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绑架了一艘航空母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绑架了一艘航空母舰-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各国科学家普遍认为,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独特性质,可望发展出新型的功能材料和功能器件,以至于形成新型的产业,纳米科技将对21世纪的科技、国民经济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针对纳米产业化,这位专家提出几点建议:纳米技术涉及的面广,不同领域的技术在产业化速度上应该有快有慢;迎接纳米科技产业革命需要在科技、教育、市场等方面做好全方位的准备;要重视与纳米制备和表征相关的设备、材料的研发以及产业化;纳米光电子学应该是纳米科技发展的重点;基础研究领域要由政府出面组织、推动和支持。 
  以纳米结构和低维物理为研究方向的范守善,在纳米研究上做出过一些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有4篇论文发表在权威刊物《科学》和《自然》上。他还兼任国际学术刊物《纳米技术》的编委。 
  7、《解放军报 》文章:纳米技术是世纪之交异军突起的崭新技术。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即从微米层次深入到原子、分子级的纳米层次,使人类最终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以实现对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纳米技术涵盖面十分广泛,包括纳米电子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机械制造技术、纳米显微技术及纳米物理学和纳米生物学等不同学科和领域。有关专家认为:正像产业革命、抗菌素、核能和微电子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所产生的巨大变革一样,纳米技术将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将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目前,纳米技术虽然尚不成熟,在军事上的应用尚属理论探讨和科学实验阶段,但它却已展现出十分诱人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目前,美国提出的纳米卫星概念已有重要突破,这种卫星比麻雀略大,重量不足10千克,各种部件全部用纳米材料制造,采用最先进的微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整合,具有可重组性和再生性,一枚小型火箭一次就可以发射数百颗纳米卫星。若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布署 648颗功能不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刻对地上任何一点进行连续监控。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形如蚊子的微型导弹也是一绝,它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打入目标内部,其威力足可以炸毁敌方火炮、坦克、飞机、指挥部和弹药库等。一种通过声音加以控制的微型机器人,被称为“蚂蚁士兵”,其驱动能量来源于声能转换装置,只要有声音就能运动,如果让这些蚂蚁雄兵背上微型探测器,就可在敌方军事区内全天候长期潜伏,不断将敌方情报传回控制中心。若与其它武器系统配合使用,它们甚至还能实施战略打击。有关专家指出,“不要多久,或许有一天当人们一觉醒来时,纳米战争已悄然而至!” 
  8、据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记者刘江、李京华)一个直径只有1毫米、白色、纤细的“笔尖”,却可以产生奇妙的动力,驱使微小机器人在人体的血管内自由移动。这个世界上最细的超声马达是清华大学日前研制成功的。负责这个项目的物理系周铁英教授说,它使制造深入人体血管的机器人成为可能,这意味着人类能够在微观世界进行更充分的活动。 
  9、新华网长沙11月26日电 (王握文、王振平)一种具有蛇类外观体态、能蜿蜒运动的机器人(又称机器蛇),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是机器人研究领域取得的一个创新成果。这条长1.2米、直径0.06米、重1.8公斤的机器蛇,能像蛇一样扭动身躯在地上或草丛中自主地运动,可前进、后退、拐弯和加速,其最快运动速度可达每分钟20米。头部是机器蛇的控制中心,安装有视频监视器,在其运动过程中可将前方景象实时传输到后方的电脑中,科研人员根据实时传输的图像观察运动前方的情景,向机器蛇发出各种遥控指令。这条机器蛇披上“蛇皮”外衣后,还能像蛇一样在水中游泳。据有关专家介绍,机器蛇是一种新型的仿生物机器人,与传统的轮式或两足步行式机器人不同的是,它实现了像蛇一样的“无肢运动”,是机器人运动方式的一个突破。它具有结构合理、控制灵活、性能可靠、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在有辐射、有粉尘、有毒及战场环境下,执行侦察任务;在地震、塌方及火灾后的废墟中找寻伤员;在狭小和危险条件下探测和疏通管道;为人们在实验室里研究数学、力学、控制理论和人工智能等提供实验平台。这条机器蛇是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5名硕士研究生,用半年时间研制成功的。 
  10、台湾28日消息:针对解放军报昨日报道中国第一台蛇形机器人已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台媒引述专家指称,此一机器蛇在未来战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陆军步兵的近战及与特种兵(侦察兵)配合,这将大大提高中国大陆军队信息获取能力。 
  据报道,这条长一点二公尺、直径零点零六公尺、重一点八公斤的蛇形机器人,能像蛇一样扭动身躯,在地上或草丛中自主地蜿蜒运动,可前进、后退、拐弯和加速,其最大运动速度每分钟可达二十公尺。 
  报导说,蛇形机器人的头部是控制中心,安装有视频监视器,在其运动过程中可将前方景象即时传输到后方的电脑中,科研人员可根据即时传输的图像观察运动前方的情景,并向蛇形机器人发出各种遥控指令。 
  现在,我的面前就有268条各式各样、性能各异的机器蛇。我要让他们上到航空母舰上,完成对航空母舰的各个主要位置的控制和破坏。问题是: 
  1、 我怎样将他们不被发觉地送上去呢? 
  2、 他们怎样在航空母舰上到达各自的指定位置而不被人发现呢? 
  3、 他们怎样接受我的指挥?他们之间又怎样联系?他们能不能起到我希望他们起到的作用呢。 






第二十章 我登上了航空母舰 




  “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孙子》 
  我需要敌人的骄傲,我需要敌人的狂妄,我需要敌人的自以为是。那样,其实就是敌人错误的开始,就是敌人失败的起点,就是敌人覆灭的起步。因为,我更需要敌人陡然失去这一切时产生的妄自菲薄!不是有句话吗:“飘的越高,跌的越狠!” 
  200*年4月20日02:51(续一) 
  象是提前预约似的,刚过午夜,海面上就刮起了大风,而且愈刮愈烈。 
  将机器蛇送上航空母舰的行动便在大风中从昨天凌晨01:30分开始了。我要在昨天上午08:30分之前,把机器蛇安排到位,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和航空母舰的谈判开始时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 
  敌人的航空母舰上静悄悄地,大概是大风把他们都刮回了那温暖的舱室里。现在,他们仍然没有特别的恐惧和紧张,因为他们并不认为一条和他碰撞损伤且与他近距离贴靠的核潜艇会对他有多大的威胁。毕竟他的周围还有他们强大的护卫力量,而我们的舰队已经离开了这个海域。更何况就是简单的潜艇和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他们也没有任何惧怕我们的理由。毕竟,核潜艇对他的威胁是在水下,到了水面之上,他们是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强大实力的。不过,对于躲在他巨大的斜角飞行甲板下面的我们,至少是目前,他还缺乏有效的进行监控的手段。 
  第一条蛇悄无声息地下水了。 
  这是一条承担搭桥任务的机器蛇。他的外表裹着仿生的用防水纤维织成的蛇皮外套,里面则为了能够浮出水面从头到尾在中心加了一段充有氦气的气囊。 
  我在潜艇指挥围壳的舰桥上看到机器蛇漂浮在水面轻盈地扭动着身体蜿蜒向前,不一会就游到了航空母舰舰首那巨大的锚链下面。那是一条粗壮的、露出水面二十几米长的斜拉在航空母舰舰首的钢索。搭桥机器蛇来到他的下面之后,立刻用自己多节的、柔软的身子缠绕到了锚链上面,盘旋蠕动着向上爬去。他的表面特制的充满皱折的能够产生足够摩擦力和吸附里的外衣,保证他能够顺利地爬到航空母舰的舰首锚机锚具舱那巨大的收放舰锚的锚孔处,机器蛇将从那里进入航空母舰。 
  机器蛇没用多少时间就攀沿到了航空母舰的锚孔处,他把自己那安装有红外电视摄相头的脑袋小心地探到锚孔里面探视。我转身下到了核潜艇中部的作战指挥中心,想在那里看看搭桥蛇传送回来的图象和信息。 
  在伍凯他们带来安装的一排便携式控制台上,一拉溜有许许多多的电子屏幕。现在,其中的一个显示屏上就正在显示搭桥蛇的头部传感器捕捉到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红色的电子屏幕上有着一块一块的绿色亮斑,那就是漆黑一团的航空母舰锚具室里的设备。 
  看到锚具室里的情况正常,我向伍凯一点头,便看到屏幕上的画面一阵剧烈的抖动——搭桥蛇进入了航空母舰的锚具室。 
  伍凯接着打开了控制台上的另一个开关,我知道:搭桥蛇开始了他的搭桥作业。 
  在搭桥蛇的尾巴上,连接着用碳纳米管作成的一根充气后直径10CM的纤维管。平常,碳的硬度比钢低的多,可是做成碳纳米管后,虽然比重仅有钢的1/6,但硬度却是钢的100倍,可以承受100万个大气压而不破裂。有人设想,如果要从地球修建一部直达月球的电梯,用最优质的钢材也无法实现,因为他们都会被自己的重量所压跨。只有碳纳米可以担当起这个重任。 
  我的搭桥蛇所拖带的,就是用碳纳米管材料制成的管道。他重量轻、不怕水、不沾油,我的搭桥蛇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的动力拖带。现在,在我与航空母舰中间,隔着汹涌的海水,一条安全、隐蔽、防水、干燥的连接隧道就完整地建立起来了。要知道,我的其他机器蛇可是没有搭桥蛇那么昂贵的防水蛇皮外套的,他们全都用另一种相对廉价的橡胶材料包裹着他们那里面塞满密密麻麻电子电路或各种战斗部的金属框架身体,这样他们就能避免在航空母舰的管道内活动发出吓人的声响而暴露自己。不过,他们可是经不住任何海水浸泡的。现在,有了这条封闭的纳米隧道,他们全都可以安全地通过隧道上到航空母舰上了。 
  从核潜艇压缩空气瓶上引下来的一根导管开始给纳米隧道充气,这样一来起到可以支撑隧道内壁的作用,二来对进入隧道的机器蛇也会产生一个不小的向前的的推动力。 
  首先进入隧道的,是四条钻孔蛇,他们的头部全都安装着纳米金刚石做成的钻头,他们的任务是切割开航空母舰的舱壁,让后续的机器蛇进入各自的战斗位置。当然,他们不是胡乱切割的,那样不仅完全没有必要,而且他们也实在没有那个能力。我们必须给他们找到一个只需要简单切割开一处就能通达航空母舰全部战位的地方。选择哪里呢? 
  航空母舰上的三防空调通风管道就是最好的选择。 
  航空母舰不仅仅是一个值勤、战斗和工作的地方,对于全体舰员来说更是他们生活的家庭。为了防止水面、天空、水下可能的袭击,他们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值勤。为保障他们的战斗力的充分发挥,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不仅要解决空气的温、湿度调节问题、特殊舱室的技术装置要求,而且更要考虑有害气体对舰员的影响。 
  一般来说,航空母舰上的舱室按照CO2的允许含量分为三类:I类区域:CO2最大含量0。15%,包括整体船舱、航海控制室、所有战斗舱位、病员区;II类区域:CO2最大含量0。25%,包括饭厅、厨房、居住室、休息舱、办公室、图书馆、商店等等;III类区域:CO2最大含量0。5%,包括医疗舱、病员休息舱、走道、货舱、弹药库、机舱、配电室、机库、盥洗室等等。在所有这些地方,通过吸入的新鲜空气经三防过滤器过滤后,使用增压风机,通过舱室风管网,以5豪巴的正压送风形成空气屏障,来实现对三防的要求。这种就是所谓的DSK——持续空气屏障空调系统。 
  对于我们的钻孔蛇来说,只要找到DSK的一个管道,钻孔进去,那么通过四通八达的DSK管道,我们就可以到达航空母舰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锚具舱是航空母舰为数不多的没有连接DSK系统的地方。这里阴暗潮湿,收藏着重达上百吨的锚具和锚链,这里实在没有任何必要连接DSK系统。可是,这里也是全航空母舰最安静、最不可能有人员活动的地方,当然就是我们最理想的登陆航空母舰的场所。而他的隔壁——锚机舱,那些娇贵的机电产品,却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我们必须打通隔离他们的舱壁,然后就可以从锚机舱的DSK管道,实现我们在航空母舰上的隐蔽而便捷的运动了。 
  一个钻孔机器蛇开始工作了,他的钻头飞快地在舱壁上划着圆弧,那景象就象是一个熟练的玻璃匠在玻璃上开孔一样。没过多久,舱壁上就露出一个10CM大小的圆洞。钻孔蛇一探身就进锚机舱里面去了。 
  接下来,钻孔蛇又在锚机舱的DSK管道上钻开一个10CM的洞口,四条钻孔蛇陆续进去工作了。因为在DSK系统四通八达的管道网中,有难以计数的节点,这些节点上一般都有可调节风量的挡板和阀门,我必须让钻孔蛇打通这些障碍。 
  跟着钻孔蛇后面进去的是通信指挥中继蛇,他们将在航空母舰上建立将近50个通信指挥中继站,负责把我们发出的指令信号传输给其他机器蛇,同时也把各个机器蛇捕捉到的信息传送回来。毕竟,航空母舰太过庞大,我们小小的机器蛇的发射功率是很难实现全区域活动的。通信指挥中继蛇,可以大大提高其他机器蛇的活动范围和我们的指挥控制范围。 
  然后,通过搭桥蛇传送回来在有灯光的锚机舱拍摄的可见光图象,我看到一百多条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斗机器蛇和侦察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