帝姬的名头太过响亮,下方站着的人倒有大半被震慑住了,长久说不出半句话来。西辽使节倒是想说,可被柔福帝姬眼刀子一扫,瞬间便将所有的话都给吞到了肚子里去。他甚至怀疑,如果自己惹恼了这位姑奶奶,是否还有命回西辽去。

    “嬛嬛啊……”赵桓憋了半日,终于憋出一句话来,“你与使节大人一同退下罢。朕……唔,朕还有些事情,想要同相公们议议。今日午间你也不必回宫了,便在朕的福宁宫用膳罢。”

    赵瑗微微一愣,低眉顺眼地称了声是。

    最突兀的两个人走了,垂拱殿内又恢复了往日的平和。相公们齐齐抹了把汗,七嘴八舌地开始向赵桓进言,内容无非是柔福帝姬今日诸多逾越,公主犯法与庶民同罪,还望官家好生管教。赵桓听了许久,偶尔轻轻地“嗯”上一声,却并不评议。

    北宋皇族的性子素来温和,出了这样一位激。进的柔福帝姬,实属异类。

    君臣们商议了好一会儿,也拿不定什么主意。赵桓虽然觉得自家妹子字字在理,可惜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空中楼阁,没有半点施行的可能性。又过了好一会儿,外间又有内侍来报,说是柔福帝姬召集了不少帝姬郡主,说是要教她们一些新鲜的玩意儿。

    “什么新鲜玩意儿?”赵桓有些好奇。能够贸然闯入垂拱殿,中断议政的,估计不是什么好事。

    “据说,是‘女书’。”内侍据实禀告。

    事实上,除了赵瑗本人,谁也不知道女书是个什么新奇物事。

    “还教授了一些算学的新鲜法子,用的也是‘女书’。”

    君臣面面相觑。

    赵桓仔细想了好一会儿,摒退内侍,决定等午间再好好问问她。横竖这位妹子做不出什么坏事来。‘女书’?听上去倒像是一种新的字体。

    赵瑗当然想不到垂拱殿内又发生了什么,只是趁着大家还有些崇拜她这个光环笼罩的帝姬,慢慢埋下几颗毫不起眼的种子。她想要的不止是文武平权,还有男女平权。

    这种事情可不是耍耍嘴皮子就能办到的,起码要花上好几代人的工夫来潜移默化。

    但至少,至少她能让天下女子的地位,不再那么卑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